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双超:做一颗光亮不曾熄灭的星星

2023-07-19林枫炀蒋双超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童话星星

林枫炀 蒋双超

2023年2月21日,第二届“长江杯”中国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获奖名单公布,深圳作家蒋双超的长篇儿童小说《向南是大海》在名单上亮相,荣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就在2022年12月,蒋双超也凭借着《发芽的星星该如何处理》一文斩获第三届小十月文学奖童话组佳作奖。据统计,2022年至今,他在文学创作上共斩获了市级以上奖项12个,其中儿童文学赛事的奖项就包揽了8项,包括第三届“童话里的世界”童话故事创作大赛成人组一等奖、2022年《东方少年》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童话组特等奖、第八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创作大赛成人组三等奖等。而创作成绩斐然的他真正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才仅仅三年时间,毋庸置疑,蒋双超是广东儿童文学文坛上一颗令人瞩目的耀眼新星。

他曾在获奖感言里表示:“惟愿在这个小世界里,我能一直做一颗光亮不曾熄灭的星星。”本期的对话,我们将走进作家蒋双超的小世界,探讨星星为什么会发芽?异乡的月亮要如何安放?实力派作家又是如何养成的?

儿童文学将我从虚妄中拉出来

《少男少女》:蒋双超老师您好,首先请您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蒋双超:大家好,我是蒋双超,一个积极而散漫的人,喜欢阅读,喜欢发呆,喜欢做饭,喜欢吃橘子、柚子和菠萝等酸甜的水果,喜欢晒太阳,喜欢四处闲逛,喜欢在落满树叶的小路上听自己脚步声的回响,也喜欢在海边看海浪奔涌、咆哮。嗯,我还喜欢写东西,目前形成了条件反射,三天不写就会焦灼不安。

《少男少女》:您曾说过,对于理工科出身的您而言,写作纯属是偶然事件,而创作童话更是偶然中的偶然。能讲讲您是怎样与儿童文学创作结缘的吗?或者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件或人物促使您走上了创作的道路?

蒋双超:最初应该是少年时期的虚荣心作祟。我是在湖南耒阳乡下长大的,读小学和初中时,学校会给每位学生订阅一些课外杂志,这是除电视之外,我們能接触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每次杂志发下来都让我如获至宝。我记得当时有个推荐学生作家的栏目,看起来十分厉害,让我也一阵心痒难耐。读初中时,我就开始试着投稿,但始终没有入选,后来临近中考,我就渐渐放弃了投稿。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编辑老师挑选了我文章里的一句话刊登在杂志上,还附带上我的学校地址。结果那段时间,学校收发室里都是各地笔友寄给我的信件,当时老师还有些生气,觉得我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是不务正业。

正式发表作品则是在2004年冬天,我的第一首诗发在湖南省的一家报纸上,题目叫《叶笛》,稿费是40元。我记得当时拿着汇款单去邮局的路上,整个人十分开心,有种把全世界握在手上的感觉。万事开头难,自从第一次见报以后,《东方少年》《中国校园文学》《青少年日记》等期刊上经常可以看到我的作品。整个大学,我都在上课和写稿中度过,令我自豪的一件事是,大四那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我写稿赚来的。那时候我写了不少小说和故事,有一部分是以校园为背景的,但当时还没有系统性地进行儿童文学创作。

等到大学毕业,我来到广东深圳,做了一年老师后,又跳槽去了杂志社和报社,相继做了编辑和文娱记者,期间写得更多的是一些娱乐明星的采访。直到2018年,也许是职业倦怠期到了,我选择离职,在家做了数年自媒体,也帮朋友运营过一段时间短视频,但总觉得这并非自己想要的生活。直到2020年夏天,一封邮件告知我入围了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我这才想起,2018年,我把大学时期写的一篇儿童小说投了过去,没想到得奖了。这让我意外且惊喜,同时也意识到,原来我还有写儿童文学的技能啊。带着一半新鲜一半尝试,我选择进入这个领域,开始主攻儿童文学。或者说,是儿童文学在彼时将我从虚妄中拉了出来,让我本身枯燥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与光亮。

《少男少女》:您之前在传统媒体工作,也进行过自媒体创业,这些履历为您的儿童文学创作带来了怎样的帮助?在具体创作中,您会比较注重哪些方面的问题?

蒋双超:媒体行业的从业经历让我涨了不少见识,毕竟没有现实基础的写作,无异于空中楼阁,是经不起推敲的,童话也是如此。此外,在杂志社和报社的十年,天天与文字打交道,让我对它们也变得愈发敏感,写稿时会尽量避免错别字和病句。编辑工作中的大量审稿经验,可以让我从旁观者角度来看待稿子的结构和内容,让我自己写的时候会多一些思路。当然,文字工作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会让我脑袋里多出条条框框的桎梏,很容易约束自己的思维,而写儿童文学更需要的是脑洞大开,多一些古灵精怪的想法,所以目前我正处于逐渐遗忘又逐步构建的过渡阶段。

在具体创作时,我会更注重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比起教育意义,我觉得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应该要能吸引人,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愉悦和美好,并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和启迪,而不是一味想表达某种教育意义,那样就失去原本的意趣了。

让孩子们了解生死的本质

《少男少女》:您的童话《发芽的星星该如何处理》获得第三届小十月文学奖童话组佳作奖,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想要创作这样一个作品呢?

蒋双超:这篇童话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身为“星辰陈列师”的“我”,有一天在天上结识了一位小女孩,她并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死去,反而向“我”讨要已发芽的星星,还准备将它们种在云朵上……随着日益熟悉,最终“我”帮助向往亲情的小女孩跟随流星一起返回地面。而早已决定遗忘亲情的“我”,也逐渐敞开心扉,找回了往昔和亲人相处的记忆。

它的灵感来自一个“坏习惯”——我没事时会逛菜市场,每次遇到蔬菜打折,便会大袋大袋地往家里拎。身为一个重度囤积癖患者,看着满满当当的东西,实在很满足。但偶尔也会很困扰,因为东西买多了,有的会被忘记,有的会直接腐烂,有的则会悄无声息地发芽,红薯、土豆都是这样。红薯发了芽好歹能吃,但土豆发了芽却不行,毕竟发芽的土豆有毒,那该怎么办?是不是世间万物都会发芽,我抬头看着夜空,想着也许可以写个童话。那就选星星吧,这么璀璨闪亮的星星,如果发芽了会怎么样?该给它配上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发芽意味着新生,可就像土豆一样,有些东西一旦发芽,就象征着它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就和人一样,死去与新生,也是息息相关的。我小的时候,村里的老人都说,人死了会变成鬼啊,会去天上,那每天都有人去世,天上会不会密密麻麻都是死去的灵魂?此外,在天上的他们,还会记得活着时候的事情吗?会想念自己的亲人吗?那他们该怎么相见呢?就这样,我胡思乱想着,最终写出了《发芽的星星该如何处理》。对这篇童话,我自己也比较满意,并不是它得奖了才这么想,而是觉得,它写出了我所想表达的那种逝者与这个世界之间浓稠的情感。

《少男少女》:以《发芽的星星该如何处理》这篇文章为基础,在您的创作经验里,您认为应该如何让儿童理解生死这个命题?

蒋双超:我认为,死亡教育是一件十分有必要进行的事情。如果觉得会吓到孩子,让他们惧怕死亡,那就可以通过一些故事,以及身边的事情,一步步让孩子明白。我在童话《在萤火虫变成星星以前》和儿童小说《山雀衔来了春天》等作品里屡次写过死亡。在我看来,死亡和新生一样,是一种自然规律,就像一棵树春天时发芽,秋冬时落叶,发芽长出绿叶,叶子落下成为养分,来年继续催生新芽,这本身是相辅相成的。让孩子们了解生死的本质,尊重并理性看待生死,而不是过度保护,对他们避而不谈,这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和我们所处的世界。

《少男少女》:在您笔下,您最想向孩子们传递什么,或者说您的创作理念是什么?

蒋双超:我最想传递的是爱与理解,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外面的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人与事物。爱是儿童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我们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去爱,如何被爱,只是相比爱身边的人,我觉得爱自己更加重要。只有打心底里爱自己,相信自己是闪闪发光的,我们才能在面对生活困境时,勇敢而充满力量地去面对。同样的,理解与包容也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的品质,这也是我偏爱少数群体作为故事主角的原因。

从儿童角度来看待问题

《少男少女》:您的长篇儿童小说《向南是大海》在第二届“长江杯”中国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这部作品的灵感源自哪里?

蒋双超:我所住的小区对面,有一个城中村。这应该是广东特有的城市景观,光鲜亮丽的小区房旁边,总有那么几个城中村,以相对低廉的房租,安放着数不清的外乡人。就像一片种植过密的稻田一般,密密麻麻挤满了房屋,伸出手,便能摸到对面人家的窗户。每年暑假,都会有很多孩子从五湖四海赶来,在城中村与他们的父母相聚,有些孩子还会从此留下来,成为深圳数千万人口中的一分子。看着他们或是兴奋,或是紧张不安的目光,我总在猜想,他们将会与许久未见的父母发生什么故事,又将与这座城市发生什么故事。

说起来,我很幸运,童年时代并没有与父母分开,成为一名留守儿童。作为一名城市新移民,我来到深圳已经十四年了,偶尔想起童年和少年时代在乡下的那些日子,甚至会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它们虽然还在闪光,却如同天上的星辰一般,只可遥望,却无法再触摸。一个人,从自己长大的地方,到另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融入?当他们看着异乡的月亮时,又该如何安放之前那一片记忆的森林?尤其是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名十几岁的孩子身上时,那种情感与现实的触碰,想必会呈现出更加汹涌的状态。

为此,我花了好几个月准备素材和提纲,最终又创作了两个多月,在2022年初,《向南是大海》正式诞生。

《少男少女》:在“抒写新时代儿童新生活”这个创作命题中,立足广东这片文学沃土,您有怎样的考量?

蒋双超:广东这片热土,我觉得与“新时代儿童新生活”这个命题十分契合,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这里曾诞生过千千万万的打工人,无数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背井离乡到此工作,巨大的生活差异以及强烈的文化冲突,都能够碰撞出许多精彩的故事。就我而言,能够写出这些身处异乡的孩子们在成长中的困惑与希冀,写出他们父母在打拼时的辛酸与荣光,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花大心思的事情。

《少男少女》:您觉得儿童文学创作带给您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接下来您有什么具体的创作计划?

蒋双超:应该是简单和纯粹吧,会让我在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自觉地从儿童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样整个人会轻松许多,也更容易感到快乐和满足。

接下来我会继续为一些期刊进行短篇童话和小说的写作,同时准备参加一些征文赛事,今年计划要各写一部长篇童话和长篇儿童小说,希望能够完成。同时,《向南是大海》这部儿童小说即将出版,估计到时会比较忙碌,得加足马力投入创作了。

《少男少女》:请分享一下您喜欢的作家,以及最近在读的书。如果让您列一份书单给《少男少女》的读者朋友和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们,您觉得哪些书是值得推荐的呢?

蒋双超:国内作家喜欢的是鲁迅和余华,他们的作品大家肯定十分熟悉。国外的喜欢胡安·鲁尔福,他的文字太美妙了,瑰丽而魔幻,很容易让人陷进去。最近在读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以及龙向梅的《从前有一个故事》。私以为,一些网文写得也是颇有深度与思想的,可以有筛选地进行浏览。当然,前提是要有自制力,不要影响学习。

至于适合年轻人和学生们读的书,我感觉挺多的,而且种类比较杂,《朝花夕拾》《小王子》《绿山墙的安妮》《追风筝的人》《城南旧事》《我与地坛》《呼兰河传》《海底两万里》《窗边的小豆豆》《山羊不吃天堂草》《我寂寞的时候,别人不知道》《寻找鱼王》《冬牧场》《一个人的好天气》《汤汤奇幻童年故事本》……简直太多了,说上好久都说不完。

作家简介

蒋双超,湖南耒阳人,现居深圳。入选第二批广东青年文学粤军创作扶持计划。2004年开始发表作品,诗歌、小说等见于《诗刊》《诗选刊》《青年作家》《特区文学》《香港文学》《星星》《绿风》等报刊。2020年起主攻儿童文学创作,作品见于《十月少年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少男少女》《少年文艺》《少年博览》《东方少年》《小溪流》《中学生》《少年月刊》等报刊。曾获2019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第三届小十月文学奖、第二届“长江杯”中国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大赛二等奖、第48届香港青年文学奖、2022《东方少年》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特等奖、第三届江苏省“童话里的世界”征文一等奖等奖项。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童话星星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童话镇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午夜童话镇
串星星
星星洗澡
来自星星的玩笑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