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高效应用

2023-07-17陈婧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法情境

陈婧

摘 要:情景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规律。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不仅可以缩短不同时代文化的差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减少古诗词的直译,发挥意境教学的效果,更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联系现实生活,营造问题情境;推动学科融合,提高情境内涵;引入视频动画,增强情境趣味;开展对比教学,提高学生感悟;优化教学评价,总结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高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情景教学法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9.034

古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拥有极其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诗者,志之所之也”,古诗词是古人抒情表意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拓展人们的精神境界,还可以让人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在小学阶段,古诗词的主题十分广泛,涵盖了生命、爱情、国家兴亡、人格志向、岁月变迁、乡村生活等。为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效果,教师可以引入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构建的教学情景中体悟古诗词的意境,进而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在理论分析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该方法融合了建构主义理论,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更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时,需要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感受,进而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在理论层面,情境教学法融合了认识的直观原理、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等,通过使用情境教学法,教师能够化抽象为形象,进一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情绪感知,从而开展深度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创设并不能替代教师的讲授,教师应将所构建的情境看作一种教学工具,利用情境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完成观察、感知、思考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而言,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古诗词表达的情感,提炼古诗词的主题,然后结合主题和情感创设教学场景,用具体形象来提高场景的真实性,以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优势

1.缩短不同时代文化的差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很难完全理解古诗词的内在含义,这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古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更加委婉,且善于在古诗词中运用典故,这与当时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有关。而现代文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直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生活阅历不足,很难独立学习古诗词,不同时代的文化差距是影响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古诗词相关的资料,结合语言进行讲解,缩小时代文化的差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小学阶段选取的古诗词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古诗词作品涉及各个朝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思想经久不衰,是重要的教育教学素材,需要进行传承和发扬。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可以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深度剖析,让学生在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减少古诗词直译,发挥意境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讲解古诗词内容的主要方法包括直译和意译。直译是指利用现代汉语的词汇逐词、逐句翻译,做到一一对应,让学生完全以现代汉语的思路去理解古诗词,学生需要先完成语言转化,再进行理解。意译是指根据古诗词的意思进行灵活翻译,尽量符合古诗词原本的意思,这种翻译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使文意更加连贯。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融合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对古诗词进行深入解读。很多优秀、经典的古诗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法,降低知識的抽象性,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所感、所想、所悟,减少古诗词直译,提高意境教学效果。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情感内涵,提炼诗词中的意象,用意象来构建诗词意境,发挥情境教学法的独特优势,提高诗词教学效果。

3.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诗词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学习古诗词时,作品的情感是核心内容,教师需要做到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让学生深入体会作品情感,增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果。古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委婉的、不易被察觉的,因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寻找诗词中与情感有关的线索,通过捕捉意象、构建意境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通过引入情境教学法,教师能够为学生塑造与诗词主题有关的形象,渲染古诗词的色彩,为学生构建生动的场景。情境的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绘画、音乐欣赏等手段,将教学内容融入具体情境当中,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站在诗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1.联系现实生活,营造问题情境

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感受能力。虽然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但人类的情感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古代人的喜怒哀乐被记录在诗词当中,穿越了漫长的岁月,呈现在我们面前,所以,教师需要抓住古诗词中的情感,利用生活元素开展教学,引发学生的共鸣。为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效果,教师可以巧妙联系现实生活,提出与学生相关的问题或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参与到思考和表达当中,全面提高诗词学习的效果。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的视角提出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七单元第20课《长相思》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这首古诗描写了将士们不畏艰难险阻、跋山涉水的场景,展现了将士的思乡之情等。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小学生对古代将士们的生活不够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有过“想家”的经历,教师可以围绕思乡的主题,为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描述自己“想家”的时刻,激发学生对家人、家乡的情感,活跃课堂氛围。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学生可以对诗的内容感同身受,体会诗中将士们的思想情感,体验将士们的思乡之苦。

2.推动学科融合,提高情境内涵

学科融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通过学科融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距离能够大大降低,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与历史文化、艺术创作、音乐作品、地理知识等融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更加丰富的情境。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包含行旅诗、咏史诗、咏物诗、山水诗、战争诗、田园诗等多种类型,教师需要关注不同类型诗词的特点,抓住诗词中的重点内容,以诗词为核心拓展教学资源。通过学科融合,教师可以全面延伸古诗词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让教学情境更加具有吸引力。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七单元的《墨梅》时,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融合起来,引入水墨画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展示墨梅图,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水墨画的独特意蕴。这首古诗极力展现梅花的清淡和高雅,体现了诗人洁身自好的情感和高雅的追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墨梅图,用水墨画来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墨梅图来欣赏梅花,想象诗人笔下的墨梅,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古诗教学与历史教学融合起来,基于古诗为学生渗透历史知识。在学习《墨梅》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元朝末期的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知识,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诗时的情感,帮助学生丰富历史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古诗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3.引入视频动画,增强情境趣味

在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的内容,为学生呈现与古诗词有关的视频动画,一方面可以提高情境的真实性和形象性,另一方面还能调动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通常情况下,小学生都对视频动画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视频动画中穿插音乐、背景独白等,让视频动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而为学生营造具有趣味性的情境。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一单元《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为学生引入视频和动画的方式营造教学情景,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动画了解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乡间劳作的美妙之处,感受农村生活的安逸,从而进一步加强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互聯网中有关于《清平乐·村居》的视频动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进行下载,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动画内容,并添加上文字和解说,让诗中描绘的情境更加完整,进而全面提高学生对情境的理解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视频动画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想象并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你可以听到什么声音?闻到什么气味?”学生可以根据视频中的内容展开联想:“我听到了溪水流动的声音,老人用方言谈话的声音,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人们田间劳作的声音……”,“闻到了荷花的香气、村民做饭的香气、泥土的香气……”。于是他们完全沉浸于情境当中。

4.开展对比教学,提高学生感悟

对比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思想情感的理解,使学生形成一种比较思维,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当前,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单元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同一单元中选取的古诗词在主题、风格等方面类似,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内容开展对比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

例如,四年级下册一单元的《清平乐·村居》和《四时田园杂兴》,两首作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所描绘的场景都和乡村、田园有关,但二者也有不同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两首作品的特点开展对比教学,增强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在对比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两首作品的不同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使学生实现情境转化,在情景转化中体会两首作品的差异。

在《清平乐·村居》中,诗人立足于农村生活,展现了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两位老人在屋前聊天,三个儿子互不打扰,都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视频动画,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感受农村的生活气息,从人物的动作和行为当中体验农村生活的惬意和美好。而针对《四时田园杂兴》,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其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金黄的梅子、成熟的杏子、雪白的荞麦花、结籽的油菜花、飞舞的蜻蜓以及蝴蝶。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描述农村中的人物,只描述了田园风光,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通过开展对比教学,学生可以真正掌握两首作品的差异,增强诗词的鉴赏能力,实现学习思维的提高。

5.优化教学评价,总结教学效果

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评价,将教学评价作为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力武器,全面检测古诗词教学效果,进而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和提升。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情境的呈现方式,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新颖性、独特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体验,不断寻找古诗词教学中的潜在问题,探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后开展教学反思,深入思考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是否在课堂上多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课堂教学氛围如何?情境创设的效果怎样?师生互动次数和互动质量怎样?通过一系列的反思,教师可以对古诗词课堂教学进行初步评价。另外,教师还需要引入全方位的教学评价指标,将学生文本理解能力、课堂学习积极性、学习情感等指标融入教学评价中,全面考察情境教学法的实现效果。除了开展教师评价之外,语文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开展评价,利用线上问卷等方法收集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为古诗词课堂打分,进一步优化古诗词教学评价的效果。在学生评价中,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阐述自己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评价教师的情境创设效果,向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学习情境。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及时改善情境教学策略,全面优化古诗词教学,打造适合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氛围,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法,并将情境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古诗词对比教学、师生互动等融合起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古诗词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含义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谭永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多元化应用》,《语文课内外》2021年第15期。

[2] 任雄《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学周刊》2021年第9期。

[3] 韦敏《浅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年第10期。

[4] 武书颖《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古诗词中的应用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5] 张淑珍《浅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法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踏青古诗词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