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打造小学语文智慧阅读课堂的策略探究

2023-07-17张晓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智慧核心阅读教学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的阅读学习结果,就需要定位于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生成,打造智慧型、能动型课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情感文化素养和语文思维。打造的课堂应当突出情境智慧性、文本智慧性和教学阶段的智慧性。具体的策略则应当放在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素养深化方面,教学方法与阅读核心素养对接方面,智慧型阅读评价方式在课堂的应用以及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引导生成方面。本文以上述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基点,为进一步打造小学语文智慧阅读课堂的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 智慧课堂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9.006

智慧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相较于传统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主要是解决学生与语言文字、语文要素和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问题。以智慧型课堂为基础模式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其意义在于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相关知识的合理组织,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生成,使阅读教学情境更真实,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提升语文应用能力、语文阅读智慧和素养,使其呈现与学生年龄发展阶段和知识积累阶段相关的特点。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表现

(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表现是学生首先要准确区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够就阅读素材中的字、词符号等语文元素进行准确分析,既能了解字面意思,又能了解其内部含义。其次是学生能够将通过阅读学习和积累的内容整理成自己的语言表达素材,从而应用到复述情境、故事表演等活动之中。

如学习《白鹭》一课时,既要体会其书面语言中排比、比喻的语言美,又要能够借由该种语言结构或修辞手段更加自如、清晰、流畅地完成个人的语言表达。

(二)学生的语文思维质量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所形成的语文思维主要是指通过具体的形象认知获得的抽象思维,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逻辑过程。在阅读中,学生将一系列单一的文字表达方式进行对比,找到共性和特性,最终形成个人的阅读理解技巧和语文思维品质。

如《桂花雨》《白鹭》《落花生》等文章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来描写事物特征,学生将这一系列文字对比组合在一起,就能找到比喻修辞在含义和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并有意识地将知识进行分类和积累。

(三)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部分,主要是指学生对于阅读素材中各要素进行提取识别,先完成表面阅读,再进行深度推测和探讨,并逐渐将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跨学科学习能力融入其中,实现对写作手法、文章结构、写作思路等的全面认知。

如学习《将相和》一课时,请学生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看文章讲了几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又有怎样的关键因素,构成了怎样完整的故事结构,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鲜明的形象,又表达了各自的哪些含义、主题、中心思想。学生在实践中关注阅读策略,逐步提升其理解能力。

(四)学生的情感、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作为文学性突出的学科之一,其教学的另一重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文中人物及其精神品质、故事的内涵和魅力,生成自己的情感认知和文化素养。

如学习《示儿》时,除了解古诗的白话意思之外,更需要学生结合创作背景,理解爱国诗人陆游借诗歌表达自己的悲慨和对抗金大业成功的信心,从中看到其忧国忧民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小学语文智慧阅读课堂的特征

(一)情境智慧性

情境的智慧性是指阅读教学中要打造生动的,与学生的智力水平、语文阅读基础、核心素养发展有相关性的,有感染力的情境,该情境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将所学的内容作用到具体环境之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桂花雨》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乐和桂花味的熏香,给学生打造立体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可以沉浸在桂花香里感受“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氛围,将一个“浸”字通过自身感受讲解到位,完成教学语言难以准确表述的阅读情境。

(二)文本智慧性

文本智慧性指教师选择的阅读材料和辅助教学资源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掌握的知识有相关性,能够给学生不同的指导,让学生感受不同文本的文学美和情感美。

如在五年级阶段,不论在课上教学还是在课外阅读活动中,都增加了不同的文本类型、不同的文字内容,其是对学生此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如词汇量的考虑;适当提高文本的复杂性、内涵性,让学生不再只解读文字和文字的用法,更解读文字中体现的言语智慧和文学智慧。

(三)阶段智慧性

阶段智慧性是指教师的教学重点、教学思路对学生的引导方向,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特点和语文能力,为新能力的生成奠定基础并提供准确的方向。

如五年级已经属于小学中的高年级阶段,此阶段的阅读教学应当在读写相结合的背景下,体现同一教学材料、教材内容的智慧化。如学生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课中学习到的写作手法用于自己的作文练习之中,在写作中进一步锻炼语文思维和语文能力。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打造小学语文智慧阅读课堂的策略

(一)教师教学理念、素养的深化

1.坚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观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自己的首要教学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知識积累、能力锻炼和情感发展中实现不断深入和提高。

教师理念的转变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在学校提供的学习培训机会以及教学反思中完成。而该观念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落实则需要学校以考评制度、专题教研活动等为契机,引导教师有意识地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重视核心素养之下智慧型阅读课堂的打造和策略创新。

2.保证学生在阅读智慧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教师还应当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阅读学习短板,又让学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通过实践提升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学习的智慧性。

如在教学《父爱之舟》时,考虑到本篇文章的篇幅,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阅读之前利用阅读题卡的方式让学生对着问题,分别完成对文章主线、文章重点段落、文章中心思想和感情态度的提取,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探索时间,也有明确的探索主线,可以基于个人的能力完成自主学习活动,逐步在阅读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3.落实德育在阅读智慧课堂上的渗透

立德树人教育观点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将其渗透在小学语文的智慧阅读课堂之上,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带动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提升的方式。

如想让学生了解《山居秋暝》中王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解读传统文化和古诗词意境的能力,其次要结合小学生此阶段的认知特点,向其介绍“以景言志”的表现手法,让学生理解该创作技巧,进而实现对诗歌意蕴的探讨。教师在不断优化学方法中,也实现了对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和自己阅读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对接阅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集中于利用阅读展开交流活动和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当中,都可以应用在阅读课上学习的内容,实现自由、大胆的表达,以及正确、有效的表达。

学习《猎人海力布》后,教师请学生用口头语言重新讲述故事,可以是对文章的复述,也可以是就某一段落进行扩展。而后,请学生将自己的语言表达结果用书面语言加以整理,实现仿写、续写和扩写,让学生在有目标的表达训练中找到口语和书面语言的区别,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此环节中要有目的地评价学生在书写标点符号、理清文章脉络、进行分段时的结果,给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2.对学生语文思维质量的优化

小学生的语文思维涉及想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推理思维等多种类型,要逐渐实现思维品质由低向高的进阶式发展。在对学生思维质量进行优化时,教师可利用角色扮演、情境阅读、课外活动等不同形式发展其思维能力。

以《猎人海力布》为例,教师在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时,也可以请学生思考一下如果日后该作文将要以故事扮演的方式表达出来,自己又应当在写作时融入哪些内容,让学生将写作变为剧本编创,再根据编创的剧本表演故事。学生采用自己的文本,自己加入情境,可以实现在多样阅读活动中对学生思考行为、思考意识的锻炼和培养,让学生养成勤思考、爱动脑的习惯,更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结果。

3.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搭建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文字的能力。

如学习《四季之美》一课时,需要学生对生字、生词和字词搭建起来的段落、文章结构有准确的了解;能够从自己对于季节的认知、对生活的观察出发,找到文章对每一细节描写的重点,用自己的话解释该段呈现了怎样的文字美、意境美;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需要对本篇文章进行评改,又会在哪些段落加以批注,逐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提升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4.对学生情感、文化素养的培养

学生情感文化素养的培养应与阅读教学的三维立体目标和价值追求相一致,教师培养学生的该部分能力,重点应当放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上,涉及历史知识、背景、古今文化传承等多方面,逐步让学生借更好的阅读素材真实感受文化的力量,形成健康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念。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为何作者谈圆明园的毁灭,却大量描写了圆明园的辉煌,其目的是用对比的方式衬托出毁灭美好事物的悲剧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要学好该课,就要对该段历史进行了解,认知该课的精神内涵,了解西方的侵略史和我国的屈辱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5.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小学教材中的文章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些文章是教育专家通过严格分析以及研究,从浩如烟海的文章中精选出来的,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提供了支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美学的传承,引导学生在每一篇佳作中发现美、欣赏美,挖掘、感受文章的文化底蕴。

如《天净沙·秋思》中利用“枯藤”“昏鸦”“流水”“夕阳”等元素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营造了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意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曲中描绘的景象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感受曲的意境,从而体会和学习元曲的语言美。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文章的感受更加清晰,阅读体验感大大增强,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三)智慧性阅读评价方法的应用

1.全方位评价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

既然要实现核心素养之下智慧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打造,就应当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用评价结果优化课堂的设计、流程、资源和具体的教学安排。

该种全方位要体现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阅读学习结果的评价上;要体现在评价的内容全面涉及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智慧型阅读学习提升了哪些知识,了解了哪些语言表达手法、表达技巧、表达思路上;要体现在遇到新文章时能否较为全面清晰地解析文章的构成,如写作思路、写作要素、写作重点,对于文章表现的内容、情感是否能够做到精准理解,是否可以和作者达成思想上的共鸣。

2.坚持过程性、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生成情况、智慧型课堂打造的结果,相较于传统的单一结果性评价,更将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纳入考量范围之中。

过程体现在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如教师的教学过程、具体表现、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過程、课堂参与程度、思考探索的方向、伙伴精神和文学意识。而结果则需要关注学生的课时学习结果和阶段学习结果;还需要关注学生单一素养的成长结果。最终实现多个过程与不同结果的结合式评价,形成较为客观的评价记录、反思记录,从中提取可以用于下一智慧型阅读课堂构建与设计的要点。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落实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完善教育结构、教学体系的要求。为实现该目标和要求,需要打造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智慧的情境、文本和不同教学阶段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阅读逻辑理解能力、情感文化素养和语文思维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在个人教学理念、教学素养方面不断提升,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需求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最终以过程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构成完整的教育流程,实现知识从讲解到深化,能力从基础到提升,教学从设计到反思的智慧型构建,让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徐宏宣《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年第31期。

[2] 王建婷《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版)》2020年第3期。

[3] 王胜英《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7期。

(张晓,1982年生,女,汉族,山东威海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4] 安燕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真情》2021年第2期。

[5] 谢梅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分析》,《好日子》2021年第7期。

猜你喜欢

智慧核心阅读教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有智慧的羊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智慧派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