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艺学科建设的意义及优化路径

2023-07-18鲍震培

曲艺 2023年7期
关键词:曲艺学术学科

鲍震培

曲艺作为“万艺之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说唱艺术的独特性使之不从属于文学、戏剧、音乐、舞蹈任何一门,赫然忝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之一。然而2011年当艺术学科从文学学科中分野独立出来以后,曲艺学并没有及时纳入与戏剧影视学并列的一级学科,身份颇为尴尬。仲呈祥曾撰文讲他在广西艺术学院开全国艺术学学会的年会时发生的事:“昨天在開会现场那儿,临走的时候,张道一先生跟我说,呈祥啊,你们这个艺术学学科现在部署得还不完整啊。我说,怎么了,张先生?他说,你们把曲艺杂技弄到哪里去了?他说,现在这样是不行的,曲艺很重要。所以,我们大家都要重视这个事情,现在确实没有曲艺,也没有杂技,他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① 众所周知,10多年来中国曲协为曲艺争取“学科”身份做了大量工作和不懈的努力,包括专门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曲艺本科专业教材等。

一、曲艺正式进入学科的意义

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2022年9月13日,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公室颁布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比照2011年颁布、2018年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在第十三“艺术”学科门类中增设了“戏曲与曲艺”专业学位类别,以及“艺术学”一级学科中包含“戏曲与曲艺”的历史、理论和评论研究,新版目录自2023年起实施。首先,“曲艺”如愿以偿取得学科身份,标志其整体纳入我国学历全级(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体系,体现着曲艺教育迈上曲艺艺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新台阶、新征程,从根本上有望解决曲艺人才欠缺、曲艺研究滞后的问题。

其次,“新晋”的原因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专业支撑的需要,因此曲艺学科“上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曲艺文化传承在现代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新版“艺术”门类目录中,戏曲、曲艺、书法三科“新晋”专业学位。据学位办负责人介绍,新版目录亮点除加强对科技前沿、关键领域、国家急需的学科支撑的一二三点外,“四是加强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专业支撑”②。从戏剧中单拎出中华戏曲,与中华曲艺并列为一个学科,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对戏曲曲艺的历史同源关系和互为姊妹艺术的科学认知,也是从根本上对民族艺术形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根本上解决建立文化自信的问题。

最后是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并表”,策略上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011年,艺术类从文学分出以后,并没有设专业学位,所以在重专业技能还是重理论研究方面一直存在争论,甚至有“实践类博士”的做法。过去专业学位类别目录只作为学科目录附表的方式呈现,未能充分体现学术型与应用型两类人才培养同等重要,朱光潜说“不通一艺莫谈艺,实践实感是真凭。”③艺术门类的新版目录体现了重视实践的特点,全部设置为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平起平坐,还将音乐、舞蹈、影视与戏剧、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等专业学科理论归入“艺术学”中,明确了史、论、评研究并重,这也是中国特色的艺术学体系走向成熟的科学布局。

国运昌,文脉通,我们无疑赶上了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曲艺从不登大雅之堂的“百戏”“杂耍”成为当下艺术门类新一级学科专业之一,幸之甚矣。然而欣喜之余也有忧思,可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以下是笔者关于学科建设的一点思考,抛砖引玉,求教大方。

二、目前高校语境下曲艺学科建设的特点和难点

一般来说,学科建设是专指某个具体大学的学科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和学术研究队伍的建设和学科管理等,并非泛泛而谈。大学学科建设是有层次的,比如哪些是一般学科,哪些是重点学科,哪些是一流学科等。所谓的学科发展,即是从一般学科向重点学科进阶,重点学科向一流学科进阶,正向地不断发展壮大,从“边缘”到“天花板”,是学科建设的竞争性目标。也有从学科特点来分,比如传统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曲艺的学科特点就目前来看,是处于新兴学科和一般门类学科的阶段,它在初级阶段的建设应该是制定学科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专业师资规模,增强科研意识,促进学术研究,然后在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基础上逐步实现专业方向多样化招生和扩大规模。

(一)学科定位

学科定位是学科建设的首要因素。随着2022年新版目录的“一锤定音”,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当一条河流入海,就变成了海里的浪花,而不再是河流。在学科与学历的指挥棒下,社会上轻视曲艺的观念、一些人认为曲艺不需要学科的说法将会被扭转过来,学术界各种平台也会跟进,曲艺学科建设的发展将会使曲艺教育现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职业教育为中心转变为以学历教育为中心,由中等和高等专业层次办学转变为本科或研究生层次的艺术类学科建设。从前瞻的视角来看,曲艺学很可能会从一个狭小的比较边缘的学科转变为新兴的、热门的、不断出现学术增长点的和逐渐壮大、稳定持续发展的学科。

随着曲艺学科建设发展,评估体系、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术梯队、课程设置、平台建设、管理体制等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高校语境下的曲艺学科建设发挥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四大功能,相对来说难点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术研究发展,对于从相对民间化的学术组群向“学院派”学术组群转变,应做好认知准备,预估其困难及存在问题,积极抓住机遇,适应新变。

(二)处理好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相比较文史哲学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区别基本无大碍,艺术学科在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两者之间却存在比较大的罅隙。经常听到两种声音,一是实践者质疑“理论何为”,艺术实践者认为理论只能给出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或规律,与具体的技艺提高并无直接补益,故而实践者常常据此指责那些过于形而上的理论空洞、空谈。而有些研究者同样也质疑“实践何为”,因为艺术实践的技艺、技巧存在复杂多样性,充分认知和掌握其奥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久而久之,论理者避开“实践”转而醉心于自圆其说的实验性分析、归纳、演绎,或依据方法论作出逻辑上的推理,判断理论之结果。以上两种声音可以归结为“傲慢与偏见”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辩证来看,“理论为人们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人们的思维逻辑和思维方法。艺术学理论又有其特殊性,它特别依赖于艺术实践,但又‘超越实践,因为理论能够把握到实践的本质‘规律。如若没有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奠定的艺术本色,也就不可能有艺术史论和艺术批评的价值存在。”④如何协调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取得艺术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关键。实际上,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遇到问题和困惑时希冀有理论家出来为他们“解惑”给予观念上的指导,也确实有许多曲艺理论家发表“解渴”的文章而受到艺术实践者的敬重。而曲艺实践者也在尽其最大努力总结宝贵的艺术经验以传之后人。以上情形充分说明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是可以过渡转化的。

(三)“三层次”分类模式与曲艺研究的提升

早在艺术学理论学科创建之初,张道一就提出了一个“三层次”的学科理论分类模式:第一层是“技法性”的理论,也是专业各科目主要授课内容。第二层是“创作性”的理论,总结创作规律,给出创作方法,提高基本修养,增加专业知识。三是“原理性”理论⑤。在曲艺长期的研究中,也有这样三个层次,技法或者叫做“经验谈”,大多来自演出一线的曲艺人总结或口述史。创作性的理论,主体或来自实践者或来自研究者,对曲种艺术或对表演者艺术风格技巧创作内容的研究,属于艺术评论的范畴。第三层级的理论,比如曲艺史、曲种史、曲艺概论等,但是现在从学科角度来看,这些理论的数量、广度、深度都是非常不够的。如技法类研究,其主体应为实践者,但或由于这门艺术“口传心授”的习惯,或由于从业者文化水平低,或由于文化和教育部门不重视,加上大专艺术类院系普遍缺乏科研激励机制,专业教师科研意识不强,很少申请项目,也很少撰写发表論文⑥。其他创作性理论和原理性理论由于高校中主攻曲艺研究方向科研人员少、通艺者更少,造成本体研究成果较少。

许多曲种有上百年或几百年的历史,迄今尚未有人整理挖掘史料梳理成曲种史。已有的原理性研究有的写作年代久远,有的只是介绍性的(从书名只是曲种名即可判定),有的还停留在艺术经验和一般鉴赏的层面,有待理论升华。目前研究力量较为集中、成果较多、研究水平较高的曲种领域有相声、苏州评弹、陕北说书、扬州评话、东北二人转等,即使上述领域,依然存在着资料搜集不全、学术梯队不足、研究深入不够、研究方法陈旧的问题,曲艺学科建设基础薄弱的情况可见一斑。

要搞好曲艺学科建设,必须优化科研路径。笔者认为:首先,要进一步摸清家底,盘点曲艺学科学术现状,从文献学、史料学、目录学等学术硬件方面,从方法论方面,从专业教师科研意识、科研管理方面,从研究生培养方面,找出特点、优势、短板和不足,可以与相近艺术门类,比如与戏曲研究做比较借鉴等。第二,根据艺术学三个层次的理论分檗,切实做好现有曲艺专业教师教学和理念更新,增强学科信念,加强科研管理和科研激励机制,可采取项目申报培训、学术讲座甚或科研教学分流等措施,培养科研人才,切实扩大科研增量。第三,加强和加速高校和研究所曲艺相关方向硕博培养并重视其艺术实践接触学习参与等。第四,针对目前能够发表曲艺论文的社科类期刊偏少的问题,期望多方研究探讨,逐步扩大科研成果发表阵地。

三、学科建设长远规划要有“曲艺+”的学科布局

仲呈祥提出“在目前的艺术学学科建设中,虽然‘不通一艺莫谈艺,但也不能固守仅通一门的优势,而是要扩大学术研究的视野,开阔思路,激活思维,增加自己的哲学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科学修养。”⑦当前曲艺学科建设的实质是要种一棵大树,扩大学术视野,健全学科领域和学术分支。要打破舒适圈的封闭状况,要破圈、破局,不再自说自话,要尽快融合到艺术学学科大类中。在艺术学学科理论框架中建构曲艺学专业和理论体系。拓宽研究领域,打通古今,提倡“曲艺+”的学科布局。

(一)曲艺+俗文学或曲艺+说唱文学:因为古代曲艺一直以“说唱文学”体裁样式存在于中国俗文学研究中,1936年郑振铎建立俗文学框架体系,得到文学史学界的认可,发展到今天,以戏曲、说唱和其他叙事类文学研究为最典型样式,建立了良好的文献目录、史料搜集的学术基础和稳定的科研队伍,曲艺学科建设应采取积极态度与此科研力量进行融合,有效提升曲艺学学术含金量。

(二)曲艺+民间文学:在民间文学领域,近年来引入西方口头诗学理论、表演理论等进行少数民族史诗研究,这些理论也适合曲艺尤其是场域语境与口头语言艺术表演规律的总结。

(三)曲艺+非遗保护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国家重要文化政策受到重视,曲艺作为非遗十大类之一,在非遗保护实践和理论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曲艺非遗数据库建设,曲艺非遗活态传承等学术研究将丰富非遗保护理论。

(四)曲艺+教育:应加强对美育、少儿曲艺教育、曲艺通识教育、中等专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曲艺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多层级、多导向的研究。

(五)其他:曲艺+文化产业管理,曲艺+媒体传播学,曲艺+群众,公共文化等都是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研究领域。

综上所述,曲艺学科建设应运而生,势在必行,我们应该正视曲艺学科基础薄弱的短板,抓住理念更新和增强学术研究的重点,攻克难关;我们要开阔学术视野,制定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发展规划,要防止“重创不重建”;要发挥中华曲艺千年广泛艺术实践和具有中华美学特色的优势,借学科新晋的东风,推动中华曲艺学科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

注释:

①仲呈祥:《当前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艺术百家》,2012年第1期,第3页。

②《新版目录有何新亮点—解读<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及管理办法>》,《中国教育报》,2022年9月15日。

③朱光潜:《怎样学美学》,《朱光潜全集》第1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504页。

④夏燕靖:《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体系及学科的建设路径》,《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6期,第64页。

⑤张道一:《关于中国艺术学的建立问题》,《文艺研究》,1997年第4期,第50页。

⑥任云妹:《试论艺术专业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年第1期,第50-52页。

⑦仲呈祥:《当前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艺术百家》,2012年第1期,第1页。

参考文献:

[1] 中国曲协编:《中华曲艺书目内容概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2] 中国曲协编:《中华曲艺图书资料名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3] 中国曲协编:《中华曲艺学科探索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年。

[4] 彭锋:《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历程与前瞻》,《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12期。

[5] 董占军、张运春:《新文科背景下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发展问题》,《民族艺术研究》,2021年第1期。

[6] 王民:《论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原则与内容》,《云南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7] 任云妹:《艺术学门类学科视野下科研成果分类初探——以天津部分高校为例》,《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年第9期。

[8] 柳志红:《普通高校艺术专业科研管理策略研究》,《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6期。

[9] 魏巍:《学科建设中六大要素间的互动关系》,《江苏高教》,2020年第8期。

(责任编辑/陈琪颖)

猜你喜欢

曲艺学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超学科”来啦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