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百病生于气”论治结节性甲状腺疾病

2023-07-28吴春丽孙小雯廉波李可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调气

吴春丽 孙小雯 廉波 李可建

【摘 要】  “百病生于气”出自《黄帝内经》,外感六淫、七情内伤及饮食劳倦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疾病的发生与气机升降密切相关,最终可概括为“九气为病”,具体病因表现为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九种形式。结节性甲状腺疾病亦属于气病,其病因与五脏气机失调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应以调气贯彻始终。

【关键词】  百病生于气;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气机升降;调气;中医基础理论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13-0006-04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3.13.zgmzmjyyzz202313002

Treatment of Nodular Thyroid Disease from the Viewpoint of “All Diseases Resulting from Qi Disorder”

WU Chunli1,2 SUN Xiaowen1 LIAN Bo2 LI Kejian1*

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2.Jinan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Jinan 271100,China

Abstract: The theory of “all diseases resulting from qi disorder” originated from Inner Canon of the Yellow Emperor.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i activities. The imbalance of Qi can be expressed in nine forms, namely anger, joy, sadness, fear, cold, Jiong, surprise, fatigue and thinking. Nodular thyroid disease also belongs to QI dysregulation, and its etiolog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I dysregulation of viscera. Clin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by regulating qi.

Key words: All Diseases Resulting from Qi Disorder; Nodular Thyroid Disease; Qi Activities; Regulate Qi; Basic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颈部肿大和结节增生为主要表现,可单独发病也可并发于各种甲状腺疾病。近年来,结节的发病率和检出率愈来愈高,故结节的预防和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医学主张手术切除或定期复查,但对于良性的结节,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结节性甲状腺疾病属于中医“瘿病”的范畴,现代医家将其归属于“瘿瘤”[1]“瘿痹”[2]“结瘿”[3]范畴。临床大多病先起于肝,主要病变脏腑在肝、脾、肾,多与情志失调、饮食劳倦、地质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气滞、痰凝、血瘀是历代医家对瘿病病机的共识。

现代医家对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的认识不一,或从痰[4]论治,或从郁[5-6]论治,或从瘀[7]论治,中医治疗本病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笔者认为,痰、郁、瘀等诸多病因均是影响了脏腑气机升降而发病。若脏腑气机失调,脏腑不能正常的升清降浊,则会影响人体气血津液的代谢,气、火、痰、瘀等内生邪气相互为患则可以发为疾病。结节性甲状腺疾病亦属于气病,病机当属脏腑气机功能失常,气滞、瘀血、痰浊等邪气相互为患,壅滞于颈前而形成结节,故治疗重在“调理气机”。

1 “百病生于气”的理论探析

《素问·举痛论》有言:“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其中怒、喜、悲、恐、惊、思归属于七情内伤,寒、炅源于外感六淫,劳则属于饮食劳倦范畴,由此可见,不管是七情内伤、外感六淫,还是饮食劳倦,均可导致气机失调,气机失调是百病产生的根源。人体气机升降失常便成为疾病的共有特征,外感、内伤、饮食、情志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脏腑气机失调[8]。

1.1 气是人体生命的维系 《老子·第四十二章》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9]气是道生万物的承载者,气分阴阳,阴阳二气感应和合,万物由此生生不息。《庄子·知北游》云:“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10]《管子·枢言》亦云:“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11]庄子和管子分别通过“气”的聚散和有无揭示了气是万物生长消亡的根基。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12]。《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讲述了人和万物都是由天地之气而生,天地合气赋予了人以生命,气是人体生命的维系。明代张介宾在《类经·藏象类》亦指出:“气聚则生,气散则死,然则死生在气,而气本于精。”[13]也阐明了气是人体生命活動的根本,人体的生命活动皆须气的推动和充养,才能维持各自的生理功能。

1.2 气机失调则百病始生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主要表现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气机运动是人体基本生命活动,包括神机与气立两个方面,包括了人体自身的升降运动与人和自然之间的出入运动[14]。

《素问·六微旨大论》有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上述阐明了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升降出入“总不外乎一气”,气机调畅,则阴平阳秘,气机失调,则百病始生。肝气升于左,肺气降于右,肝气升则气机畅达,肺气降则水津下布,若气机升降失常,则气血津液代谢失常,或左升太过,右降无权,或肺金伐木。心火下行滋肾水,肾水上行制心火,使肾水不寒、心火不亢,若气机升降失调,则会出现“心肾不交”。脾胃既升清降浊,又斡旋上下气机,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失调则导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則生□胀”。故维持脏腑气机升降的协调,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根本;如果气的运行受阻,气机升降失调,便可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而发生种种病变。故“百病生于气”即强调气的失调,气机逆乱是百病产生之根源。

2 从气机失调论治结节性甲状腺疾病

结节性甲状腺疾病多与情志因素、饮食劳倦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初期多表现为气机郁滞,津液运行受阻,凝聚成痰,日久则引起血脉凝滞,气、痰、瘀互结,循经上沿,壅滞于颈前而发为结节。《外科正宗·瘿瘤论》认为“夫人生瘿瘤之症……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指出气滞、痰凝、瘀血是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但究其根源气机失调才是其发病之本。

2.1 肝气郁结,痰气交阻 情志异常是瘿病的常见病因。《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说明“喉咙”为肝经循行的路线,恰好正是“瘿病”病位之所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使气血运行通畅,促脾胃功能正常运行。情志因素在人体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肝气失于条达,气机郁滞,则津液不得正常输布,凝聚成痰;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痰、瘀壅结颈前则为瘿瘤。

余江毅教授[15]主张从肝论治甲状腺结节,临证推崇疏肝理气为其基本治疗大法。李惠林教授[16]认为甲状腺结节发病根源在肝脾,肝郁脾虚、痰瘀壅结为其基本病机,治疗强调“调理肝脾,斡旋气机”。王娟教授[17]认为肝气郁结、痰凝血瘀是瘿病发病的病机关键,自拟疏肝消瘿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显著。

2.2 痰瘀阻滞,升降失调 《济生方》云:“夫瘿瘤者,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饮食不节或嗜食肥甘厚腻等,损伤脾胃,致使脾胃正常的升降功能失调,脾气不得以升而胃气不得以降,脏腑不能正常的升清降浊,则会影响人体气血津液的代谢,进而形成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壅滞于颈前而形成结节。

痰浊、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一方面,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机运行不畅,气血津液代谢受阻,容易形成痰浊、瘀血;另一方面,痰浊、瘀血又阻碍脏腑气化功能导致气机失调。因此,气机失调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3 消瘿之本重在调气

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有云:“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所以病之生也,不离乎气,而医之治病,也亦不离乎气。”故中医治疗疾病,重在调气,通过调气,达到“阴平阳秘”之目的。

3.1 调肝气以畅气机 《读医随笔》中有云:“医者善于调肝,乃能治百病。”治疗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时需注重调畅肝气。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木郁达之;《素问·藏气法时论》又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散之法,调畅肝气,使气血调和,正所谓“疏肝必用辛也”。另外,疏肝亦可佐风药,风药不失为疏肝之佳品。“风药能疏肝”,风药疏肝亦是取其辛散疏达之性,调畅肝木。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鲜有单纯疏肝理气而治者,辛散过用易伤肝血,因此在疏肝理气的同时,也要注意补养肝血,加用当归、白芍补血活血、柔肝养阴等。临床类方剂如柴胡类方、四逆散、逍遥散等均是从肝气立论,疏肝理气为主。亦有从肝血论治,如芍药甘草汤、当归芍药散等,重在柔肝养肝。

现代医家从调肝气角度论治结节性甲状腺疾病,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米烈汉[18]、邢丽婧[19]、贾春利[20]、陈博宇[21]、梁辉[22]分别应用疏肝消瘿饮、扶正疏肝法、疏肝散结方、疏肝通络法、舒肝颗粒治疗瘿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理化指标,减小结节体积,且用药安全。正所谓肝气舒畅,气机运行无阻,郁滞则消。

3.2 调脾胃以促升降 脾胃升降的前提在于气机的通畅,重视脾胃气机的升降为治病之先。推崇脾胃气机升降最具代表性的是黄元御先生,他在《四圣心源》中有云:“脾升则肾肝亦升……胃降则心肺亦降。”他认为人体的气机运动皆为循环无端的圆运动,脾胃即为圆圈的中轴。“土者,四维之中气也”,中气为升降之枢纽,脏腑的升降均取决于中气,主张中气以治之,首组黄芽汤方,以助中气周流,旨在拨动中焦气机斡旋,被称之为“四维之根本”。唐容川在《血证论》也指出:“其气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溉四旁……血即随之运行不息。”正所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充分说明了脾胃对五脏气机的升降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临床在调理脾胃过程中,应根据虚实阴阳的变化进行辨证施治。脏病多虚,脾虚以气虚、阳虚多见,治疗分别以补益中气、温中健脾为主。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者治以升举中气;浊阴不降者治以和胃降逆。另外,脾喜燥而恶湿,湿邪困脾亦有寒热之别,故临床在健脾利湿的基础上,也应注意辨别寒热。

现代医家从调理脾胃角度治疗结节性甲状腺疾病,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陈俊有[23]应用健脾化痰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和理化指标,缩小甲状腺结节的最大直径。方朝晖教授[24]应用自拟疏肝健脾中药复方联合甲状腺激素钠在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上优于单纯的甲状腺激素钠。

3.3 调摄心理,畅达气血 结节性甲状腺疾病属于情志病的范畴,临床中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癌”心理,患者心理焦虑、紧张,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还会影响其身心健康。蒋洁[25]在一项甲状腺结节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命质量研究结果显示:部分甲状腺结节患者包括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在治疗结节性甲状腺疾病过程中应适当进行心理干预,正所谓“内伤情怀起病,务必宽怀解释”,注重情志的调节和心理的疏导,对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及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亦可以百数。”人的精神情志、心理活动与内脏功能是息息相关的,保持心情愉悦、调摄心理健康才能畅达气血,减少疾病的發生,减缓病程的进展。

4 小结

综上所述,气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之根本,是万物生长、发展、变化之本源,气机调畅则气血调和,气机失调则百病始生。气机失调亦为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之本,脏腑气机失调,影响人体气血津液的代谢,进而形成气滞、瘀血、痰浊等致病因素,壅滞于颈前而形成结节;气、痰、瘀等治病因素相互为患,亦会导致脏腑气机失调。故临床治疗结节性甲状腺疾病首当从“气”论治,疏肝气以调气机,调脾胃以促升降,调摄心理、畅达气血为治疗大法,消瘿之本重在调气,气调则痰消,气调则瘀化。

参考文献

[1] 孙宇,马建,徐洪涛,等.杜丽坤教授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J].吉林中医药,2015,35(4):342-343.

[2]丁香,衡先培.衡先培论治甲状腺良性结节临床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7):2917-2919.

[3]曾明星,陈继东,左新河,等.结节性甲状腺疾病中医病名辨析[J].北京中医药,2017,36(6):525-528.

[4]王广串,李文东.从痰论治结节性甲状腺肿[J].光明中医,2019,34(24):3818-3820.

[5]刘静,陈筱云.从“郁”论治甲状腺结节[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7,18(1):64-65,67.

[6]隋淼,陈军.消痛散结片从郁论治良性甲状腺结节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11):17-20.

[7]陈徐栋,方水林,姚芳.化瘀散浊法对女性甲状腺结节瘀浊交阻证的治疗效果[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4):104-107.

[8]牛菲.探讨调气法在经方配伍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2(4):400-401.

[9]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6.

[10] 庄周. 庄子[M]. 孙通海释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25.

[11]管仲.管子[M].孙波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9.

[12]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71.

[13]张景岳.类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9.

[14]张庆祥.论《内经》“百病皆生于气”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2):141-142.

[15] 曹琳.余江毅教授从肝论治甲状腺结节经验精萃[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 124-125.

[16]程波敏,李增英,李金花,等.李惠林从肝脾论治良性甲状腺结节经验[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1):29-31.

[17]吴利晗,薛茹冰,王娟.王娟运用疏肝消瘿方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8):34-35.

[18]田萌,米烈汉.疏肝消瘿饮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37例[J].陕西中医,2013,34(1):38-39.

[19]邢丽婧,曾洁,郑敏,等.扶正疏肝法治疗甲状腺结节5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5):398-400,414.

[20]贾春利,吕建东,支忠继,等.疏肝散结方干预对甲状腺结节临床疗效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20,35(4):34-35,39.

[21]陈博宇,邵亚新.疏肝通络法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4):306-307.

[22]梁辉.左甲状腺素钠联合舒肝颗粒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4):714-716.

[23]陈俊有.健脾化痰方治疗甲状腺结节脾虚痰阻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24]谢峰涛,方朝晖.自拟疏肝健脾中药方联合平消胶囊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9):1272-1274.

[25]蒋洁.甲状腺结节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命质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收稿日期:2022-10-28 编辑:刘 斌)

猜你喜欢

中医基础理论调气
从“调气”论治痞满心得
从炎症/免疫反应调节浅析调气活血药物抗肿瘤效应的机理
生气莫如调气
“冬病夏治”浅析
基于手机APP的中医移动健康管理平台探索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应把握的要点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经方配伍中调气法的应用规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