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3-07-17马福龙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学生情境情感

马福龙

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育不断完善的表现,通过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的同步发展,可以促进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面临着一些问题,只有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才能确保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成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情感教育理念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单一、与实际生活脱节等。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注重情感教育氛围的营造,明确情感教育目标,创新情感教育方式方法。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来提高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实施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9.033

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与认知教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构架。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情感教育既是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体现,又是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基于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文章通常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学生学习文章,对文章的感情色彩和思想感情进行分析,都属于接受情感教育的过程。同时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借助具有积极情感色彩的教学活动来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种情感体验也是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本文就当前语文情感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缺乏情感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以认知教育为主,整体表现出唯理性主义教育趋势,追求高智商而忽略情商,追求知识技能而忽略情感态度。步入21世纪后,世界信息化、全球一体化使得人才面临转型升级,要求人才德才兼备、复合全能,素质教育改革也由此全面推广。但是少数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存在滞后性,依然忽略情感教育,主抓认知教育,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播,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质发展。这种对情感教育的不重视直接导致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时缺乏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情感教育在教学实施中的实效性受到了影响。

(二)情感教育方式方法单一

由于对情感教育缺乏重视,自然也就导致情感教育在实施中缺乏创新意识和改革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也就使得情感教育的方式手段单一陈旧。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直接采用口头讲授的方式解读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缺乏让学生体验文章情感的過程。甚至采用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死记硬背,不仅不利于学生感受文章丰富的情感,也不利于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使得情感教育的质量受到了影响。

(三)情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

情感教育旨在发展学生的情意品质,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的新时代人才。情感不同于知识,是不能通过灌输和传授来实现的,需要建立在学生的感受体验之上自发形成、自主内化,需要情感氛围的烘托渲染,需要生活情境的感知感悟,才能最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但是部分教师把情感教育与实际生活分离开来,没有建立在学生实际生活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也没有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学生不能亲自体验感悟并形成相应的情感,也就导致情感教育脱离了实际生活。尤其是那些离现代生活较为久远的文章,或者存在着民族文化差异的文章,学生本就不具备相应的生活体验,如果再缺乏体验的机会,就难以感知或形成相应的情感。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度

思想意识决定着行为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情感教育的认知和态度直接影响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行为和实施效果。对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接轨全新的教育理念,认识到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教师要认识到新时期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单纯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只有情商智商双高、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新时期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所以要完善以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把情感教育贯穿于各阶段的教育中。教师要认识到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又涵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与情感教育的目标融合统一。也就是说各种积极的学科情感态度都属于情感教育目标,也都属于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要求,五育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情感教育,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的不可或缺性。教师要认识到情感教育与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理念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树立积极主动开展情感教育的思想意识,促进情感教育的创新,提升情感教育的实效性。

(二)营造情感教育的环境氛围

情感教育需要感知和体验到各种情感,而感知和体验需要适宜的环境氛围,进而才能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生发出丰富的情感。所以,在实施情感教育时,教师需要对环境氛围进行创设和利用,以确保情感教育的实施效果。

首先,师生良好的情感交互是情感教育的基础。情感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的、生发出的、需要发展的情感都属于情感教育的内容。师生情感属于学生在情感教育中体验到的情感,建立积极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关系,生活中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感受到关怀和呵护,教学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引领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通过教师对师生关系、师生情感的处理,为学生示范情感教育的榜样案例,并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为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做好铺垫,使学生因为喜爱教师而乐于学习、乐于互动,感受到各种积极的、乐观的情感态度,从而营造出适宜的情感教育氛围。

其次,打造良好的教学风格,营造自由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利用活泼的氛围来感染带动学生,利用自由宽松的氛围来鼓励学生体验感知各种情感。教师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热情开朗、亲切和善等,都会使学生感受到相应的积极情感,进而在情感氛围的感染带动下,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和感知各种情感。

(三)明确情感教育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的指导和依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应当提炼出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保障情感教育实施的有效性。

情感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各种情感体验中获得意志品质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情感教育就是感知和体验文章中的感情,作为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情感教育主要通过环境氛围、师生互动、教学实践、教学活动来实现,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获得各种情感体验。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突出情感教育的目标,而具体情感教育目标的设计则需要依据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的过程来具体设计。

以《白鹭》为例,这篇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文质兼美,富有情趣。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层面,教师当结合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的情感体验来生成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的思想情感中,教师可以提炼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从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中,教师可以提炼出培养学生喜爱语文学习,喜爱散文诗的优美,喜爱交流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享受鉴赏诗歌意境等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创新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

1.构建以生为本的情感教育模式

教师要认识到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的不同之处。情感教育的实施必须是以生为本的,不能通过教师的一味讲授和灌输来实现,也不能通过死记硬背而形成。它必须建立在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知的基础上,这也就要求情感教育的实施必须要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

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不同于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单向输出,学生较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以生为本则是学生全程参与、自主探究,教师减少讲授和直接灌输,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各种情感。否则教师直接讲述本文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但学生却并未感受到各种复杂的情感,不知何以会产生这种情感,使情感教育流于表面形式。即使学生可以在考试中通过死记硬背答对题目,但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仍缺少了相应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实现教师对学生情感上的引领和意志品质的塑造。同时,教师要改变知识本位的思想,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教学模式,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参与和体验,以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以活动为载体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2.创设直观感知的情感情境

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足,不能在读到文章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此,教师需要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小学生感知体验语文教学内容中的各种思想情感。教学情境可以是多媒体情境,也可以是情境表演、角色扮演等直观参与情境,都旨在使小学生感受并融入进来。这种创设情感情境的教学方式,有效破解了情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的难题,为学生创造了感知和体验情感的机会。

首先,多媒体情境。多媒体情境的优势在于其教学资源丰富,且呈现形式立体多元,线上的音频、视频、图片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或者链接到语文的教学中。这样一来,很多远离小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都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也就可以更好地感知主人公的情感、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将其用于教学导入、教学呈现等环节,有利用小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信心的建立,使其产生学习成就感,进而使小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

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的教学为例,古诗远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而诗人丰富的情感和生活阅历、敏感的心理和深刻的生活反思,更是小学生所不能企及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情境帮助小学生感知诗歌意境,体味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利用诗歌情感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示儿》为例,教师在介绍诗歌创作背景时,可以借助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战争为百姓带来的灾难,使学生因此感受到作者不见九州同的悲哀,感受作者心系天下百姓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渴望王师北定中原日的迫切又无奈的心情。最终通过这些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等积极的情感。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情境表演、角色扮演等活动,为学生创造直观感知情感的机会。一则表演、扮演活动可以深化学生对角色情感的体验和认知,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二则活动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参与到情境中,帮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和心理变化。通过分组扮演各个角色,感受诸葛亮的从容镇定、曹操的谨慎多疑、鲁肃的忠厚老实以及周瑜的嫉贤妒能,从而对各人物和相应的性格产生学生自己的感知感悟,喜爱或者厌恶,实现情感教育。此时的体验和情感是学生在活动中自己生发的,并非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灌输实现的,印象深刻且影响深远,提高了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3.创设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亲自感知体验、交流讨论和合作探究。在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间的交流讨论与合作探究来丰富学生对于情感的认知,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对于人物、思想感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依据,而学生交流碰撞出的问题也会生发出新的情感体验,都使得小学语文的情感教育更加切合小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更好地丰富了小学生的情感體验。

以《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的最后可以提出深度思考的问题:文章连用两个“不可估量”,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小组内就话题展开交流讨论。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视角提出的观点,同样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体现,学生思考、感知、表达认同和不认同的过程都是情感发展的过程。这种自由表达的活动,使学生收获了积极的、良好的情感,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小学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小学语文教师应致力于强化情感教育的效果。情感教育既要贯穿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又要贯彻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中。基于此,教师应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造良好的教学风格,为情感教育提供适宜的环境氛围。设计科学合理、具体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使情感教育从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教学方式方法中脱颖而出,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适宜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确保情感教育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实施,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立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华夏教师》2015年第11期。

[2] 宗轶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国际教育论坛》2020年第4期。

[3] 代忠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好日子》2020年第28期。

[4] 全艳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速读》2019年第3期。

[5] 张远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中学英语之友(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小学生情境情感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