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3-07-26郑雪英

高考·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郑雪英

摘 要:核心素养培养现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并且核心素养的渗透也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下,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在实际教学中的渗透也较少,导致相关教学经验不足。因此,为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文章简要阐述了语文核心素养内容,接着基于学生习作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培养、人文素养提升四个方面,提出了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渗透策略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渗透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其创新和其他能力的提高。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

(一)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要素的学习和掌握,以及语篇组织、口头语言交流、书面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生必须通过对语言要素和语言运用的学习,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各种认知过程。在语文学习中,这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运用复杂的言语材料,理解含义、模拟、推理和判断,以及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思维质量和价值。

(三)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语文学科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语言本身,也包括作品的文学价值、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因此,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成为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通过文学作品和美学形式表达的语言,掌握美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

素养。

(四)文化的理解

语文教育必须围绕文化的理解展开。这包括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外国文化的接触和了解等不同层面的文化素质。学生需要通过对各种文本的阅读和分析,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培养国际视野和时代意识。

二、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随处练”,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和写作,教师要注重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可以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结构、习作风格、作者情感等,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章要素的了解[1]。而在分析文章要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运用在写作中,即让他们进行课堂小练笔等。这样,在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即时点评,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人教统编版教材中荀子《劝学》这一课时,需要学生积累和掌握文言文词类和句式,能了解荀子关于学习的意义和态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和对比论证的行文方式。因此,教師可以将课堂教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了解荀子其人,可先通过问答互动了解学生对荀子的了解情况,如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荀子是谁吗?”对此,大部分同学都表示不了解,教师则可用多媒体播放介绍荀子生平的视频,这样,学生能较为全面地了解荀子,即知道他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战国末期到齐国讲学,后游历秦国……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他们熟悉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等,接着让他们大声诵读课文,尝试着理解文章大意,并写成一段100字的文章概述。第二阶段,师生共同探讨文章大意,由于在上一阶段,学生已经自主研究过文意,因此,教师可以随机抽查几名同学讲述文章大概内容,或自主挑选一段课文进行翻译。这样的提问方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能进一步增强他们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而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回答完毕,要对其给予合适的点评。如有的同学选择翻译文章的第三段:“我曾经整日思考,却不如霎时间领悟得多;我曾经踮起脚看向远处,却不如站在高处看得远、看得广……”教师可以就学生回答中的亮点给予点评,对于不足之处一带而过,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性。第三阶段,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分析本文的写作结构,并让学生尝试着写一篇300字的短文,可自由拟定题目,但要求表达与学习态度有关的内容。可给学生10分钟的准备时间,时间一到,教师随机抽选2名同学,让其当众阅读练笔,教师引导其他同学点评,最后,教师做综合点评。

这样,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都在引导学生练笔,能让他们“即学即总结”,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习作能力都能得到充分锻炼。

(二)“多元思”,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前文我们提到,语文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而这两种活动都需要学生的自主思考,阅读是“输入”,需要学生整合阅读内容,写作是“输出”,需要学生整合输出形式、确定表达风格等[2]。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考能力,这不但有利于其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其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跟学生进行充分互动,要让其思维一直保持与课堂进度同步。这样,他们能在文本分析中锻炼批判思维、创造思维能力等。

例如:在学习人教统编版教材中《百年孤独》(节选)这一课时,需要学生了解《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生平及其代表作,能理解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能通过梳理文章内容了解人物形象等。因此,在课初阶段,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看过很多名著,那么,大家看过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吗?谁能给大家简述一下这本书讲了什么?”这时,会有学生站起来说出《百年孤独》的故事梗概。教师可追问:“那么,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位人物呢?”对此,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回应。学生回答完毕,教师板书《百年孤独》,并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介绍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生平的视频。这样,学生能对《百年孤独》的作者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接下来,教师播放介绍《百年孤独》创作背景的视频。这样,学生能了解到如下信息:“从1830年到19世纪末的70年代,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导致数十万人遇难,《百年孤独》以很大的篇幅描写战争,就是暗示这段历史,作者将参战军人的茫然、政客的虚伪、统治者的残忍等一一展现……”有了这个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让学生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阅读,对其分别做文意概括。在师生共同探讨文意时,教师则可以分段提问,如“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生:“写马孔多开始打破封闭状态,与外界沟通,也因此而变了样……”针对第二部分,学生能给出如下总结:“丽贝卡因患上吃土症和失眠症而产生一系列的表现和她给马孔多带来的影响……”在后面的交流中,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分析。具体而言,可以让学生对书中人物进行逐个分析,如教师可通过提问加以引导:“文中乌尔苏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她身上有哪些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此,不同的学生能给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同学表示:“乌尔苏拉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精明能干,且独立……”也有的同学表示:“乌尔苏拉是一个睿智的女人,她的才智并不逊色于她的丈夫,她才是整个布恩迪亚家族的灵魂……”

可见,在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能分别针对文章的创作者、创作背景、文章大意、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思考,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得到充分

锻炼。

(三)“多层赏”,锻炼学生审美能力

文本鉴赏并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视角或单一的层次,需要阅读主体能够全面、多层次地欣赏、品读。而高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本鉴赏能力,但他們的社会阅历尚少,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浮动性较大,因此对于文本赏析,他们仍十分欠缺横、纵向鉴赏文本的能力。语文教师要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3]。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本的创作形式、风格、独特的表达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略读、细读、精读。这样能让学生在每一次阅读中都能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从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统编版教材中《归去来兮辞(并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了解作者及《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教师提问:“对于陶渊明,同学们都不陌生了,那么,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以往学习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对此,学生能总结出:“《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其三)……”教师追问:“你最喜欢的是其中的哪个作品?”对此,不同的学生能给出不同的回应,如有的同学表示:“最喜欢《归园田居》(其三),短短的八句诗里,作者表达了乡间耕种的景象,犹如叙家常,让人觉得朴实亲切,而且诗人充分表达了种田的乐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尤其能表达其对种田的热爱,这些都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更能彰显‘守拙归园田才是他的最爱……”在课初阶段的赏析以不同学生对以往所学陶渊明的诗的鉴赏而结束。这时,课堂氛围已经十分活跃,教师可将课堂引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教师可以板书课题“归去来兮辞”,并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他们尝试着翻译课文,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鉴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作者的主观感受、作者的观点表达等方面进行赏析。如让学生略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接下来进行师生之间的主题性互动,借此加以明确;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从作者的主观感受方面鉴赏课文,同样通过师生之间的主题式互动来明确;接下来让学生精读,感受作者的情感,明确其主要观点。这样,学生能从多个层次鉴赏文言文作品,他们的审美能力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开眼界”,提高学生文化认同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更不能困在教师的教学语境里,要让学生接触丰富的文本,包括与主文本类型相似的文本、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以及古诗词内容中重叠的内容等[4]。这样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在接触不同课外文本时,他们能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他们能更细致解读文本,即通过对比阅读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鉴赏,从而不断提高文化识别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统编版教材中《登高》这一课时,需要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等,能了解诗歌的文意等。在课初阶段,教师可以提问:“提到杜甫,同学们都很熟悉了,那么,哪位同学能说说你眼中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此,同学们能给出诸如“爱国诗人”“心系天下”等回应。而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师可以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即让他们自主鉴赏《登高》,了解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接下来,教师跟学生一起交流,引导学生表达读后感。学生表达完毕,教师提出一个拓展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趣味性问题:“杜甫‘登高登的是哪里的山?”对此,大部分学生都表示不了解,教师则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介绍杜甫生平的视频,并在视频讲到“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这段内容时暂停,提醒学生认真观看接下来的内容,能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接下来,学生能了解到如下信息:“杜甫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到达夔州,受到当地都督照顾,在这里生活了三年。而《登高》就是他在这三年的贫苦生活中所作。因此,杜甫登上的是白帝城外的高台,并不是哪座山……”至此,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对诗人在创作本首诗时的境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能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心境。接下来,教师可以就视频中提到的“白帝城”展开进一步引导,如让学生回顾李白关于“白帝城”的诗,学生能想到《早发白帝城》。接下来,教师播放介绍白帝城的纪录片,学生能了解到: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位于今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有泰山之风貌,还有怪石奇观,是三峡之地的游览胜地……这样,学生既能感受到古人在古诗中抒发情感,又能了解古诗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因此能提高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可见,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本,能丰富他们的语文学习感受,能开阔他们的眼界,有助于其文化认同感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一直是当前各学科教学研究中的高频词,如今也得到了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全面、多层次地渗透核心素养:引导课堂中的“随处练”,及时内化、运用所学知识,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多元思”,强化思维能力锻炼,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多层赏”,能多角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助力“开眼界”,能促使学生提高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张刘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2,36(2):42-44.

[2]符玲.注重审美教育,落实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1,667(34):99-100.

[3]王宏利.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摭探[J].成才之路,2021,697(33):93-94.

[4]王申会,王婷婷.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中的渗透[J].吉林教育,2021,1013(28):21-22.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