APP下载

峨眉山自然与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探究

2023-08-07刘宇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1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峨眉山

刘宇杰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背景和自然与文化遗产,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峨眉山自然与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传承与发展峨眉山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从政策建设、节能环保、服务设施、资源可持续发展、新媒体、文创产品等几方面详细论述,以期能够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峨眉山;自然与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1.036

0 前言

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在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但在201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对峨眉山等6家5A级景区进行复核检查时,发现内部管理仍有不足,因此为了能够提升景区内的管理质量、传承与发展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需要有针对性的深入探究。

1 峨眉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景区简介

峨眉山位于我国四川省西南部的盆地边缘,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海拔在386至3099米,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多样化的自然元素在这里交汇生长,造就了景区物种形态多元的特点。基于其浓厚的宗教文化背景,峨眉山的历史建筑具有较强的佛教与道教特征,形成了峨眉山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成了我国重要的休养、避暑、旅游胜地。

2 峨眉山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介绍

2.1 自然资源

峨眉山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植物资源;二是动物资源。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峨眉山有高等植物242科、3200多種,约占我国植物总数的1/10,其中仅产于峨眉山或在峨眉山发现,并以“峨眉”定名的植物就有100余种。峨眉山中发现已知动物2300多种,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可以说,峨眉山是对研究世界生物区系等问题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地点。

2.2 文化资源

东晋时,在峨眉山景色秀丽的山巅上落成了第一座佛教寺院。随着四周其他寺庙的建立,该地成为佛教的主要圣地之一。寺庙的建筑艺术是峨眉山佛教文化的突出体现,已与这座名山的自然环境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峨眉山内现存寺院30余座,连续分布于峨眉山自山脚至金顶的大部分区域。峨眉山有史可寻最早的佛教寺院始建于东晋,现存寺院建筑大部分为明末清初时所建,总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圣积铜钟、圣积寺铜塔、万年寺砖殿、清音阁、洪椿坪等。作为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峨眉山古建筑群无论选址、设计还是营造都别具匠心,且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环境优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历史价值。

3 峨眉山自然与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问题

3.1 人流超出生态承载能力

虽然峨眉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背景,但随着近几年人类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2017年峨眉山景区内的常住人口便达到了22655人。2020年,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下,峨眉山“十一”黄金周所接待的客流量仍高达14万人次。我国相关学者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景区内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可利用的生态承载力为16539Gh㎡,而实际生态足迹已达到了23796Gh㎡,很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 景区自然环境污染严重

为实现经济发展,峨眉山景区内的热门景点设置了多处商铺,主要经营范围是餐饮业与零售业。资料表明,峨眉山景区每年所要接待的平均游客人数为330万人次,这些游客主要聚集在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游览区域,导致生活垃圾不断增多,环境恶化速度也越来越快。除此之外,相关主管部门对峨眉山景区内的水体质量进行了检测,发现有多个河段的大肠杆菌超标,部分后期开发的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自然资源,造成大量污染与废弃物排放。

3.3 景区管理混乱体验感差

我国许多大型5A级景区都会由于管辖范围较大,将部分地段通过承包给第三方的方式来缩减人力资源从而便于进行集中管理。峨眉山景区也不例外,将部分商铺承包给了个人,但由于景区企业管理水平较低,部分商品的价格飙升,景区内部分商铺的普通饮用水为10元每瓶,许多游客都对此表示了不满。虽然是佛教圣地,但人们不能自带香火物品,只能在景区购买,并且很多商品也没有明码标价。除此之外,景区内的管理人员秩序维持不当,也导致了服务质量下降。

3.4 企业过分追求经济发展

峨眉山景区当前的多数工作都由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属于市级国有企业,也是四川西南地区第一家上市的旅游企业。随着我国近几年国有企业的改制,企业也要面临自负盈亏的状态,而部分股东面对较大的经济压力,则想一味地通过开发自然资源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加之对接待客流量没有进行严格的计算与控制,让自然与文化资源遭到了破坏。

3.5 资源保护意识不强

峨眉山自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以后,就很难保证其人文价值,主要原因便在于:景区利用各种商业体系的建设来提高景区整体的盈利,但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过度的旅游资源开发使文化难以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项目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没有对游客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有部分游客在进入了景区以后,不仅没有充分认识到峨眉山景区自然与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还对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4 传承峨眉山自然与文化遗产主要途径

4.1 构建配套刚性政策,维护自然文化资源

为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景区应对峨眉山的人口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是部分景区内部的常住人口与运营期间客流量的总计已经超出了生态能力承载基线,因此景区内部的工作人员应加强与常住居民之间的沟通,管理委员会可以通过一些持续性的利益政策提高其外迁的积极性,如景区门票权益、景区经营与就业权益、林地权益等,结合教育、休闲、医疗等部分配套优惠政策,提高常住人口外迁的积极性,争取更多的客流承载量。二是鼓励游客错峰游览的政策要得当,应将总量与分时限流结合实施,除6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军人等特殊群体以外,所有游客都可以通过电话及网络等形式进行预约购票,时限最晚为提前一天,工作人员及时统计当日浏览人数,通过短信或者电子购票平台向游客发送进、出景区的时间段信息,让游客自主安排好行程,避免高峰拥挤或到现场由于限流无法购票等因素造成体验感不佳。

4.2 创新节能环保方式,优化自然文化资源

首先,峨眉山景区内部应该完善水源地的保护设施,当前我国许多景区都有生态园林设计与规划的案例可以借鉴。很多案例是在原有的天然资源基础上,通过人为的改造优化环境,不仅可以利用物联网智能监控技术对水源地周围的动、植物进行监测,还可以通过改造收集与存储雨水等自然资源,雨量不充沛时可以为周围的植物进行及时补充。峨眉山景区还可以结合一些古建筑中有特点的筑件,将自身打造为科普教育基地,为当地学校提供学习与科研的场所,以此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其次,要加大对燃煤锅炉的改造,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通过煤改气等措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并要将环保工作作为企业的常态化管理内容,进行实时动态化监测。

最后,景区内商铺应杜绝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尽量选择可降解、可回收的材料,如采用玉米和大麦秸秆合成的餐具、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4.3 完善景区服务设施,注重信息技术引入

为能够进一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峨眉山景区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当前多数游客在旅游旺季时是通过网络与电话预约购票的方式完成的订单,工作人员可以依照时间段对相关人员的信息进行系统录入,当到达指定时间时游客便可以通过门口的智慧门禁技术,利用刷脸等方式进入景区。另可以参考迪士尼景区,开发景区内游览App,集购票、景点游玩项目、地图指示于一体。游客不仅可以通过扫码的形式获取景区内各个景点的移动讲解,还可以在App中查询自己感兴趣的景点,进行游览项目历史文化背景的预播,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景区内各个景点的人文历史,并可以自主规划好游览路线。

为避免游客在同一景点集中游览,在实行分段參观的同时可以定时定量发售淡季游览优惠券,抢购成功以后可以凭二维码进入景点,提高分流质量。

4.4 由经济发展思路转向自然资源持续发展

峨眉山景区应转变既有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要将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到一起。例如,景区内部出租的摊位,随着经营范围越来越广生活垃圾不断增多,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各商铺经营范围的严格控制,并要划区域分管,相关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商铺所经营的内容以及产品价格和生产日期等进行记录以及检查,在避免环境污染的同时也要提高服务质量。

另外,笔者认为所有改造项目都要加大生态化改造力度。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当前已经有许多现代生态化建设技术越来越成熟,因此企业可以考虑选择相应的改造方法,充分遵循生态自然生长特点,利用其优势进行改造及优化,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增长与利用。虽然前期的经济投入较高,资金回笼期较长,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后期的维护投入资金较少,并且能够改善景区内的环境。

4.5 发挥文化资源作用,提高教育宣传力度

峨眉山景区的范围较大且物种多样,但当前景区内的科普知识教育基地较少,仅有峨眉山博物馆和仙芝竹尖大熊猫生态园,应进一步拓展景区内的科普景点范围,并与当地的教育机构进行研学合作,利用多样化的物种结构来帮助前来研学的学生们建立生态保护意识。还可以将近几年峨眉山景区所开展的环保项目,通过宣传画、易拉宝等形式在景区内进行宣传,将环保项目作为景区科普、公益的一大亮点,让游客参与其中。景区可以让游客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保护活动,了解保护景区内多样物种的不易,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发放相应的志愿者证明或者纪念品,鼓励游客通过网络宣传出去,从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峨眉山物种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之中。除此之外,部分生态改造区域可以与地方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作为实践科研平台,建立示范区域,向国家申请多项专利,以此提高宣传力度,保证景区内自然、文化资源保护的科学性。

5 发展峨眉山自然与文化遗产路径探究

5.1 运用新媒体平台,实现资源“云共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手机等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大型景区都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了景区内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宣传,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峨眉山景区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将自然与文化遗产宣传出去。一是可以针对当前比较热门的佛光、一线天、日出、金顶等几大景区进行网络直播游览,在直播期间可以邀请专业讲解员进行讲解,不仅可以将峨眉山的自然风光宣传出去,还可以避免由于客流量较多无法满足所有游客全部进入景点内观赏的状况。二是峨眉山又被称为“植物王国”“地质博物馆”,可以据此在网络组织专题节目。在相关专业团队的带领下,与云端游客以第一视角探寻峨眉山中的自然文化历史景观,并开放评论区与云端游客积极互动,将评论区内游客们的问题整合,为下一次的平台播出内容做参考。

5.2 打造环保教育基地,与高校共创实践平台

当前峨眉山景区内部分环保工作落实与管理不够到位的主要原因便在于缺乏相应的人才,因此为能够提高景区内工作人员及游客的环保意识,实现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并致力于打造专业化的环保与科普教育基地。可以参考我国山东威海文旅集团与山东大学合作的融合教育项目,这个项目以位于刘公岛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为基点,对文物研究阐释与保护、陈列展览优化拓展、人才与社会教育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互补优势,联合打造“教、学、研”基地,实现红色资源的共建共享。而峨眉山则可利用优质地理资源,与地方高校进行深度合作,主要研究方向可以是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宗教文化研究阐释与保护等,结合景区文化资源的实际特点,打造专业化的环保与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在提高景区知名度的同时也能为后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3 创新景区周边产品,推动文创产品的发展

基于新商业媒体形态下,应改变既有景区商业运作模式,仅依靠“自然文化双遗产旅游地”等报道来进行宣传,还不够让游客全面地了解峨眉山文化,可以通过研发周边文创产品、结合新媒体网络直播等形式,推动峨眉山文化旅游的发展。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高工艺大会中,故宫博物院带来的国风文创产品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带来的“国博衍艺”精美文创形式,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峨眉山景区可以参考这种形式,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武术文化、山茶文化与现代产品融合在一起,打造独特的峨眉山文创产品,并在主流电商直播平台进行售卖,不仅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宣传方式,还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5.4 盘活文化遗产资源,系统化升级地方产业

近年来,我国一直坚持走环保可持续的发展路线,真正地践行了何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各地为积极响应这一先进号召,充分盘活各地独有的文化遗产资源,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化地对当地旅游产业进行创新升级,不仅在发展中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还成功地宣传了本地的文化遗产,使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造访。促进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还为当地经济发展赋能,一举两得。将峨眉山独有的山茶文化作为切入点,可以以此带动周边地方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还可以更好地宣传当地的文化遗产。云南省普洱市就充分发挥我国西南边陲的地域优势将茶马古道、茶马古镇等旅游资源同周边的洗马湖湿地公园相联系,宣传孔明兴茶、孔明洗马、孔明思茅等,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传承了历史文化。峨眉山景区可在实践这一过程中积极使用电商平台等渠道,打开产业知名度,宣传地方文化。

5.5 充分利用明星效应,提高资源保护的力度

对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发展而言,基于新时代背景也应利用全新的理念进行营销,可以通过明星打卡的方式结合新媒体平台不断扩大受众群。一是明星自身就拥有一定的流量,景区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应针对目标受众群,选定适合的明星艺人,提高大众的接受程度,制造适宜的热点话题。二是部分文创产品的开发可以与明星合作推出,如故宫博物院与著名彩妆大师毛戈平发布了故宫联名款彩妆系列产品,反响极好,峨眉山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带动地区的文创产品发展,提高人们的关注程度。

6 结语

综上所述,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历史背景,开发的时间较早,知名度也较高,这也使景区的客流量越来越多。而如何在保证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經济效益的提升,也成了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重难点之一,因此建议景区引入全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以此实现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惬舟.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J].红蜻蜓,2022(32):18-21.

[2]王瑞雪,黎筱筱.文化旅游驱动下乡村旅居探索:以文化遗产为特色的乡村住宿类项目[J].世界建筑,2021(8):20-25,127.

[3]苏蕾.佛教文化主题旅游产品评价指标开发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4]江久文.峨眉山申遗文本翻译策略分析:兼谈翻译与文化自觉[J].译苑新谭,2020(2):52-57.

[5]杨娟,王鹏.世界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升路径研究:以峨眉山景区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20):39-41.

[6]敬惠园.新时代背景下峨眉山市“武术之乡”武术发展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9.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峨眉山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下
勇登峨眉山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游记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