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坦白局他们为什么选择“主动健康”?

2023-08-04黄祺

新民周刊 2023年28期
关键词:自我保健莉莉饮食

黄祺

城市快节奏生活中如何坚持“主动健康”?

每年的7月24日是“国际自我保健日”(International Self-Care Day),通过多年的推广,“国际自我保健日”所倡导的“每天24小时,时时刻刻关注自我保健,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国际自我保健日”提出的主动关注自身健康和家人健康的观念,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所提倡的“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观念高度契合,如今已经成全社会的共识。

不过,所谓“道理都懂,就是做到太难”。现代城市生活高压状态下,加班、熬夜、不规律进食很容易变成城市人的生活常态,“身不由己”中,谈“主动健康”是不是太奢侈呢?

在今年“国际自我保健日”前夕,《新民周刊》采访了几位在城市生活中仍然努力践行“主动健康”的人士,邀请他们“坦白”自己的“健康观”。

从他们的观点和经历中可以看到,当一个人充分认识到主动关注健康会带来切实的健康改善后,即便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最终实现自己的平衡健康生活。

“撞南墙”后的改变

“我点奶茶,谁要啊!”

初夏的上海,街头已经骄阳似火。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繁华路段的写字楼里,每到下午三四点钟都是点外卖的高峰。

上海人晴晴(化名)今年35岁,就职于一家文化公司。前几年,她就是那个常常在办公室里邀约点奶茶的人,而且一定要全糖、冰奶茶。而现在面对同事的邀请,晴晴指指自己办公桌上的保温杯:“不喝了不喝了,我泡了养生茶。”

晴晴告诉记者,最近两年她的生活方式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一个从“迫不得已”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由于从事文字工作,晴晴说她过去的作息可谓“越夜越美丽”。

“我的工作不需要打卡,时间是自己安排的。当时觉得晚上比较安静,所以写稿子基本都从晚上10点后才开始,写到夜里两三点睡觉,起床时间大概要到上午10点。”

晴晴说,就算没有太多工作,晚上她会约朋友吃饭、去酒吧,也总是要到夜里一两点才回家。

晴晴从来没有想过经常性的宵夜、喝酒、喝高糖饮料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到了30岁出头,晴晴体重有些偏重,经常有胃胀或者腹泻等等问题,但当时的她并不觉得这些“小问题”有什么要紧。

健身教練莉莉的改变,是从准备孕育自己的宝宝开始的。

“国际自我保健日”的意义

“国际自我保健日”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纪念日。

2011年,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WSMI)首位华人主席郭振宇博士发出倡议,以中国传统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保健理念,倡导全球民众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时时刻刻关注自我保健,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此项倡议得到WSMI各国成员协会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并于2012年正式全球启动“国际自我保健日”。

2019年,“国际自我保健日”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这标志着世界卫生组织和伙伴将在区域和国家层面采取主动的健康维护行动。

转变发生在两年前。体检中,晴晴被查出早期恶性肿瘤,因为发现得早,肿瘤切除后晴晴恢复到正常生活中,但这件事给了她很大的触动,她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开始改变自己的作息,早上7点左右起床,晚上12点前必须睡觉,三餐规律进餐,基本戒了冰饮料和酒。当然,饭局偶尔还是有的,但不会像过去那样放纵。”

在朋友的带动下,晴晴开始去健身房健身,并服用一些营养补充剂。改变后的晴晴发现,她的状态比过去好了,写稿时间从夜里变成早晨也并没有影响效率,规律饮食、少喝酒、不喝高糖饮料后,让整个人感觉轻松了很多。

健身教练莉莉的改变,是从准备孕育自己的宝宝开始的。

莉莉是武汉人,个子不高,从小就有点胖乎乎。二十多岁上班后,由于久坐和缺少运动,莉莉一天天“肿”起来。莉莉告诉记者,这样的外形给当时的她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自卑的情绪慢慢增长,她不愿意跟别人交流,下班就回家关在屋子里,最严重的时候她自认为有抑郁的倾向。

二十多岁时莉莉一门心思寻求各种极端的方法减肥。她试过民间流传的各种减肥偏方,也吃过来路不明的“减肥药”,饮食上恪守“少吃、不吃”——比如每天只吃黄瓜,有时候甚至灌白开水骗骗自己饥饿的肚子,常常饿得眼冒金星。一段时间后,莉莉发现自己瘦是瘦了,身体也垮了。

结婚后,莉莉准备孕育自己的宝宝,因为这个契机,她开始认真地研究到底什么是“健康”。“我看了很多营养、育儿方面的书,也看网上一些健康博主分享的知识,然后开始学着科学地饮食和运动。”

为了肚子里的宝宝,莉莉开始规律饮食,讲究膳食平衡,保证每天蛋白质、脂肪、蔬菜水果的摄入,孩子顺利出生,非常健康。整个孕期和生育后,莉莉感觉到健康状况改善了不少。孩子三岁后,莉莉开始积极地健身,而这段规律作息+科学饮食+积极健身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她的形象和心态。

莉莉再也不是那个自卑的女孩,已经四十岁的她看起来比二十多岁时更有青春朝气。几年后,莉莉转行成为专业健身教练,她现在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希望影响和鼓励更多的人。

也许有人会认为,像晴晴和莉莉这样的生活方式牺牲了“快乐”,但两位女士在接受采访中都坦言,健康生活并非苦行僧式地清苦,她们也会偶尔宵夜、吃炸鸡、喝可乐,但她们会控制频率,追求一种自律下的愉悦状态。

健康专家“坦白”健康观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教授是国内营养学权威专家,每天不仅要完成临床医学工作,还有各种学术工作需要完成。因为学习营养专业的原因,他自己很早就关注自身健康,并且践行健康理念。

“我首先要求自己工作、吃饭、休息时间尽量形成规律,轻易不改变。”在吃方面,于康教授多年坚持食不过饱。“不管是吃什么,也不管是在哪儿吃,也不管是工作餐还是私人聚餐,都做到七分饱、八分饱,避免过饱造成的胃肠不适和过剩的能量摄入。”

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于康教授还多年坚持服用复合营养补充剂,他表示,服用营养补充剂既能够弥补膳食中某些元素的不足,在心理上也是对自己的安慰和鼓励。

现代社会精神压力对健康的影响愈发明显,于康教授特别强调,尽可能缓解焦虑或者压力状态,对自己进行压力管控非常重要。“今天做不完的事情,我并不焦虑或者着急,我要求自己按部就班地来推进。有时受各种外界环境影响我的计划被打乱了,但是我可以重新调整,不因此造成自己过多的压力感或者是焦虑感。”

另外,于康教授还有意识地增加主动运动的机会,尽量走路或者乘坐公共交通,有时在家做哑铃操等抗阻训练,每次运动争取在15分钟以上。“在自己工作很累的情况下,面临各种工作压力的情况下,我努力掌控好自己的健康走向。”

于康教授介绍,虽然中国人总体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也存在着不均衡性。“我们发现育龄期女性普遍缺乏一些微量营养素,如钙、铁、锌等,这就增加了围孕期的妊娠结局的风险,出现新生儿出生缺陷等问题。”

老年人也是营养状况比较差的群体。“我们对老年人膳食摄入状况的调查显示,老年人普遍吃得比较单调,原因有很多,包括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关系等等,造成老年人不能、不愿或者是没有条件做到食物多样化,从而带来了老年营养不良、老年营养失衡的问题。”

提起生活方式,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秘书长汪鳌谦虚地说“很惭愧”。“和我身边的同事、朋友相比,我还要努力。”汪鳌表示,生活、工作在北京这样的都市,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确不容易,需要强烈的主观动力和意志力。不过他也尽量在繁忙的工作中建立自己的健康习惯。

老年人膳食摄入状况的调查显示,老年人普遍吃得比较单调,从而带来了老年营养不良、老年营养失衡的问题。

“锻炼方面,我不太喜欢运动量非常大的活动,我平常尽可能少开车、多走路,每天要求自己步行8000步—10000步。在饮食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加强注意,哪些东西少吃,哪些东西不吃,哪些是尽管很喜欢但要克制的,我开始有意识地控制。”

其实,非处方药市场的变化也能反映出公众健康观的变化。汪鳌告诉记者:“中国非处方药市场销售量占比靠前的三个品类,分别是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用药、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剂及消化道疾病类用药。这三类加起来在非处方药中占到55%。非处方药在健康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缓解轻微疾病,避免小病引发大病,是公众实现主动健康的‘亲密伙伴。目前来看,我国非处方药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相关创新支持政策也会加速完善和推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符合不同人群健康需求的非处方药产品出现,助力推动公众健康更进一步。”

健康產业圈内人的健康观

“第一医药”在上海家喻户晓,在游人如织的南京路步行街上,很远就能看到这家老字号的招牌。上海第一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军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学习药学专业的他,对自己的健康管理有更高的要求。

姚军介绍,有四件事他多年坚持下来。第一是每年体检;第二是每周最少进行一次适量的运动,“以散步、慢跑、游泳、网球为主,偶尔撸铁健身”;第三是注意饮食,他改掉了年轻时肉多菜少的习惯,偏向于吃鱼类、果蔬类,“以前觉得番茄不好吃,现在经常吃觉得很好吃”。姚军比较早就开始服用复合营养补充剂,包括维生素、钙片、鱼油等。

姚军介绍,切身的体会和公众的需求,也影响着第一医药的经营理念和策略,第一医药的门店从单纯售卖药品、器械的场所,演变为传播健康理念的社区。在南京东路上的第一医药商店,消费者可以做健康检测、可以向药师咨询健康知识,还可以体验各种最新的健康生活新技术。“在我们新规划的药店空间里,会不定期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希望消费者能够学到更多预防疾病的方法,鼓励大家主动把控自己的健康。”

在高强度的企业管理岗位上也能兼顾“养生”,这可能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现象。

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区总经理何勇向《新民周刊》分享了他的健康之道。“我对健康和生命的基本看法深受中国古典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的影响。书中有言:‘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自我保健本身也是一门科学,要求我们把握好良好的营养、适度的体育锻炼、充足的休息和持续的精神刺激之间的微妙平衡。”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教授给你      个主动健康秘诀

1. 合理膳食。关注最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导自己的饮食安排。

2. 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保持适当运动,做到“吃动”两平衡,构建良好的生活方式。

3. 主动缓解精神压力,避免长期熬夜,避免烟酒嗜好。

4.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做一次健康查体和一次健康咨询。

5. 科学地补充复合微量营养素制剂。

在饮食、运动、使用营养补充剂上,何勇与前面几位受访者有类似的自我要求。“现在我正在努力重拾游泳和慢跑,并尽力坚持下去。”

这些之外,他把心理健康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学会放松也是我应对压力的一大法宝。我放松的途径之一是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比如过去几年,我开始学习烹饪。我会在睡前犒赏自己一小时——看网剧或是读一本好书。总之,我认为凡事往好处想对于缓解压力至关重要。”

中国人健康素养普遍提高,“主动健康”观念得到普及,这种积极的变化是包括科普组织、医学专家、健康产业从业者等等在内的全社会各界人士不断推动和努力获得的结果。

何勇对“主动健康”的重新思考同样表现在他对企业的管理中。拜耳健康消费品持续通过多种渠道,携手各方合作伙伴,推出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活动,呼吁公众积极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需求,增强公众的健康认知,每天用切实的行动让主动健康向前一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在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因素占8%、气候因素占7%、生活方式因素占60%。而生活方式是唯一可以主动改变的因素。

近十年,通过个人、家庭、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从十年前的8.8%提高到2021年的25.4%。

中国人健康素养普遍提高,“主动健康”观念得到普及,这种积极的变化是包括科普组织、医学专家、健康产业从业者等等在内的全社会各界人士不断推动和努力获得的结果。

从不同职业身份、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环境的受访者的“坦白”中我们发现,“主动健康”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迈出“主动健康”的第一步,我们就会距离健康更进一步。

猜你喜欢

自我保健莉莉饮食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助你健康每一天自我保健APP答读者问
何为清淡饮食
自我保健
——未来医学及身心健康之路
不倒自行车
Look from the Anglo—American jury system of jury system in our country
试析复发性生殖道感染与妇女自我保健水平的相关性
健康饮食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