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期导读

2023-07-29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样癌星状神经节

偏头痛是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头痛,成年人患病率为12%~15%,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偏侧发作性的搏动样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等症状,而且与脑卒中、情感障碍等多种疾患相关,给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的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与痴呆、四肢瘫痪、严重精神病等类同。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偏头痛,虽然可以控制偏头痛患者症状发作,但效果不佳,且随着近年来偏头痛药物治疗依赖性的增加,给偏头痛的临床治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大多数相关学者认为:将神经、血管及神经递质结合在一起的三叉神经血管学说能够较为合理地解释偏头痛的临床表现。这也为临床通过神经阻滞治疗偏头痛的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研究发现: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因为星状神经节周围存在着众多的重要结构,所以在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时风险较大。因此,星状神经节阻滞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仍有待相关研究验证。本期“Meta分析”栏目中,来自甘肃省中医院的作者严宛鸿等对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进行了meta 分析,结果发现: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在改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和头痛程度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且不增加相关不良反应。但该研究有一定局限性,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致力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相关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证据。

药物热是由用药所致的发热,其发病机制是药物过敏反应,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是,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引起的药物热临床较少见。在本期“病例报告”栏目中,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的作者赵战威等分析报道了一例静脉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后出现高热的患者,给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了一些参考经验。

皮肤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在临床中比较罕见,且目前对于该肿瘤的组织学发生尚无统一认识。在本期“病例报告”栏目中,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的作者侯国旗报道了一例前胸壁皮肤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对皮肤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的认识。

猜你喜欢

样癌星状神经节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肝星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
The Six Swans (II)By Grimm Brothers
基于SEER数据库的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分析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乙肝合并肝肉瘤样癌1例及文献复习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分析
肺肉瘤样癌误诊肺脓肿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