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位水囊联合小剂量缩宫素对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2023-07-18张梅芳徐玲慧通讯作者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水囊低位宫素

张梅芳 徐玲慧(通讯作者)

(昆山市中医医院产科,江苏 昆山 215300)

妊娠晚期出现延期或病理因素无法自主宫缩进入临床时,需及时引产来解除与降低可能出现的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进而有效帮助胎儿脱离不良的宫内环境,降低剖宫产率。目前研究表明,产妇中足月引产率达30%。我国随三胎政策开放,需行足月妊娠引产产妇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基层医院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足月妊娠引产方案。缩宫素是临床中常用的催产药物,在临床使用中效果并不明显,并可能会导致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上升。低位性水囊是一种无菌硅胶球囊,在促宫颈成熟与引产中的有效性目前已肯定[1]。本研究,以足月妊娠引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低位水囊和小剂量缩宫素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我院40 例需引产的足月妊娠产妇,使用双盲法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 例,研究组年龄40~20 岁,平均年龄(30.22±1.22)岁;胎龄38~42w,平均胎龄(40.26±1.47)w;经产妇65.00%(13/20),初产妇35.00%(7/20)。对照组年龄40~21 岁,平均年龄(30.26±1.18)岁;胎龄38~42w,平均胎龄(40.33±1.42)w;经产妇占55.00%(11/20),初产妇占45.00%(9/2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引产给予小剂量缩宫素,第1d 静滴500mL 复方氯化钠联合2.5U 缩宫素,8 滴/min,同时观察子宫收缩反应,每20min 对滴速进行调整,使宫缩强度和频率以(2~3)次/10min,持续约30~40s,但不可超过40 滴/min,连续给药2 d,若仍然未临产说明引产失败。

1.2.2 研究组 20 例产妇引产中予以低位水囊加小剂量缩宫素,术前,医护人员可先告知产妇排空膀胱后协助其取膀胱截石位并对阴道与会阴消毒,用窥阴器暴露宫颈并进行消毒,沿宫颈管向宫腔内缓慢置入球囊同时注入40mL 生理盐水,轻外拉球囊,使球囊置于宫颈口处,再分别向、内外球囊注入生理盐水,共约80mL,随后固定在大腿内侧,密切观察产妇和胎儿情况,休息30min 后无不适,可自由活动。若在阴道中出现流水、流血或胎心异常情况即刻将水囊取出;若未有宫缩,12~24 h 取出水囊并给予缩宫素(与上述组别一致)。

1.3 观察指标 将研究组和参照组组间促宫颈成熟有效性、引产情况及母婴不良结局予以对比。(1)促宫颈成熟有效性。何为有效:24h 宫颈评分提高≥3 分,或产妇在24h 内分娩;宫颈评分提高≥2 分,代表为有效;其中宫颈评分未有任何改变,则为无效。(2)产妇引产分娩情况主要是从引产开始到临床时间、总产程、分娩后2h 出血量及剖宫产和阴道分娩方面观察统计。(3)母婴不良结局情况,文中从产后出血、宫缩过频、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方面予以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 软件处理,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s)、(%)表示,两组间对比用t检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促宫颈成熟有效性 经对比,两组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更高,占100.00%,对照组为70.00%,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促宫颈成熟情况[n(%)]

2.2 两组产妇引产分娩情况 对照组与研究组产妇引产分娩情况经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引产时间开始到临产时间与总产程研究组明显更短,并且分娩后2 h 出血量少,及阴道分娩率高,而剖宫产率则低,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引产分娩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产妇引产分娩情况对比(±s)

临产时间/h 总产程/h 分娩后2h出血量/mL对照组 20 28.66±1.52 11.63±2.41 218.26±16.25组别 例数引产开始到剖宫产6(30.00)研究组 20 17.64±1.41 6.74±1.20 186.79±10.44 18(90.00)2(10.00)t/χ2 值23.7008.1297.2862.500阴道分娩14(70.00)P 值0.0010.0010.001 0.113

2.3 母婴不良结局 研究组中未发生胎儿窘迫、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过频宫缩、新生儿窒息情况,对照组中总发生率25.00%,经对比,具有明显差异(χ2=5.714,P=0.05)。

3 讨论

部分产妇在妊娠至37~41w 时由于各种原因选择终止妊娠,无法规律宫缩需进行引产手术。临床实践证实,宫颈成熟度越高引产效果越好,发动宫缩后产程时间更短,引产成功性越高[2]。目前,临产中主要通过药物和机械性方式引产,前者在我国最常见,主要为产妇提供缩宫素静脉滴注,使产妇子宫收缩力和频率增强,加速宫颈成熟。但有大量研究表示,由于宫颈内缩宫素受体少,药效缓慢,部分产妇在用药后可出现不规律宫缩,因此在临床中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潘丽莉等[3]研究分析单用缩宫素引产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60 例产妇引产有效率仅在25.00%,且总产程时间和引产至临床时间较长。相比之下,低位水囊联合静滴缩宫素引产效果更好,有效率为85.00%,总产程时间和引产至临床时间短。在以往主要用于中期引产,近些年,关于其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中,研究众多,起到机械性压迫,增加了宫颈容受度,又可刺激子宫节律性收缩,取得了满意疗效,被临床推广应用。何刚等[4]在研究中,为足月妊娠引产产妇提供Foley尿管低位小水囊,产妇宫颈成熟有效率和阴道分娩率分别是97.50%、87.50%,剖宫产率是12.50%,用药至临床时间、第一产生时间短,出血量少,在新生儿方面,对其影响小。近年来,逐渐报道了关于静滴缩宫素联合低位水囊足月妊娠引产,相比较单独使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效果更好,引产成功率和阴道分娩率也进一步提高,有效体现出较高促宫颈成熟和引产效果。邵伟等[5]文中主要使用Foleys 导尿管制作的低位小水囊联合缩宫素引产(研究组),与单独使用缩宫素静脉滴注的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干预后宫颈Bishop评分在(9.94±0.84)分,对照组为(7.61±0.53)分,具有明显差异(P<0.05),引产开始到临床时间约产程时间段,及阴道分娩率在89.00%,高于对照组,同时未造成新生儿窒息、宫颈裂伤、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在促宫颈成熟有效性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达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阴道分娩率为90.00%,引产时间开始到临产时间、总产程时间段,分娩后2h 出血量少,和对照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剖宫产率低,而对照组为30.00%,有效证实了联合使用低位水囊、小剂量缩宫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向低位水囊内注入生理盐水能扩张子宫下段和子宫壁间,释放出催产素,后子宫肌细胞连接完成,钙离子浓度提升,子宫则处于兴奋状态,有效提升前列腺浓度,提升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度。若是无法加速成熟,联合小剂量缩宫素能提升子宫收缩力和收缩频率。另外,并未发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过频宫缩、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而对照组总发生率是25.00%。和康清华[6]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低位水囊、小剂量缩宫素的联合使用,能获得满意的促宫颈成熟效果,提高了自然分娩率,缩短了引产时间和产程时间,并且2h 出血量少,使母婴不良结局发生风险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水囊低位宫素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波浪与水囊潜堤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预计2020年油价将低位震荡
枣树低位截干萌枝嫁接新技术
上半年磷复肥市场低位运行
利好不足下半年尿素市场仍将低位震荡
足月妊娠不同规格水囊引产促宫颈成熟的疗效分析
纱布填塞与水囊压迫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