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影视作品介入军训教育环节的作用与意义

2023-07-13郭佳琪陈小妹

公关世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军训影视

郭佳琪 陈小妹

摘要: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军训是大学新生的第一课,是提升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积淀大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手段。自2019年以来,教育部和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重新对军训进行探讨和部署。如何更好的组织军训时期的学习与生活是各高校在军训教育环节重新审视的问题。影视介入军训生活,是军训期间一个很好的军训生活设计环节。在军训期间,选取合适的影视作品,进行合理的安排,能够极好地协调大学生军训生活,并发挥其在军训环节中的重要国防教育意义。

关键词:影视,军训,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2019年1 月 11 日,教育部和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重新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后简称大纲),明确规定《大纲》于2019年8月起在全国施行,原《大纲》(2006年修订)废止。在新的大纲指导之下,各高校学生处(武装部)结合自身教学任务,对军训教育进行了新的探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新的军训模式,反思如何更好的组织军训时期大一新生的学习与生活。影视活动介入军训生活,是军训期间一个很好的军训生活设计内容。在军训期间,选取合适的影视作品,进行合理的安排,能够有效调整大学生军训期间的心理状态,调剂他们的军训生活,并发挥其在军训环节中的重要国防教育意义。

一、军训期间影视介入学生生活对学生心理具有调整作用

当前阶段,高校新生的主力军多是以“00后”为主的大学生,他们成长于21世纪互联网发展浪潮时代。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许多学生在家庭的呵护中,“任性”成长。大部分学生无经济压力之忧,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还可以实现教育上的经济自由。加之有的学生进入高校还是未成年,因此,普遍缺乏遇挫的成长经历造成不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而日常习惯的自由随意使学生进入高校之后,出现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的现象,尤其是难于适应高强度军事训练教育学习的局面。

紧张的军训教育节奏,严格一致的学习生活作息,加之完全不习惯的生活环境,使部分学生缺乏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的能力,他们既不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也不善于接近他人。因为缺少新的朋友,军训阶段新生的“寂寞感”和“孤独感”油然而生,常常会陷入烦恼和痛苦之中。而远离家人的求学事实,他们与家人、朋友及外部信息的交流不畅等种种因素,又会同时作用于他们的心理,致使新生 “身心俱疲”,这一切,都有可能影响新生融入军训教育及大学新生生活。

影视介入新生军训教育生活,能有效调整新生心理。“许多事实证明优秀电影对生命的态度、对价值的取向会引发学生的审美观照,引领学生去思去行,甚至影响其一生。”[1]影视作品,尤其是爱国影视作品,以艺术的形式,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给予学生审美以及安慰。2021年国庆档电影《长津湖》上映后就引起轰动,短短几天票房突破30亿。讲述了一个中国人民志愿军队在极度严酷的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作出重要的贡献。该电影上映的同时,我校军训活动正在推进。笔者就该电影接受现象,对正在进行军训活动的学生和已军训过的学生为对象开展调查,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影视作品对军训的影响。总计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292份,以下表格数据,皆来源于该次问卷调查。

表格1是针对 “学生军训观影是否缓解对军训的抗拒心理”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1%的学生认为军训观影会缓解对军训抗拒的心理,而认为不会缓解的学生为56人,占比仅为19%。可见,影视介入新生军训教育生活对学生的心理调整作用显而易见。学生通过影视直观感受到战士们在恶劣环境下仍然手握利剑,迎难而上,学生自然也能感受到与吃冻土豆和炒面粉相比,现如今是多么的幸福。因此,影视介入军训期间的学生生活,不仅能缓解军训学生抗拒军训的心理,还能使学生通过影视作品意识到军训的必要性。同时,还缓解学生的负面情绪,逐渐建立起价值认同和集体意识。随着自身心理素质、适应能力、意志品质的提高,自豪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

二、影视介入军训期间的学生生活能够有效调整军训学生的生活节奏

军训生活与日常生活节奏相差较大。整齐划一的生活节奏,高强度的训练,使得军训期间的学生疲劳感倍增。在紧张的军训生活节奏之下,多数高校的军训内容又缺乏创新,“使学生对于军训没有深刻认识,也无法激发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兴趣,导致军训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2]

影视作品欣赏的过程,是审美和娱乐的過程,影视介入军训教育生活能有效调剂军训时期的高强度生活节奏。有学者认为,“影视艺术的娱乐功能能够提供给广大受众一种休闲、放松、娱乐的心理状态。”[3]这就是对影视作品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的肯定。表格2就是该次问卷调查中对该问题的一次探究。针对“军训观影是否缓解军训带来的疲劳”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271名学生认为军训期间观影会缓解,占比高达93%;同样的问题,否定的观点仅为7%。绝大多数军训学生认为,影视介入军训生活对军事训练的疲劳感有缓解作用。

可见,影视介入军训教育环节有利于调剂高强度训练给学生带来得疲劳感,缓解紧张的军训生活节奏,以娱乐、欣赏形式转化学生恶性循坏的烦躁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再者,观影完毕后,学生之间对影视情节亦或观影感受的讨论促进了集体之间的交流和情感,促进军训团队的情感交流。一张一弛,成就军训生活的“文武之道”。

三、大国书写系列影视介入能够发挥积极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一)大国书写系列电影的教育意义

教育学家蔡元培曾说,“电影虽为一种娱乐,但对于教育,实有莫大的影响”。高校大学生正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军训又是新生进入高校的第一项教育活动。军训期间观看大国书写系列的电影,既在实践中体会到刻苦训练的光荣使命感,又在思想上传承和发展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方面,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肯定了革命的正确性。诸如《革命者》《1921》等大国书写系列的电影充满革命激情,细节化地展示了国家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与重大荣誉,再现了中国革命的宏伟历史卷轴。大学生通过艺术性和娱乐化的影视作品激起内心的一腔热血,清醒地认识到国家步步发展的不易并深刻了解到光辉历程,不断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另一方面,有利于学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可以说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既有形式上的波澜壮阔,又有震撼人心的感人情怀,两者相得益彰。”[4]电影中歌颂的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军训教育本就关系到我国在和平时期青年一代的民族忧患意识的培养、意志品格的磨练以及爱国意识的提高。而大国书写系列影视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作品在军训的大环境之下犹如助推剂,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对于该问题,该次调查结果显示如下表格3:

表格3针对“军训观影是否培育爱国主义情怀”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军训观影能培育爱国主义情怀的学生高达279人,占比96%,否定答案仅有13人。可见,学生认为军训时观看大国书写系列作品对自身爱国情怀培育和对国家认同感具有促进作用。影视介入既为爱国主义教育增添新内容,又营造了爱国主义教育氛围。通过影视作品,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消防员危险时刻不怕烈火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精神,还能见证到我国许多历史性经典瞬间。以艺术形式将新时代的优秀成果与爱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相结合,在大学生群体中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新气象新氛围。

四、影视介入军训环节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注意电影艺术的“真”,要选择合适的影视作品。

为军训学生提供的电影,在进行选择时,要注意进行恰当的选择。一方面,作品内容应来源于生活,使大学生获得真实感受。艺术源于生活,尤其是大国书写系列作品更应确保历史真实性,以达到大学生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和对先辈们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精神的学习。然而诸如抗日剧过度地粉刷历史情境,脱离实际生活,难以使大学生联想自身生活体验与历史时期的艰苦奋斗之间的差距,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另一方面,作品选择应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接受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认同感。高校大学生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价值观,影视作品的感染不像幼童时期较容易改变內心想法,这就需要军训时选择适于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并且具有深意的且品质过硬的影视作品。如《战狼》《红海行动》《长津湖》等作品,适合当下军训热血的环境。反倒是粗暴搞笑或堆特效的作品并不能达到大学生的审美标准,更不适于严纪律守正气的氛围,难以得到他们的认同。

其次,注意电影艺术的“善”,注重思想教育和爱国教育相结合。

“把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00后新生军训中,才能彰显军训的核心价值。”[5]青年学生作为中国人民的一份子,应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相联系,只有成为祖国的一份力量,才能实现伟大理想。在认知过程中,缺少不了影视作品作为媒介,将大学生的个性思想紧紧与爱国情怀相连。而过分强调压抑与苦难的影视作品不易接受,虽然革命过程很是艰苦,但先辈英雄们始终是心怀信仰,是秉持着自强不息、勇于斗争的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他们的奉献是高尚的,牺牲是壮烈的,经过军训的学生观影后更能激起热情和旺盛斗志。

再次,注意电影艺术的“美”,选择具有崇高审美价值的作品。

影视作品的各方面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但是一部电影的美育功能,关键在于它是否具有使人情感得到升华,道德得到完善的潜在价值,以及作为审美对象的人性价值。在军训过程中要发挥好电影的美育功能,就要选择具有崇高审美价值的作品。无论是形式上传统艺术的高度融合,还是内容上蕴含的情感内涵和思想内涵,选择的影视作品应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并实现对其的塑造。在军训过程中,观看崇高审美价值的爱国影视作品,不同于理论的强制性灌输,以具有吸引性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此外,在军训中安排电影艺术教育,还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军训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培养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是主要目的。实现以上目标,可采用多种形式,而不是传统只注重训练的方式,甚至过于懈怠的军训方式。久而久之,效果适得其反。采用多样化的军训方式,对军训时间进行合理的内容安排,过于繁重的训练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过于轻视的训练达不到军训效果。应合理安排以促进实践训练与情感培养相结合。军训既要有整齐划一的技能训练,也要有寓教于乐地增强学生爱国情感的影视载体。大国书写系列作品具有观赏性、时代性、娱乐性,影视介入军训之中,有效地使这类影片向大学生传递爱国情怀与精神。

总之,“高校军训育人工作任重道远,既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修养,又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6]大国书写系列影视作品常常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包括伟大的民族精神,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有促进作用。将大学生教育工作和大国书写系列影视作品相结合,充分发挥这类影片的教育功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PR

本文系琼台师范学院校级项目(项目编号:QTYB201903)师范院校大学生军训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淑蓉.车均.电影在学科教学中可教育性分析——以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为例[J].电影评介,2013(9):72

[2]曹露晨.大学生军训教育相关问题的讨论与思考——以“00后”大学新生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1):17

[3]齐永涛.影视艺术对受众的影响[A].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06):203

[4]文娟.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20:1

[5]郭旭娟.浅析90后大学生军训现状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167

[6] 吴明泽,郑燕,彭筱媛.新时代高校军训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研究[J].大学·研究与管理,2021(11):54

(作者简介:郭佳琪,学历:琼台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生;陈小妹(通信作者),职务: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影像呈现)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军训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军训
影视风起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影视
“一锤子买卖”式军训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