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8-05孔德生冯爱敏

职业技术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院校政治

孔德生 冯爱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职业院校需要有效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基于此,本文以高职院校为例,在深入剖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对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在观念上未给予足够重视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人的价值观,规范人的道德品质,影响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思想的渐进过程,具有政治性、引领性[2]。高职学生精神层面的政治认同,思想观念、道德素养的培养,是知、行、意、信、行的转化过程,是一个长期外化和内化的过程。但在实际育人工作中,高职院校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效果立竿见影”的专业技能培养上,而对于学生思想观念、职业理念、道德品质、职业修养等需要慢功夫培养的精神层面关注度、投入度不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割裂于甚至严重落后于专业技能培养,“德技双修”的育人目标未能真正实现。

(二)在方法上未进行有效创新

高职院校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充分创新实施方式方法,使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然而现实中,尽管高职学生群体、社会要求等发生变化,但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变化不大,依然采用传统单向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灌输式、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方法未得到充分且有效的使用。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批判精神方面发挥有效作用,而且容易导致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现出冷漠、厌倦、反感甚至是逆反心理[3]。

(三)在内容上未做到理实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前者是解释世界的,后者是改变世界的,但理论永远是蕴含在实践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浸润必须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让学生通过身体体验、情感交流与涤荡等实现思想的认同和升华。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实践活动安排偏少,学生很难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相关知识缺乏深刻认知和认同,“知而不行”“情理不融”的现象普遍存在,无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真实的社会实践。

(四)在受体上未给予充分尊重

学生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学生已有的身心发展基础,尤其其认知结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认知结构是个体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于外界客观事物的基本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心理表征,是由过去知识经验组成的一种内部心理结构[4],是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或人的认识和经验。布鲁姆(B.S.Bloom)在其“学习变量说”中指出“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5]。高职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知识结构不丰富、不系统、不完整,认知结构简单封闭,这些特点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给予重点考虑。但现实中,高职院校往往一刀切,很难关注学生的群体和个体差异,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未给予足够重视,学生的真实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

工具理性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6];价值理性是通过有意识地对待一个特定的、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一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7]。社会中任何实践取得成功,都是二者统一发展的结果。工具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服务于统治阶级、实现意识形态的控制力、维系社会的生存、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的有效管理为主要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8]。不可否认,工具理性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现形式,但由于忽略了价值理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目标—手段”模式,以一系列标准化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标准、教育考核等来培养学生,拒绝个性化、差异化,自然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技术”,学生的情感与精神价值被弱化甚至忽视。

(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缺位与缺失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教育方法中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缺位与缺失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直接因素。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针对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长期以来,受传统以教育者为中心和权威思想的影响,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容易忽略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掌握学情方面存在缺位,对学生的家庭状况、道德情感状况、心理状况、人格特质等研究掌握不够;另一方面,高职思政课教师缺乏根据学生群体和个体差异性灵活组织教学方法的意识,尤其在感觉、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言语、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等环节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三)科学性评价的引导效用发挥不足

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是万事万物向前发展的规律[9]。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多注重“从理论教育到实践教育”,即“从理论教育引导实践认识的提升”,缺少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忽视“让学生通过身体参与实践实现对认识的内化和升华”,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性评价的引导效用发挥不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往往采用显性的、可量化的评价标准,隐性的、很难量化的评价内容往往被忽略,再加上倾向于操作简单容易的结果性评价,导致教师在教授思想政治课程和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皆抱着“应试教育”的思想和心态,实践教学逐渐被忽视和边缘化。

(四)高职学生基础薄弱且认知策略不足

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新事物,需要学生在事物的建构意义及其发展过程、事物与原有知识结构的联系、事物与真实世界的联系、事物与社会情境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联想、迁移,继而把新的事物融入到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结构中来,从而积累形成网络化、立体化、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学生感知、加工外界信息,进行推理活动和理解事物的基础框架。由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相对简单,抽象思维能力弱,认知策略不足,导致他们在大脑空间内建设复杂结构的难度增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理解存在较大难度,创造性学习很难展开,进而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认知结构的开放性和立体化建构。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春秋时期管仲最早提出“以人为本”理念,《管子》中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论语·乡党》中记载,孔子曰:“伤人乎?”不问马。说明其重人而不重财。孟子也曾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董仲舒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白居易提出:“人者,邦之本。”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原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发展和需要为目标,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把人看作是现实和社会关系中的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差异化的存在,尊重学生独立自主的权益,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教育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第一,通过“视觉图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可以从视觉图像承载文化的层面入手,采用具有主体、逻辑性、结构性、形象性的图像,尤其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新闻视频、优秀影视作品视频、采访视频、摄影绘画等,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精神上的升华。第二,通过讲故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通过叙事法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通过对故事开始、发展、结局及问题解决的叙事,让学生总结经验、掌握理论、洗涤心灵,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第三,通过吸引注意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要借助生活实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和听懂的语言,抽丝剥茧、循序渐进地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产生愿景,从而自身产生学习的动力。

(三)拓展实践教学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10]。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是要有足够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因此,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专业社会实践目标融合的前提条件下,从家国情怀(如国际理解、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人文素养(如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如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索)、实践创新(如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方面深挖思政课元素,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案例库,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四)优化学生认知结构

皮亚杰(J.Piaget)提出了认知结构的概念,总结出认知过程包括同化、顺应、平衡,认为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符的时候,认知结构才会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结构中。而维果茨基(Lev Vygotsky)认为,在社会情境中,文化是知识建构的基础,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知识建构,并结合社会互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因此,优化高职学生认知结构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第一,合作学习。充分利用高职学生场依存性强的特点,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相互依存、相互信任、相互讨论、相互沟通,在共同解决问题中完成思政知识的建构。第二,借助支架。借助维果茨基的“脚手架”理论,把支架看作是一种软的资源系统,通过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11]等环节,最终实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独立探索学习。第三,情境认知。注重知识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在创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把需要学生掌握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情感、态度、经验、心理相融合,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感受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认知结构的重组优化,从而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院校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