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2023-07-20段学军晁聪

高教学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课程思政趋势

段学军 晁聪

摘  要:运用中国知网(CNKI)文献分析工具和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知识图谱,对中国知网(CNKI)2000—2021年间刊载的课程思政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热点主题有课程思政、高校思政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该文明确当前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主题,分别是课程思政的设计、课程思政的实施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评价机制,并预测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推广为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可视化分析;热点主题;趋势;效果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9-0009-06

Abstract: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tool of CNKI and CiteSpace software were used to draw the keywords knowledge map, and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ture published by CNKI from 2000 to 2021 were reviewed and visual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hot topic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research includ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etc. This paper defined the current research them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were the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and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Keywords: curriculu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isual analysis; hot topics; trends; effect evaluation mechanism

黨的十九大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把高等教育由“数量扩张”引导到“质量和效益”上来。其中人才培养是否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成为两个重要的考量指标。这两个问题本质上属于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范畴,可以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高校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的任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着力提升育人成效。为准确把握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内容,探索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课程思政后续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结合关键词特征将课程思政研究主题的变迁划分为概念探索阶段(2000—2016年)、理论形成阶段(2017—2020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起)。

一  研究工具及数据来源

(一)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中国知网(CNKI)文献分析工具和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陈超美博士研发的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作为研究工具。CiteSpace软件基于Java程序语言编写,是专门为便于检测某一研究领域科学文献中的新兴趋势和突变而设计的。通过“施引文献扩展”和“主题词综合检索”策略,改善传统科学计量分析工具单纯利用关键词或主题检索中查全率不高的问题[1]。

(二)  数据来源

在CNKI高级检索中选择主题“课程思政”,设置学科检索条件“高等教育”,限定学术期刊来源分类为“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限定年份“2000年1月1日到2021年8月25日”,共获得829篇文献。将所得目标文献利用CNKI文献分析工具进行发文量分析,并按CiteSpace所需格式导出并转码,进行关键词分析,得到本文的研究样本数据库。

二  数据结果分析

(一)  发文量统计

利用CNKI系统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包含“课程思政”主题的全部检索样本进行分析,得到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研究性文献发文量随年代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2000至2016年发文量很少均低于7篇;自2017年发文量开始大幅提升,2019年达到129篇,2020年突增至284篇。可以说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以及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举措,有效推动了高等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探讨。

(二)  研究热点分析

CiteSpace在识别和显示某一研究领域发展趋势和突变方面表现优异,能够帮助知识领域分析专家识别和跟踪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结构与态势。通过利用共被引文章和引用这些文章形成的复合网络进行聚类分析,知识图谱中凸显出来的新兴理论趋势和主题即为研究前沿。CiteSpace特有的彩色知识图谱便于发现可能出现的新兴研究趋势,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越大说明该研究受关注程度越高;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共现强度,节点之间的联系越强则连线越粗;节点周围颜色深浅变化的年轮厚度代表某时间区间内关键词的频次,其中紫色圈层代表较高中介中心性,红色圈层代表高突现性。因此,对紫色和红色圈层所指文献精读,能有效辅助科研工作者抓取重要研究信息。

运行CiteSpace,设置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1日到2021年8月25日,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为关键词,Top N=50,最低被引频次c、本slice中的共被引次数cc、规范后的共被引次数ccv等设置均为默认设置,运行后得到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在此基础上运行LLR算法,继而得到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图2)。由图2左上侧CiteSpace参数可知,网络模块度Q为0.548 3,聚类匹配效果合理;网络同质性为0.809 2,网络同质性良好;表明829篇所得文献样本可形成明显聚类,依序为:“课程思政”“高校思政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政课”“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共11类聚类。

在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分析的基础上,在“Cluster Explorer”中得到关键词最大的四类共现网络聚类表(表1)。S值即聚類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值),一般认为S>0.5聚类即是合理的,S>0.7聚类即为令人信服的。因此由表1可以肯定地得出“课程思政”“思政课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教育”是高校课程思政领域研究热点的结论。

由表1可知,各聚类中的关键词普遍存在研究内容互相交叉的现象,为便于研究将这些关键词归纳总结为三个主题领域,详述如下。

1)“课程思政的设计”主题。这一主题主要围绕理清高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课程思政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典型关键词由“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意蕴”“思政教学”“核心素养”等构成。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效果对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高校思政课通常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些课程具有突出的知识性和意识形态性,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华东师范大学邱伟光[2]指出大学生的思想具有可变性和可塑性,认为应立足从高校分专业办学的现状,利用分专业学习阶段持续开展主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议专业课教师重视建立专业课知识与人、与社会的多向度交融。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高德毅等[3]通过梳理上海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探索经验,反思高校思政课程未能与专业课程有效形成协同育人格局的原因,指出需要着重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知识重复和内容侧重点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运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资源支撑专业课思政的有效实施。兰州大学王学俭等[4]系统分析新时代课程思政存在的三大难点,即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融合难、专业课教师处理“知”与“德”的辩证关系难、课程思政形成合理制度安排和完整监督评价难,并建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在课程思政中的中坚力量,同时开展培训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理论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素养,最终建成具有学校特色、课程特色、教师特色的新时代课程思政。

2)“课程思政的实施”主题。该主题围绕如何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展开,典型关键词由“新时代背景下专业课程”“生态文明”“结构化学”“微分几何”“无机化学”等构成。“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在于挖掘各个学科、每门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建立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实现立德树人实效的全面提升。北京理工大学的郑佳然[5]指出专业课程实践育人与课程育人的有机结合是提升思政政治教育效力的有效途径,可在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中设置志愿服务和社会调研,在自然科学类课程中引入课题研究和专业实践,利用专业课程的操作性强、师生互动频繁等优势,激发学生刻苦钻研、服务社会的热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余江涛等[6]认为理工科课程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科课程注重工具理性,教授的知识具有客观性并超越意识形态,因此高校课程思政的难点和短板在于理工科课程,需要从科学内涵、生成机理、逻辑结构三方面对课程思政深刻揭示,并举例在教学中引入对科技引发人文问题的反思、将学科专业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推广至其他学科领域、传授行业风气中的虔诚和敬畏等专业伦理、发掘专业学科史和科学人物史中的科学精神等都能成为独特的思政教育资源,这也是理工科课程思政独特魅力的所在。南开大学田鸿芬等[7]针对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探讨,认为以专业知识体系为载体和底蕴的学科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和针对性,倡导高校专业课任课教师从学科专业知识出发,在合理吸收和借鉴西方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聚焦价值启蒙和精神塑造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智慧。吉林医药学院石丽艳[8]思考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问题时认为,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强化了每一位教师育人的主体责任,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西大学肖安宝等[9]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进课程思政理论课建设,构建基于雨课堂的翻转教学模型,该模型有效融合实体课堂和线上教学的优势,为教学信息化技术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及推广提供了实践参考。

3)“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评价机制”主题。这一主题主要围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展开,重点在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机制建立方面,典型关键词由“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资源”“实践路径”等构成。华东政法大学闵辉[10]认为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应当充分利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突出的知识性、学术性和意识形态性,通过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教材体系建设、制定明确教学指南、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途径,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其科学育人功能。高德毅等[11]认为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关键在于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形成合力作用,强调从教育理念、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全面改革,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浙江理工大学肖香龙等[12]指出从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出发,整体设计和推进课程思政,特别强调构建相对客观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能够有效避免课程思政工作中出现碎片化、随意化想象。江苏大学陆道坤[13]明确指出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是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共同产生的叠加效应,因此更需要建立具有全面化多样化评价主体,集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于一体的涉及态度、情感、意志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三)  研究趋势分析

突现词是某一个时间段内被引频次突然增多的关键词,可以用来反应某一时间段内的研究趋势,鉴于此,为进一步研究高校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运行CiteSpace,参数设置“Burstness”,设置Minimus Duration 为2,Burst items found为5,得到关键词突现图(图3)。由图3可知,从2007—2016年间突现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2009—2018年间突现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到2013—2017年间的突现词“思政课”,三个突现词含义一致。2018—2019年间突现词变为“新时代”。2019年—2021年间并未出现高频突现词,结合这三年突增的发文量,推测与课程思政理论研究的散点多发、多学科纵向发展有关。

为进一步反映某一研究主题中研究内容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运行CiteSpace进行关键词时区图谱分析。如图4所示,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某一时间段内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趋势。

由此可见,不同时期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关注点略有不同。通过CiteSpace进一步运行分析,得到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数据。该指标常用来表征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中心性越高代表该节点在研究网络中处于越关键的位置。为方便分析该领域的发展历程,将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演化历程分为概念探索阶段、理论形成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三个阶段。结合Excel统计汇总三个阶段共现频次超过10次的关键词(表2),发现在共现网络中处于环绕状态的这些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数值也高。表明这些关键词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2000年至今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对三个阶段详述如下。

1)概念探索阶段(2000—2016年)。这一阶段为我国高校课程思政领域的研究起步阶段,由于自然学科专业课教材中的大部分经典理论体系源自西方理论成果,高校专业课教师也很少系统参加教研培训,因此普遍缺乏对思政教育的正确认识。加之此时并未形成“课程思政”的概念,也没有可供专业课教师参考的典型案例,所以这一阶段的研究普遍集中在思政课程、人文课程和辅导员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自然学科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鲜有报道。直到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至此打开高校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新局面。

2)理论形成阶段(2017—2020年)。这一阶段始于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关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三全育人”的内涵和理论研究数量增多,依托于教学改革项目的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日渐丰富,“工匠精神”“工程伦理”成为理工科专业课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契合点。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加速了本科高校对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思政结合点拓展至各专业学科史、人物史中科学精神的挖掘,理工课程蕴含的系统思维、层次思维、工程思维及生态思维等科学思维和方法也成为课程思政丰富的素材。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流本科专业遴选也将课程思政作为重要的评选标准。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2020年河南省教育厅为例,通过面向全省本科高校立项富含思政元素、发挥育人功效的样板课程,遴选教学效果优良、德才兼备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成果丰富、榜样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以及培育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显著的本科示范高校,逐渐形成以点带面、由典型推动全局的高校课程思政全面、全速建设的新格局。

3)快速发展阶段(2021年起至今)。前一阶段系统理论的支持,样板课程、教学团队、示范中心等的标杆示范引领,超星、学堂云、钉钉和腾讯等线上教学平台的技术支撑,和雨课堂、超星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融合创新,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由本科生教育向研究生教育延申,由孤立的思政元素挖掘向课程思政语言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进行,由单点分散的思政教育教学研究个体向科学规划的系统工程发展。

三  结论

上述关于近20年来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的聚类分析,相对直观地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热门主题和前沿趋势。目前国内关于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基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的课程思政契合点的研究,并以之作为思政教育的丰富素材,未来几年仍会受到专业课教师的密切关注;②高校通识教育的思政课与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知识点的衔接与延申,这类思政课与专业课交叉领域的融合课题依然会受到研究者的持续关注;③超星、雨课堂、钉钉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机制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过程性数据,这一主题会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常态化、普遍化而备受研究者青睐。

参考文献:

[1] CHEN C, HU Z, LIU S,et al. Emerging trend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in CiteSpace[J].Expert Opin Biol Ther 2012,12(5):593-608.

[2]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 2017(7):10-14.

[3]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4] 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5] 郑佳然.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3):94-97.

[6] 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7] 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2(4):99-103.

[8] 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41-43.

[9] 肖安宝,谢俭,龚付强.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翻转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46-52.

[10] 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7(7):21-25.

[11]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12] 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133-135.

[13]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基于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的新工科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19SJGLX332)

第一作者简介:段学军(1969-),男,汉族,山西晋中人,博士,教授,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环境生物技术,水污染控制与水体生态修复。

*通信作者:晁聪(1985-),女,汉族,河南漯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生态、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课程思政趋势
趋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初秋唇妆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