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梦·一个舞台

2023-08-02王洪波

中国周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木偶剧歌舞剧山崖

王洪波

这是一个非常普通却又广袤的舞台。

一开始,这个舞台不过就是在青海高原赤裸的山崖间的小学操场上,这里四周围绕着利刃般的山峰,还是赤裸的红山崖。在2014年的2月初的一个早上,一群黝黑瘦小的孩子把水泥地面上的积雪推开,又找来几个饮料瓶、方便面盒放在地上,当作舞台四角的标志,一个简陋的舞台就此呈现。

这个舞台缘起于一位从北京来的老师,他发现教这些没有教育基础的孩子上小学课程,简直就像是在沙漠中用沙子建塔。与其让山娃们去机械背诵课本上毫无感觉的字句,倒不如让他们用歌舞讲故事。于是,老师根据自己在这里两年的教学经历,写出了一部歌舞剧《热梦科巴》,全剧分四幕,把这座山中的藏族孩子心中那种期盼、那种梦想色彩,都放在每个角色中。另一位从深圳来的老师则担当这部剧的导演,就在如此寒冷、一无所有的条件下,开始排练这部剧。

山中孩子只知道跟在老师身边,有快乐有故事,也有着模糊中的未来。不管山中的冬天有多么寒冷、夏日狂风有多么大,就硬生生把一部剧给排了出来。他们带着这部讲述山中村子的生活及对世界认知故事的歌舞剧,走出了科巴小山村,走到了省会西宁,就在露天广场里,演出了第一场。接着他们在深圳地铁集团的帮助下,又来到大海边上的深圳锦绣中华大剧场,完成正规大舞台上的第一次演出。

于是,这些曾是山中的放羊娃,没见过火车、飞机、立交桥,不知道除去无边无尽大山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的孩子们,睁大了眼睛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登上一个又一个大舞台。他们在2015年1月来到西安;在同年的夏天到了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在2016年又带着高原木偶剧到了北京的中间剧院;2017年,受文化部派遣,他们来到了香港和澳门;2018年,他们带着《热梦科巴》这部剧来到了中国少年儿童戏剧节,获得全国儿童剧最高演出舞台上的“优秀剧目奖”......

2012年的青海高原上,赤裸的山崖是红褐色,孩子们只能在小河边旱柳林子里,在阿妈空出来的牛圈里,在悬崖山谷中的岩洞中,唱着村子里流行的古老曲调,跳着从阿爸那里学来的舞蹈。然而这部剧,让山中这些孩子每年都走出大山,登上各种不同的舞台,认识外面各种纷繁的世界,也把社会关注的目光带回到科巴大山。山中孩子不仅得到自信,有了追求的目标,并且开始知道这些歌舞是可以改变自己人生的工具,是自己学习文化和交流的手段。

于是,在支教老师的伴随下,从歌舞剧到儿童剧,从高原木偶剧到音乐剧,从声乐套曲到舞剧,甚至还有了话剧、歌剧,一部接着一部在舞台上绽放,把这些山娃一步一步地带出大山,三年、五年、八年,真的让他们改变了自己人生。

山中的孩子,在吃苦和忍耐上都超出了同龄人,就像在这种贫瘠土地上栽种树木,希望总会战胜失望的,因为只有不懈努力才可能实现希望。

在2012年,上小学三年级的拉毛才让,只要放学回家,就要承担起家中各种放牧和农活,她说上山放羊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自己是家中孩子中的老大,完成家里的这些活是必须承担的责任。

扎西卓玛,随着支教老师的到来,开始知道在山的外面,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如果将来她能走出去,一定要带上自己的爸妈,还要带上自己的老师,一起去看外面的世界。

宁静的山村,每天都在寒冷中苏醒,当地人祖祖辈辈都是如此简单的过来的。

支教老师尽一切可能来改变山中的教学环境,比如,筹集资金修建了一个带看台的水泥篮球场。这在2012年的山中,可是周围村子中最为奢侈的设施,也是科巴孩子们嬉闹地方。

孩子们把河边的栏杆当作舞蹈练习工具

猜你喜欢

木偶剧歌舞剧山崖
木偶剧 鹤鸣
当代木偶剧造型艺术的创作
故乡槐花满山崖
孤独的麦田(外一首)
简析木偶剧舞美设计的空间处理
浅谈木偶艺术的特点
陕西,我的家乡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山海经
我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谈民族歌舞剧《伴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