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逐梦路上: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中国气象

2023-07-17华淑芦小米杨睿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川江号子鸡粪

华淑 芦小米 杨睿

筑梦,一个民族的矢志追寻。逐梦,一个大国的雄健步履。回 眸过去的非凡十年,每一个中国人在逐梦、圆梦路上都展现出了 独特的精神品格和中国气象。“我将无我”的历史担当,真切炽热 的人民情怀,汇聚成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主题:无悔青春

年轻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对生命的感悟,对幸福的认知各有不同,但对梦想的坚持与付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殊途同归。而这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得以前进的动力。

“火焰蓝高考生”学习出勤两不误

上海虹口消防站是中国现存最老的消防站,作为特勤分队二班班长的王大景,在火线救援的现场,永远冲锋在前。王大景有个心愿,就是进入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深造。为了实现梦想,他夜以继日地努力,既要执行各种消防救援任务,又有艰苦的日常训练,同时还要抽出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文化课复习,学习出勤两不误。2021年,他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他说,毕业后他还会回到这里,更好地守护这座城市。

穿越1460公里的极地孤旅

53天,均温-40℃,骆垠材从北纬62°穿越到北纬72°,以单人越野滑雪的方式,牵拉98公斤重的雪橇船,自补给、自导航走完1460公里无人极寒区,成为穿越北极圈历史第一人。开启骆垠材极限生涯的起因仅是因为一幅海报,那个极限轮滑飞越天空的画面好似一道极光,锤击他天生向往自由的内心。这个不愿意做“自己向往人生中看客”的少年,义无反顾地在冰天雪地极致环境里燃烧着心中白色火焰。他的眼前与身后,每一步都是血泪,每一步,也都是传奇。

运用示例:每段人生,打开方式都不尽相同。有的人选择生而逐利,为了几两碎银,一生慌慌张张;有的人选择此生高洁,为了自身毛羽,独钓寒江之雪;有的人走不出生活的柴米油盐,天天躲在网上自诩看清世界的庐山面目;有的人如独自穿越北极圈的骆垠材,活着就是为了体会不同于故乡那蜗角之地的熟稔风雪。可登北极摘星,敢下南极骑鲸,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主题:创新匠心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为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梦想,无数创新者们以匠心守初心,在平凡的日子里铸就非凡梦想。

微观世界里造“孔”的人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在领奖后拎着帆布包继续上班的照片曾在网络“刷屏”。

赵东元出生于工人家庭,在国外结束博士后工作后,回国苦战五年,在落后的科研条件里突破了介孔研究的重大难题,并且不断地深入研究。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在微观世界里造“孔”,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均结出丰硕果实。到今天,赵东元和团队已合成出19种介孔分子筛新结构。这些新型材料在国民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3吨鸡粪=1吨煤

张永亮是个好发奇想、勇于实践的人。2012年,他带领团队在福建光澤这个全亚洲最大的白羽肉鸡养殖基地建成了一座鸡粪发电厂。这座发电厂能把3吨鸡粪转化成1吨煤的电能,每年生产1.3亿度的电力,够4万户家庭使用。通过技术革新和配套产业化,加上中国庞大的养殖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鸡粪燃料,鸡粪发电厂将会在能源界发挥出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的进步就是来自于这样一个个人的一次次新的构想和新的尝试。

运用示例:什么是和平时期的爱国主义呢?胡适先生的话可作一诠释——“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复旦教授赵东元在微观世界里“造孔”,成为了国家科技进步的金钥匙;鸡粪发电厂厂长张永亮,变白色鸡粪为乌金能源,每年生产1.3亿度电,为照彻夜空,贡献了属于自己的星火。这样的爱国主义较那些键盘爱国的“口力劳动者”、挥舞爱国大棒党同伐异者,更值得我们敬佩!

主题:万物生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古已有之的“天人合一”朴素生态观,被以一 种更具现代性和探索性的表达方式写入中共二十大报告。持续推进的“美丽 中国”建设,正为构筑“美丽世界”展示更多可能。

为全国人民保护好“中华水塔”

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它孕育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但高原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很多人将草场退化的原因归咎于高原鼠兔。公保从小就见牧民在草原上灭鼠,结果鼠兔没了,但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也没有了,藏狐、老鹰、甚至雪豹和棕熊因没了吃的接连死亡。2016年退休之后,公保开始生态控鼠,他为高原鼠兔的天敌藏狐打洞穴,让藏狐回到鼠兔集中的草原。公保说,“动物的事情让动物来解决,自然而然就是良性循环。”

“人们更愿意去保护他们热爱的东西”

12年前,申剑第一次潜水,海底的珊瑚礁和丰富的海底生物令他着迷。两年后,他再回到那个潜水点,意想不到的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干扰,珊瑚礁没有了。凭借心中的热爱,申剑和伙伴们成立了海洋环保项目“亿角鲸”。2019年,“亿角鲸”成为中国珊瑚保护联盟成员,与广东海洋大学合作,在深圳海域种植珊瑚。他们还定期打捞海底的幽灵渔网和人类抛撒的垃圾,以点滴的行动改变海洋生态。

运用示例:“治大国若烹小鲜”。我们在处理和自然的关系时,要克制内心那种胡乱为之的傲慢。曾经,人们将三江源生态的脆弱归咎于鼠兔泛滥,而过量捕杀,又导致生态链条的断裂,雪豹、老鹰等保护动物数量锐减。如今,迎回鼠兔,是环保理念的革新,也是对自然观中傲慢姿态的矫正。

主题:文脉长传

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也是我们民族 的精神故乡。

指掌演绎百态人生

出身于艺术世家的沈晓,15岁起就跟随父亲学艺。作为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被单戏”的传承人,沈晓多年来大胆创新,将被单戏、皮影戏、木偶戏、手影戏巧妙融为一体。“2019年,沈晓带领团队为全国两会制作了成都宣传片,“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完美结合,改变了大众对传统文化所固有的陈旧观念”,这正是沈晓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表演体系后爆发出的力量。

没有精神的川江号子只是一段唱腔

曹光裕,17岁当船工,在长江边喊出了第一声川江号子。川江号子,源于川东和重庆,是拉纤的船工在水流湍急的滩头发出的粗犷呐喊,构建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如今川江航道已能承载千吨以上的船舶,激越的号子声难觅踪迹了。作为川江号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光裕开办了川江号子传习所,组成川江号子艺术团。他说:“老的唱段或许会过时,但川江号子里所蕴含的劳动精神、传统,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运用示例:其實,很多伟大的艺术形式,都源于最初的劳动。最早的诗句之一“断竹续竹 , 飞土逐宍”,描写打猎的过程;川江号子动人的旋律,是从纤夫的背上勒出来的,从嘶哑的喉咙里扯出来的。那些追求劳动者创造的艺术形式,又讥讽劳动者为“泥腿子”的高雅者们,是不是一种艺术上的数典忘祖呢?

主题:守望家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有这样一群面孔——坚毅、执着、自信、担当,充溢着希望。

为了一颗红枣

26岁那年,张亮辞去工作回到家乡陕西省神木市西豆峪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14年里,他带动村里种枣致富,打造了红枣咖啡产品。下一步,张亮计划打造修建黄河红枣馆,让更多人了解红枣文化。同时还推出“一棵枣树”公益活动,让网友认领枣树,让每个在外的游子在故乡有一份念想。

绿水青山在,金山银山来

凭借丰富的矿石资源,余村在上世纪80、90年代成为安吉县“首富村”。矿工潘春林从没想过,有一天他的家乡会经历转型,他也因此丢了饭碗。2001年,安吉县提出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鼓励发展休闲旅游。潘春林借钱开了当地第一家农家乐,但糟糕的环境里盼不到游客。在最困难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余村调研,肯定了余村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春林夫妇坚持下来了,他们见证了余村从矿山到绿水青山的蜕变。

运用示例:故乡,有万千种变化。是李白的蛾眉月,是宋之问的陇头梅,是李斯的上蔡东门,是张翰的菰羹鲈脍。今天,它不再只是一种怀远的幽情,还变成了年轻人扎根于斯、改变人生的土壤。神木小伙张亮用十四年时间深耕故乡特产——红枣,红枣如诗中红豆,让故乡有了一丝清甜味儿。

(编辑:关晓星 王冠婷)

猜你喜欢

川江号子鸡粪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鸡粪喂猪注意事项
唱起号子走汉江
《川江往事》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
川江号子(重庆)
因鸡粪争吵老汉突发脑溢血当事人被判部分担责
如何利用鸡粪喂猪
鸡粪喂猪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