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揉髌手法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23-07-18詹楚宁兰天兵通讯作者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长因子软骨手法

詹楚宁 周 游 兰天兵(通讯作者)

(广西骨伤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骨伤科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0)

膝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临床表现为酸痛,膝关节肿胀,膝关节弹响等。本病的病理过程是由于关节软骨衰老、退化改变、再加上过度负荷、磨损引起的以骨质增生(如骨刺)为主要改变的关节病变,滑膜的炎症是继发性病变[1]。西医目前对膝关节炎的治疗可分为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三大类,主要用于减轻患者症状,部分患者需关节置换,对患者伤害大且增加经济负担。中医在治疗痹病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特别是其中的揉髌手法,通过手掌握拿髌骨,以腕带掌在膝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缓和的揉动,维持环至关节囊与滑膜的良好血液循环,使髌股关节活动度得以改善。基于此,探讨揉髌手法对膝关节炎的治疗意义及干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所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月治疗的膝关节炎患者4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 例。观察组男11 例,女9 例;年龄45~75岁,平均(60.03±5.08)岁;病程1~7 年,平均(4.03±0.91)年;患侧:左膝6 例,右膝14 例。对照组男14例,女6 例;年龄46~74 岁,平均(60.02±5.07)岁;病程2~7 年,平均(4.02±0.90)年;患侧:左膝8 例,右膝12 例。两组一般资料无影响研究结果因素(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服用塞来昔布胶囊(生产企业: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20063,规格:0.2g),200mg/d,持续用药1 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揉髌手法,具体为:患者仰卧位,操作人员将左手置于患侧髌韧带处、右手置于股四头肌肌腱,同时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旋转揉按患膝髌骨,操作5min。由操作人员右手掌分别握住患者踝关节,对双腿有效拉伸,并进行屈伸运动,在推动过程中最大限度使腿腹靠近患者臀部,拉伸时尽可能保持拉直状态,持续5 min。操作人员要根据证型虚实调节力量轻重,可多次重复,令患者患侧局部肢体酸胀,以能忍受为度,1 次/d,持续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中医证候、软骨修复因子变化。(1)治疗效果: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且功能恢复,可参加正常工作为治愈;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基本消失、体征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稍有改善,但仍有异常为有效;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无改善,病情出现严重迹象定义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20×100%。(2)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5 次后中医证候,对主要疼痛、僵硬、肿胀的症状变化进行打分,疼痛症状评分区间为0~3 分,肿胀、僵硬症状评分区间为0~4 分,分值越高则症状越重[2]。(3)测定组织中血清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含量。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 软件计算,计数参数结果以(%)表示,运用χ2检验;连续性变量参数结果以(±s)表示,运用t检验,在试验水准为0.05 的情况下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性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痊愈12例(60.00%),显效4 例(20.00%),有效3 例(15.00%),无效1 例(5.00%),总有效率95.00%(19/20);对照组痊愈5 例(25.00%),显效4 例(20.00%),有效3 例(15.00%),无效8 例(40.00%),总有效率60.00%(12/2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61,P=0.023)。

2.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肿胀、僵硬等中医证候评分对比相似(P>0.05)。治疗5次,观察组疼痛、肿胀、僵硬等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分)

组别例数疼痛治疗前治疗5 次治疗前观察组203.01±0.210.86±0.243.28±0.44对照组202.94±0.201.64±0.333.22±0.49 t 值1.0798.5490.407 p 值0.287<0.0010.686肿胀治疗5 次1.01±0.27 1.24±0.26 2.744 0.009僵硬治疗前治疗5 次3.24±0.420.85±0.28 3.21±0.391.06±0.27 0.2342.414 0.8160.021

2.3 两组血清软骨修复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软骨修复因子水平对比接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软骨修复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软骨修复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例数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ng/L)子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观察组2019.28±4.0429.13±4.6024.05±3.83治疗后33.06±4.20对照组2019.34±3.8622.06±4.2223.83±3.71 t 值0.0485.0650.185 p 值0.962<0.0010.855 27.25±3.97 4.496<0.00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μg/L)治疗前治疗后81.28±4.5699.25±5.67 82.49±5.0290.46±5.52 0.7984.968 0.430<0.001

3 讨论

膝关节炎患者的病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肥胖、遗传等,但临床表现症状、患者感受和生物学特征却相同[3]。该病导致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及功能障碍,需积极治疗。在西医治疗中常用方式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当前西医治疗所用药物为止痛剂、非甾体类消炎药等,通过口服方式进入机体,不良反应多,特别是易发生胃肠道副反应,所以不宜长期使用,多用于对症治疗中。目前,手术治疗方式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和膝关节镜冲洗[4]。手术疗法多用于膝关节已有严重退行性改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等疾病治疗中。若患者有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等基础病,则不宜使用手术方式,否则面临较大手术风险[5]。中医治疗包括中药治疗和物理治疗,内服中药根据患者情况辨证施治,物理治疗如手法按摩、针灸、小针刀治疗、运动疗法。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改善局部的微循环,活血化瘀、理气散寒,具有强筋壮骨的疗效[6]。

揉髌手法采用捏拿手法由上而下捏,以缓解股四头肌,先是顺时针方向揉,后是逆时针方向揉,揉按髌骨及周围并屈伸牵张膝关节。观察兔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的实验发现:8、12、16 周段的手法组动物膝关节软骨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和模型组相比偏轻,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率和模型组相比偏低,这主要归于揉髌手法对凋亡基因Bc1-2 逐渐上调抑制表达,使凋亡基因Bax 和Fas 逐渐下调促进表达。本结果中,揉髌手法应用后,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后相关指标情况比单一西医治疗较优(P<0.05)。主要是由于揉髌手法治疗起到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促进膝关节功能得以改善,从筋治骨,以筋带骨,调骨不动骨,做到筋骨并重,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综上,对膝关节炎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揉髌手法干预后,能明显提升整体治疗有效性,促使患者中医证候得以改善,加速受损血清软骨修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生长因子软骨手法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原发肺软骨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