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对我国音乐创作的启发研究

2023-08-03董晓晨陈曦弓瑞娟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1期
关键词:再现部四季呈示部

董晓晨 陈曦 弓瑞娟

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浪漫乐派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柴可夫斯基是一位真正的民族作曲家,不只是因为在他的音乐中常常可以听到俄罗斯歌曲,在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或是有时他把真正俄罗斯民歌旋律用作他乐曲的基础,而是由于他全部内在的气质和世界观[1]。

钢琴套曲《四季》是作曲家按照月份季节特征和俄罗斯民族生活习俗创作而成的12首钢琴小品,每首作品以旋律亲切自然、韵味委婉悠长见长,塑造了浪漫的意境,满足了听者内心的世界,激发了听众内心的共鸣。本文以《四季》钢琴曲和中国钢琴曲片段为研究,介绍不同创作手法:(1)音乐发展手法;(2)旋律展开手法;(3)附属结构的创作;(4)再现段(部)分类处理。

1 音乐发展手法

模进:(1)严格模进:例如四季《一月-炉边》第14、15小节。共有4个声部,右手S声部旋律是上行半音阶#4-5,A声部旋律是下行半音阶#1-#7,四个音程呈现收缩与扩张的形态。左手T声部由两拍的mi和八分音符la、sol组成,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将A与T声部音符调换,即前两拍A声部音符与后一拍中T声部音符相同。第15小节,将14小节中所有的音符向上移动减四度,节奏不变。与此同时,调性也从E大调移高相同的度数,转到降A大调,不变的是和声,都是SII56-T6-SII56-T6-T。中国作品以贺绿汀《牧童短笛》为例,B段中乐句发展全部使用模进手法,第29小节下行纯4度发展,从G-D大调,符合严格模进的规律,并且它们正好在主、属两个稳定音级上,低音持续也在主属音上反复交替。这就是模进手法对调性和声产生的影响。(2)非严格模进:例如《八月-收获》67-70小节,四个声部依次是:S声部旋律下行三度发展,A、B声部下行小二度,T部保持不动,从这段旋律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声部的模进度数都不相同,这种就属于非严格模进。在黄虎威的作品《欢乐的牧童》9-12小节,后两小节是前者的基础上下行二度模进,低音声部并没有遵循上述音程度数关系,所以是一个非严格模进的例子。

倒影:指将主句等距离上下翻转的模仿。例如《八月-收获》68-69小节,主题4音级进二度下行发展,76-77小节,低声部将相同的旋律翻转,从后向前依次撰写。《瑶族长鼓舞》17-19小节,截取上行3音素材变化发展,一种是与素材同方向重复与二度结合,另一种是与素材方向相异下行发展。

重复:作曲家使用反复素材的方式来创作,更容易让听众记住旋律,产生共鸣。当听众记住这些耳熟能详的旋律时,他们便期盼一次又一次出现重复的旋律,但是当次数逐渐变多时,听众就会出现听觉疲劳,减少了期待感,这就要求作曲家有在不变中求变的思维。《六月-船歌》中,第一句由和弦和音程组成交错式节奏,第二句在旋律不变的情况下,把音程变为三和弦,增加音乐厚度,伴奏方面从柱式和弦变为带连线落提,通过变节奏的方法,音乐听起来轻柔、具有流动感。中国作品《欢乐的牧童》a句8小节在乐曲中变化重复了两次,第一次重复后,音乐变得更加欢快,此时作者将旋律移高八度,呈现出乐句的变化重复,伴奏变成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分解和弦,表现出牧童在大草原上骑着马,追赶牛群欢快、活泼的情景。第二次重复出现在再现部中,旋律移到左手,而右手以音阶作为旋律的伴奏,通常预示着音乐推向高潮的一种手段。

加花:在保留本旋律的基础上,加入音乐元素进行变奏。例如贺绿汀《牧童短笛》再现部在时值长的地方加入类似回音的写作模式,改变音符的时值和节奏,由于这些音符距离相近,加花变奏不仅可以稍微改变听众原本的认知,也让整个旋律变得婉转动听,符合中国民歌委婉、迂回缠绕的特点。中国乐曲《浏阳河》采用类似男女声部对唱的模式,在高声部加入流动性轻盈的音乐,为下文出现大量的音阶伴奏埋下伏笔。第一次变奏,旋律在中、高声部不断交替,伴奏利用连串琶音、分解琶音跑动丰富伴奏织体。第二次变奏,旋律变成和弦和八度音程,增加音乐气势磅礴的力量。

模仿:是一个声部所陈述的主题或动机在另一声部中跟随出现。根据模仿音程的精确程度,分为严格模仿与自由模仿两类,前者指模仿时音程作完全一致的移位;后者指模仿时仅保持音程的度数,不作精确移位。例如《三月-云雀之歌》,开头三小节在低声部完全重复就是严格模仿。《六月-船歌》中,锯齿形4个音为动机,在两个声部先后出现,同样的节奏,不同度数,就是自由模仿。《映山红》41-48小节,两个声部在交错模仿,保持八度关系,也称八度模仿。《黄河大合唱》的总谱中,先后出现二度、三度轮唱,轮唱是卡农的一种形式,当不同声部间隔一定距离交错进入式,类似回音让声音此起彼伏,体现出中国人民团结抗日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

扩充:内部结构出现非方整的现象。如《十一月-在马车上》第22小节不完满终止后,使用主題拱形素材,通过逆行、翻转、自由模进方式扩充6小节,《六月-船歌》A段由两个4+6非方整平行乐句组成,6小节内部扩充先通过模进主题中裁截的动机,后通过转入主调的关系小调g,将裁截的动机再次裁截,最后停留在主音上。《水草舞》同样是材料模进引起的终止式之前结构内部扩充,在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2 旋律发展手法

旋律声部转换:旋律在不同的乐段以高声部或低声部呈示。例如《十一月-在马车上》呈示部中,双手演奏旋律线条,再现部旋律移到左手演奏,右手伴奏用十六分音符模仿马车行进的声音。这种安排加速了音乐的进程,推动了情绪发展。王建中改编的《彩云追月》第22-29小节,右手演奏旋律,左手是由八分音符组成的琶音,第30-36小节,相同的旋律从左手开始,再逐渐移到右手,形成快速音阶式跑动音型,与前面相比,将音符时值缩小,使得音乐的发展变得快速、密集。另一个变化表现在音符线条走向跨度大,长线条的音乐会让旋律流动起来,通过强弱变化,增加音乐的起伏性。

旋律在不同音区的转换:既可以是完全重复,也可以是变化重复,例如《五月-清净之夜》1-4小节,右手分为两个声部,S声部,处在高音区,A声部和S、B声部组成的琶音和弦,共同构成主题元素。14-17小节,是主题的变化重复,去掉原本的琶音,改变成和柱式和弦,仿佛是作者从虚无缥缈的想象中,把听众拉回了现实。孙以强创作《春舞》:以re、mi、fa动机构成的主题贯穿了整首乐曲,在A段中,8小节组成主旋律,之后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重复三次。第一次重复将原时值为四音符的长音拆解、八度展开;第二次重复将长音和八分空拍的时值,在高声部加入装饰音变奏;第三次在尾声部分的主题重复,右手从低音区娓娓道来,与主题形成呼应;第四次在尾声,通过加厚声部重复主题,左手在高音区以八度形式演奏。在每一个乐汇之后,都需要跨到低音区为右手弹伴奏。在《春舞》中,几次主题的重复,从平静-载歌载舞-热情奔放-回归平静,表达了不同的情绪色彩。

3 附属结构

引子(导入性陈述)是为后文主体乐思进入做准备的陈述方式。小型引子可以是一、二个小节,例如《六月-船歌》两小节引子预示了下文的伴奏型。规模大有完整的结构的,比如《春舞》引子由四句组成,前三句音乐音响宽阔,跨越高低音区,预示清晨升起的太阳。最后一句承接主题,从三连音变成手鼓节奏,为下文切分音节奏做铺垫。《社员都是向阳花》采用速度性引子,引子和主题速度不一致,由跳音和十六分音符构成活泼的气氛,主题开始演奏歌唱性旋律。

连接:在两个段落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六月-船歌》的连接在材料上使用上行半音模进,琶音转位和弦的方式,和声上使用不同级数上重属和不解决的重属导和弦。林尔耀改编的《社员都是向阳花》,在呈示段中有两个对比乐句,其中a句有16小节,b句为与a句对称,8小节旋律后叠入7小节连接,连接部分沿用低声部材料,将七和弦,用双手跨越4个八度交替转位分解。在中段中,前两句同头换尾,后一句用锯齿型素材模进、转位不断扩充,成为再现部之前的连接。

尾声(收束性陈述)比如《十月-秋之歌》构成尾声材料的是带闪拍弱起的三连音和变节奏的三连音,前四小节使用重复乐节的手法,随后裁截变节奏三连音动机改变线条走向并再次重复。使用重复、模进、裁截、再裁截的创作手法,是收束全曲常用的一种方法。《彩云追月》尾声用颤音和五连音,再次呈现引子中双手八度托卡塔交替演奏。

4 再现段(部)分类处理

由于《四季》钢琴小品12首乐曲的结构都是三部性曲式,而中國古诗词、诗歌讲究对仗,在中国特有民族钢琴曲中,大多数作品同样延续了古代诗词对称的特点,这也造就钢琴曲结构三部性曲式占了多数。以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为例,呈示部包含主题材料,中段一般使用新的材料,并在速度力度、节奏节拍、旋律线发展、音区等方面与主题形成对比。再现段,以字面的意思,原样再现,就是完全进行复制主题的,但是有时候由于情绪表达、故事陈述,作曲家通常不会简单重复呈示部的内容。他们更喜欢把再现段当作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的一种手段,更多使用支声复调、添加多声部、织体复杂化、和声多变性等方式作变化重复,有时也会通过裁截素材作为结构内部的扩充,增加再现部的小节数。

原样再现:将呈示部/首部的材料,完整在再现部重复一遍。

减缩再现:呈示部/首部的材料,再现时,减少一部分材料的重复,例如瞿维《花鼓》整体是复三部曲式,首部包括5句相同动机材料(a-a4)再现部只重复a2、a3、a4乐句。《四月-松雪草》首部由三句(a、b、b1)8小节乐句构成,再现时重复 ab句省略b1句。

倒装再现:例如呈示部包括乐句ab,再现时,先重复b句再重复a句,《水草舞》 的呈示部包含两个非方整平行乐句(a、a1),再现部先重复a1句,再重复a句。

综合再现:指再现段(部)不仅包含A材料,也包含B材料,例如《一月-炉边》中段是带再现单三部曲式,再现中第一句用C段材料,第二句用D段材料,所以它属于综合再现。

动力再现:例如《解放区的天》再现部中不仅再现呈示部主题素材,又出现足以掀起动力性的新因素,其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增加乐句,音乐材料的复杂化处理,用骨干音构成和弦,并依次分解排列。比如16小节,四个十六分音符取代原句中的四分音符,这就是民歌常用的加花手法。第二,音乐材料中常常伴随扩充等手法。材料截取阶梯下行动机,通过级进二度、重复、模进、变形造成材料俯冲式发展,力度增强,不断推进,将音乐推向顶峰。

5 结语

尽管在我国钢琴曲和钢琴套曲《四季》中能够找到上述相对应作曲手法,但是这些手法并没有约定俗成的公式,在真正的创作中还是需要阅读大量的谱例,分析乐曲每个部分是如何开展创作的。在实际创作中要根据主题的发展和情绪走向,运用多种创作手法,有效开发创作素材,将我国民族性特征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取其精华,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美妙音乐。上文所提到的创作手法只是某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浩如烟海的乐谱资料中,只是沧海一粟,还有很多不同形式、不同组合的写法,值得我们研究分析。

引用

[1] 加·勃里别京纳.柴可夫斯基传[M].仲文,汤洸,建民,译.北 京:人民出版社,1986:184.

基金项目:2023年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XYCX202366)

作者简介:董晓晨(1997—),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就读于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再现部四季呈示部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浅析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
传承与引领
“四季”语文,精彩教学
大脑也分“四季”?
基于三部性结构形态的曲式简述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的研究
浅析门德尔松《无词歌》的奏鸣曲式原则分析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