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视野下高中思政课的实践探索

2023-07-28赵敏

高考·中 2023年4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实践策略

赵敏

摘 要:“五育融合”是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针对如何培养人这一问题的回复,主要目标是通过融合的教育方式,推动青少年群体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基于“五育融合”视域下为学生开展课程教学,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而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学科,对于引导青少年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基于“五育融合”为学生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实践价值。本文将探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落实“五育融合”的价值与意义,并针对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五育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理念、方法、组织三个维度,深入探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落实“五育融合”的具体策略,构建起具有“五育融合”特色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

关键词:“五育融合”;高中思政;实践策略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人才素养的培养规格,也明确了当下教育领域建设和发展的方向趋势,并且在2019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明确阐述了当前教育领域现代化融合发展的理念,提出要重视融合发展,注重知行合一。随后,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一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了教育领域需要坚持“五育并举”,在这一基础上“五育融合”这一概念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也成为我们一线教师思考探索的重要内容。思政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中培养全面发展个体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核心阶段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在这一层面,提出基于“五育融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落实“五育融合”的价值与意义

“五育融合”在过去强调“五育并重”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五育”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在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培育完整的人。在“五育融合”视野下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度,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育人的教育价值。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推动“五育融合”的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事业需求的必然举措,在“五育融合”视野下,分析学生全面發展的需求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匹配性,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着重要的支架作用,不仅能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还能够对学科建设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明确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地位、自身的教学目标、未来的发展方向。“五育融合”还能够有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推动高中学生“五育”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五育融合”现状

高中思想政治课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注重智育而轻德育,对“五育融合”的理念认知不足,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容易一言堂,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缺乏深入的理念认知

“五育融合”从根本上来讲,是为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想要有效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贯彻“五育融合”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将课程知识与“五育”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将“五育”的教学资源与课本中知识体系进行深度联系,保证融合后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科学性。而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深入挖掘、展示和应用“五育”相关的教学资源,来进一步丰富、拓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特别是对于体育和美育等方面的资源应用,仅仅停留在表层讲述的程度,很难帮助学生深入感受“五育”,难以发挥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五育”资源的融合价值。

(二)缺乏丰富的教学手段

当下,课程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实与“五育融合”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依托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优化,才能够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但是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展示案例的方法为学生渗透与融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还有部分教师通过讲解知识内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五育融合”的相关内容,但是这种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及单调的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全过程中,学生也很难有足够的平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五育融合”的教学课堂中获得感较低。

(三)忽视课堂中学生主体

目前,许多教师在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时,并没有在教学的组织层面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部分教师会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或者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分享交流,但这些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扮演活动的主体角色,这就导致学生主体地位受到忽视。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多个因素的限制,教师掌控主要的教学节奏,留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较少。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组织“五育融合”的高中思政课教学时,并没有兼顾学生的需求,因为“五育”的发展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参与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当前缺乏自主性、无法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很难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参与学习转换为主动参与,无法激发探索热情,使得“五育融合”教育很难触及学生的深层次部分,这也是当前高中思政课“五育融合”的难点问题。

三、“五育融合”视野下高中思政课的实践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高中思政课需要积极探索适当的方式实现“五育融合”,包括提升“五育融合”能力,整合教学方法,创新课堂组织形式等。

(一)深入解读“五育融合”,提升教师“五育融合”能力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因此要实现“五育融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高中思政课教师作为落实“五育”教育理念,向实践转化的重要推手,更新教师观念是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要素。让教师能够运用新理念,并针对“五育融合”与高中思政课结合的具体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索,进一步强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的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在这一基础上,就要求高中思政教师不应该局限于过去以学科为边界的传统教学理念,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兼顾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大胆应用“五育融合”的策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得“五育融合”视野下高中思政课堂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1]。

2.加強队伍建设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教师群体的力量却能够焕发出无穷的活力。因此,在“五育融合”视野下,创新高中思政课堂,必然要求高中思政教师队伍群策群力,向着同一教育目标奋进,进一步整合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高中思政教师队伍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在交流互动中,加强对不同内容的理解,在备课中抓住不同主体间的特点与特质,提高备课的质量。在“五育融合”理念下,教师需要结合现有的教学需求来拓展高中思政课的融合教学维度,从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方式等多个层面出发,创新构建个性化的“五育融合”的高中思政课堂新样态。除此之外,高中思政教师还可以拓展更加多元化的教研模式,通过同课异构听课评课、公开课展示等多个途径来丰富高中思政“五育融合”教研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制订教研目标、设计教研任务、推送教研资源、搭建教研支架、完善课堂教学、丰富作业、设计优化教学评价,使得各个阶段都能够基于学生需求,关注学生差异,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也是“五育融合”视野下高中思政课堂落实科学施教、精准施教的基础保障[2]。

(二)整合多元教学方法,推动“五育”深度融合

教学环节作为重中之重,是实现“五育融合”的主阵地,因此要坚持优化教学目标,并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坚持优化教学目标

无论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还是为学生引入崭新的教学模式,都必须严格落实优化高中思政“五育融合”这一原则,基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五育融合”的意义进行深入理解,进一步丰富拓展“五育融合”视野下的教学实施途径,对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创新,搭建起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地方学校特色并且有着较强可操作的高中思政“五育融合”教学模式。

案例1:在高中选择性必修二第七课《就业与创业》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现场体验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感受公司的运营。通过带领学生实地到公司内部观看员工的工作情况,由公司人员讲解企业的运转模式,或者是直接展示企业的岗位树状图,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思考,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认识到每个岗位都有自己重要的作用与价值,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劳动与就业的重要性,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实现“五育”的有机融合。

2.结合需求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作为课堂开展的重中之重,想要为学生构建高质量的高中思政“五育融合”课堂,就必须在明确发展目标后,将教学重心放在如何高质量地实施和高质量地融合上,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3]。高中思政“五育”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教师对于教材有着深入了解,准确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变化,匹配更加丰富贴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针对性地推动“五育融合”,实现减负增效。

案例2:教师在为学生开展高一必修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板块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时政,新时期背景下,生活物资价格问题被政府关注并解决的过程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并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从生活实际中看到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在“五育融合”教学中,坚定学生的信仰,自主追求“五育”全面发展,立志做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拓展“五育融合”育人

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前提下,要不断尝试新的育人方式,提升课堂感染力,拓展课堂的影响力,落实“五育融合”,实现育人价值。

1.提升课堂感染力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提出,教师应当从德、智、体、美、劳“五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视角出发来开展教育,并进一步强调了教育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当下“五育融合”育人模式,在高中思政课堂组织中的融合应用,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学习过程,推动“五育”各方面的全面发展。首先就是需要创设富有感染力的高中思政课堂,结合“五育”资源与教材知识体系发掘融合点,在这一基础上把握学生认知需求和发展特点,实现跨学科的教育。

案例3:在高二必修四《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分享中医在我国特殊时期防控中的突出作用,体会中医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服务社会,学会珍惜他人劳动成果,深入感受社会和谐美。结合疫情了解到生命的宝贵,让学生学会珍惜自己健康的身体。通过“五育融合”教学实现社会、生活与课堂的有效整合,基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搭建更加真实、更加具有深度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

2.拓展课堂影响力

“五育融合”下的高中思政教学,应当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不仅是思政课自身实践性的需求,也是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深层次融合的必然要求。而教师通过结合课外活动来完善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性思考,推动知行合一。通过合作、对话、体悟等多种教学方式,基于任务驱动、志愿服务、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来拓展延伸课堂教学的影响力和内涵。

案例4:在必修四《探索认识的奥秘》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性的服务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社会性服务的内容、形式、意义,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自己对于事物的认知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结合课外拓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对课本当中教学的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接触服务性的课后活动,感受到自己为他人服务带来的快乐,感受自己劳动成果被他人认同时的愉悦心情,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起尊重劳动成果,感受劳动者不易认识到劳动精神可贵的正确观念。

结束语

总的来讲,在“五育融合”的视野下,高中思政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教学时,就必须深入理解“五育融合”的内涵意义,在这一基础上,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教研互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三个维度入手,探索“五育融合”下高中师生课堂教学开展的具体策略,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的教学目标,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新时代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韩玉奎.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推动学校多样化发展[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6):49-50.

[2]马德路.“五育融合”理念下普通高中打造办学品牌特色的实践[J].辽宁教育,2021(22):70-72.

[3]李雪.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五育教育[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上),2021:250-252.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实践策略
面向教育信息化2.0的区域线上教育实践研究
五育融合视野下西藏高中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探究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