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目标分类学,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2023-07-31陈昕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

陈昕

[摘 要]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将教学目标按“知识”与“认知过程”建立二维分类表。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帮助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工具,实现追求高阶认知学习的“教—学—评”一致性。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目标分类学;位置与方向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4-0048-04

“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要达成“教—学—评”一致性,使教者有方向,学者有所得,关键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与评价。

20世纪50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认知过程分为 “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6 个层次,每一层次又划分为若干亚类。2001年,以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德森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公布了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的修订版,即《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调整了分类方法。新的分类学采用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框架:用“动词+名词”来陈述目标,名词指的是学习时涉及知识的相关内容,包含了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 4 个类目;动词描述认知过程,涉及学习时要掌握的学业行为表现(业绩) ,包括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6 个类目。修订版目标分类学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本文试以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目标分类学定位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拟定评价工具,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一、教学目标分类

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能用这些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目标2: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

目标3:使学生能用所学的方向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分析上述目标中的动词与名词,对目标进行分类,进一步具体化后得到新的教学目标。

目标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动词是“认识”,名词是“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方位的规定属于常识性知识。因此,这一目标归入“记忆事实性知识”。

目标2:“能够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动词为“辨认”,名词为除给定方向外的“其余的三个方向”。在辨认的过程中,要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做出推论(“理解”的七个亚类“解释”“举例”“分类”“概要”“推论”“比较”“说明”之一)。因此,這一知识点属于“理解概念性知识”。

目标3:“能用这些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动词为“描述”,属于应用。因此,这一目标归入“应用概念性知识”。

目标4:“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动词为“知道”,名词为“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因此,这一知识点属于“记忆事实性知识”。

目标5:“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这个目标中最后的动词为“形成”,名词为“能力”,其能力具体化为“辨认”“表达”“交流”,知识内容层面侧重于概念性知识,此外还涉及程序性知识以及关于策略方法的反省认知知识。因此,这个目标定位为“理解概念性知识与应用概念性知识”。

目标6:“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动词‘解决+名词 ‘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可以是学生见过的问题或没见过的问题。从知识内容来看是“判断方向”,要先根据观测点建立方位坐标,再根据方向之间的关系进行推论,属于概念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融合;解决过程涉及策略与方法,可以归到反省认知知识中。根据创造情境于学生的熟悉程度及思考过程与结论的开放程度,确认其认知过程的维度,有可能达到“创造”水平。因此,目标6可能达到“应用概念性知识、分析程序性知识、评价反省认知知识和创造反省认知知识”。

将以上目标整理,得到表1:

二、教学活动设计

认知过程维度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是连续的统一体,如“理解”的目标必然涵盖了“记忆”目标的达成,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以下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认识东南西北”教学活动。

【活动一】我的教室

任务1:大家都知道东、南、西、北是表示方向的,能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每个小组有一套东、南、西、北的磁贴,小组讨论后将写有东、南、西、北的磁贴贴到对应的墙壁上。

任务2:先确定东是哪个方向,再通过以前学的儿歌《方位歌》判定其他方向。现在我们来改编《方位歌》这首儿歌(如图1),试着填一填。

任务3:你们学过一篇关于东、南、西、北的课文,还记得吗?请将东、南、西、北填在图2的方框中。

任务4:在校园平面图(如图3)上找到我们的教室。能看懂我们学校的平面图吗?我们的教室位于哪一幢教学楼呢?能用▲标出来吗?能根据平面图上的位置填一填吗?

设计意图:任务1指向目标1“记忆事实性知识”。东、南、西、北属于常识性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教师通过任务1就能唤醒学生的记忆,了解学生的起点,让这个记忆事实性知识成为后续学习的基础。

任务2对应目标2“能够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在建立方位坐标的基础上变换位置,让学生根据各个方位的位置关系进行推理。

任务3落实目标4“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尽管目标4定位为“记忆事实性知识”,但对接现实方向与图上方向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关键。

任务4实现目标5“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从教室到校园的情境,能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我的校园

任务1:学校的每一幢教学楼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你知道几幢教学楼的名字呢?请到校园实地考察后在图4中标注每幢楼的名字。

任务2:下周有客人到我们学校听课。如果你是在大门口负责接待的小导游,会怎样介绍走到我们教室的路线呢?

设计意图:任务1是在任务驱动下实现目标5“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任务2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且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新的问题,目的是达成目标6“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三】我的房间(或我的家)

活动准备:回到家后运用这些方位词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房间或家中某一个房间,并录制成视频。运用方位词向大家介绍自己家所在位置周边有哪些标志性的建筑、湖泊、山峦等,并画图。

任务:小组活动,同伴之间互相介绍。

设计意图:在创造性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同伴之间的交流,目标定位是“解决实际问题”。该活动赋予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形成语言能力及数学交流能力,数学课也因此更加生动,更受学生欢迎。

对整个活动设计进行整理,得到表2:

三、教学评价

为了评估学生学习“位置与方向”单元的“认识东、南、西、北”的情况,选择了10道题作为测评工具。

【题1】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方,你的左面是()方,你的右面是()方。

【題2】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利用()来辨别方向。

A.星星 B.月亮 C.北斗星 D.太阳

【题3】三(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东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面。

A.东 B.南 C.西 D.北

【题4】在北半球,如果在野外迷了路,可以根据树叶的稠稀分辨方向,树叶稠的一面是()。

A.东 B.南 C.西 D.北

设计意图:虽然东、南、西、北这些方位是事实性知识,但不能否定其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地位。因此,针对记忆事实性知识选择了填空及选择的评价形式。

【题5】晓雯站在阳台上,面向南方,她向右转,面向()方。

【题6】芳芳、明明、亮亮面向北站成一排,芳芳在最左边,亮亮在芳芳的()面。

A.东 B.南 C.西 D.北

设计意图:这2题属于理解概念性知识,都不能通过记忆直接解决,需要学生先建立方位坐标,然后通过观测者的变化确定方向,最后做出判断。

【题7】图5是某小学的平面示意图。

(1)办公楼在操场的(     )面,操场在教学楼的(     )面。

(2)花园在实验楼的(     )面,在操场的(     )方向。

【题8】琴琴从甲地出发,先向西,再向南,然后向东走,才到乙地,她走的路线是()。

设计意图:第7题考查学生能否读懂平面图,并能用这些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属于应用概念性知识。第8题要求学生在读懂平面图的同时,能运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相比第7题,第8题虽然同样是应用概念性知识,但学生面临的是新的情境,如果细分,第8题要求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第7题。

【题9】小明、小军两家相约去中国国家博物馆(如图6)参观。小军一家人从地铁出来后,先向(   )走到A处与小明一家人会合,然后两家人再一起从A处向()方向走到B处领票进馆参观。

设计意图:该题首先要求学生看懂平面图,找到出发地建立方向坐标,再随着路线图的每一步建立相应的方向坐标,然后判断下一站的位置。从认知水平的角度来看,定位为应用概念性知识。

【题10】图7是人民广场平面示意图的一部分。从大门出发,经过纪念馆、桃园、健身房而不重复(不分先后顺序),最后回到大门,有几种不同的行走路线?(请写出这些路线)

设计意图:该题将“位置与方向”单元的知识融入实际问题中,涵盖了目标1至目标5,要求学生能有序思考,做到不重不漏,涉及策略性知识。因此,该题归结为反省认知知识,在认知过程层面略高于“应用”,但无法通过该题评估学生“分析”“评价”与“创造”的能力。

四、反思

实践表明,目标分类法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在“记忆”“理解”“应用”层面的一致性程度更高。

布卢姆分类学中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着递进的关系,相比之下,笔者把达成“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目标的学习称为高阶认知(如图8)。但在高阶认知层面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相应的评价工具,诊断学生高层次的认知水准则比较困难。

由此,要改进该单元的教学评价,在纸笔检测的基础上增加非纸笔检测,补充类似于教学活动二、三的项目化活动,融位置与方向的知识于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示思维过程,从而诊断学生是否具有对信息的分析、推理等高阶认知水准。同时,进一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评”一致性。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对历史课堂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几点探讨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基于英语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微写作”实践探究
ONVIF的全新主张:一致性及最访问控制的Profile A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