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2023-07-17李宝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审题高中语文作文

摘 要:新高考制度打破了传统高考制度下以知识和成绩为主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对学生开展多元化评价,对学生的多元发展起到了相应的引导作用,这既是对传统高考的新突破,又是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挑战。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且作文部分在语文高考中占有较高的分值,因此受到师生重视。随着新高考制度的实行,教师应当主动转变作文教学观念,将核心素养作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导向,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观察能力。对此,本文从新高考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新要求出发,结合现阶段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建议,希望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准确把握新高考的要求,优化作文教学活动,提升语文作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9.023

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高考制度逐步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高考形势,所以有必要推进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然而,结合现阶段语文作文教学情况,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依旧存在部分问题,学生的作文内容苍白无力、作文结构不合理,亟须语文教师意识到新高考背景下开展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化,助力学生突破写作重难点。

一、新高考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1.关注学生立意是否积极、合理

新高考评价体系的立足点之一在于价值引领,主要在于引领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作出的有力回答。其中,学生立意是否合理成为判断学生是否接受价值引领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作文立意是否积极向上、是否合理可行。积极向上要求学生的作文立意应当是正确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虽然可以采取负面案例进行论述,但根本目的应在于论证正确的立意。此外,还需要求学生的作文立意符合生活实际,并能通过自己的论述和分析进行论证。

2.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核心素养是学生实现高效写作的必备前提,新高考则更为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例如,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在写作期间运用较多成语典故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这便涉及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理解和传承两项核心素养。再如,学生在写作期间运用精湛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表达合理,这便涉及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两项核心素养。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应当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并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语文素养的支持下写出高水平作文。

3.关注学生情感流露和价值表达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部分学生虽立意正确且运用较多修辞,但文章质量不高,其关键在于学生的情感流露和价值表达不足,未能调动读者的情感共鸣;但此时学生仍处于一种沾沾自喜、自我感动的状态,就会导致学生处于低效写作状态而不自知,进而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造成阻碍。同时,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写作兴趣,不会主动钻研如何提升写作效果,如何有效表达自身情感和价值观念;也有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观察力,未能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而盲目引用历史典故、名人名言,也导致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情感不真实,缺乏生活气息。对此,在未来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流露和价值表达。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分析

1.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机械性议论较多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议论文是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文体。议论文并不意味着文章内部只有议论,也需要具备一些抒情性质的内容,以此表达学生自身的情感。然而,从学生作文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期间存在盲目议论、空泛议论的情况,针对某一论点反复咀嚼,文章内部存在较多的机械性议论,既降低了文章的可读性,导致文章内容空洞,又无法表达自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究其原因,学生缺乏足够的素材积累和突出的语文素养。其中,素材积累不仅包括阅读期间积累的文学知识,也包括生活中可以观察的社会现象、生活事物,同时,部分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素材,但语文素养不足,尤其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两项素养不足,无法将素材转化为优美灵动的文字,故而只能通过大量的机械性议论来填充作文。

2.学生审题能力不足,作文立意偏颇

前文提及,新高考更加强调发挥高考评价体系的价值引领功能,而作文立意是评判学生是否接受价值引领的重要依据。学生要想形成正确的立意,必须具备相应的审题能力。然而,从现阶段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审题能力不足,只能形成一些浅层次的立意,無法实现立意的进一步深化,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了作文立意偏颇的情况,导致整篇作文不符合题目要求。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具备较为突出的个性,而且希望在写作过程中凸显自身个性,但这也导致这类学生容易因为过度凸显个性而出现立意偏颇的问题。

3.作文结构有待优化,作文层次不合理

一篇优秀的作文应当具备华丽的开头和精悍有力的结尾,而中间论述部分则应当内容翔实、论证有力。然而,部分学生的作文结构并不合理,未能提前对作文进行思考和规划,导致头重脚轻的情况,开头部分用了较多的“温吞水”式内容,导致作文缺乏亮点,无法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同时,由于作文结构头重脚轻,导致作文结尾过于仓促,无法精炼地表达作文观点,未能给人以回味良久的阅读体验。因此,不合理的作文结构和作文层次是学生作文水平不足的重要表现,也是现阶段作文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4.作文教学重视技巧训练,忽视自主表达

学生的人生阅历和思维方式均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不同学生会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然而,在现阶段的高中作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让学生采取套路化写作模板,过度重视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例如,在议论文写作期间,教师让学生按照“提出问题、分析原因、给出对策和结尾”的结构进行写作,久而久之,学生便习惯于采取这一模板,形成了路径依赖,不再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新的写作技巧和作文结构,导致学生作文水平迟迟得不到提升。同时,部分教师在写作教学期间限定写作主题和立意,导致学生无法结合自身的想法进行自主表达,班级内部的同学写出的作文存在较多相似之处,缺乏个性。

5.作文教学评价有待优化,评价质量不高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期间,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写作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然而,现阶段的作文教学评价不受重视,并未发挥其应有价值。具体而言,部分教师在给出教学评价时并未精准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而是简单以“优秀”“良好”“合格”等模糊性的用语开展评价,导致学生无从得知作文何处出彩、何处欠妥,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提升造成了一定阻碍。同时,教师也并未针对学生下一步的作文练习进行恰当指导,导致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的练习思路,从而出现作文练习低效化的情况。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分析

前文探讨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的新要求,以及现阶段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此,在未来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新高考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同时结合新课改理念与核心素养要求,积极推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创新。具体而言,可以从下述五方面开展。

1.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合前文分析,写作素材和核心素养是写出高质量语文作文必不可少的两项因素,对此,教师理应帮助学生完成素材积累,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积累写作素材方面,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加大阅读量,通过日常碎片化阅读、常态化阅读、周末节假日长篇阅读等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积累作文素材,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使学生能够在写作期间做到落笔生花、引经据典。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如师生之间的珍贵情谊、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这些都可以作为语文作文的重要素材,能够帮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教师应当着重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和创造两项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让其能够将优美的词汇融入作文中,提升学生作文的可读性。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鉴赏美文美句,欣赏文学大家如何表达美好事物,并进行仿写。由此,在日后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新高考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助力学生积累素材,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作文内容空洞。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好坏的关键性因素。部分学生审题能力不足,导致作文立意出现偏颇,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思维发展不足。对此,教师应当着眼于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通过思考性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化立意,而且保持正确的写作思路,进而写出优秀的作文。

例如,在写作练习期间,教师给出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主题,如“有人认为方向重要,有人认为努力重要”,让学生根据这一主题进行作文立意。部分学生指出两者均重要,但并未明确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属于浅层次的立意,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散思维,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人生经历展开思考,准确把握方向和努力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出发写出高质量作文。在未来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够顺利打开思维,具备较高的审题能力,能够有正确的立意,在此基础上写出优美的文章。此外,在学生思考期间,如果学生思考方向出现错误,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点拨,而非直接给出作文立意,重点在于通过思考立意的过程锻炼学生思维和审题能力,而非作文立意本身。

3.引导学生优化作文结构,合理布局作文内容

作文结构是影响作文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在现阶段的作文教学期间,部分学生的作文结构不甚合理,往往存在头重脚轻以及仓促结尾的情况,导致作文的可读性下降。对此,教师应当对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将重点放在开头和结尾两部分。在开头部分的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比喻、拟人、通感、排比或用典等表达技巧增强开头部分的可读性,确保作文能够引人入胜;另一方面则要引导学生控制作文字数,不超过作文总字数的20%,避免开头部分占用过多篇幅。在结尾部分的训练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简练、精湛的语言进行表达,总结本文主要观点,使文章令人回味。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结尾部分运用名人名言或者历史典故,进一步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在作文教学期间,不同学生的作文出现结构失衡的原因各有差异,部分学生习惯于写“温吞水”式开头,部分学生则是习惯反复强调某一事物,还有部分学生则过于追求辞藻华丽,忽视了开头部分的字数。对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确保全体学生都能主动优化自身的作文结构,提升作文水平。

4.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引导学生自主表达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挥个性,使这种独特的个性为作文增添光彩,而非以套路化模板限制学生思维。因此,教师应当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引导学生能够利用合理的表达技巧进行自主表达,突出作文的特色,有效避免学生作文出现相似甚至雷同的情况。

例如,部分学生在写作期间擅长用典,经常引用古诗词或古代文学作品,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这一优势,增加文章的韵味,如在以“自信”为主题开展写作练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列举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名句。

5.做好作文教学评价,提升评价有效性

教学评价是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结合前文分析论述,在未来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新高考的要求,重视作文教学评价的价值,并从精准性和发展性两方面开展评价。一是开展精准性作文评价,教师应当准确指出学生在写作期间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改正写作中的问题,更好地实现写作的提升。例如,部分学生在文章布局方面存在问题,教师应当予以准确评价,使学生正视存在的问题。二是给出发展性作文评价,教师指出问题以后,应当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给出相应的改正建议,帮助学生主动改正写作期间存在的问题或失误,逐步提升自身的写作质量,实现作文水平的不断提升。

新高考制度的实行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正确立意并能准确表达情感,然而,现阶段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生活,增大阅读量,不断积累作文素材,并注重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能够准确审题、正确立意,引导学生逐步优化文章结构和布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自主表达,最后则要做好作文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实现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彦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考分析》,《作文》2022年第44期。

[2] 郑德滢《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學2020年硕士论文。

[3] 覃昭欢《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论述文写作教学研究》,南宁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4] 吴治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中作文教学的思考》,西南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

(李宝弟,1986年生,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

猜你喜欢

审题高中语文作文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