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阅读 促升思维

2023-08-07陈梦斐

求知导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摘要: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是打破农村小学生语言阅读屏障的主要途径。文章以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为切入点,基于单元主题,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方面,探讨了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其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单元整体;农村小学

作者简介:陈梦斐(1994—),女,江苏省宜兴市闸口小学。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亦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目前,农村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比如教师只在语篇阅读中教授词句、语法,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难以在课堂中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

英语教育的深远目标是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只有让学生爱上阅读,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因此,在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多样、有效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进行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和创造等活动,在深入阅读中发展辩证、创新等思维能力,能从多维度观察、认识世界,促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还要帮助学生提升思辨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引领学生深入思考[1]。下面,笔者就围绕单元整体,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一谈促进农村小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围绕单元整体设计,挖掘主题阅读的意义

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是当前的英语教学趋势。在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中,部分教师存在过度关注知识而忽略文化引导,过度关注碎片化教学而忽略结构化教学的现象,导致英语教学设计分散化、教学过程表层化、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评价单一化。在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把握单元主题,从整体出发设计阅读活动,使阅读教学能围绕一个单元大主题目标展开,同时引导学生分课时对单元内不同篇章的内容进行提炼,形成主题关联,分步骤实现单元整体目标。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Hobbies的单元主题是谈论自己或别人的兴趣爱好,属于“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在第一课时的Story time阅读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梳理语篇信息,了解Mike、LiuTao、YangLing、SuYang和SuHai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主题语境中,进一步深刻了解、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第二课时的Grammar time和Fun time环节,笔者引导学生学习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学会用“I like.../He likes...”谈论自己或他人的兴趣爱好。在第三课时的Sound time、Song time和Cartoon time教学环节,笔者通过歌曲串联主题情境,把零散的内容整合到单元主题下,借此引入Billy和Sam的故事。在第四课时的Checkout time和Ticking time教学环节,笔者通过单元整体复习,帮助学生巩固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在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围绕“Hobbies”这一主题意义层层递进讲解,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训练思维,强化语用能力。

二、有效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在阅读前借助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英語阅读教学的读前环节是学生阅读的准备阶段,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伊始。教师应在这一环节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信息调动自身已有的与语篇相关的知识,为学生获取和输出相关信息、初步建构文本知识框架、发展思维打好基础。教师可以基于单元整体,围绕主题设计读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阅读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1.视听导入,创设情境

小学生具有接受能力强、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渴望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视听猜谜、歌曲热身等读前活动,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媒介,使学生渐入情境,推测阅读主题,充分激发学生进行联想,激活他们的旧知和新的表达欲,激发他们的英语阅读兴趣,引领其走进阅读情境,深入了解语篇,为阅读做好充分准备。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Listen,look and say”的读前活动,引导学生倾听不同季节的声音和中文古诗,观察不同季节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快速说出季节。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欢快的氛围中引出本单元的阅读主题“Seasons”。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更多和季节相关的词汇、句型,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课堂的活跃程度。

2.插图预测,促进联想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对于图案、图形有较强的记忆力和识别能力,可以根据文本封面、语篇插图去联想、思考相关内容,因此进行插图、封面预测是一种有效的读前活动。大部分小学英语阅读文本都会在插图或封面处留下悬念或记号,引发读者去探寻、去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和封面,使其能初步预测故事内容、探寻阅读主题。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文本插图,而后让其回答“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tory?”这个问题,从而让学生获取四个故事人物的关键信息,初步建构阅读框架,进入文本情境。

3.问题导入,开启阅读

阅读是学生了解文本内容的学习过程,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读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图片大致了解文本的主题,或通过设想性提问促使学生开启阅读之旅,发展思维。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的关键信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展示图片,引出“e-friend”这一单元主题,而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比如:Where does he live? How old is he? Who is he? What subjects does he like? What does he like doing?思考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基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多方面的预测猜想,从而有效锻炼思维能力、语用能力。

(二)在阅读中巧设层次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在阅读过程中,能准确地提炼文本的关键信息,是学生能理解阅读材料、深入学好文本的重点所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单元主题出发,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层次递进、深度渐进的阅读活动,促使学生捋清文本脉络,理解文本内涵,提高其阅读效率,发展其思维。

1.梯度问题,深化阅读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要进行有层次的提问,使问题难度呈螺旋上升的态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基于学生的阅读情况,立足学生思维从低阶到高阶发展的规律,设计梯度问题,变教为学,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以有效推进阅读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需要以问题为引领。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图片,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出文本中“Mike's family”过去和现在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阅读主题。在学生了解了阅读主题和主体角色后,教师可设计有目标的问题——What differences happened?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梳理Mike一家过去和现在的关键信息,理解不同人物在不同方面发生的变化。而后,教师可通过问题——What changes are they about?层次渐进地让学生深入阅读,使其通过归纳、总结文中角色的变化,发展高阶思维。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从课内延伸至课外,问问学生自己的变化,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说出自己的变化。此外,教师设计一些情感问题,通过开放性的提问激发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用梯度问题合理、科学地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和思维能力发展,可有效地促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获得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

2.思维导图,发展逻辑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直观性、归纳性强的教学工具,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应用较为普遍,其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提炼、归纳、整理文本内容,利用图文将思维过程具体形象地展示出来[2]。在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村小学生的文本阅读难度,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掌握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思维导图有多种形式,如鱼骨图、树状图、泡泡图、流程图等,教师可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促使学生在发展语言逻辑能力的同時,高效率地掌握文本中的重难点内容,从而实现阅读目的。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的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文本的主要内容出发,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关于人物变化的思维导图。该单元与“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主题相关,内容为不同的人物过去与现在在不同方面的变化。由于文本篇幅较长,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本脉络,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中呈现不同的思维导图样式,搭配关键信息,先示范后再引导学生围绕关键点归纳整理。以泡泡图为例,教师可以选取“Changes in Mike's grandpa”为关键词,然后基于“then(过去)”“now(现在)”两个时间概念,对迈克的爷爷在阅读方式、获取信息方面的变化进行整理,而后进行语言输出。这样的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阅读习惯。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能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建构文本框架,提高阅读、分析、总结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三)在阅读后探寻文本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读后活动是教师检验学生文本阅读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学生的思维不仅需要凝聚,还需要整体发散。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读后活动,引导学生基于单元整体回顾总结文本内容,根据文本语境准确提炼语言,进行语言输出,促使学生在内化文本内容的同时发展思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1.读写结合,提升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读写结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故事的脉络,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能够立足文本内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的Story time板块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读写结合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语言模板,写一写自己的变化。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习得关键内容,而后描述自己的变化。阅读既是学生记忆重要信息的有效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聚焦的过程。教师通过读写活动可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促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提升思维能力。

2.文本留白,发散思维

在英语阅读中,故事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教师要巧用留白延伸课堂,鼓励学生自主创编故事结尾、多样诠释文本留白,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打破常规,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补白,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其潜能,有效提升其思维品质。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 A healthy diet的Cartoon time板块中,故事中Sam和妈妈购物回家时没抓稳鱼,让鱼掉进河里了。对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创编结尾,通过提问学生“If you were Sam,what would you do?”让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补白,自由发表观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3.情境拓展,突破思维

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和策略,使其能在今后进行持续性的阅读。教师可基于单元主题,通过课外阅读情境拓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提炼相关的语言知识,获得情感体验。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 they do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趣味绘本My Dad,带领学生继续讨论单元话题。这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内阅读,掌握描述家人职业的方法,还能通过课外阅读,对个人形象、性格特征等进行描述,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阅读中认识家人的形象,享受阅读的乐趣。

三、总结

实践表明,阅读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效依托文本内容,立足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思维场域,在主题阅读中进行大胆的拓展和延伸,有效发挥阅读教学的阵地作用,助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任婷婷.分级阅读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华夏教师,2020(12):44-45.

柯雅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析[J].校园英语,2020(19):116-117.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抛锚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