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真精神融入涉海高校课程思政的意义及途径
——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

2023-08-01苏月秋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珠江水运 2023年9期
关键词:鉴真东渡涉海

◎ 苏月秋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涉海高校以海洋和航运为特色,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要加强海洋元素。我国具有悠久的航海发展历史,伟大的航海人物辈出。唐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中日之间的交流和交往。邓小平同志对鉴真有过这样的评价:“在中日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鉴真是一位做出了重大贡献,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值此鉴真大师圆寂1260周年、中日恢复友好邦交关系51周年之际,本文对鉴真精神进行深刻总结,并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探讨涉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对鉴真精神的借鉴意义及实现途径。

1.鉴真精神的内涵

鉴真东渡日本虽然过去了1200多年,但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力量生生不息。郭沫若为纪念鉴真逝世1200年写的诗句:“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该诗由衷赞美了鉴真高尚的精神,高度评价了鉴真为促进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

1.1 友爱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

考察鉴真东渡的初衷,是去帮助日本严肃佛法教义。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为了邀请传戒者,特地派遣荣睿、普照于天平五年(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二人随从第九次遣唐使团来到唐朝寻访高僧。唐天宝元年(743年)冬十月,荣睿、普照至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恳请他东渡传授戒律。

当时从中国至日本路途遥远,充满艰险,鉴真众弟子认为“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都不愿意冒险东渡,纷纷“时众默然,一无对者”。在唐朝航海技术和政策的背景条件下,鉴真航海随时有船舶沉没葬身大海的可能。尽管困难重重,鉴真为了帮助日本弘扬佛法,毅然东渡:“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1.2 不惧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

鉴真东渡的过程充满曲折和困难。唐天宝二年(743年),鉴真第一次东渡,由于僧人如海密告,东渡之事告吹。同年十二月,鉴真由扬州出发,当航行到狼沟浦(今江苏省南通市浪山江面)时,遇狂风恶浪,船只破损,第二次东渡也告失败。修好船后,鉴真航行到浙江舟山海域,又遇风触礁,被迫弃舟登岸,被地方官软禁于阿育王寺,第三次东渡又失败。第四次东渡,鉴真计划边传教,边筹资,由福州启航。此事又因其弟子牒告官府而中止。天宝七年(748年)六月,鉴真一行乘船虽然驶出长江,但是风高浪急,加之不熟悉航路,船队乘西南风向东驶,最后在海南岛登陆,第五次东渡也失败。

鉴真连续五次航行受阻,而且双目失明,但赴日本意志依然坚决。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十月十五日,66岁高龄的鉴真决定再度赴日。十月二十九日晚,鉴真及弟子等24人,由扬州龙兴寺潜行至江头,登舟启程,出大运河入长江,直趋黄泗浦(今江苏省常熟市黄泗),与日本遣唐使船队同时出发。于次年(754年)二月一日到达日本难波。自743年起,至754年止,鉴真先后六次东渡日本,终以超凡的信念与顽强的毅力,在中日睦邻交流史上留下了千古美谈。

1.3 刻苦修学、传道解惑的精神

鉴真之所以能够被邀请到日本与他自身刻苦修炼佛学教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考察鉴真的人生轨迹,14岁随父于扬州大云寺出家,从智满禅师为沙弥。26岁,鉴真成为了精通佛教律宗学说大师回到扬州,开始了他此后三十年的宗教活动。55岁时,鉴真在扬州大明寺为众人讲律。由于鉴真潜心修学、学识渊博,被人们尊称为“授戒大师”、“鉴真大和尚”。

当时日本天皇、皇后、皇太子和其他高级官员,都接受鉴真授戒,皈为佛门弟子。据记载,754年四月初,鉴真“于庐舍那殿前立戒坛,天皇初登坛受菩萨戒,次皇后、皇太子亦登坛受戒”。经过鉴真的倡导和弟子们的努力,律宗在日本正式确立,以唐招提寺为总本寺,“从此以后,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遍于寰宇”。鉴真还带去了中国天台宗的主要著述,在唐招提寺讲授天台三大部经。后来,经日本最澄和尚的弘扬,天台宗成为日本佛教重要的宗派之一,对日本平安时代文化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

1.4 弘扬文化、传播文明的精神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里说过:“各民族之尚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鉴真东渡日本时,唐朝是当时东亚乃至世界上经济发达、社会昌明、文化繁荣的国家,而日本还处于社会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阶段。鉴真东渡日本的使团是一个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明的使团。唐招提寺第 81 代长老松浦俊海说:“鉴真和尚不惜生命为日本带来了许多先进的东西。让当时还不太成熟的日本,领略了什么是先进,什么是文明。”直到今天,日本人民仍然以崇敬的心情缅怀鉴真,尊他为“过海大师”。

鉴真对医药素有研究,尤其擅长于中药鉴别技术和炮制方法。鉴真东渡日本时,曾将麻黄、细辛、芍药、附子、远志、黄芪、甘草、苦参、当归、柴胡等36 种中草药带往日本,从事医疗活动,传播医药知识,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此外,他还传授了药物的收藏、炮制、配合、使用等方面的知识。鉴真一行对日本书法艺术也做出了贡献。鉴真及其弟子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第六次东渡之时,携带了王羲之、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以及其他各种书法 50 卷,促进了日本书法的发展。鉴真赴日时带去大量的生活生产技术,至今日本人民把鉴真奉为榨糖、缝纫、制豆腐、作酱油的始祖。

2.鉴真精神融入涉海高校课程思政的意义

涉海高校与一般院校相较,应该更加突出海洋和航海特色。在具体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时,更应该加强海洋人物精神的励志作用。鉴真作为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推动鉴真精神在青年一代中广泛弘扬与传播,使学生深刻体会鉴真精神,树立正确国际观、社会观、道德观。

2.1 树立不怕失败的抗挫折精神

鉴真为了传道授业解惑,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赞颂和学习。现代青年一代,从小在长辈及家人的呵护下长大,没有多少失败和挫折的经历。但是当他们进入学校、进入社会后,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要接受集体生活和社会考验。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委屈和打击。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成为高校学生需要关注的问题。鉴真六次东渡正是教授同学们面对挫折不惧怕,遇到困难不退缩,树立坚强意志的精神品格。

上海海事大学致力于培养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每年都要向全国港航部门输送大量学生,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大量航运学生从事航海的实际工作,需要具备航海实践经验。上海海事大学拥有“育锋”、“育明”号集装箱教学实习船是优秀的硬件装备,尤其“育明”轮是一艘无限航区航海教学实习船。虽然现代航海不像古代那样是原始条件,但是仍然是一件充满危险的事情,而且长时期漂泊于海上,相对封闭、枯燥的航海生活对学生身心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因此,学校除专业知识的培训外,对学生沉着坚毅品格的培养也极为重要。

2.2 树立正确对待多元文明的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涉海高校的学生要经历海外实习和工作,如何正确面对本土文明和异域文明之间的冲击,这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2000年前,两国之间就有了往来,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大量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中华文明,对日本社会发展进程有深刻影响。尽管中日之间也存在摩擦冲突,但是可以通过友好交流、相互理解、积极合作等方式解决。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叶小文曾称:“毕竟一衣带水,勿忘鉴真精神。鉴真精神是至今还在吹拂的“一缕春风”,也是可以重修旧好的“一域海水”。2020年,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期间,日本向武汉捐赠的医疗用品上印有这么一句话“山川异域,风雨同天”,出自唐代日本长屋《绣袈裟衣缘》。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我虽不曾享有同一片天空,但依然可以望向同一轮圆月。相传当初日本长屋亲王希望中国高僧能远渡日本传授佛法,于是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全部绣上这四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鉴真法师被这十六个字所感动,于是决定东渡日本,传授佛法。这首诗也体现了唐朝时期中日之间的友好关系,这份友谊今天仍然被不断传承和续写。

2.3 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时作出指示:“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种工匠精神在鉴真身上也有体现。位于日本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鉴真和他的弟子们创建的寺院,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本寺院,虽几经修缮,经过1260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是日本国宝级别的建筑。1963年,鉴真大师圆寂1200周年之际,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向周恩来总理建议,以纪念鉴真为契机,推进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是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批,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开始在扬州大明寺修建鉴真纪念堂。纪念堂参照的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堂,较好地保持了唐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同时能够使国人目睹鉴真的建筑成就。

涉海高校设置航海技术专业、轮机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需要培养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上海海事大学的轮机专业发轫于1909年轮机工程学,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海洋船舶电子、电气设备管理,或者从事石油钻井平台的电子、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工作。电气设备管理是核心工作,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认真的职业操守、创新的工匠精神。

3.鉴真精神融入涉海高校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

涉海高校作为行业类院校,与综合类、师范类高校相比较有其特殊性。涉海高校突出航运、海洋、水产、运输、物流等学科特色,与文科、法学等学科相辅相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海洋意识,因此涉海高校课程思政尤其需要注重海洋精神的汲取。

3.1 依靠课程或论坛,形式多样化

课堂讲授是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通过开设《海权与中国航海历史》,《中国航运史》等课程,加入鉴真事迹和鉴真精神的讲解。课后组织学生关于鉴真东渡内容的专题研讨或测验,使学生对鉴真东渡事件有更深入的认识。依靠教学视频也是高校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可以在课堂上或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播放关于鉴真的电视剧、纪录片,进行沉浸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将鉴真东渡过程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

除课程外,可以在高校其他活动平台上加入鉴真元素。例如,上海海事大学设有中国航海日文化论坛、海大人文等平台,通过开展节庆、展览、讲坛系列活动,将鉴真精神融入其中,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展开,全方位传播海洋人物的精神榜样和力量。

3.2 结合地方文化资源,讲好德育故事

高校师生来自祖国五湖四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史资源,例如故事传说、遗迹遗物等。这些地方文化资源可以与思政教学结合,使课程思政教学素材更加贴近学生,容易产生共鸣。鉴真在国内的遗迹不少。江苏扬州是鉴真生活、传道的地方。鉴真已经成为扬州重要的文化名人。扬州关于鉴真的文化资源有大明寺的鉴真纪念堂。这座纪念堂1973年建成,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仿照鉴真在日本所建的唐招提寺设计而成,完美的还原了唐代的建筑风格。扬州还设有“鉴真精神论坛”、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以鉴真命名的交流平台。海南三亚崖州湾流传着“晒经坡”、“和尚田”等与鉴真有关的传说。鉴真第五次东渡失败后飘到了海南,最终在崖州湾登岸,众人将打湿的经卷在岸边的坡地上晾晒,这块坡地被称为 “晒经坡”,而鉴真经过的稻田被称为“和尚田”。

3.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笔者在讲授《海权与中国航海历史》关于鉴真东渡的内容时,有位同学曾经去过鉴真所建的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参观了鉴真的文化和遗迹。建议这位同学将他的考察经历和感受与课程有关鉴真东渡的内容结合,作为本门课程的结课论文。同学接受了建议和指导,在论文中分别论述了鉴真东渡的事迹和贡献,并把自己参观拍到的图片附到论文中。该篇论文有感而发,图文并茂,生动具体。相信这位同学通过论文写作,对鉴真东渡有更深入认识,同时也使自己的旅行有了新的意义。

4.结语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建设海洋强国要从青年一代抓起。作为涉海高校要把丰富海洋知识,培养海洋意识的理念贯彻到课程思政中。“伟大事业成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激励继续前行。”高校青年学生应该感受鉴真精神的时代光芒,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品格,提升海洋文化素养,树立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猜你喜欢

鉴真东渡涉海
东渡西游:回首百年留学潮
涉海翻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①
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研究
基于管理创新涉海企业投资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在气头上不说话
东渡
殷人东渡美洲的甲骨文证据
脚印
“涉海”成语的文化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