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LI 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大学英语综合课为例

2023-07-28武佩虹

英语教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进阶大学语言

武佩虹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以实际使用为导向,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除了对语言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学习策略的要求外,《指南》还特别强调对思辨能力的培养。

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的实现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密切关联。高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在高校课程中着力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侧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缺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难以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兼备的创新型人才。高校英语教师虽然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但是缺乏其他学科知识储备,也缺乏学习跨学科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导致自身思辨能力不足。通过观察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在课堂上不愿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当遇到开放性问题时,脑子一片空白,或者有想法也因缺乏自信而不敢表达。

二、国内外有关思辨能力的研究

思辨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国外关于思辨能力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如美国学者安德森(Anderson)在布鲁姆(Bloom)教育目标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修订为六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Anderson&Krathwohl 2001)。参照该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层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多注重记忆、理解等较低层次认知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更高层次的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等认知能力的培养。美国的Delphi 报告指出:思辨能力包括认知维度(阐述、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和自我调节)和情感维度(好奇、自信、开朗、灵活、公正、诚实、谨慎、好学、善解人意等)(Facione 1990)。具有思辨能力的人才须兼具以上特质。

关于思辨能力,国内学者也有一些经典的研究成果,如文秋芳(2008)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见下页表),她将思辨能力细分为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元思辨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思辨能力认知情感技能标准好奇(好疑、好问、好学)开放(容忍、尊重不同意见、乐于修正自己的不当观点)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敢于挑战权威)正直(追求真理、主张正义)坚毅(有决心、毅力、不轻易放弃)分析(归类、识别、比较、澄清、区分、阐释等)推理(质疑、假设、推论、阐述、认证等)评价(评判预设、假定、论点、论据、结论等)精晰性(清晰、精确)相关性(切题、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逻辑性(条理清楚、有理有据)深刻性(有广度与深度)灵活性(快速变化角度、娴熟自如地交替使用不同的思辨技能)

由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可知,具有较强思辨能力的人具有分析、推理、评价等认知能力和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等情感特质。大学英语教师要通过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具备以上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的人才。

三、CLI 理念概述

内容语言融合(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ion,以下简称CLI)理念强调在大量、真实、有意义的内容学习中获得语言技能,它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知识面偏窄、思辨能力偏弱、综合素质偏低(常俊跃、赵永青2020)等问题提出的外语教学理念。教学改革倡导依托有意义的学科知识内容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及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其中的能力就涉及思辨能力。CLI 理念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对公共外语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常俊跃、赵永青2020)。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路径

下面,以大学英语综合课为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素养、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基于CLI 理念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为解决综合化、复杂化的社会问题,亟须推动跨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在传统的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中,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往往侧重学生对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识记及对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技能的训练,未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使语言知识学习与学科内容学习相互脱离。在此模式下,难以实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CLI 理念下,教学目标不局限于语言知识,而是包含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目标。思辨能力是能力目标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常俊跃、赵永青2020)。在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中,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融入思辨能力目标,从而优化整体教学目标。

(二)教师素养

新时代的教师发展观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局限于当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的教书匠,而是致力成为掌握学科知识与能力、有思想、有专业素养的育人专家(常俊跃、赵永青2020)。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影响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培养出思辨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必须想办法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积极构建大学英语思辨课堂。高校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改善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知识被视为可以传授、“灌输”的客体,教师通常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把静态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局面,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其充分获得课堂话语权;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参与者、问题的解决者,鼓励其质疑、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王坤邦2016)。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他们的思路。

2.拓展知识面

教师除了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英语语言知识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从而在打造思辨课堂的过程中游刃有余;除了要广泛阅读书、报、刊外,还应积极、主动地参与研修班、学术会议等,以提升自己的思辨技能。

3.教研结合

教师应重视课前的集体备课及同行之间的交流。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单元主题,分享自己的思辨能力培养方案,并互相评价;也可以轮流展示自己的教学课例,由其他教师评价或给出建议。同行之间互相取长补短,有助于教师打造思辨课堂。教师要及时且善于反思,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每堂课后,教师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

(三)课堂教学

CLI 理念下的教学材料具有多样性,包括教材、课件、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学生作品等。教学材料应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常俊跃、赵永青2020)。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弥补现有教材思辨元素缺乏的现状,寻找能够训练思维的学习素材,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能力,使其把英语当作学习、探索知识的工具。

对于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辨环节,很多教师反映存在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可以很好地解决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真正学会使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就大学英语综合课而言,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课前

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与教学内容,搜集一些相关主题的学习资料,包括文章、视频等,让学生围绕相关资料完成特定的任务或者回答一两个开放性问题。

例如,在讲授《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2》Unit 5 Culture and Misunderstanding 前,教师让学生观看电影《喜福会》,写一篇短文,总结这部电影中反映文化冲突的情节。学生在写短文的过程中思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能得到提升。在讲授《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3》Unit 1 Teaching and Learning 前,教师让学生自行在网络上观看美国教育家丽塔·皮尔逊(Rita Pierson)的TED 演讲Every kid needs a champion,观看后思考这个视频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在讲授《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3》Unit 5 Leadership and Development前,教师让学生在网络上观看相关视频,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什么是领导力?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教师在课前将相关任务发布到学习通平台,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并告知他们任务参与度会纳入期末考核,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促进了分析、评价、推理等技能的发展。

2.课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检查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让他们将课前学习中的发现与思考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然后由教师或同学作出评价。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对重点和难点答疑解惑外,还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开展小组讨论、个人或小组演示、角色扮演、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个人或小组调研等活动。

例如,在讲授《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2》Unit 1 Generation Z and Education 时,教师让学生结合本单元所学,作自我介绍或者介绍一位同班同学,谈谈典型的Z 一代学生是什么样的。在讲授《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2》Unit 2 Money and Respect 时,教师让学生围绕“谈谈你的省钱计划”作个人陈述。在讲授《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3》Unit 1 Teaching and Learning 时,教师组织学生就“上课要不要带手机”进行分组辩论。学生在参与这些课堂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思考和表达,不仅深刻理解了学科内容,还提高了语言能力与思辨能力(李玉升2022),实现了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的双重提升。

3.课后

在CLI 理念下,教师扮演评估者、建议者、资源提供者、帮助者等角色(常俊跃、赵永青2020)。在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课外拓展学习资料。

例如,在讲授《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3》Unit 1 Teaching and Learning 后,教师给学生提供文章The Pros and Cons of Homeschooling,作为课外拓展学习资料。这篇文章分别从孩子、父亲及母亲三个角度论证在家里接受教育的优劣。教师让学生在读完后写一篇总结。在讲授《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3》Unit 5 Leadership and Development 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文章Confucius’Three Keys To Successful Leadership,作为课外拓展学习内容。这篇文章阐释了孔子思想对商业领域的三点重要启发(Be virtuous,rule wisely and fairly,think and then act decisively),并结合美国商业案例和人物,详细论述了商业精英该学习的孔子思想。教师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这篇文章,在课堂上口述感想。

总之,课后的教学资料补充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还能进一步锻炼他们分析、推理、评价的能力,使其思辨能力逐渐提高,并形成自信、好奇等情感特质。

(四)教学评价

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角度看,目前大学英语评价体制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即使有形成性评价,也主要测试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对思辨能力方面的考查不足,甚至为零。要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大学英语综合课必须对评价机制作出改革,加入对思辨能力的评价(李玉升2022)。教师要将思辨能力评价贯穿课程始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将语言技能和认知技能都纳入测评范围。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组织的小组讨论、个人或小组演示、角色扮演、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个人或小组调研等活动纳入形成性评价,增加其在形成性评价中的权重。

就终结性评价而言,教师要在考试题目中设置一些能够测试学生逻辑推理、演绎、归纳、分析与评价能力的题目,减少客观题的数量,增加能够体现思辨倾向的主观题。

结语

基于CLI 理念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是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教师自身思辨素养的提升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供保障;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全方位的训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多元评价方式能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进阶大学语言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语言是刀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领克进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进阶中的北汽新能源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