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3-07-21马思梦杨阳陈珊珊

关键词:适应性新生大学

马思梦 杨阳 陈珊珊

摘  要:“00后”新生適应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及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在入学阶段,由于学习观念、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较大改变,“00后”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容易陷入迷茫心理和人际关系紧张的不适应问题。针对当前“00后”新生入学不适应问题,高校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多方协同育人,提升学校认同感。第二,加强学业指导,做好学涯规划。第三,丰富校园主题活动,提高心理素质。第四,利用网络新媒体,增强教育互动性。

关键词:“00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00后”已成为大学新生的主力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群体。受社会环境开放性与包容性影响,“00后”形成了个性鲜明、视野开阔、敢于挑战自我等特点。然而,由于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差异性,“00后”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时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1]高校教育者应根据时代变化与需要,结合“00后”新生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00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

“00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也是一项规划教育,无论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学生个人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提升“00后”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促进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要求。

(一)提升“00后”新生的环境适应性

“00后”不同于“80后”追求物质财富,不同于“90后”追求自由,他们追求个性化的自由全面发展,“做自己”才是“00后”所追求的价值目标,通过个性化的追求来体现个体意识。[2]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我国当前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他们生活在比较充裕的时代,物质条件较为优越。面对多样的社会行为选择与思想文化,“00后”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体验。当“00后”新生真正步入大学校园后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与陌生的老师、同学,不充分的心理准备往往使他们产生距离感、陌生感,“00后”新生容易出现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沉迷网络游戏、旷课逃课等不良现象。因此,在“00后”新生刚步入大学校园时,根据“00后”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应性教育,有助于提高新生适应能力,帮助新生逐步融入大学生活,使新生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正确认识、调整自己,促使新生成功实现适应期的角色转换并合理规划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

(二)促进“00后”新生成长成才

“00后”受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和激烈的竞争影响,在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价值取向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他们的人生理想更注重当下,趋向于务实化,习惯用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看待真实生活,认为实现人生目标主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但在“00后”新生步入大学的转折关键时期,部分新生不能正确树立稳定的信仰理念。因此,高校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如何给这一群体带来时效的教育模式是值得深究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宗旨,通过适应性教育可以正确、有效地引导“00后”新生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00后”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00后”知识学习能力、为人处事能力,从而帮助“00后”更好地融入今后的社会生活在任何时代。大学新生能否成才以及成为什么层次的人才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才动机强弱和主体作用的展现。“00后”新生的成长成才只有与社会责任和担当相融合,人生理想才有意义和价值。

(三)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00后”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型人才。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注定成为强国一代,并且成为最为直接、深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4]因此,开展“00后”新生适应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基础工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00后”进入大学后,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新鲜感,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高校积极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可以提高“00后”新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00后”新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培养“00后”新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00后”新生入学适应性的现存问题

“00后”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00后”新生享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在独特的生活和教育背景下,渴望独立却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对问题的分析主体意识强却认知能力不够深度。由此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环境适应能力不强

生活环境的变化是“00后”新生面临的首要问题。迫于高考压力,中学时期的“00”后学生主要忙于学习。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极为严格,生活单调紧张。几乎大多的琐事都是父母亲友帮忙解决,集体生活经验较少,“00”鲜有自我锻炼的机会,因此导致其缺乏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进入大学之后,在相对自由、开放的管理模式下,“00”后新生获得更多自我支配的时间。部分学生不能合理地规划个人校园生活,处理不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如常在宿舍打游戏、谈恋爱、聚会聚餐等,对校园文化活动不感兴趣,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同时,面对地理环境、饮食习惯、语言文化等差异的所形成的新环境,脱离家人和老师的悉心呵护,从一个小家庭到一个集体大环境生活的转变,“00”后新生会出现了不适应与新同学相处、室友的作息习惯、食堂的饮食等一系列问题,感到迷茫、焦虑。部分学生存在攀比心理,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跟风购买昂贵物品,没有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礼记·学记》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习永远是每一位学生的天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00后”学生的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不管是在教学模式,还是学习方式、观念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具体而言,学习内容由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的课本知识转变为所学学科的专业知识、社会实践技能、相关学科知识、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等,学习方式由老师课堂教学、布置作业、模拟考试转变为课程没有固定的老师、网络课堂大规模建设、学分制培养目标等,学习场所由固定的教室、校园转变为自习室、图书馆等。在大学里,“00后”新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充分利用校园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做好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但部分“00”后新生像中学时期一样,仍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仅满足学校课程的学习,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及该如何学习,在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自主学习的行动力不足。有些新生甚至认为,进入大学后可以不受家长的管制,思想上开始懒散松懈,学习态度消极。

(三)容易陷入迷茫心理

当代“00后”大学生心理状态良好,乐观积极,但对于刚入校园的他们来说,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面对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不适应,受挫能力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部分“00后”新生进校后,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大学生活存在较大差距,校园的现实条件和环境不如所构想的而感到失落。这给心理问题的产生造成了隐患。还有一部分新生因高考失利没有就读理想大学和喜爱的专业心灰意冷,存在一定的抵制情绪,对职业生涯规划感到迷茫,容易出现忧郁、焦躁等症状。同时也因为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因素,“00后”新生长期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部分人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自身解决的问题能力不强,社会阅历浅,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较片面。这与他们进入大学后想要快速独立成熟的心理相互冲突,容易出现情绪化的心理反应,表现出情绪低落、忧心忡忡的心理情绪。不仅如此,对于已有心理问题的少部分学生而言,这更容易产生严重的焦虑抑郁心理。

(四)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交往而构成的共处状态,是人们内心的需要在外部行为上的表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和健康成长的基础,“00后”新生渴望与他人沟通交流,需要被理解、尊重、接纳。但由于人际交往的内容、形式发生变化,部分新生感到不适应。在师生关系上,与中学时期不同,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较少。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辅导员,但因其管理的学生较多,也缺乏与辅导员深入交流;在同学关系上,“00后”新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且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性格爱好容易使其在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时发生争吵;在异性关系上,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因不适应新环境为排解孤独或跟风而恋爱,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很难把握学习与恋爱的关系,容易受到伤害或者伤害到他人。

三、“00后”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前,“00后”新生入学不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学习、心理及交往等方面,因此,在开展适应性教育时需结合实际,因材施教,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促使“00后”新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多方协同育人,提升学校认同感

在新生适应性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发挥任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朋辈人员等合力,明确分工,团结协作,落实责任主体。通过多方力量协同育人,做好“00后”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在适应性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应以新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要力量,建立社会—学校—家庭的长效沟通机制,多角度和全方位地做好入学教育工作,增强“00后”大学新生对校园环境的适应性。一方面,辅导员或新生导师可以通过朋辈群体的影响力,采用以老帶新的帮扶模式,通过安排高年级学生带领新生了解和熟悉校园环境。老生带新生的帮扶模式,有利于为新生与老生之间交流创造平台,增加“00后”新生对校园环境的熟悉度,而且朋辈之间的亲切感更容易对“00后”新生的校园适应性起到指引作用。另一方面,发挥以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体的育人力量,利用师生见面会、思政第一课、新生座谈会、参观校史馆等方式,介绍学校学院的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建设成效、校情校史等,以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陶冶新生,增强“00后”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加强学业指导,做好学涯规划

为增强“00后”新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在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过程中,要融合专业学习导论、学科竞赛、发展前景等内容的介绍,帮助新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引导新生掌握学习技能和方法,促使学生提前做好学涯规划。在“00后”新生的学业发展指导方面,应注重推行新生导师制和学长制。所谓新生导师制,是指学校根据师生的实际人数为每位新生配备本专业的导师,在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职业规划方面给予个性化指导。一般而言,每位导师指导的新生在十个左右。新生导师通过谈心谈话、交流座谈会等途径,了解“00后”新生的基本情况、学习特点,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新生导师在专业知识领域有较深的学识储备、丰富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新生较快地掌握学科发展动向以及解决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新生导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项目申报、学术会议等活动,充分调动“00后”新生的学习兴趣,引导“00后”新生确立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而学长制是指选拔品学兼优、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担任班主任助理,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对口帮扶新生。高年级作为“00后”新生的平辈群体,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与“00后”新生存在较大的相似性,更容易让“00后”新生产生亲近感。在“00后”新生入校的前几周,高年级学生负责建立年级群、专业群、班级群为新生提供咨询服务。入校后,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联系形式,以自身成长经验做分享,引领新生明确学业发展方向。

(三)丰富校园主题活动,提高心理素质

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学校在适应性教育阶段应开展更加丰富的主题活动,提高“00后”新生的心理素质。第一,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量表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做到早发现、早察觉、早干预,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进行约谈,了解具体情况,给予思想疏导;其次,举行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新生心理团体辅导活动。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促使个体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增进新生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队精神;最后,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活动。有效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的开展,可以促使“00后”新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00后”新生学会自我情绪调整。“00后”新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其对一般问题的认识与解决,进而养成健康的心态和乐观的性格。第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拓展第二课堂。一方面,让“00后”新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营造团结合作、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为新生提供人际交往平台,让新生在相对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更好地调节交往方式,培养“00后”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以帮助“00后”新生更好地状态融入大学生活。例如,在军训期间为大家表演才艺,缓解军训疲劳;举办中秋联欢晚会与迎新晚会,为“00后”新生提供展示舞台,并在排练和演出中加强人际交流;举办“新生班级篮球赛”“新生趣味运动赛”等体育活动,让“00后”新生身心得到释放。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让“00”后新生更好更快地融入校园生活,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

(四)利用网络新媒体,增强教育互动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00后”成长在互联网时代,自带网络基因,具有较强的网络社交、消费、娱乐、学习等能力。高校应将入学适应性教育与网络新媒体有机结合,用好“00”后常用网络语言,把思想政治宣传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结合,提高宣传创新能力,建立传递正能量的新媒体平台。[5]高校要建立官方网络平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网络媒体发展,防止负面信息传播,坚持正确的价值和舆论导向。“00后”新生在录取结束后对大学的生活环境、学习模式、人际关系等都处在好奇阶段,因此高校可以开辟线上互动新路径,在新生暑假“空白期”中建立年级群、班群、专业群,在群内开展答疑服务,改变传统的单向信息推送方式,建立双向沟通渠道,增进与新生的交流互动,为新生适应性教育做好铺垫。通过官方微信、抖音公众号、校园官方网站等开设“新生专栏”,以“00后”新生为教育主体,运用“微电影”“微动画”“微课”“微视频”形式循序渐进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学业适应教育、人际关系适应教育、纪律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与“00后”新生的兴趣爱好紧密相连,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创新性地前移新生教育课,帮助“00后”新生提前融入大学生活和了解学校的概况、专业前景,打造学生喜闻乐见、高质量和有影响力的网络平台,有效缩短新生适应期。在入学后,利用互联网建设智慧校园,开设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校园论坛交流互动平台,营造开放、互动的教育环境。新生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或提问、回答他人问题。学校可以及时了解“00后”新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面引导,实现学校与学生双方的便捷对话。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王海建.“00后”大學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90-94.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4]李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03.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5(01).

责任编辑  杨定明

作者简介:马思梦,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辅导员;杨阳,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辅导员;陈珊珊,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辅导员。

猜你喜欢

适应性新生大学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