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践行新课标须观照的几个问题

2023-07-26张雁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跨学科新课标核心素养

张雁

【摘要】为贯彻教育部新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理念,探究课程情境实践可能性,进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小学音乐教学要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艺术基础实践。本文以新课标为基本依据,以“最近发展区”为理论视角,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与环节,力图增强教学针对性,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取得显著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新课标 跨学科 音乐教学实践

音乐一直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课程,新课标实施后,小学音乐教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重视。由于小学生天生具有喜欢音乐的心理特征和爱好,音乐是小学生最喜欢学习的课程。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小学音乐教学,要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要求要加强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研究课标落实的有效路径,抓住落實新课标的核心问题对义务教育指导思想的贯彻、新课标的实践落地。小学音乐教师践行新课标应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予以特别观照。

一、小学音乐教学要坚持落实新课程理念

国家规定的小学音乐课程是音乐教学的依据。音乐教学必须坚持全面理解和落实新课程理念,规范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是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教师个人对新课标的理解与把握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新课标出台后,音乐教材还未及时更新,加之许多教师习惯按既有践行经验实施教学,准确理解把握新课标理念更加重要。义务教育艺术《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艺术课程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人,以美培人,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1]]。保证小学美术教学的学科性和教育性,要求小学美术教学课程要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理解艺术,坚持以美育人的教学方向和原则。

1.小学音乐教学要体现教育性

课程刚要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性有明确的规定,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要求突出课程的教育性,小学音乐教不是有些学生简单的理解的就是学学,听听,唱唱,会唱就行那么简单。小学音乐课程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些学生家长认为,小学音乐不需要学更高的音乐理论,也不需要学生懂得音乐发展的历史,不需要学生音乐学习的演唱方法和理论,音乐就是让孩子学会听歌,学会唱歌。导致小学音乐教学技是学唱歌,听音乐。实际没有理解音乐在学生成长和艺术素养培养的意义。

小学艺术课程规定,小学音乐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可以看出,小学音乐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学,对学生进行音乐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的重要途径。更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手段。

2.小学音乐教学要体现娱乐性

学校开设音乐课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道德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美的教育。离开音乐的娱乐性,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喜欢娱乐的年龄,喜欢唱歌是谢谢是的天性,所以,小学音乐教学要突出娱乐性。选择学生喜欢的歌曲,是小学音乐教学前提。新课程实施后,小学音乐新课程对课程设计思路和素质教育的方向有纲领性的指向: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体现学生的娱乐性,也是音乐教学的保证。《新课标》中提到:“在教学中坚持听觉为先的教学原则。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聆听或体验音乐,都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聆听音乐。”[3]这些要求是小学音乐教师实施教学的指南。

3.音乐教学要体现音乐审美性

流行歌曲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音乐形式。从课程理念上看,《新课标》首先强调音乐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音乐教育在提高人的审美修养,落实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课程的创编设计需要紧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线,以实现以美育人。其次,音乐本身是情感感知的体验,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为避免以往教学中的为完成任务而学习的被动状态,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从主动欣赏、踊跃表现、享受创造到积极与其他学科联系融合,进而能在“最近发展区”中激发多样化实践的发展潜能,提升音乐素养和创造能力。再次,艺术是相通的,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一致的,音乐与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及新媒体艺术是相互借鉴与促进的关系,新课标强调的课程综合就是加强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乃至自然、历史、人文、科技的关联与融合,最大程度汲取美育的营养和力量,用协同育人的方式使学生全面发展。

从设计思路上看,《新课标》首先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基点,注重阶段性和连续性设置,从艺术综合体验,过渡到掌握较为全面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再进一步衔接为帮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艺术特长,坚持从量变逐级转化为质的飞跃。其次,强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音乐课程内容,从欣赏并评述作品、表演或表现音乐、设计或创作音乐到探索音乐内容与其他元素融合的实践活动,以提升核心素养,使精神境界、文化内涵与艺术品位相统一。再次,新课标旨在把以素养为导向的学业质量评测落到实处,从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期末考核三方面出发进行综合性评价,通过主题、情境模拟等形式,采取观察、调查等灵活评价方式,测评学生在具体的阶段性教学中的学习状况是否能达到可能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结果,以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师只有准确理解新课标的思想,才能在新课标指引下形成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理念,进而,有效落实新课标。

二、音乐教学要体现学科教学的教育性与音乐性的统一

小学音乐新课标强调,音乐交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其核心素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制定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学业质量等内容,增强了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和指导性,两者的结合研究对我国中学音乐教学建设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增强音乐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新课标系统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4](第7页)音乐本身具有艺术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以音乐作为学科课程的载体,审美功能体现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教学中拓展视野发挥艺术的认知功能,使学生通过作品深入认知社会、历史,进一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在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拓展和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坚持情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并进,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三年级下册《歌唱二小放牛郎》等经典儿童演唱歌曲的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演唱,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体会故事精神。放牛郎王二小面对凶残的侵略者时,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撤退的乡亲,将鬼子引进八路军的伏击圈。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外敌入侵的苦难历史,激发学生学习英雄、不忘历史、保家卫国、自强不息的爱国强国情怀。这样,学生演唱过程中才能将王二小的不畏强敌、舍己护乡、机智应敌的革命精神通过旋律、表情展示出来,实现新课标教育性的教学落地。

2.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注重与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人的认知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繁复的科学过程。作为个体的学生认知同样符合该过程,学生准备获取的新知识需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起来,并随之完善,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认知能力。

五年级上《嘎达梅林》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发展学习能力环节,以此来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如,引导学生创编歌词或创编节奏,感受创造带来的快乐。如《牧歌》(四年级上)、《鸿雁》(五年级下)等,学生对呼麦、长调、马头琴等蒙古族音乐元素有所认知,同时也对蒙古族生活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而设计相同或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可以是作品题材内容的比较,也可以是音乐体裁风格的比较等等,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教学设计中充分感受祖国各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文化内涵的理解感受力。

音乐是时代的产物,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教学内容的选擇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体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音乐教学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拓宽形式、丰富内容,开拓视野,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形势中,了解音乐艺术继承与创新的体现,认识音乐艺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意义。

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材作品普遍民歌和民族器乐曲居多,而学生平时耳濡目染大多是流行音乐,教材音乐作品和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素材存在形式、节奏、曲风等方面的差异,着力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融合体验,为了拉近学生与传统民歌的距离,教师也可以介绍各种版本的《嘎达梅林》,让学生感受时代变化下音乐的演绎与传承,以此提高音乐鉴赏水平,拓宽今后自我音乐学习新视野。

三、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和实施要注重有效性

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学的实践性,音乐实践活动是落实实践性的核心途径。但是实践活动是否能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就是对音乐时间活动精心组织和安排。实践活动依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活动经验区域和活动问题区域就是处于学生“原有能力水平”和可控的“可能发展水平”中。同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安排,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有效落实新课标思想。

1.教学内容的选择

戏剧、影视、舞蹈加入“新课标”,音乐尝试与其进行融合。其中,戏剧是一个统称,戏剧课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主体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话剧形态上,相比歌剧、舞剧、音乐剧这些戏剧形式,话剧在专业技术上的要求要低一些,很方便非专业学生学习。然而,戏曲的内容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以及优秀的美学价值。所以,戏剧课程内容当中必然要体现戏曲的分量,新课标因此将其内容单列呈现出来。为落实好以素养为本位的戏剧(含戏曲)课程,从学习内容上看,采取四种艺术实践活动,分别为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以便更好促进学生艺术体验。[6]以戏曲和音乐教学融合为例,戏曲本身是音乐、舞蹈、文学(剧本)、舞台美术等结合的综合艺术,音乐教学中立足学生学段实际,从戏曲音乐出发,“原有能力水平”可能是能欣赏并模仿唱戏曲选段,可继续通过妆发、剧情表演等情境创设,进行水袖、山膀、云手等舞蹈训练,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各行当角色的动作,听到乐曲中行当唱腔出现时,用程式化动作来表现,进一步对整部作品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宏观的掌握,获得新的知识和表演技能。

2.教学过程的组织

音乐课堂教学中,面对众多学生,教师可通过“项目式”或“专题式”的方式进行组织,采取趣味问答的形式,使学生不设防地快速进入从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学习状态中,主动调动自我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尽快融入到课堂中。同时,音乐的综合艺术表现力重在参与,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注意学情实际,观察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策略调整,合理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从个体学习引申至协同学习,对每位学生扮演的角色作出阐释。以六年级《京腔京韵》课程为例,教师先把学生分组并布置项目式任务,收集关于行当、唱腔等知识信息,以便进行相互分享及趣味提问活动,同时根据学生能力,组织听辨竞赛,全面了解京剧知识。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作品进行深入欣赏、解读,进而开展有味道的表演唱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有艺术表现与文化内涵的感受力。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接触并掌握大量的数字媒体信息,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有硬件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使用交互性终端实现音乐艺术的多感官体验与表现,让教学任务更加完善,也更加有吸引力。

3.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安排

“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分析,首先是问题的设计,其次是情景的设置,最后是任务的确立。在课程标准中非常清晰地阐述了课程的实施:以目标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凸显内容整合;要重视知识内在的联系、强化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过程当中注重感知体验、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善用多种媒介材料,有机结合继承与创新;建立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以这五个方面指向艺术课程的实施落地。”[7]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策略,从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出发,先分析学生自我初始音乐能力,再规划教师预设的最近发展区间,调控其总体发展水平,以“支架式教学”[8]模式实行分阶段教学,直至进入拓展学习。

(1)音乐演示创设情境课堂(模拟阶段)

演示是依靠教师的技能技巧完成项目过程的示范实践活动,也是音乐情境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主要实施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设备观看视频、音响、PPT 等材料给学生完成艺术欣赏的“完形”和“弥散”,使学生获得本体经验、实践兴趣和专项技能。

实施步骤:分析作品内在思想情境→形象思维引导再现画面情境→借助多媒体进入审美情境→讨论并交流情境体验。音乐作为表现情感的艺术,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能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求真向善,音乐的情感与内涵通过音乐表达手段能使学生在音乐鉴赏的“高峰体验”中迅速把握人生价值,产生情感的共鸣,并随之受到音乐的感染和教化。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强调培育学生终生发展和适应社会趋势所需的核心素养,尤其是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素养导向。

(2)教师引导鼓励音乐实践(实践阶段)

音乐实践活动阶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经验通过增减学生内在分析活动比例进行调整,大力激发学生音乐兴趣、促进音乐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特别是情境实践分析能力。

实施步骤:教师讲授音乐活动目标要求→教师演示音乐内容→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指导学生体验模仿作品→帮助学生补偏救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外显行为是语言指导和表演示范,学生的外显行为主要以模仿为主,或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表演,组织、带动、辐射周围同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清晰、具体地告知表演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吹、拉、弹、唱、舞等手段进行才艺表演是教学的必要环节,学生以自身表演詮释情境,才能切身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通过表演体会情境,不仅能把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形象化、具象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突出实践育人,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探究活动,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和相关学科门类都是音乐创作的源泉,鼓励开展跨学科实践,引领学生体验一个从“发现并解决问题”,到“建构并运用知识”,再到“获得并提升能力”的完整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克服认识与实践“两张皮”现象。

实施步骤:教师提出任务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创编方案→学生分析思考及准备→实践创编。探究阶段中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活动任务要求和实践活动方向,并提供歌词、旋律、节奏等方面必要的帮助,做好组织分工,完成学生对创作成果的展示,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通过音乐创编活动最终实现音乐课程的综合实践,不仅能够改善课堂气氛无趣、教学形式单一的弊端,使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进一步探究音乐的意义。

同时,音乐创编与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相辅相成,从音乐课堂教学的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乃至整体艺术素养,使他们得到更好发展。我们应以新课标理念,贯穿音乐课程的欣赏、表演与创编,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音乐课程的实践性,推动创新实践。

总之,在教学中以《新课标》为重要依据,注重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整体分析,充分发挥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可行的教学情境,引导并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提高参与度,进行基础艺术实践,积淀自身文化底蕴,提高审美感知力、增强艺术表现力、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实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

[2] 姚晓慧.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意义学习的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P32..L8

[3] 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9.

[4] 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5] 郑冠群.后疫情时代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22(18):73-76.

[6] 麻文琦.戏剧、影视、舞蹈加入“新课标”——“新三科”来了,艺术素养如何落地[N].光明日报,2022—07—19(014).

[7] 朱敬东.戏剧、影视、舞蹈加入“新课标”——“新三科”来了,艺术素养如何落地[N]光明日报,2022—07—19(014).

[8] 郭晓霞.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与拓展 ——支架式教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跨学科新课标核心素养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