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路径

2023-07-21徐佳朦

求知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中学生

摘 要: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新的价值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文章从中学思政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出发,阐述当前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探究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具体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中学思政课;中学生

作者简介:徐佳朦(1998—),女,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加强中学思政课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一)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

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必须尽快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当前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制约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教育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有效举措。中学阶段是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依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道德发展规律来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对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发展需要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新型教育,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势。中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在中学阶段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政课,有利于培育现代化的劳动者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三)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的需要

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探索,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指向。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对于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理应包含生态文明教育,这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发展[1]。因此,在中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能赋予素质教育新的内涵,促进新课程改革创新发展。

(四)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此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生态文明素养是中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要將其重视起来。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发展,使得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

二、中学思政课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学校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当前部分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提升,却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常常被忽视,学校的人文生态环境氛围不浓厚,难以发挥校园生态文化对学生的涵养和熏陶作用。

(二)优质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缺乏

学校要想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2]。优质的师资是生态文明教育最基本的保证,当前部分学校专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队伍的生态知识储备、专业技术能力、教育教学观念以及职业道德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部分思政教师并非生态环境专业出身,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生态知识讲授;另一方面,部分中学思政课教学课时较少,教师难以带领学生开展实际环保行动,切实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能力。

(三)教育发展水平制约生态文明教育

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对中学阶段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要提高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质量,提高思政教师生态文明教育的意识,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将教育均衡化发展落实到位,缩小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已经有关于生态文明相关知识的论述,但是还没有完全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他们进行环保实践,我们可以从教材、教学、教师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出发,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性。

(一)与时俱进,完善教材

1.挖掘课程资源,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材

虽然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并没有对生态文明理念进行充分挖掘,但在内容讲授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渗透生态文明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中学思政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相关人员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中学思政课教材,让教材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2.因地制宜,编写校本教材

国家统一颁布的学科课程标准虽然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进行,但却无法顾及各地教育教学的特色,这制约着各地思政课教育的创新。学校要因地制宜,编写校本教材,将生态文明理念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校本教材中,并鼓励教师在了解本校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心理状况和诉求以及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的本土课程资源,使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学思政课中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一起进行实地调研,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取材,搜集有关生态环保的故事,补充和完善思政课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内容,使生态文明理念更深入人心。

3.整合教材内容,丰富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也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师要深入挖掘每节课中蕴含的生态素材,把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在课堂中有意识地结合所讲知识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将教材与当前生态时政资源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彰显思政课的学科魅力。同时,教师还要增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互补缺漏,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合力的形成。

(二)提升教师生态素养,引领教育发展

1.转变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队伍素质能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思想政治教师要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中,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2.提高教师生态理论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

思政教师要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图书阅读和网络浏览等途径,了解生态学和环境学知识,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常识、实用性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同时,思政教师要积极参与常态化的培训,加深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态理论知识水平和处理生态问题的能力。

3.教师带头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思政教师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能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在生活实践中积极践行环保理念,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法,开展符合中学生生态认知水平的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感悟自然,体验自然生态的魅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丰富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

生态文明教育有着独特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要想使中学生充分领悟其中的深意,教师要采取更丰富、更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开展相关教学[3]。首先,教师要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采取多种创新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且真实的情景和案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其次,教师也不能忽视基本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等,利用短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多种资源,提高生态理论知识讲授的质量和效果。最后,教师可在講授知识的同时融入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创新教学手段,拓展云教学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中学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便利,当前中学生获取生态理论知识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网络信息平台已经成为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态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兴趣,从而提升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公众平台、学校官方网站、学校资源数据库等拓展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将全球生态环境的时事新闻传递给学生,实现生态资源共享。

(四)加强学校管理,保障生态文明教育有效开展

1.完善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保障机制

学校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渠道,承担着传递社会发展新理念的重要使命。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为思政教师提供生态文明教育培训,邀请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学者、环保部门工作者等开展专题讲座,培养一批生态理论知识系统化、规范化的优秀教师;在教育资源开发上,学校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专题研究,并给予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根据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拓宽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在教研活动开展上,学校应制订各学期生态文明教育的活动交流计划,倡导各学科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活动,相互交流新颖高效的生态文明教育方法;在教育评价体系上,学校要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的评价考核制度,采取多元的考核标准,调动各方主体参与评价,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评价体系保障。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堵墙都会说话。”

这强调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中学生的熏陶作用。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学校中的一草一木以及多样的校园生态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学校可以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要立足实际,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合理进行校园建设,注重校园建筑与绿化景观的融合,让学校成为优秀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此外,学校还可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融入人文价值和审美观,在细节处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如在宣传栏、绿化林、生态园等地方设置生态标语,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氛围。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学校要将校风、学风、班风建设融为一体,通过学校浓厚的历史底蕴、校风校训等精神文化,体现学校生态文明理念,由此熏陶感化学生,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

结语

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对中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迫在眉睫,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应承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重担。本文阐述了加强中学生思政课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针对中学思政课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教材、教师、教学以及学校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在中学思政课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能使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其争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推动人。

[参考文献]

[1]刘维春.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7):12-14.

[2]卢文祥.生态文明教育:中学该怎么做[J].人民教育,2008(15):72-73.

[3]黄和文.生态文明的教育价值[J].教育评论,2008(2):3-6.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