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2023-07-17刘长青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生作文

刘长青

摘 要: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与生活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更为科学、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基于此,本文从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技巧、促进反馈进步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生活化教学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9.019

语文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作文水平。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小學生对写作存在畏难情绪,在写作文时觉得无从下笔,常常是东拼西凑、生搬硬套,因此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没有生活气息,就算教会学生一些写作技巧,也很难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怎样才能将小学生丰富的生活见闻变成鲜活的写作素材呢?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从而破解不知作文写什么的难题。

一、作文生活化教学概述

(一)生活化教育及其特点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理念,即教育要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生活化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将生活场景渗透到课堂中。利用生活化场景开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使学生把生活中的场景与技能融入课堂学习中,可以减轻教师工作强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是具备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高度重视师生互动环节,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互动中用心观察学生,了解其学习能力与学习要求,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情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满足学生精神层面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三是关注学生的未来成长。生活化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状况,更注重提高学生的未来学习能力。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突出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掌握当前课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完善的学习体系,实现全面发展,进而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小学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即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将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展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接触生活,对生活中的点滴形成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在自己的作文中有所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人生阅历与知识储备都相对匮乏,写作时言之无物的问题非常常见。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写作素养,而生活化教育模式能在教学中融入大量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过于重视结构教学

从本质上说,写作是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并灵活运用语言技巧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统一作文评判标准,教师往往在写作中设置局限性的表达要求,也就是限制写作范围,要求学生根据特定结构仿写,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多为雷同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是接触写作的关键阶段,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加之教学内容单一,导致学生在写作中感到枯燥无味,了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在统一写作模式下写出的内容中规中矩,越发呆板。

(二)写作脱离学生的生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的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的,同时小学生的思维与想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学生看到的事物及所思所想也各不相同,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所见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但实际情况是,小学语文教师往往结合教学大纲,围绕教材内容,或从网上搜集相关范文要求学生仿写,而不是鼓励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挖掘写作素材,导致学生兴趣索然,在写作时脱离生活实际。究其原因是小学生认知有限,难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难以表达自己的感悟。另外,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仅仅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拓展,导致写出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三、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激活生活记忆,积累写作素材

1.积累生活化的字词

通常来说,一篇完整的作文由多个段落组成,而一个段落由多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又由不同的短语、成语、词语组成。因此,开展生活化教学需要从成语、字词的生活化积累开始,这也与我国中学招生考试的要求是一致的。中学招生考试要求小学生必须掌握生活中易写错、易读错、常用到的一些成语、字词。因此,积累字词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

2.积累生活化的句子

写作文不是简单地堆砌华丽的词句,而是需要积累一些与现实生活贴近的名言、警句、经典段落。写作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大脑向外输出信息的一个过程,深厚的积累是输出的前提,学生要想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就要在平时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搜集、积累一些生活化的句子。

3.走进生活,感悟社会

即兴观察、思考和感悟生活是小学生获取作文素材、认识生活的常用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感悟周边的美好事物和人物,例如观察乡村、城市的细微变化和重大建设等。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学生观察、思考和感悟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活化课堂教学,丰富写作技巧

1.让生活走进课堂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可将生活搬上课堂,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观察、思考,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反思生活,从中捕捉、发现和提炼作文素材,不断提高对生活的认识水平。

例如,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可组织开展“5分钟课前讲演”活动,讲演的内容一定要贴近生活,如围绕学生的生活烦恼、成长烦恼开展主题演讲等,让学生有话可说。考虑到“5分钟课前讲演”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将对生活的感悟写在周记本上或日记本上,以此锻炼和培养学生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2.让教材联系生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与语文课堂教学保持同步,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并结合生活开展写作练习。例如,在学习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对不同意义的“说”和“做”展开深入的讨论,并结合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三分能力,七分口才”等观点,开展深入且广泛的探讨与交流。随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一篇以“说”和“做”为主题的作文,让学生趁热打铁,进行创作。

3.抓住生活细节

小学生不管是在公园中漫步,还是在店铺前驻足,都会听到或看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会令人沉思,有的会令人振奋,还有的会令人费解。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将这些事情记录下来,这样不仅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能提高学生对偶发事件的敏感性和关注度,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例如,某同学在第一次单独走夜路时,真实地经历了由害怕到恐惧、到斗争、到化解、再到勇敢的思想斗争过程,事后该同学以《第一次走夜路》为题写了一篇作文,通过细致描写自己的思想斗争过程,赢得了教师和全班同学的掌声与喝彩。这篇作文写得很成功,题材真、角度小、情真意切,很好地体现了该同学的真实生活感受。

(三)生活化批改讲评,促进反馈进步

1.生活化作文批改

一篇好的作文不但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还应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通过对作文语句进行润色和修改,可以使文章达到文从字顺的良好效果。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改优先权应属于作文本人。”生活化作文的批改,应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努力培养学生做人与写作的态度。

一是自读自改。让学生以阅读的方式自己进行作文修改。首先,静下心来仔细默读。从材料的选择和组织出发,看看习作是否符合写作要求。其次,反复进行朗读,细细深入推敲,看看是否用词恰当、语句流畅、词汇丰富,修改习作的文辞。最后,从小处入手,认真查漏补缺。

二是师批生改。教师把作文评语写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并标注批改符号,然后将作文本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师的评语和修改符号,仔细体会自己作文的问题,结合教师评语进行修改。

三是生生互改。在互改作文前,先根据学生座位以4人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同时推选具有较高作文水平的同学为组长,也可以让同桌进行结对,将学生的作文本相互交换进行修改,教师结合每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和练习重点提出一些问题。在学生作文互改的过程中,根据教师讲授的批改作文的步骤,有针对性地批改作文,积极发现同学作文中写的精彩的地方,并发现同学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一起探讨如何才能将作文修改得更好。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想法,给每个学生辩解的机会,但需注意不能偏离作文练习的重点,不能喧宾夺主,让学生切实能在作文修改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通过生生互改,让学生相互对作文进行圈圈点点、改改画画,同时写上自己欣赏性的作文评语,不但可以推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了解,还可以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共勉,达到取长补短的良好效果,共同掌握作文互改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自己修改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2.生活化作文讲评

教师的作文讲评,可以实现学生习作的再指导和再提高,使学生的写作技能有所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评作文时,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习作,将习作中的“闪光点”放大,开展多元化评价,分享生活的乐趣。

一是善于欣赏。在讲评作文时,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表演读、朗读,或以擂台赛的方式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先选取一名学生上台朗读自己作文的一个片段,然后全班同学开展星级点评,再由其他学生进行挑战,开展作文片段擂台赛。学生在评析过程中,结合写作要求,根据自己体会,说出具体评星理由。如此,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写作要求,相互取长补短,一起分享生活乐趣。

二是巧用对比。在开展作文讲评时,还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鉴别。将不同写法的两篇作文进行对比,将某一个集中描写片段进行对比,将修辞方法不同的句子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扬长避短”。利用作文讲评方式,使学生懂得长短优劣,明白“彼优此长”。另外,在进行作文讲评时,教师应注意不能褒此贬彼,不可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

四、教学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掌握生活化教育方法的精髓,全面分析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生活化教育方法的积极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感受生活、实现教学目标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首先,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习语文、數学等学科知识,还要学习与之相关的技能,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作文的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使文化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提高其写作质量息息相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使作文教学更加有趣,降低作文学习难度,激发学生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当前,小学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在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写作质量,实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

再次,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只有从真实的生活经历中选择写作素材,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真实经历中取材,不可杜撰经历,要以真实经历表达真情实感,如此方可提高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采取激活生活记忆、活化课堂教学、生活化批改讲评等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写作的乐趣,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畅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作文的海洋中畅游,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晓美《叶圣陶生活化作文教学理论下小学语文体验作文的课堂建构研究》,《新作文(教研)》2022年第1期。

[2] 黄翠霞《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思考》,《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21年第8期。

[3] 黄碰兰《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思考》,《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21年第8期。

[4] 张月妮《捕捉生活素材,体验作文乐趣——浅析如何采撷生活素材写好作文》,《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1年第27期。

[5] 蒋建芹《生活化让作文教学更高效》,《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1年第12期。

[6] 郑增《浅谈课外阅读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应用策略》,《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年第26期。

[7] 于小青《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的现状及解决办法研究》,《新一代(理论版)》2021年第14期。

[8] 德庆卓玛《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传奇故事》2021年第24期。

[9] 余宝贵《增强学生话语权,提高小学作文讲评课的有效性》,《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年第4期。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生作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