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域下护理教学路径分析

2023-07-29许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0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工匠精神

[摘           要]  护理教育是培养护理人员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精神。其中,工匠精神是护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体现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的必要手段。 从护理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护理工作中,工匠精神是一种重要的素质,包括严谨的态度、细致的操作和对患者的关爱。通过实例和理论分析,探讨了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关    键   词]  护理教学;工匠精神;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0-0117-04

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护理工作中,工匠精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工匠精神包括严谨的态度、细致的操作和对患者的关爱。在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简单介绍工匠精神的概念。其次,从护理教学的实际出发,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最后,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以期能够在护理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护理教学中工匠精神的理论分析

工匠精神在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专业技能和高度的责任感,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工匠精神强调在工作中严谨的态度、细致的操作和对患者的关爱,这些素质是护士必须具备的。严谨的态度是指护士在工作中必须非常认真,遵循一定的流程和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在护理过程中,護士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情况,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此外,护士还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细致的操作是指护士需要掌握高超的护理技能,并将技能运用到实际护理中[1]。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做到细致入微,认真对待每个环节,以确保护理质量的高水平。护士需要掌握各种护理技能,如注射、穿刺、换药等,同时还需要具备护理技能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对患者的关爱是指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关心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和心理支持。护士需要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因此,工匠精神是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护士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强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2]。

二、在护理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的价值

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掌握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3]。其次,工匠精神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和心理支持,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有重大责任。通过培养工匠精神,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未来的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护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护士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培养工匠精神,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护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最后,工匠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在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严谨的态度和良好职业精神的护理人员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通过培养工匠精神,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

总之,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应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当前医疗环境下,护理工作存在许多挑战和困难。护理人员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护理环境,应对患者的各种需求和病情变化,工作强度较大。因此,培养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护理教育的任务,也需要得到医院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医院应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社会应关注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权益,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保障和发展空间[5]。

三、护理教学中工匠精神的缺失问题与应对思路

护理教学中的工匠精神是指一种注重细节、注重质量、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态度。在护理教学中,工匠精神可以表现为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精细的护理技术操作、精益求精的品质管理和服务质量等。然而,在现实护理教学中,工匠精神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出现了一些缺失问题。

一方面,护理教学中存在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和实践机会的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无法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护理教学中存在教育资源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缺乏足够的引导和支持,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护理教学中工匠精神的缺失。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以提高护理教学中的工匠精神和教学质量。首先,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护理教学应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护理教学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引入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提高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具有高水平的护理人才。最后,护理教学应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团队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护理教学中工匠精神的缺失问题与护理教学本身的发展水平、教育资源的配置、教师队伍的素质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对策,以提高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护理教学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培养具有高水平的护理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工匠精神视域下护理教学原则分析

护理教学是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护理教学原则的制定对于培养具有高水平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工匠精神是指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工作方式,具有重视细节、注重质量和追求卓越的特点。在护理教学中,应该借鉴工匠精神的理念和方法,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护理教学原则,提高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护理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和优势,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和能力。具体来说,护理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护理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

护理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具体来说,护理教学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注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护理教学应开展实践教学项目,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培养具有高水平的护理人才。

(三)重视团队合作的精神

护理教学应重视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具体来说,护理教学应开展团队合作项目,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护理教学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四)持续改进和创新

护理教学应持续改进和创新,不断提高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体来说,护理教学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进,引进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提高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同时,护理教学还应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学和远程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此外,护理教学还应加强教学管理的改进和创新,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教學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工匠精神视域下的护理教学原则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重视团队合作的精神,持续改进和创新。只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护理教学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的护理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分析

(一)注重理论教学

护理专业理论教学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获取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重要手段。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护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还能深入了解护理工作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增强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护理教学中,理论教学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理论知识[6]。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参与护理规范的制定和改进,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学内容也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尽可能贴近实际护理工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将护理知识和技能与现实工作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理论教学中学习到实际应用技能。例如,在讲解护理操作技能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实际应用场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操作水平[7]。

(二)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环节,它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在护理教学中,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的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恰当的实践环节,以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并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例如,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模拟护理操作、病人陪护和护理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此外,实践教学还需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指导和评估,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让学生了解护理工作的标准操作流程,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总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恰当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并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护理工作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8]。

比如,在学习护理基础课程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护理技能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师邀请患者作为实践对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在实践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要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仔细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同时,教师还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9]。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护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跟上护理工作的最新发展和变化。教师应加强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了解护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探究教学和互动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还应注重个人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榜样。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自身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为自己和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总之,教师是护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手段。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为护理工作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10]。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护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需要护士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对学生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和意义。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应该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护理工作的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要求。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护理规范的制定和改进,让学生了解规范化护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实践教学的落实,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形成。此外,职业道德教育还需注重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榜样。教师还应注重自身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为自己和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比如,在学习护理伦理课程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师要注重教育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和分析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职业操守的培养,通过讲解案例和分析实际情况,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职业责任。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增强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护理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实例和理论分析,探讨了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我们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护理教育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悦.中职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对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J].教师,2022(18):12-14.

[2]许娟娟.讨论如何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4):148-150.

[3]蒋琼,刘悦,马艳,等.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护理实训教学的培育研究:以九江市卫生学校为例[J].教师,2022(26):126-128.

[4]乐益娜.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基础护理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2(4):70-73.

[5]陆媛.中职护理教学团队建设中工匠精神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21(46):174-175.

[6]崔雪艳,张晓明.中职护理教学团队建设中工匠精神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3):9-10.

[7]张红梅.护理实训教学中中职护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20(15):186-187.

[8]赵媛媛,张永霞.基于工匠精神的护理实训教学方法及培养效果[J].教育界,2019(11):146-147.

[9]刘文利.护理实训教学中中职护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读与写,2021,18(23):13.

[10]保泽庆.“工匠精神”与高职护理《护用药理》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 2(17):180-181,192.

◎编辑 尹 军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课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实训活页式教材开发与应用”(课题项目批准号:2021SJA0799)。

作者简介:许榕(1975—),女,漢族,福建福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拿出精神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