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联合营养干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3-07-18通讯作者李玥镝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组间出院直肠癌

容 洁 钟 倩(通讯作者) 李玥镝 吕 琼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7)

在临床上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现阶段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1]。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处于禁食状态,通常需要长时间的营养干预,加之肿瘤和手术创伤影响,患者术后多存在营养不良现象,且造瘘恢复期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传统的护理理念侧重于患者病情观察和治疗进展,常忽略对营养状态的关注,不仅降低了患者的机体功能,同时不利于治疗效果提升[2]。鉴于此,本探究探讨运动联合营养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的影响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我院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8 例,以护理方式不同为分为对照组20 例,观察组38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3 例;年龄33~78 岁,平均(58.15±4.37)岁。观察组男24 例,女14 例;年龄29~79 岁,平均(58.97±4.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同质性(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术前宣教、术后切口护理、给药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运动联合营养干预,具体如下:(1)运动。床上运动:术前7d 患者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双手握拳后伸展放松动作、双下肢交替支腿抬高动作、腹部向上收缩放松动作、臀部抬起放下动作,1 个动作20 组,2 次/d。有氧运动:出院后指导患者进行爬楼梯、慢跑、太极拳等运动,运动时间为30min 左右,2 次/d,注意运动时心率不得超过100 次/min,不得低于50 次/min,如运动过程中患者出现肢体麻木、胸闷气短等反应时,需即刻停止运动。(2)营养干预。术前:营养筛查结果显示无营养不良风险患者,护理人员可遵医嘱指导其进食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进食量照常即可;如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护理人员需在常规饮食指导基础上,指导患者口服肠内营养粉6 勺,将200mL 营养粉用200mL 温水稀释成糊状,用吸管饮用,饮用过程速度不宜过快。术后:根据患者营养需求适当补充营养,营养补充均以肠内营养为主,肠外营养为辅,如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弱,进食后出现腹胀等不适表现,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无法落实,可在营养师和主治医师协同下强化肠外营养支持计划。化疗期间:护理人员记录患者营养状态和饮食情况,加强营养指标检测,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营养支持计划。出院前:在专业人员配合下对患者营养状况再次评估,根据机体需求和饮食喜好制定饮食计划。出院后:护理人员可定期通过微信或电话形式与患者及家属取得联系,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营养干预方案。

1.3 观察指标(1)PG-SGA 评分:采用PG-SGA 评分标准评估患者不同阶段营养状态。0~1 分表示当前患者不需要营养支持;2~3 分表示患者需要营养师或护理人员进行相应药物治疗指导;4~8 分表示患者需要营养师进行营养干预;9 分以上表示患者继续进行营养支持[3]。(2)体重指数:分别于干预前、出院前、术后1 个月测量患者体重与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3)术后恢复指标:汇总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差异值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患者营养状态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PG-SGA 评分、BMI 等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出院前BMI 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PGSGA 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个月组间PG-SGA 评分、BMI 等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营养状态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营养状态比较(±s)

组别例数PG-SGA/分干预前出院前术后1 个月干预前观察组385.61±0.585.47±0.563.79±0.17 21.91±5.33对照组205.35±0.555.85±0.614.60±0.22 22.81±5.37 t 值1.6512.38215.5580.610 P 值0.1040.0210.000 0.545 BMI/(kg/m2)出院前21.38±5.27 22.24±5.35 0.588 0.559术后1 个月22.44±5.26 19.52±5.11 2.029 0.047

2.2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均较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例数 排气时间/h排便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3839.53±3.8856.29±5.718.84±1.16对照组2056.25±5.6778.30±6.8511.35±2.25 t 值13.25413.0175.628 P 值0.0000.0000.000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一种结肠或直肠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表现,随病情进展可能伴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4]。有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肿瘤疾病中占比仅次于胃癌、食管癌、肝癌[5]。现阶段根治术是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方式,然而单纯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局部复发率高且5 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6]。术后化疗是结直肠癌治疗的常用辅助手段,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术后营养不良是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3.89%,严重影响患者放化疗耐受性。因此,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营养干预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而运动联合营养干预方式能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机体抵抗力和耐受性,可减少患者机体状态对后续治疗的影响,维持患者机体营养状态,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PG-SGA评分、BMI 等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出院前BMI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PG-SGA 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个月组间PG-SGA 评分、BMI 等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表明,相比较于常规护理干预而言,运动联合营养干预在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不仅注重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同时通过运动指导提升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和运动功能,有助于刺激消化系统,加速胃肠蠕动,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运动联合营养干预从饮食、胃肠功能恢复、心理等为患者实施全方面护理服务,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于促进患者机体恢复有重要意义。

综上,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运动联合营养干预,能显著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对促进病情恢复有重要作用,有较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组间出院直肠癌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第五回 痊愈出院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