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饭与骨头

2023-07-20龙德芳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专家学者专家

龙德芳

2023年4月上旬,席卷中国18个省市的沙尘暴实在让人头疼。正在全国人民忧心忡忡于如何防沙治沙的时候,某专家站出来告诉我们:沙尘暴是遏制全球变暖的功臣,我们应该敞开心扉接受它,而不是仅看到它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据此,有人说道,在我们国家,“不靠谱儿”这个词更适宜描述一类非常独特的社会群体——专家。所谓专家,也许就是个虚无缥缈的所在,因为你永远搞不清专家与非专家的界限在哪里。

确实,在媒介传播空前发达的时代,我们常听到一些专家学者因“雷人”话语而屡遭质疑:从“买房就是爱国”到“大幅提高农药化肥价格,让农民用不起”;从“农村孩子最好不要上大学”到“40岁挣不到4000万就别来见我”;从“年轻人送外卖,进工厂,有利于国家制造业及工业”到“学生们不能只看重收入,工作不是为了挣钱”;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后进行自费上班”到“对那些不生娃的毕业生进行处罚,他们不能享有买房贷款、退休金等优质待遇”;等等。更有一线教师怒批教育专家的三大伪善观点:“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爱是一把万能钥匙”“成功的教育应该让孩子感到快乐”。时不时冒出惊人言论的专家,在公众的眼中自然成为没有多少责任感的“砖家”。悲摧的是,举目望去,形形色色的专家学者如过江之鲫,出入大小媒体,行走江湖之间,大言高论,不绝于耳,朝三暮四,不知所云,让人不知所以。就教育系统而言,同样是专家观点满天飞,让我们天天都得实实在在面对丰富的学生和具体的教育教学的中小学教师,抬头看不清天,低头踩不实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专家学者是什么?专家学者不仅是在学术专业上有所建树,更重要的是追求真理和维护社会良知——保持疏离于资本与权力之外的独立姿态。换言之,其存在的意义决定了他们的天职所在——无论从事什么样的专业,真理与良知都应该是始终笼罩在他们头顶上的那片“灿烂星空”。人们信任专家,并非因为他们有某个领域的博士学位或教授头衔,而更看重的是这个群体不被任何势力裹胁的独立地位,正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众的幸福,需要他们始终坚持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始终坚守爱国家、爱人民并为之服务和献身的信念。专家应该是时代的眼睛,任何时候这双眼睛都不能失明,我们要使这双眼睛永远光亮,照亮着大家前行的路。

温家宝总理当年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馆員座谈时就强调:“深入实际而不浮躁,独立思考而不跟风,敢说真话而不人云亦云,这是参事、馆员人格魅力之所在,也是提高咨询国是水平的关键。”就是说,专家们的言论,当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得失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建言献策的关键,不仅在于研究内容的高深,还在于学术人格的高尚。

显然,面对需要阐释和解决的问题,专家不但要能说、会说,还要敢说。正如徐悲鸿所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麻烦的是,专家也是社会上的人,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特立独行的风骨,也会遇到许多不由自主的无奈,有不得不“被”的尴尬,讲真话也许确实很难。是的,专家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养家糊口,也要吃饭,甚至要吃更好的饭,但也不至于有人给钱花、给职称、给官做,就毫无敬畏而忽悠大众,跪舔权贵而罔顾事实,这种少了骨头的饭,不仅吃相难看,吃起来恐怕也不爽。正如没有骨头滋养的宣威火腿就失去了灵魂——实在不行,那就“宁可失语,不可妄言”吧。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023年4月18日,驻马店市委书记鲍常勇会见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时,面对正襟危坐的施一公,不知道是身体不舒服还是沙发尺寸不对,鲍书记整个人像是来了个“葛优躺”,这种权力傲慢和目中无人的嘴脸和做派,也许就是专家言语环境的生动写照。在如此的背景下,也许顺其意而无底线吹捧,反而能活得更自在点,至于什么气节风骨——又不能当饭吃不是?如此,又不禁忧从中来。

再者,专家也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如果从小学到大学,整个校园里弥漫着浓重的官位气息——小学生选班干部会花钱请客拉票,官员的孩子坐了教室后排就到学校打闹;大学学生会都是权贵富商后代的领地并因此而耀武扬威……让孩子们从哪儿去学会气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亚圣孟子于人格品位有言:“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因此,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至少能站着就把钱挣了!躺平甚至跪着的老师,岂能教出立得起、挺得直的学生?

责任编辑 苟有恒

猜你喜欢

专家学者专家
专家介绍
致谢审稿专家
·专家介绍·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十个关键词解读五中全会专家学者看《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