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7-17杨燕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教学教材

杨燕霞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在小学教育中,阅读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拓展课外阅读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 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9.003

在小学阶段,扩展阅读作为语文科目的教学计划之一,其中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再加上现阶段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许多学生都沉迷于小视频,而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不大,导致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目标陷入了更为尴尬的境地。因此,教师不仅需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帮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来培养良好的思维拓展能力。

一、小学拓展阅读的现状分析

课外阅读拓展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也是现阶段小学语文主要教学研究的重点。对于近几年的小学生而言,单一化的阅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当前小学生已经和以往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大相径庭,学生的个性差异化明显,学习方式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小学的教学,并且也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将无法实现教育多元化的战略目标,学生也不能通过教师的引导找到拓展阅读的核心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要以满足学生学习和阅读多元化的需求为目标,进而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这不仅是现代小学生语文阅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下小学阅读的主要发展方向。教师需要深入思考该问题,并找到一种更加合适的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良教学模式以及创新教育方法,希望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拓展阅读能力。但如果教学方向出现偏差或者是教学内容没有突破,则会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显著提升。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强化小学语文拓展阅读,顺应教学发展潮流

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阅读拓展的教学方式,现阶段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小學语文学科的根本就是通过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学校的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能良好地利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并将阅读能力运用到语文学习中,那么教师的教学质量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迎来质的飞跃。不但能够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政策,还能够在课堂中切实实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随着现代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育手段不断变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逐渐被各大学校所应用,多元化的阅读模式也理所应当地成为辅助语文学习的强有力支撑。从小学语文的阅读拓展教学模式可以看出,怎样通过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首先研究的重点问题。因此,在改善学生阅读方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逐渐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科学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逐渐拓展自身的阅读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生对阅读的期望值不高

在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日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部分学生存在难以对阅读产生兴趣的情况。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时,学生刚开始几乎都对教材中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深入阅读后却又兴趣平平,难以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难以接受和理解,所以即使对教材中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也会因为教师单一化的授课方式而对语文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大大降低了对阅读的期望值。学生之所以刚开始接触教材时会表现出比较感兴趣的状态,是因为学生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已经大概了解了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文章中的内容已经满足了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期待,等到课上教师对教材再次进行讲述时,则会导致学生难以重新对教材产生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经常处于难以开展的困境,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始终难以提升上去。针对这种教学情况,教师需要明白阅读文章并不只是浅显地阅读文章的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要不断地拓展自身的思维,产生丰富的内心活动。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对阅读的期待,教师也能在实际教学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课堂问题的设计不合理,评价过于模糊,缺乏针对性

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都无一例外地需要设计提问环节,对学生提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但经常会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减少或者是没有设计对学生提问的环节,认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对语文课程中的内容理解还不够充分,所以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与体验程度。这样看似充满爱心的照顾,恰恰是学生对语文课堂兴趣不高的原因,教师对课文的过度讲解使学生不用对教材深入阅读就能知晓文章的立意,阻碍了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带来的体验和思考的过程,并且教师也忽视了学生作为阅读个体,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中,如果不能深入设计课程的教学策略,就会使学生难以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对产生深刻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整体语言和思维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教师在针对学生设计课堂问题时,也要合理斟酌课文内容来设置,不能将问题设置得太过宽泛。问题涵盖的知识点太多,也会让学生在分析理解问题时找不到中心方向,导致学生思维混乱,解答问题也会受到一定的干扰,从而让学生无法体验到良好的阅读乐趣。

3.阅读内容单一化,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不难看出,教师只有在需要让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的时候,学生才能够预习课文中的内容,在开展其他内容的教学时,则完全不会涉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都无法很好地体现出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学校中的教材过于单一,学校中课外阅读的书籍储备量也比较少,教师即使设计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也无法在学校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的阅读范围长时间只能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因此学生除了学习规定的知识外,无法了解课外的阅读材料,也无法将课外阅读材料与课堂中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融合。虽然现阶段许多人教版教材经过不断创新改革,已经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所需的学习要求,但却无法完全满足当下学生对于知识拓展和大量阅读的需求。一味地学习教材,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更降低了教师通过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这也是近几年影响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提升的主要原因。

四、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提升阅读学习质量的核心是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以及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最大化地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喜欢上通过阅读书籍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感觉。只有首先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才能开展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而全面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有效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

除此之外,在小学生的阅读过程中,限制小学生阅读、降低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原因还有小学生对社会的不充分认识,并且小学生的年纪小,专注力与中学生相比也远远不及。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为学生挑选适合的书籍时,将重点放在有插画或者故事情节比较丰富的课外书籍上。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地投入到阅读中,还能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更加期待阅读。并且,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时,可以从教材中的内容出发,鼓励学生阅读与教材相符合的课外读物,这样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学会将课外阅读的知识与教材中的知识相结合,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有效提升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阅读教学形式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实施拓展教学,就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实际教学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现阶段,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网络教学模式相结合,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的潮流趋势。因此,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形成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还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这个教学方式可以具体划分成几个教学板块,例如,翻转课堂、阅读微课堂,等等。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的结合,用多媒体演示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教学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与相关的影视作品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找到快乐之处。众所周知,教材中的知识大多比较枯燥乏味,但通过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新型的教学展示,可以将许多学生的阅读以及学习的积极性重新调动起来,这样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师能够将更多时间用于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中。

3.丰富学生的阅读技巧

绝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语文的学习还处在比较笼统的状态,因为小学生年纪较小,阅读数量并不丰富,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内容的辨别能力较为低,很容易受到不良阅读内容的影响,形成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这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书籍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良性引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读物,在阅读阶段帮助学生不断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

教师在针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的初期,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同时,为学生布置一些與阅读内容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中,能够对阅读的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并且也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量,间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者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对阅读的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时间作用下,也可以逐渐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概括能力,让其在阅读中能够充分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核心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提升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让阅读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

书籍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安排阅读的书籍时,可以将培养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目标与实际生活紧密连接,从而达到提升语文学科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生活化的阅读,使书籍中的知识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根据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学生所学的知识必须能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更符合教育的最终目标,能为体现出最大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务必强调生活化阅读的重要性。在创新教学方式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增加教学内容中阅读的基础性知识,增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以此来达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更能为教师后续的语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拓展阅读的同时,有效整合学生的阅读资源,吸引学生更好地在教师的课堂中开展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潇《符号互动论视角下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以杨庙小学为例》,《课外语文》2018年第24期。

[2] 孙一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学周刊》2021年第20期。

[3] 周慧《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中外交流》2019年第22期。

[4] 刘宾《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外交流》2019年第12期。

[5] 李兴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华夏教师》2020年第9期。

猜你喜欢

小学生阅读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是小学生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