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文化共鸣”导写

2023-07-17钟惠琼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13期
关键词:句法

钟惠琼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22年10月12日,位于地球之上 420公里高空的国际空间站以每小时 28000公里的速度飞越北京上空。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莎引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名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来表达自己的飞扬心绪,此举引发热议。

从王羲之到萨曼莎,从会稽山阴之兰亭到国际空间站,时间和空间有异,但“共鸣”无处不在,这正体现了文化穿越时空的价值。

这份跨越时空的“共鸣”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对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运用“抓关键词句法”和“概括中心法”来给文章立意。

首先,根据材料概括主要事件 , 我们可以提炼出事件的关键点:空间差别——外国与中国;时间差别——当代与古代,以及把二者联系在一起的王羲之的名句和对名句的“共鸣”。“共鸣”一词的其中一种解释是:“由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引起的相同的思想感情”,即双方共情。我们的文化在影响着世界,而我们也应该敞开心扉,对外来文化进行仔细甄别,吸收营养。

其次,明确材料晓道理,筛选观点定主题。在考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给世界带来思想影响的同时,也应该站在外来文化接收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可拟定跨越时空传承文化、焕发文化之魅力、引时代的“共鸣”等主题。另外,我们要能站在“时代青年”的立场上,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联系在一起,让文章提升到政治层面,同时深化对时代前行和民族文化发展的思考。

行文时注意材料强调文化跨越时空的共鸣,不可脱离“跨越时间”“跨越空间”的背景,不可泛论文化,也不可只谈共鸣。交流融合,是共鸣的途径目的,但不能替代共鸣;要有启发,不能只列举共鸣现象。对“文化穿越时空的价值”中“文化”的界定要正确。

立意角度

1. 加强文化交流,你我和谐共鸣。

传递文化体现跨越时空的价值。中国无数优秀文化历经时间冲刷而延续至今,对国人的影响不容忽视。如今中国依旧秉持坚定的态度去弘扬中华文化,让外国人知晓更多的中国文化,这就是文化交流的价值。我们用许多方式与时空中的文化“共鸣”,通过种种的努力让文化大放异彩,体现文化穿越时空的价值,让世人为之惊叹和受益。

速用语段:我们要加强文化的交流,只有进行文化交流才不会落后于时代。正如清代时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外国文化无法与中国文化交流,最终使中国落后于世界。而如今我们实行开放政策,使中华文化与外国世界文化得到交流,这种文化的输出,让外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美,从而产生美的共鸣。

但是只有文化交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寻找文化的根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我们只有根植于中华文化,才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出去,让别人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美,从而产生美的共鸣。正如网络博主李子柒扎根田园,将最真实的中华传统手艺上传到网络,让人感到中华文化之美;傣族女孩张桐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进行网络直播,将傣族文化发扬出去。她们都是促进文化交流的优秀代表。

2. 传承文化,穿古越今引共鸣。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积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包含着“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精神,传承着“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速用语段:中华文化遗产在我们的血脉中,有文化,古今之情得以相通;有文化,我们才能深度共鸣。樊锦诗守护敦煌,叶嘉莹传古典诗词之美,无数中国人前赴后继地传承中华文化,是因“思往事,知来者”,也是因为根植于骨髓的记忆不可丢弃,更是因为有些美值得我们为之传承。

3. 焕文化之活力,引时代之共鸣。

文化是沟通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千年的文化让我们领悟到历史鲜活的生命、文化强盛的生命力。我们要敬畏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让文化不再受时空限制,而是跨越时空,焕发其不灭的蓬勃朝气,让文化真正“活”起来。

速用语段: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活力跨越时空,引起共鸣。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景象,引领中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思潮,而在当时备受推崇的儒家学说,如今仍有现实意义,孔子的因材施教引领当下教育的稳步发展,千百年来的唐诗宋词,如今读来仍觉得意蕴毫不落俗。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当时社会凝结而成的明珠,而且持续闪烁到现在。

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黷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文化绝非仅为时代的烙印,更是历史汪洋大海中屹立不倒的守卫者,其深刻价值,值得我们去探索与领悟。

跨越时空共鸣,文化源远流长

余锦颖

“文化的穿透力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容易消除隔阂,加深彼此了解,在心灵上形成一种默契。最好的文化,不是仅仅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走进来,赢得认可,产生共鸣。”诚哉此言,深以为然,王羲之快意而作的《兰亭集序》为意大利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内吟诵,用以表达自己的飞扬心绪,这跨越时空的“共鸣”,令人感叹文化的力量与价值!

人类优秀文化往往是民族的、国家的,更是全世界、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奇葩瑰宝。它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打破国家、地域、种族、肤色的藩篱,引起共鸣,让人感同身受,同悲同喜。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争奇斗艳,浩瀚无边。唐诗宋词、笔墨纸砚、中医太极等等,无不散发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魅力,又具有人类共有的普世情怀与审美价值,能让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引起共鸣,能够跨越时空,突破国界,远涉重洋,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像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一样,热衷中国文化,能随口吟诵。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年代,各国人民患难与共,互相援助。在危难关头,最能引起我们共鸣的也是跨越时空、突破国界的文化。我们的邻国日本在援助物资上引用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都是源自华夏民族优秀文化。正可谓:文化交流无边际,互助共鸣在真情。

“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能够在异国他乡引起共鸣,这是我们的自豪与自信。但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该敢于引进国外优秀的文化,洋为中用,互补有无,互相促进。且不说“师夷长技以制夷”,最起码可以让我们不再闭关自守、盲目自大,成为井底之蛙。在中国,也有不少国外优秀文化能让我们共鸣:《老人与海》《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等等,高尔基、泰戈尔、托尔斯泰……在我国广为人知。

体会到文化的共鸣,认识到文化的价值,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世界文化大舞台上,我们看到中国青年导演王潮歌倾心打造的舞台作品在国外展演,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文化的历史魅力;我们看见乡村宣委贾和平举起手机,直播讲解瑶洞的历史故事,让世界人民感受中国乡村历史的沉淀;看见“自得琴社”身穿汉服,以中国传统乐器奏响民乐版《国际歌》,获得国外超千万播放量。

传递中国价值,弘扬中国文化,源自炎黄子孙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源自中华文化给青年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我们更应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以文化推动兴国大业的进程。

评点:文章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文化”“穿越”“共鸣”三个核心关键词,充分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力量,启示深刻,思路清晰,论证层层深入。基本上按照议论文“引—解—议—联—结”的逻辑思维和结构展开论述,同时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进行阐述。主体段论述,内外因结合,既深入挖掘了优秀文化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深刻价值,又展示了新时代文化宣传的广度、深度,进而引出青年学子理解、挖掘、传承优秀文化的态度、理念与措施。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句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市场调查报告句法特征分析
“无可无不可”的句法、语义及其历时演变
“几乎”的句法和语义特点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分分合合”是商务汉英句法翻译转换的必然选择
形态分布学与汉语“的”的句法地位研究
基于空间句法的轨道交通可达性评价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