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2023-07-29安徽省亳州市利辛高级中学

天津教育 2023年17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德育体育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高级中学 王 淼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普及,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要求出现了巨大变化,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各项体育技能、增强体魄,还需要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推动学生优秀意志品格的塑造。本文阐述了高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德育渗透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提升德育渗透效果的可行途径,期望对相关教师起到参考作用。

在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所有教学内容的核心均在于增强学生的体魄,整体教育目标单一。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德育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各学科都在积极深入挖掘德育内容,以帮助学生收获知识技能的同时,有效淬炼其思想品格,为其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体育教师要明确当前的教育理念,积极地将德育内容融入体育教学,这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学生在高中体育学习中接触的各类运动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精神属性。以篮球为例,这项运动涵盖拼搏、团结等多种优秀品质,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应用这些隐性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心仅在于运动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德育内容的渗透,在现阶段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将这些优质德育资源激活,必然能够使学生改变对体育教学的看法,让学生意识到在体育学习中依然可以有效淬炼个人思想品格,对自身价值观的塑造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从而更愿意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形成运动技能和意志品格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

此外,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意味着高中体育教学元素可以多元化,学生能够获得更新颖的教学体验,而不只是枯燥的体能训练,继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丰富的教学内容意味着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进一步了解到知识的融合性与多样性。例如,在以往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知识只能用来强健体魄,而随着德育内容的渗透,学生能够意识到体育知识还能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从而全面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在融入德育的全新模式中,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因为拼搏、坚持等优秀的精神品质并不只是在体育学习中有效,而是在各个学科乃至生活中都具备极高的价值,当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吸收这些精神后,这些精神价值也会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得到释放。在遇到难题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坚持不懈、砥砺奋斗等精神,从而更好地面对挑战,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促使自身获得更好的成长。

二、现阶段高中体育渗透德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一)未能积极创新教学方式

从目前高中体育渗透德育的实际进程来看,僵硬是最直观的问题,德育渗透不仅未能对教学起到优化作用,反而阻碍了正常教学的进行,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未能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不难发现,大多数教师渗透德育的方式是占用学生的自由练习时间,进行专门的德育知识传授,而当学生进行大量运动后,在身体疲惫的情况下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不能高效地吸收教师传授的德育知识,而且会因为占用个人练习时间而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参与德育教学,从而导致德育的渗透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难以与学生形成有效互动

要想将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互动,这是德育渗透的必要前提。而从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并未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关系,整体教学以教师下达练习任务,学生按计划练习相关运动技能为主。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的主动性会被压制,不能主动探索各项体育运动中的德育元素,只会对大量的练习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断下滑,不仅德育元素难以在教学中体现,原本的教学秩序也会受到破坏。

(三)教学规划不具备合理性

从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常规体育内容与德育内容存在明显的割裂,只有使体育与德育融为一体,高中体育教学才能真正蜕变,形成全新的融合教学模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并没有找到德育元素的渗透节点,教学节奏过于混乱,未能充分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部分教师额外注重体测,忽视了学生的多元化成长,所以并未主动设计德育元素的渗透途径,缺乏计划性。而当体育教学与德育无法具备协同性时,学生的学习压力会持续加大,从而进一步影响德育渗透效果。

(四)学生对体育精神存在认知偏差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体育精神,对其通过体育精神汲取精神养分,充实个人精神世界,塑造良好的意志品格有着决定性作用。但从目前的教学来看,学生显然对这方面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一方面,现阶段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仍以训练为主,故此学生的目标也以提升成绩为主;另一方面,教师并未引导学生探索体育精神的实际价值,导致学生没有意识到团结一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等优秀思想均是体育精神的实际内核,从而不愿意在了解体育精神、感受体育精神方面投入过多精力,从而缺乏对体育道德素养的正确认知,导致德育作用难以有效体现。

三、高中体育教学强化德育渗透效果的可行途径

(一)把握教育共通点,创设融合教学目标

要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内容,帮助学生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接受优秀德育内容的熏陶,使精神层面得到有效滋养,就必须找到高中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共通点,这是德育合理渗透于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进行细致备课,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在本课时需要掌握的篮球技能,如投篮方式、运球方式等。确定教学重点后,搜集与之匹配的励志体育故事,引入篮球教学,如可以为学生讲述NBA 著名球星科比·布莱恩特的训练事迹,引导学生感悟科比每日凌晨四点训练背后所蕴含的精神,让其意识到即使天赋异禀的球星要想获得成功,也需要持之以恒地投入训练,需要努力拼搏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将德育元素通过篮球故事的方式进行融合,能够让学生在练习投篮和运球时直接感受到相关故事的激励,从而形成努力、坚持等优秀体育精神。此外,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搜集国内外其他球星的励志故事,让学生在搜集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中优秀精神的熏陶。通过这样的形式,将有效改变以往僵硬的教学局面,使德育元素与体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练习各项运动时受到背后励志故事的鼓舞。

(二)积极开展体育比赛,强化优秀体育精神认知

对学生而言是否愿意在体育学习中主动接受德育,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感受到德育的有效性。在体育教学中,各种优秀的体育精神是最主要的德育元素,所以教师要通过得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的实际价值,使学生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主动接受体育精神的熏陶。而体育竞赛是一种具备极强感染力,能够让参赛者和观赛者感受到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魅力的形式,因此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体育比赛,如排球比赛,让学生亲身感受女排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精神内核。一方面,比赛的形式会直接激活学生的竞争心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比赛;另一方面,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挫折,分数落后时,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创造逆风翻盘的机会,而在分数领先时,也只有戒骄戒躁才能巩固优势,获得胜利成果。在比赛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默契配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竞技体育的魅力,更能感受到体育精神为自己带来的力量。通过定期举办比赛的形式,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更愿意练习相关运动技巧,从而通过自己的亲身行动深化体育精神,真正吸收优秀的体育精神,并将体育精神转化为个人的能力。

(三)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营造直观的体育精神学习情境

德育难以融入体育教学是因为教师与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不少教师与学生都认为体育精神只是一种抽象概念,并不具备实际功用,从而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精力。但各类优秀的体育精神其实都可以转化为具象化的产物,所以为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师必须积极转变错误思维,帮助学生具象感知各类优秀的体育精神。时至今日,高中体育教学已经完成现代化教学的升级,教师在渗透德育时不仅要充分把握练习时间,而且应积极借助微课、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依靠时下最前沿的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更直观了解体育精神的渠道。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夺冠》,学生能够直接看到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等精神的具象体现形式,从而切实感受到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决心。随着观看的深入,学生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愿意主动地学习体育健儿奋勇向前的优秀精神,使自身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随着对体育精神具象认知的建立,学生在今后的体育学习中接触各种运动时,都会主动了解相关运动蕴含的体育精神,而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会在学习中身体力行地诠释优秀的体育精神,敢于突破自己,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四)构建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建立高效德育渠道

良性的互动是高中体育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改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等互动,使学生更愿意主动配合各项教学活动。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不同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性格特点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差异化教学。由于学生在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教师使用同一标准要求学生,无疑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要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强化自信心。

例如,在短跑练习中,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设置不同的目标,如A 层次学生12.5秒完成,B 层次学生13 秒完成,C 层次学生14 秒完成,D 层次学生14.5 秒完成。当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达成教学目标时,会获得强烈的自信心,这时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尝试争取更好的成绩。学生拥有自信心以后,会更愿意尝试突破自己,从而将自己的行动内化为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当学生真正突破自己获得更好的成绩,会愿意积极地与教师互动,寻求更多的突破。此外,在教学构成中,教师要将说教改为参与,如在跑步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居高临下地传授跑步方法,而是与学生一起跑步,真正融入学生,只有如此学生才会更愿意配合教师的各项安排,为德育的渗透奠定扎实基础。

(五)灵活应用体育竞赛规则,引导学生树立纪律意识

规则是所有体育竞技运动得以进行的根本,所以教师可以以体育竞赛规则为导入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纪律意识,改善学生自由散漫的品性。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要严格把控学生的运动行为,当出现违规时要第一时间指出,并进行相应的惩罚。例如,在短跑竞速中,学生如果出现抢跑问题,则可以要求学生进行10 次50 米折返跑,从而加强学生对规则的认知,使学生自觉遵守各项纪律。同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体育竞赛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无视规则,即使取得胜利会有意义吗?使学生了解公平竞争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从而不仅愿意在体育运动中遵守规则,而且愿意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在遵守各项合理规则的基础上提升自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高中体育教学已经不再只是帮助学生强健体魄,而是成了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环节。德育作为帮助学生塑造正确思想品格、构建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需要通过合理措施充分渗透于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高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意义,正视现阶段渗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可行路径不断提升德育渗透效果。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体育学习中更主动地将体育精神内化于心,接受体育精神的熏陶,使德育真正成为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有力工具。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德育体育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