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融合

2023-08-02蔡俊

今日财富 2023年19期
关键词:供应链战略金融

蔡俊

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都是当前经济改革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关键目标。供应链金融作为当前中小企业新型的融资模式,可以实现资金流的有效利用,为供应链各环节企业提供高效的贸易资金服务。而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供应链金融各环节企业的重要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打开外部发展空间与视野,引导企业积极联合供应链各企业进行战略变革。随着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信息愈加膨胀、企业竞争愈发激烈,加之各种可能性的变革,对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此,新时期下,探索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一)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源自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方式。它以核心企业为依托,强调在真实贸易场景下整合资金流以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为供应链管理节点上的企业交易提供全视域、综合性的融资方案。具体来说,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参与主体的多样性。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不仅有核心企业,而且还有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仓储企业、金融信息平台以及平台科技公司等;第二,融资模式的多元化。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可以分为应收账款融资、保理、反向保理存货融资、预付款融资等多种模式。其中,应收账款融资主要通过上下游企业签订买卖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向供应链企业申请融资以缓解阶段性的资金短缺;第三,金融产品的针对性。供应链金融不同于传统的投融资方式,它强调借助核心企业渠道优势研判金融服务对象,针对供应链各节点的企业情况和实际市场需求制定并提供更具科学性、个性化和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应对生存环境的变化,利用科学的战略规划统筹企业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行为、管理行为,以此增强企业的管理效益和运营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战略管理主要可以分为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两个部分,前者侧重企业在竞争、发展、总体管理等方面的目标制定,后者则侧重以实际的执行力落实、调整落实战略规划制定 的各大战略目标,确保相关规划的切实落地。随着现代科技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战略管理工作更加强调开放的心态、明确的定位、数字化的管理和整体的发展效益,其概念内涵由企业内部战略管理延伸到与其息息相关的供应链链条上各节点企业的合作发展上。可以说,现代化的企业战略管理更加注重对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分析和生存规模的量化研究,它要求企业能够打破各种沟通障碍,善用各类管理工具进行管理战略分析与定位,以此提升企业统筹发展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的相关问题

(一)理论空白

目前,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理论尚未形成系统,学术界和各企业主体针对供应链金融或者企业战略管理的单向话题研究偏多,融合话题研究偏少。供应链金融探讨大多局限在“供应链金融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作用”“供应链金融3.0模式”或者“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四个关键”等主题上,对“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话题研究尚处于空白,亟待丰富。

(二)实践不足

国际形势动荡不安与疫情的冲击,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供应链金融各节点企业管理受到严重冲击,面临着资金中断和发展动力不足等各种问题的困扰。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正是基于此种情况提出的新的管理模式。但是,当下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实践不足,供应链金融各节点企业的战略管理整合能力尚未形成,寻求各企业主体战略合作与交流共识的尝试尚在深化,如何从产业端、技术端和金融端等多个角度深化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仍是当前实践的重点研究对象。

(三)技术问题

线上化和数字化是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各节点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渐由线下转向线上,其融资方式逐渐由传统信用转向数字信用。但是,鉴于当前平台技术企业只提供技术并不参与服务企业后续业务操作,导致其技术价值受到一定限制。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发展必然会遇到相应的技术问题,亟待相关主体的探索研究。

三、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路径

(一)推动供应链金融各企业主体的战略合作

要想推动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融合,就必须打破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一家独大的链式垄断,立足各企业的市场定位,发挥各企业的专业优势和独特作用,融合各企业主体的战略安排进行全链条的战略合作和整体规划。

1.深化核心企业的“链主”角色

供应链核心企业较之其他主体有着更强的产业熟悉度和经济话语权,在协同各企业战略规划、拓展行业金融服务方面都有重大优势和关键作用。为此,核心企業应当主动承担起“链主”角色,一方面,通过搭建供应链金融战略管理平台,统筹对比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战略规划,以此制定更具开放性、全局性的全链条式战略,形成全行业的战略共识,为各企业的战略互通和经济交流提供可行性通道;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度机制、程序设计、平台搭建和产品服务等方面建设将供应链管理持牌金融机构、上下游企业以及科技公司连接起来,建立一个围绕核心企业的战略管理功能网链结构,以此打通各企业战略合作的长期通道。

2.发挥供应链金融各企业主体的专业优势

供应链金融企业包括了持牌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仓储及物流企业、平台科技公司四个关键主体,应当通过供应链金融各企业的战略分析、功能定位以及管理解析,发挥好持牌金融机构的投融资功能、核心企业的资金带动功能、仓储及物流企业的流通功能以及平台科技公司的创新功能,让各企业主体的资金优势、信息优势、物流优势和科技优势通过供应链金融战略管理得以凸显,营造互动双赢、良性循环的供应链金融企业战略合作生态。比如,就仓储和物流企业来说,作为供应链金融链条生态中重要的外包企业,其物流效率直接决定着各企业战略管理的合作效率和成本效益。可以通过重点分析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和相关战略杠杆价值,对比分析供应链金融各企业主体战略管理和金融创新与物流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异同,解析供应链金融各企业管理的业务运作流程对物流企业优势发挥的制约与带动作用,以此做好仓储、物流企业的货物运输、质物监管以及仓储等工作的战略规划和具体安排。

(二)加强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的线上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从“N+1”模式的中心性线下运营1.0阶段到平台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2.0阶段,再到以数字经济时代为主要推动力的自动化业务模式的3.0阶段,其线上化和数字化特征逐渐增强,成为当下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的主要发展趋势。

1.加强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外部联通的线上融合

通过打造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供应链金融企业线上综合型服务平台,打破企业传统战略管理内倾化趋势,强调以核心企业的信用带动链条中下游企业的资金融通、信息融通和交流融通,用更加开放的方式帮助企业扫描外部环境,帮助企业分析行内标杆和未来走向,为各企业战略管理与規划提供宏观且全面的政治、经济分析,统筹好整个供应链金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规划。

2.加强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内部联通的线上融合

该种方式的融合相比外部联通追求更加细致化、细节化的制度融通和信息融通。强调通过战略互助、线上信用互助、产品对接、自偿性交易等各种联通路径和方法,打通供应链金融各企业内部信息桎梏,让身处链条上下游的各类企业能够通过线上平台数据,了解各行业组织架构、职能分配、利益中心、发展痛点、融资层级等各项信息,实现进一步“心灵”交流。同时,供应链核心企业应当定期组建智库团队进行企业帮扶,通过线上内部联通平台,为需要资金融通、管理优化的中小企业提供支持。

3.建立供应链金融线上学习平台

建立开放、智能和实时的供应链金融线上学习平台,通过聘请高校教师、行业专家、高技术人才发布系统性学习视频,并且定期发布有关企业管理、融资方式、战略规划等专业知识,鼓励链圈工作人员随时查看学习,以此扩展相关知识,实现长远发展。

(三)借助平台科技企业管理实现二者数字化融合

平台科技企业是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主体,可以说,它是供应链金融的技术支撑,能够成倍放大链条各企业主体的战略优势,加强各企业主体的战略联系,使各企业主体能够借助科技创新的技术力量,实现现代化协同合作和规模效应,从而推动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的数字化、场景化和生态化发展。

1.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

要继续深化平台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造,深度融合产业互联网,借助AI、大数据、区块链以及物联网等技术提升供应链金融各企业主体及平台的数据获取、集成、分析与统计能力,通过更加专业的程序性设计,为供应链各大小平台提供更具开放性、智能化的自动业务模式,帮助企业在繁复的信息数据中精准识别价值信息、落实各项业务模型,为企业战略化管理与规划提供更多有效性数据参考,增强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能力及水平。

2.提高平台科技企业的参与度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平台科技企业各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但由于平台科技企业人员对供应链金融各企业主体战略管理参与度不高,创新技术与供应链运营服务脱离,导致技术采用后的实践问题仍然突出,其数字化水平亟待加强。为此,必须增强平台科技企业的技术运营参与度,通过供应链线上平台数据信息,聚焦各企业主体的金融数字化需求、场景化需求和生态化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改善各企业主体在供应链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物流监管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管理等各方面管理的成本和效率,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针对性的金融科技方案,解决中小企业战略发展上的资金融通问题和业务数字化问题。

3.打破平台科技企业的专业桎梏

平台科技企业必须深入学习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知识,引导技术开发人员从供应链金融各企业的业务前端开始,学习和了解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业务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抵押登记、放款、还款、催收、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需求,并结合国家合规监管政策,丰富数字信用评级基础和参数指标,设计更加符合实践操作规范的多维数据模型和数字化运营系统,用更精准的债项评级和更开放的数据场景,实现科技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各企业主体的战略合作、深度合作。

(四)激活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的韧性意识

供应链金融发展与企业战略管理息息相关,虽然二者出现时间、概念范围、意义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二者都有其系统性、开放性、格局性的概念内涵,在管理层面上有其共同的目的和要求。要想促进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就必须在深入了解相关概念本质的基础上激活二者融合的韧性意识。

1.激活供应链金融与产业企业战略管理融合意识

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之所以能够融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产业链建设起来的融资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核心企业的数据信用,涵盖了供应链行业中上下游各类产业类型。为此,必须从产业端的角度树立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意识,通过做好产业端核心企业战略规划,清晰各产业管理图谱,建立基于产业集群、跨区域合作的全方位、多视角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解决好现今供应链金融产业段资金断流和融通难等各种问题。

2.激活供应链金融与金融机构战略管理融合意识

金融机构是供应链金融的关键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缺少金融机构的供应链金融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时期,金融环境整体不稳定的状况下,金融机构的战略管理政策整体收紧,对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投融资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种情况,供应链金融更应结合金融机构各项战略安排,从资金的分配、支付、清分和结算等各个方面增强链条金融端的政策共识,面对供应链不同产业金融建设诉求,建立更加高效的资金融通体系。

3.激活供应链金融与平台科技企业战略管理的融合意识

供应链金融发展关键在于供应链的激活和深化,其中离不开平台科技企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发展。平台科技企业战略管理强调增强综合性数字化能力,通过创新思维和专业训练打造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的科技生态。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应当主动提出诉求和专业化建议,丰富科技平台的体系建设和产品类型;另一方面,平台科技企业战略管理应当树立开放意识,加强供应链金融管理知识的学习,将深入参与后期运营服务作为企业战略新规划、新部署,以此增强和拓展科技产品价值,成为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有力助手。

结语:

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是新时期应对市场竞争与经济发展的必然之举,鉴于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的不足,各企业主体和专业人员应当主动承担起相关领域研究的重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做好供应链金融与企业战略管理融合话题的探索者、实践者。

猜你喜欢

供应链战略金融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君唯康的金融梦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战略
战略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