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2023-07-17张权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个性化初中语文文本

张权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个性化阅读的内涵和特征,随后介绍了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包括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加强阅读方法指导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个性化阅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9.010

阅读作为初中语文的基础性学习内容,可以辅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个性化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应对其展开进一步改进,尊重学生主体性,按照以人为本的基础原则不断提高学生自身阅读水平,实现预期阅读教学目标。

一、个性化阅读的内涵

阅读作为读者和文本之间所形成的心灵对话,读者可以融合自身的基础知识经验,针对阅读内容进行独特的鉴赏、评价、感悟、体验等多样活动。因为个体差异性,使得阅读中衍生出了个性化阅读。在实施阅读教学中,尊重、突出阅读中的个性化规律特征便催生出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综合分析,个性化阅读即基于新《课标》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融合自身的兴趣、知识和经验,在阅读中形成自身独特的感悟和体验,能够形成自己的思考,分析相关问题的创造性阅读。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时,需要相关教师联系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基础知识水平,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实施个性化理解、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属于一种独特的教学活动。个性化阅读教学即对阅读文章的核心思想、写作语言、主旨结构以及写作方法等实施个性化解读。

二、个性化阅读的特征

1.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阅读作为读者和内容互相作用的过程,并非读者一方单独获取文章意义的活动,而是需要和文本进行对话,和作者进行交流。该种阅读理念认为阅读应该注重读,同时应该自己去读。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使学生和阅读的内容进行直接接触,通过心灵来体验,通过眼睛去看,通过双手进行记录,针对优美文章应该进行熟练的背诵和记忆。学生应该形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改变被动接受教师发布阅读任务的阅读模式,将阅读看作某种精神享受,使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充分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阅读课堂中全面包揽的模式,转化成阅读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能够自主探索发现,形成独特感悟,增强学生整体实践能力。

2.注重学生的体验性

体验主要是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亲身感悟和体验。最为直接的体验措施便是接触文本,深入文本开展阅读活动,开展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心灵碰撞。读者在閱读中会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审美趣味以及知识基础对阅读内容进行不断丰富扩展。阅读活动中的情感交流能够促进作者和读者实现情感升华。传统模式下的阅读活动通常会淡化学生切身情感体验,并非学生独立感受阅读情感和语言,而是教师进行讲授,注重按部就班的阅读训练,缺少学生自主体验过程,使课堂丧失了学生的个性,不符合阅读的本质规律。阅读活动需要通过读者和作者进行互动交流,让读者联系自身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来透过文本寻找本质,引发情感共鸣,感受到文本的内在含义,形成自身的个性化理解,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扩展文本的内容。

3.注重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即将原本不存在的内容生产出来。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主要位置,学生被动记录,教师一味讲解。处于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中,进一步缩减了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长此以往,使学生形成某种思维惰性和依赖性,即在教师没有讲授的条件下,学生便无法自主思考。而文本原就属于某种半成品,需要通过阅读产生化学反应才会变成完整的成品。但该类成品依然存在某种缺陷,文学作品依然存在较大空白,即任意文学作品,创作者都会为读者留下充足的遐想空间,这些空间并非要教师自身进行填补,而应该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历经验进行创造和想象,建构独特理解,不断丰富阅读内容,其中教师仅发挥出引导功能。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充分展露不同个性特征。

三、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1.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能够突出个性化的行为表现,只有充分阅读才能对文本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感知和理解,将阅读内容顺利转化成自身的知识积累。

第一,可以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方式,学生本就属于一种独立的个体,为此,在学生阅读活动中应该使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比如初中语文可以为学生布置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阅读等任务,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例如《背影》这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阅读,而学生普遍都会选父亲买橘子的部分,这也是文章的重点。学生通过赏析该段落能够深刻感受到父爱的主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写作角度和文章主旨的认识和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支持学生灵活选择喜欢的形式参与阅读活动。部分学生倾向于快速阅读,从而尽快了解文章内容,部分学生会进行细致的阅读,并在文章一旁进行批注。教师可以支持学生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进一步调动整个阅读氛围,确保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下阅读,进而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初中语文的文章中存在各种优美的意境,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想象,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使学生和文本顺畅对话,重点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目标。

比如《春》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中进行课文朗读,使学生闭眼想象,教师阅读后,学生畅谈各自头脑中的想象画面。某个学生提到春天催生花朵绽放,似乎能够听到花开的声音;某个学生提到似乎看到春雨唤醒了沉睡的小草,并让其生根发芽。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后,再引导学生共同朗读课文,选择各自喜欢的景物描写段落进行合理赏析。在引导学生进行画面联想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致,因此学生在句子赏析中显得更加兴奋。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并形成质疑。和解决问题比起来,提出问题更为重要,思源于疑,而学源于思,疑也是思的起始,学的终端。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拥有自身的个性,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仅将学生当成一种被动学习的机器,应该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质疑,顺利解决疑难问题,如此才能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

例如《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的内容较多、篇幅长,同时存在两个明暗线,分别是鲁迅的爱国之情以及和藤野先生的相识、共处和分离,学生阅读中普遍无法找准方向,不理解怎样阅读。该种条件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整篇阅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略读。设置问题如文章哪些部分描写了作者和藤野先生的分离和相识。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次阅读,激发学生的疑问和好奇心。学生能够在阅读课堂中进行积极质疑,代表学生自身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阅读形成独特的见解,尽管学生的认识相对浅显,但也是学生自主感悟到的。除此之外,学生通过质疑进一步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够启发学生的思想和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2.创建情境激发学生个性化思维

初中语文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应该基于文本和师生平等理念,综合考虑新形势下的教学诉求,准确把握学生自身知识结构,解析学生个性特征,通过创建典型情境初步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将学生转变成阅读活动的主导者,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环境内进行阅读,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和体会,加强认知和情感。通过整个学习活动,充分释放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水平。学生处于特定环境下能够自主解析文章,感受文章内涵,主动提问,分享独特见解,这期间教师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形成自身的理解。

第一,为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合理构建对话情境。教学课堂中只有合理创建对话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引导学生和他人展开积极对话,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积极性,改变原本枯燥的阅读活动。为此,可以依托文本开展个性化交流,新《课标》提出阅读活动属于学生自身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有效引领学生深入研究文本内容,在积极情感和主动思维中深化阅读的体验,深化思考和感悟,从而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充分享受阅读乐趣。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明确学生在对话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通过主体身份基于文本进行对话,促进学生积极张扬个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深刻感悟和真实情感。

比如在《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教师进行合理引导,提示这是能够启迪人们的文章,学生们在阅读该篇文章中会和作者进行对话,在阅读后,学生告知教师作者讲了哪些内容,同时告诉教师其讲话的心情和情感变化。整个教学活动中,基于文本语言,引导学生和作者对话,教师为学生逐步介绍作者的经历,激发学生和作者间的情感共鸣,如此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个性化体验和认识理解。

第二,设置情境,促进多元对话。教师应该为学生合理创建对话情境,构建对话平台,支持师生间以及学生和文本以及学生之间进行多元对话。对于学生的交流,应该注重合作,基于文本这一媒介支持小组互助合作。学生在对话中处于学习共同体内,互相交流,可以互相分享彼此的疑问和见解,注重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互相进行争辩和评价,实现成果的共享,并合理利用该种对话方式,实现进步。

比如在《皇帝的新装》这一课中,教师提问学生文章里描写了哪些骗子。学生大多都会答出两个骗子,但依然存在某些个性的回答,比如皇帝明明看不到衣服却说自己穿着华丽,代表他也是一个骗子。有的学生提到,按照该种说法,那些大臣也是骗子。有的学生说参与游行的所有大人也是骗子。教师继续引导,文章中是否存在诚实的人,学生回答:小男孩。通过有效交流,进一步激发阅读教学的活力。

对于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应该促进学生和文本的全面融通,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中,需要使学生彻底敞开心扉,在文本阅读中融入自身的理解和体验,深入主人公以及作者内心,实现心灵层面的沟通和交流。

比如针对《背影》这一课,教师提问为什么要通过背影来描述父母之爱的伟大,以此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引导学生和文本展开深入对话。有的学生回答因为文章开头便描写了背影是其印象最为深刻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父亲背影的记忆有多么深刻。有的学生回答,通过父亲买橘子的画面可以发现背影的代表性,可以体现出父亲深深的爱意。只有学生充分沉浸于文本,才能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和阅读内容产生情感共鸣。

3.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个性化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联系学生身心状况以及性格特征差异,选择不同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

第一,感悟法。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经验以及日常活动为媒介进行传播的,并借助学习这一方式创建基础知识框架,学生通过阅读,结合自身知识和经验进行研究,得到情感的共鸣。阅读教学中,可以在散文教学中应用该方法。

比如针对《岳阳楼记》以及《荷塘月色》等文章进行讲解时,教师预先创建阅读场景,使学生置身于特定场景感受文章的内涵。比如教师在对《荷塘月色》这篇文章进行讲解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欣赏现实存在的荷花,感受景色的美妙,随后联系自身感受体会朱自清所描写的荷花。结合实践经验,通过文章来感受人生,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文章中的情感,体会优美的文字,帮助学生形成独特审美观。学生通过日常活动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第二,活动探究法。在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中,注重借助学习活动全面整合集体活动和单独行为,帮助学生得到有效提升。教学实践中,需要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自主学习,利用朗读等活动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借助多样化的方法感受文字之美,明确文章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性,突出创新的魅力。教师率先宣布游戏规则,具体游戏方式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设计,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确定最佳方法,最终评选出最佳小组。然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这一小游戏可以发现问題并非仅有一种解决方法,为此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不能仅满足于单一的答案,应该形成创新探究的精神,注重各种细小的想法,成为创造型人才。活动教学进一步摆脱了呆板的课堂氛围,始终以学生为核心,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参与,在探究活动中主动质疑,顺利解决阅读学习中的各种难点,并找准突破点,实现个性化阅读。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面向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时,需要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灵活应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更好地迎合新时期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通过创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提供科学方法的指导,突出学生的自身主体性,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魏芳《探个性化阅读策略,促语文教学发展——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中学课程辅导》2022年第26期。

[2] 甘琳《谈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以〈春〉为例》,《基础教育论坛》2021年第34期。

[3] 张自成《学贵心悟,授之以渔——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探讨》,《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年第2期。

[4] 张庆林《走近文学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作家天地》2022年第14期。

[5] 仙永华《关于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与优化策略分析》,《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个性化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