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电视节目中传统文化的再现与重构

2023-07-13刘一辰吴佳

大观 2023年5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传统文化

刘一辰 吴佳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电视节目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肩负着传播优秀文化的责任。河南卫视《国风浩荡2023元宵奇妙游》,采用跨时空对话的方式,达到古今共情的效果,在利用数字摄影、全息投影技术、VR技术营造沉浸式体验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再现与重构。

关键词:电视节目;传统文化;河南卫视;元宵节

注: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非文学类电视节目的文学性研究”(GD19YYS10)阶段性成果。

文化是一個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自古以来,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强盛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周易》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更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电视节目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肩负着传播优秀文化的责任。2021年,河南卫视以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作品《唐宫夜宴》成功破圈,此后更是推出了《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晚会,创作了《五世请缨》《祈》等一系列展现传统文化的创意节目。河南卫视的节目之所以受到观众的青睐,是因为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推陈出新,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能故步自封,而要在尊重原本内蕴的情况下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如今,任何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呈现,都势必会对其进行再现与重构。斯图尔特·霍尔认为,再现是使用语言对事物进行有意义的言说或呈现,包括反映、意图和建构三种方式,其中“建构”是最主要的方式,表面上客观,实际上却暗含态度。河南卫视在古为今用的《国风浩荡2023元宵奇妙游》中,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进行消解并重构,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能动性。

一、再现的传统文化特征

河南卫视《国风浩荡2023元宵奇妙游》,以“元宵的仪式感”为切入口,三口之家小朋友彤彤不愿意过元宵节,彤彤爸爸利用VR技术追溯汉、唐、宋、明最美元宵的景象,展现中国传统节日在历史场合下的传承。节目中彤彤爸爸说:“喜欢一件事情很难,也很简单。难的是主动去了解,简单的是有时候了解了也就喜欢了。”这句话展现了该节目的初衷——让大众了解并喜欢上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将文化内涵贯穿到节目的始终,该节目充满了鲜明的文化特性。

(一)“情”“志”合一的审美追求

《毛诗序》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任何文艺作品都包含了作者的情感与志向,在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生活哲思,因此具有情感性与思想性。

由张晓英和胡希华演唱的豫剧《大戏登场》作为《国风浩荡2023元宵奇妙游》的开篇之作,展现了传统戏曲的丰富多彩,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薪火传承的呼唤。该节目采用豫剧黑头的演唱方式,由传统乐器伴奏,曲词朴实无华、真情实感。首先映入眼帘是俯拍的传统古朴瓦房建筑,随着镜头的推进,走进元宵节热闹的民众日常,将观众带入故事。年轻的学徒展现了“旋子360”“桌下腰”“剑花”“点翻”“小翻”等戏曲动作。此时的曲词是“诚则灵,熟返生,明戏路,心气清,意久远,入化境,假中象,余味浓”,短短二十四字,将戏曲写意性、虚拟性的艺术特征表现出来,同时展现出戏曲人对诚与心的追求。

接着李小宝坐在化妆镜前装扮自己,镜头以其为中心做圆周移动完成转场,李小宝变成了一位成熟的戏曲演员对镜贴花黄,该镜头立意深远,既可理解为幼年的小宝长大后成为一名成熟演员,又可理解为每一位成熟演员当初就像小宝一样怀揣着好奇和喜爱进入该行业。随后大幕拉开,朱红、明黄二色浓墨重彩的水中舞,在粒子特效的加持下,波澜壮阔,振奋人心。戏曲虚境世界的张力,借由具象的水而变得无比震撼。

曲词“基武身把十年功,才成台上一分钟”与该节目最后镜头停留在雪中的红梅上交相呼应,既展现了戏曲艺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辛苦,又寄予“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好祝福。

(二)意象与韵味的审美趣味

中国传统的文艺中,最具有独特魅力的便是对意象的追求。由于自然意象自带的相对稳定的意义指向性,所以其能够在接触某个意象的刹那间进入某种预设好的意义空间内,这是中国人对符号的编码,极具浪漫性。除了意象,对韵味的寻觅,也体现了超然的中国传统美学。正如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所说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指的就是艺术作品的意蕴可以突破有限的时间、空间和世俗的想象,体味到世间万物、宇宙本质的无限层次。

由胡阳表演的舞蹈《人间清梦》中既有仙鹤、落日、千帆等意象,又有中国园林美学的意蕴。该舞的主角是写下“轻舟短棹向何处,只傍清水不染尘”的画家倪瓒,其作品大多表现出一种消散、清淡、寂寞之感,这源于其漂泊的晚年生活。该舞拍摄的视听效果恰到好处地呈现出倪瓒及其作品的底蕴,除了落日和静止的千帆,舞台还多次出现拥有前景和大景别的枯树,更是营造出寂寥的氛围。

我国园林美学追求因景互借,内外统一,常以“画”或诗的境界、格式来设计和建构,借景以内合。该舞的开场是在池边亭台,其中有镜头通过侧墙上的窗进行借景,此外又通过舞者举起的透过阳光的手完成亭台、拱桥、河畔的场景转换,表现出“神与物游,思与境偕”的审美意识。

在串联舞蹈《瑞鹤归》的剧情中,倪瓒在灯笼上画仙鹤,称仙鹤为瑞鸟,代表着品行高洁与平安祥瑞。同时彤彤爸爸称倪瓒是鹤鸣之士,借仙鹤称赞倪瓒的良好品行。舞蹈《瑞鹤归》在广州肇庆星湖景区取景,舞者在鹤群中、在斑驳光影的林中、在雾气朦胧的水中翩翩起舞,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美学追求。

(三)兴观群怨的审美功用

儒家认为文之用,在于成德、达志,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文之美,在于文质彬彬,温柔敦厚;文之解,在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简要概述为“兴观群怨”,兴是感发意志,观是观照社会政治与人心,群是指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怨是臣民对社会的批判。

由郝若琦主演的舞蹈《中国神话·女娲补天》展现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女性身姿,服饰精简,突出蛇形。布景多雾、静水,呈现出朦胧空灵之感。该舞讲述了女娲造人与女娲补天两个神话传说。女娲先用黄土照着自己的样子捏成了女人,女性泥人活泼灵动,随后又捏成男性泥人,男人健壮魁梧。男性领舞时,音乐恢宏,动作有力,充分展现出人对生命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男女群舞时,音乐节奏欢快,舞蹈动作是双脚蹲马步,双手由肘关节处呈90度垂直举起,表情愉快夸张。该动作与中国广西花山岩画上的图画具有相似性,而岩画被用来刻画祖先、动物、植物,刻画狩猎、舞蹈,透露出来的情感鲜明、直接、强烈。二者不仅在动作形态上,在对情感的强烈表达上,也能产生共振。

群舞时的背景是架空出的虚境,分不出日月,人类和女娲在天地间、日月间、山河间共舞,女娲将人们的手叠合在一起,这一动作意在劝导人们团结协作。忽然,天崩地裂,女娲补天拯救人类于危难中。女娲独舞,镜头下沉,由下仰拍女娲,呈现出崇高的美感,完成该作品的神性升华。最后在黄河边出现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象征着生命延续。

《中国神话·女娲补天》这支舞蹈抒发人类对生命的强烈情感,展现出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国风浩荡2023元宵奇妙游》的剧情中提到彤彤对传统节日失去兴趣,沉迷于电子游戏,通过“元宵元宇宙”,彤彤了解并喜爱上传统节日,这便体现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观照。

二、融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的重构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向觀众输出内容的方式。融媒体作为技术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包括支撑融媒体的技术接入、基于用户需求的内容生产和分布,以及满足垂直领域和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提供,主要的特征是人工智能与多功能。在技术的干预下,传统文化在呈现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被消解。

(一)科技赋能,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无论传播媒介如何进步与发展,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始终是内容优良的作品,在《国风浩荡2023元宵奇妙游》中,舞蹈《盛世大唐 万国来朝》、舞蹈《只若初见》、歌曲《灯火阑珊》,利用全息投影、5G技术与数字技术,实现虚拟场景与现实舞台的完美融合,赋予歌舞表演新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魅力。

舞蹈《盛世大唐 万国来朝》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胡旋舞、绿腰和宫廷舞。胡旋舞是男子群舞,节拍鲜明欢快,多旋转蹬踏,异域特色服装与扭脖动作体现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特点。女子独舞绿腰是唐代传统软舞,充分体现我国传统舞蹈腰、袖、轻、柔的风格技艺。在展现柔美的女性力量时,进入虚拟场景,出现水中圆月、孔明灯、烟花等意象。宫廷舞是女子群舞,形式工整华丽、实景拍摄、服装明艳。在男女舞者阴阳相合、虚境与实景的融合中,正如唐诗中“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重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所描绘的,充满了积极进取、昂扬乐观精神的盛唐气象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舞蹈《只若初见》与歌曲《灯火阑珊》围绕辛弃疾的两首词展开。《只若初见》讲述男女青年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结合传统技艺打铁花,营造出“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意境。在男舞者幻想与女舞者追逐打闹时,利用数字技术塑造出叠影效果,女舞者在火树银花前回眸一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形象便具体起来。《灯火阑珊》表达了辛弃疾壮志未酬的心酸,其中歌者身处虚拟场景,辛弃疾为实景拍摄,有效地体现出辛弃疾一生的辛酸,与后世人对其的敬重与同情。当孩童用稚嫩的童音颂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老年的辛弃疾闻声而来,蓦然抬头望向天空,张开双手苦笑。看见此景,观者潸然泪下。

(二)内容为王,注入时代内涵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提到:“盛唐以其对事功的向往而有广阔的眼界和博大的气势,中唐是退缩和萧瑟,晚唐则以对日常生活的兴致,而向词过渡。这并非神秘的‘气运,而正是社会时代的变异发展所使然。”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如今新时代,除了技术更新之外,新的时代内涵也将成为新的血液注入传统文化。

情景喜剧《女生的心思你别猜》用诙谐的手法戏说两性关系,大开脑洞设置需要完成KPI的上元天官,人物任由想象穿越成关羽、狄仁杰与张无忌,既体现出当代青年人的生活特点,又呈现出后现代无厘头、拼贴的文化特征。

民乐合奏《天地之和》与现藏于河南博物馆的《四神云气图》形成互文,中央华夏大地用大鼓,东方青龙用唢呐,南方朱雀用古筝,北方玄武用笛,西方白虎用琵琶,十分形象地呈现出“大风泱泱,大潮滂滂”的气势。该节目从古物四气神兽图入手,编织中国神话,四神兽瑞气罩四方,四方将士坚定守国门,将神话与现代结合,赋予边疆战士最本真的意义,从《四神云气图》中的“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到如今中华大地上坚定守四方的边防战士,从象征符号性的神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

三、结语

《国风浩荡2023元宵奇妙游》通过实景拍摄,展现出中华大地的壮美山河,既有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又有对历史名人辛弃疾“可怜白发生”无奈的慨叹,既传承传统文化,又赋予时代内涵,完成审美从神性到人性的转化。河南卫视系列电视节目成为优秀范本,希望我国的电视节目能进一步扩大优质内容产出、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斌.优秀传统文化在电视节目中的突围与创新: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J].中国电视,2022(1):45-49.

[2]刘康帅.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的文化创新表达[J].新闻前哨,2021(11):119-120.

[3]余俊雯.以创新性还原艺术本真性:探寻河南卫视爆火节目背后的章法[J].当代电视,2021(11):47-53.

[4]张国涛,欧阳沛妮.在中华美学精神层面寻得共鸣:解析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J].中国电视,2021(7):23-29.

[5]顾亚奇,张旭.传统文化觉醒:符码体系与视听场域的再生产:基于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文化观察[J].中国电视,2021(7):30-34.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传统文化
周四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