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来华留学生培养提质增效的路径研究

2023-07-29毛雷孙卫芳吴建国孔凯陈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留学生汉语

毛雷 孙卫芳 吴建国 孔凯 陈炎

[摘           要]  通过分析制约当前来华留学生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探讨“三全育人”视域下来华留学生培养提质增效的可行路径。提出通过多维联动、贯穿始终、聚力协同等具体措施,全方位丰富留学生教育培养内涵,全过程提升留学生教育管理质量,全员保障留学生教育培养成效,推动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提质增效,保障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0-0005-04

一、前言

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逐步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在留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也随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留学生培养质量成为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从总体来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管理理念与水平都不能较好地满足留学生规模的快速增长,亟须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与路径,实现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与效益的同步提升。

“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的重要育人理念,是新时期做好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方法和依据,通过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可以较好地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的问题。“三全育人”理念对来华留学生培养也同样适用与有效。

当前研究主要探索将“三全育人”理念应用于留学生思想教育领域,尚未将“三全育人”理念全面融入整个留学生教育及管理体系中,缺乏行之有效的路径。因此,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直面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三全育人”视域下适合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的体制机制,推动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提质增效,保障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制约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提升的问题分析

(一)留学生教学和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经验欠缺

对于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较晚的院校,有的是由原来的语文教师或英语教师担任《HSK》《汉语读写》《汉语综合阅读》等汉语类课程的教学,中文国际教育方面的师资相对不足,抑或是刚引进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方面有所欠缺,直接影响到学生汉语水平的进阶提升,给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留下隐患。留学生来到中国后,在语言适应、生活适应及文化适应方面均需要得到正确及专业的指导,对留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相关管理人员的配备数量、语言沟通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因为相关培训较少且名额有限,不利于师资教学及管理能力的提升,影响了留学生教育及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高校在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留学生师资及管理队伍建设。

(二)留学生生源多样化增大了教学实施的难度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及全球汉语热的升温,来华留学生数量及国别呈现增多趋势,国内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高校也随之增加。留学生的培养层次、项目类别和奖学金种类不尽相同,留学生生源出现了多样化态势,主要表现在国别、母语种类、语言水平、文化背景、学业基础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其中,语言水平和学业基础如果较弱,会直接成为影响学生开展汉语和专业学习的障碍;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也会存在迟到、旷课等问题,不同的国别和文化背景也会让留学生对教学管理制度和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这些都将给教学组织和管理增加了难度[1]。

(三)课堂教学与文化活动存在“两张皮”现象

留学生的课程主要为语言课程、文化与国情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三大板块,一般由语言教师、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进行授课,留学生的文化活动主要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地域文化,一般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国际教育学院管理人员进行组织管理。课堂不仅传授知识,也需要承担起文化弘扬的职责,各类文化活动应当起到巩固和消化课堂知识的辅助作用。但往往授课教师和活动组织教师不是同一批人,两者又缺少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加之文化活动缺乏有效设计,导致课堂教学与文化活动相脱钩,容易造成课堂沉闷乏味,文化活动流于形式,两者不能很好地融合互补。

(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适应与认同尚需提升

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熟知、接纳直至内化的过程,是认知度不断加深与升华的过程,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致使他们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性与认同度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认知观念甚至会造成多元文化冲突的发生,这种情形随着留学生规模的逐步扩大而愈发明显。在留学生刚来中国时,面对陌生的语言环境以及学习与生活环境,容易出现短暂的“文化休克”现象,这一阶段更容易导致留学生在融入中国文化环境的过程中出现误会及摩擦,从而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困扰。加之在饮食习惯、人文风俗等方面的适应问题,极易出现留学生长时间无法较好地融入在华学习与生活,甚至出现中途退学现象,影响了生源的稳定性。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来华留学生培养提质增效的路径探讨

(一)多维联动,全方位丰富留学生教育培养内涵

1.共筑汉语情缘,助力留学生抢抓中国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机遇,經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是外界对我国未来发展普遍看好的重要原因,也是全球兴起汉语学习热潮的原因所在[2]。英国教育部在2016年推出“卓越汉语教学”项目,德国将汉语作为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俄罗斯将汉语科目考试列入了国家统一考试,孔子学院也在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当前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如火如荼,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这些来自各个国家的汉语学习者除了满足个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外,也给自己增添了一项重要的技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寻求更好的发展平台。

对来华留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他们学习汉语的主阵地,面对不同学习个体的差异化需求,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不仅需要增强自身的知识与教学能力,还需要在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教材开发等方面进行探究,帮助这些结下汉语情缘的留学生全面提升汉语水平,助力他们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2.提升专业技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构想,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性和基础性环节,沿线国家的产业转型与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而其自身职业教育水平尚无法满足当前需求,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国际人才培养的广阔空间。高校应主动结合自身特色与专业优势,构建和完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开展来华留学生培养,提升留学生汉语及专业技能水平,为我国“走出去”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充足可靠的人才保障。

来华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提升,需要以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基础,以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企业实习作为平台,借助课堂教学、岗位实践和技能竞赛等措施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学校应在留学生实习单位的对接、实习签证的加注、实习过程的监督等方面做好制度保障和管理服务工作。

3.系牢文化纽带,培育知华友华的文化交流使者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传承,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已成为涵养来华留学生的重要源泉。高校应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文化传播重要使命,通过设置文化课程、组织文化活动、宣传地域文化等方式,激发来华留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可开设书法、剪纸、武术等文化课程,组织吃粽子、包饺子、贴春联等实践活动,也可通过“一幅汉字、一杯暖茶、一袭汉服”等形式,让留学生沉浸式学习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留学生历来是推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友谊桥梁,在促进民心相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高校应充分重视来华留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培养,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式[3],让留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再仅仅停留在功夫、美食这些表层符号上,而是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实现深层次的理解,在他们心中播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从而达到融入、认同和传播的层面,帮助他们成长为知华友华并乐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从而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对中国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来华留学生是中国形象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院校除了建设中国概况、中国历史、中国经济等特色课程之外,还应积极为他们融入中国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有利条件,把中国形象立体地呈现给留学生,帮助他们从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全方位了解中国国情,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中国主流价值观念。

向留学生讲中国故事,不仅包括中国传统故事,也包括中国当代发展故事,不仅要讲清故事内容和概念,更要阐释故事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避免生硬的灌输,要通过活生生的故事案例来传播中国思想、中国理念和中国主张,引导留学生对中国人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思考,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当今中国快速发展和高度自信的文化根基[4]。

(二)贯穿始终,全过程提升留学生教育管理质量

1.严控生源质量,因地制宜推進招生与录取工作

做好招生与录取工作是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首要条件,因各校在留学生招生名额与条件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如果流程不规范、审核不严格,将会给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埋下隐患,所以对这项源头性工作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了吸引到优质的生源参与报考,高校需要根据招生专业和拟招生人数,面向主要生源国因地制宜制订有针对性的招生宣传方案,可采取线上集中宣讲、参加教育展会、中学择优推荐、校企合作招生等形式,将学校的专业特色、办学优势、学习条件和生活设施等学生关心的问题全面呈现给学生。留学生录取工作首先要做好各项申请材料的审核,当基本材料满足报名条件之后,建议增加笔试或面试环节,以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业基础和沟通能力等做进一步的核实,以便从中遴选出优秀的学生予以录取,确保生源质量。

2.创建良好开端,多举措提升新生入学教育效果

新生报到后首先要尽快融入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校内餐厅、医院、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应有计划地为留学生安排参观体验、功能讲解等服务,也可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分享在华生活和学习经验。新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辅导员等留学生管理人员应当重点介绍学校的日常管理规范、纪律处分规定等校内管理制度[5],邀请出入境管理人员开展法律讲座,邀请医护人员开展健康安全和疾病防控讲座。

除此之外,学校应当为留学生新生架起服务桥梁,引导学生办理饭卡、手机卡、银行卡等业务,组织新生体检、办理居留许可证件,让留学生初到异国能够体验到家的温馨,利于培养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感恩之心,师生良好情感的建立能够为以后的高效管理奠定基础。

3.加强过程管控,创新完善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留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以推进“趋同化”管理为目标,在提升留学生汉语和专业水平的同时,加强中外学生交流,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帮助留学生全方位融入校园学习和生活。在趋同管理过程中,针对留学生在饮食习惯、汉语水平、专业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性,要做好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设立留学生特色餐厅让他们能够品尝到自己家乡的味道,加强汉语和专业方面的辅导帮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推进信息化管理是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留学生教育教学中涉及大量数据信息的管理,其中包括全国来华留学生信息管理平台中的录取审核和学籍信息管理,多数院校自主建立了留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尚需要在各个平台的信息对接和共享方面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对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平台,不仅可以减轻留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还能高效地根据数据所反映的问题做好应对方案,推进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4.保障升学就业,因人而异开展毕业前指导工作

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目的主要包括热爱中国文化、寻求中企就业机会、拟从事中文翻译工作等,作为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院校来讲,应当帮助留学生适时做好生涯规划,不论是继续升学就读或是创业就业,都需要提早做好充足的准备。因此,相关留学生管理人员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指导工作。

在主动对接用人单位、组织专场招聘活动、联系升学院校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对于拟升学的学生,要结合他们的学习专业和研究方向,帮助学生做好院校的联系和推荐工作;对于拟回国就业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联系“走出去”中资企业,以期给他们寻求发挥语言及技能优势的空间;对于拟在中国就业的学生,帮助他们研究好外籍人才引进政策,做好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对接与面试工作;对于部分拟创业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做好创业规划与市场考察,尽可能在能够发挥自己中文及专业特长的领域开启创业之路。学校还可以为留学生创造考取国际通用技能证书的机会,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聚力协同,全员保障留学生教育培养成效

1.提升业务素养,夯实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

学校层面要对来华留学生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长远规划和实际措施,在语言水平、专业能力、跨文化能力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确保教师能够胜任来华留学生教学工作,并做好师资梯队建设工作,满足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学校要有计划地以交流培训、合作研究等形式提升汉语课程任课教师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考取国际中文教师证书,丰富汉语教学方法,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教学组织能力,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为专业课教师与“走出去”企业建立沟通渠道,让教师能够深入了解企业对本土人才的需求现状与能力要求,支持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及科研项目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服务能力。

2.加强交流学习,丰富留学生管理人员跨文化管理经验

留学生管理人员在学习、生活、活动与事务办理中与留学生的接触频次较高,加之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文化背景和性格特点方面存在差异性,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时刻考验着留学生管理人员的跨文化管理能力。

留学生管理服务人员需加强留学生教育管理政策学习,多参与校内及校际交流培训,向经验丰富的留学生管理院校及人员学习,也可以组建科研团队,针对留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现实困难开展课题攻关,还要经常阅读关于国别研究和跨文化管理的文章及专著,不断丰富自身的跨文化管理经验。

3.推进内外协同,搭建留学生文化交流多级平台

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可以帮助留学生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并在多元文化氛围中增进理解。学校可以由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工作处、团委办公室等部门为留学生参加文化社团、兴趣小组等创造条件,为中外学生搭建互融交流、互促成长的平台,让留学生在剪纸、品茶、包饺子的过程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魅力[6]。

学校应加强与省市外事部门、出入境管理部门、社区街道以及文化场所的交流合作,在他们的协同帮助下组织留学生专场文化活动,建设来华留学生文化教育基地,带领留学生到文化景点参观交流以及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构建留学生文化交流多级平台,充分发挥好文化育人的载体作用,培育更多知华友华的文化交流使者。

4.构建校企联盟,聚优势资源激发叠加育人效应

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院校要主动研究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布局及现实需求,结合各自院校的办学特色,与“走出去”企业构建校企联盟,通过制订专项人才培育计划或合作开展订单班等形式,从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全方位精准培养符合“走出去”企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校企联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借助企业资源开展学生实习实训,邀请有海外背景的企业技术人员走进留学生课堂开展授课或讲座活动;企业也可以为教师实践和技能提升创造条件,共同打造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能够胜任跨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通过汇聚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激发叠加育人效应,全力提升学生的海外发展适应能力。

四、结束语

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而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是这项工作能否长期良性向好的关键,因此需要我们客观分析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中,积极调动各方优势资源,全方位丰富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内涵,坚定不移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质增效,为展现大国担当、扩大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贡献力量。

參考文献:

[1]刘红霞.“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现状和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2(11):12-15.

[2]易刚明.“汉语热”与海外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J].智库时代,2017(16):69-70.

[3]刘洋.跨文化视域下中华文化在来华留学生中的传播路径[J].文化产业,2022(3):57-59.

[4]胡争艳,杨晓雯.新时代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转变及策略[J].科教导刊,2020(2):31-32.

[5]李文文,张金鹏.试析加强来华留学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J].教育现代化,2018,5(4):308-309.

[6]杨晓慧.“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德育实践研究:以来华留学生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6):129-131.

◎编辑 尹 军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C-c/2021/03/06);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19SJZDA 094);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专项研究课题(DJ2022B022)。

作者简介:毛雷(1981—),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来华留学生教育。

孙卫芳(1969—),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吴建国(1981—),男,汉族,安徽安庆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国际合作。

孔凯(1981—),男,汉族,安徽淮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多元文化教育。

陈炎(1993—),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事翻译。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留学生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