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开放性试题训练涵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023-07-17张登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开放性试题学科

摘 要: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在教学中,以开放性试题为抓手,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提升归纳与分析、演绎与推理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开放性试题命题设置的特点及解题步骤做分析,结合学生的训练状况,持之以恒地跟踪训练;设置开放性试题课,依靠课堂不断进行学科素养培养;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意识、问题意识,提升学科思维,真正在训练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开放性试题 历史核心素养 问题意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9.050

开放性试题相对于封闭性试题而言,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以前所未有的从容与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相比较之下,这类试题的问题设置视角新颖,给出解答问题的要求,答案多元化,依据标准赋分。命制试题是依据情景材料提出了明确方向,让应试者根据要求,提出论题,进行分析论证,使命题意图与应试者的真实素养之间展开真切对话。自从2010年高考试卷中出现开放性试题以来,好评如潮;时至今日,历史学科试卷中开放性试题不仅出现在42题的小论文,还在选择题以及其他主观题中有所体现。

一、学生对开放性试题的认识

面对结构完整的一套历史试题,学生对封闭性试题应对自如,思维过程中障碍性小,但遇到开放性试题,从心理上就产生了畏惧情绪,觉得无从着手,因而通常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鉴于学生对开放性试题的畏惧心理及疲于应付的现状,教师亟须对开放性试题进行系统化研究,坚持长效性训练,为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和训练是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引导教学”实际上一直是高考的核心功能,是基础教育对高考的现实要求,在引导教学方面,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高考将继续发挥“指挥棒”的作用,要深化考试内容的改革。开放性试题能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历史思维能力及跨学科素养等。高考命题中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加強对开放性试题的研究与训练显得尤为迫切。

二、开放性试题的特点

从近十年高考的开放性试题来看,其呈现以下特点。

(一)题目设置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模式与规律开放性是指设问方式的开放、答案的开放、知识运用选择的开放;材料呈现及设问方式的多元化;命题立意上注重素养,答题过程中注重环节,以层级标准要求赋分。

(二)命题立意上,以“一核四层四翼”“五育并举”为此类试题的命制遵旨,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领会命题立意,才能真正关注开放性试题。

(三)命题思路上,注重通史、野史、热点与史学研究新成果的结合。如2020年山东卷“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2014年全国卷二卷“教科书目录修改说明”等都是通史、野史与史学研究新成果结合的例子。

三、借助开放性试题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掌握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技巧,持之以恒地训练

开放性试题分为提供观点和提炼观点两大类。提炼观点类是以文字、图片、地图、曲线、图表等形式呈现材料,然后让学生从材料中找出观点进行论述。下面对提炼观点类开放性试题的做题步骤展开分析。

1.审

遇到情景材料,判断是古代或近现代,中国或外国,大时代或大背景的辨识过程就是时空架构素养的见证。同时,看题目要求是寻找论题还是观点。如果要提炼观点,从语法结构来看,就是主谓宾齐全,也就是选定的论题相对单纯,线索明晰,论证过程就显得容易。如果要提炼论题,就需要对两个或者多个事件、论题进行论述,从整个论证的过程来看,显得比较复杂。依据唯物史观的思想指导,不论是提炼观点还是论题,只要提炼出来,就完成了答题的第一步。

2.读

材料情景化是高考命题趋势,开放性试题也不例外。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设置的材料真实可信。从材料形式上来看,包括文字、地图、图片等多种形式,将这些信息解读准确是关键。字里行间的含义、起伏变化的数据、曲折不定的曲线走势、图片中的有效信息和柱状图的变化等都需要仔细观察,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3.联

情景材料在各种类型史料中考查的知识点、知识构架都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材里。设置问题中的“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已学知识”就是在提示要紧密联系基础知识,运用知识、迁移知识的史料实证能力素养在此得以体现。在联系所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论题需要罗列史实,进行层次化排列,从而为后续论述做好准备。

4.答

阅读材料信息,提炼观点,进入论证环节。排版方式、语言组织、逻辑思维、过程严密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应当遵循小论文论证的三个步骤来完成;提炼观点时,要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分层论证论述时,要分两到三层来完成。

掌握了开放性试题的做题步骤及要领,接下来就是重在训练、及早动手和提前介入。高一入学后就应将情景问题常态化,借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设置问题进行教学,课中、课后布置作业,并在期末等考试中,有意识地设置开放性试题。在督促学生训练时,应注重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每次训练,都要保存一份资料,到下一次训练时,将其当作纠错、矫正、提高的宝贵资源。此外,可以将提炼的观点分享给学生,由师生对每一个观点进行真伪辨别,对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要求是否一致、论述是否切题等问题进行解答。在一幅幅原始图片中看到学生所做习题的状况,包括观点辨识、论证过程、逻辑顺序、字迹工整等。只有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才会从“学历史”到“做历史”的过程中,感悟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

(二)设置开放性试题课,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仅靠零散地进行开放性试题训练,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掌握此类试题的要领。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还需要依靠开放性试题课。为落实对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设置开放性试题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具体来说,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后,教师应事先对开放性试题进行筛选,在课堂上直接将准备好的历史开放性试题分发给大家,并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问题,完成课堂练习。针对学生的做题情况,教师应运用整节课对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思路、答题要领展开教学。下面以高考题(2021山东卷,第18题)为例,论述开放性试题课的组织情况。

足迹

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这道高考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史”,是热点问题之一。为进一步巩固这部分知识,在掌握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的前提下,从以下角度展开教学:

【试题情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征途中的重要“足迹”城市,构建社会情景。

【必备知识】中国共产党在瑞金、遵义、西柏坡、北平等地点的革命史实及重大影响,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能力素养】辨别、选择和使用地图中的地点,结合设问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对各地点发生的重大史事进行客观判断;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形成短文。

引导学生获取关键信息并做整理:1.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信息和地图中“瑞金”“遵义”“西柏坡”“北平”的空间信息,确定本题的历史时空观念。2.本题的关键信息可通过一些关键词来获取,包括文字表述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地图中前进路线涉及的地点“瑞金”“遵义”“西柏坡”“北平”等。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梳理,即可得出时空顺序为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平。同时,也可按内容归类,如政权建设、会议召开、重心转移等(史料实证)。3.注意设问要求:结合的史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时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短文的主题为“足迹”,答案的呈现方式必须是“短文”。

逐步引导学生做推理判断: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信息和前进路线中地点等空间信息,结合问题设计做出初步的历史解释。

(1)按照时空顺序,先对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区)、遵义(长征转折点)、延安(抗日根据地、中共七大)、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五个地点或部分地点的革命史事进行简要叙述。

(2)按照内容顺序,从政权建设(如瑞金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延安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北平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会议召开(瑞金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北平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重心转移(瑞金到延安时期的工作重心在农村,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西柏坡到北平时期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城市,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进行写作。

【核心价值】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弘扬红色传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四个自信”。

此道高考试题以“一核四层四翼”“五育并举”为命题立意,在课堂上应围绕分析情景、必备知识、能力素养、核心价值等展开。接下来,就是让学生按照步骤展开论述,而后收集学生完成的试题,将各位学生的习作进行展示,由师生共同评判,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三)依托开放性试题训练学生寻找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学生面对开放性试题,会感觉情景材料陌生,问题设置新颖,答案方式多元;此時,要想将多年来积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展示出来,就需要平时培养独立自主意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才能自如应对开放性试题。

时下资料丰富,信息发达,各类试题后均附有答案,导致学生对答案依赖性强,自控力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就是依葫芦画瓢,甚至是直接照抄答案。如此,学生就失去了思考的机会,创造能力更无从谈及,思维拓展也无法实现。而开放性试题训练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以独特的视角、宽广的视域来研究试题。作为教师应确定主题,进而命制开放性试题,进行系统化训练,并不断克服学生的懈怠心理和疲于应付的表现。

针对开放性试题,构建时空模型就是历史学科本质,梳理材料的过程就是领会史料内涵的过程,提炼观点(论题)的思维活动其实就是考验历史解释层级的水平。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应该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鉴于此类试题的答案多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特点,应激励学生树立挑战意识,将此类试题训练当作培养发散思维的方式。在开放性试题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分步骤展开训练,先审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再逐层提高到提炼观点,培养学生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做具体论证,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最后,论证结束时,一句点题,升华论证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这个过程中,语言组织、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历史学科思维等各种素养都得以体现。

学生的论题及论证过程在大屏幕上出现的时候,可以使其在对比中发现优劣,拓宽其思维空间,增强巧用“他山之石”的意识。在对比中,学生可以明确自身的问题,由此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为下一步落实论证打好基础。

高考开放性试题的命制花样翻新,视阈变换,角度新颖,赢得了社会好评。纵观全国各地的历年高考试题,令人应接不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学习历史的意图,开放性试题则是一块试验田;通过此类试题,能够考查学生的历史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开放性试题的训练贵在得法,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由此历史学科思维能力、辩证答题能力就会不断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便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孙春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奋力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求实》2018年第19期。

(张登波,甘肃省合水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教师,副高级职称,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以开放性习题为抓手的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系列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21]GHB1150)

猜你喜欢

开放性试题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