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形像”到“形象”
——从艺术实践的角度谈我的“形象”观

2023-07-12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王振

国画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王振山南艺术形象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王振

“形象”一词,在绘画领域,尤其在人物画方面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术语,即便如此,真正能够将其解释透彻的人也并不多。“形象”作为传统绘画的组成因素,不论在人物、山水还是花鸟画中都充当着一个重要的“标尺”,用来衡量与支配画面的精神与风采。一个人物、一只动物、一块山石、一枝花草,它们无不以独立的面貌与身份区别于它的同类或异类。单从人物画方面,广义讲,艺术形象不仅仅是人物面部的形象,人物的姿态、身体的某个局部、服装、器物等等,只要能发现它的独特或它的美,均可以囊括于艺术形象之中。在绘画过程中,我们正是要抓住它们各自独有的面貌,才能创作出真实生动且充满神采的艺术形象。绘画艺术里,不同形象的产生往往与画家的品性、阅历等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绘画艺术是一门很强调感性作用的艺术,这种感性在画家的创作过程中能够支配画面的风格以及艺术的鲜活度。只有在理性创作的同时始终坚持感性的流淌,才能将画家自身独特的品格与鲜活的气质呈现出来,而随之才会形成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性格的生动形象。所以绘画中的形象,往往一方面指所描绘物象的形态或姿态;另一方面,它更是画家在艺术作品中的创造性体现,是艺术家从艺术审美的立场出发,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及画家自身的感悟加以艺术概括处理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态。在我的创作观念中,我更强调后者。

众所周知,人物画中对形的捕捉是画之基础,我们初学绘画那段时期,当面对模特儿、面对严格的比例结构要求,大部分初学者能做到“形像”便已经很难得了,且他们会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想尽各种办法把形画得很像。但是画得像并不是绘画中最主要的,它只是很浅层的东西,而“象”才是画的重要之处,是形之根本。所谓“以形写神”,在这里“象”与“神”更为接近。“像”只不过是追求物质浅层的表象,而“象”才是形的目标,它是形神兼备的体现,是最为真实的内在的呈现,属于一种本真。画人难画心,这里的“心”更多体现的就是这种本真、这种“象”。从一名绘画初学者到一名艺术创作者,我们不能不将形象更加提升至一个新的维度,这种维度不再仅仅是形的像,它是对所描绘人物内心品质的表现,也是画家表达心性和向往的诉求的一条重要路径。简言之,我们既要表现出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更要通过这种精神品质传达出一位画家,甚至是更多人类所共有的精神向往。在美术史中我们不难发现,好的形象往往主要以两种不同感觉的形态出现。比如在自古以来的中外王权世界里,历朝历代的王室与贵族都有画像的习俗,一幅幅逼真的面孔表现,不仅需要严格画出他们各自独特的相貌特征,更是需要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看明清肖像画,一张张真切的面孔,或和善,或阴险,或智慧,或忠诚,人物性格在画笔之下表露无遗。看西方委拉斯凯兹笔下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呈现一种令人胆怯的威严;在列宾《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写信》中,扎波罗什人诙谐、自信、不畏生死的豪迈气质以及每个人不同的鲜明特点,都被画家表现得活灵活现。这些画面中的形象无不极为精准地呈现了一副副最为真实的活生生的面孔。这是一类艺术形象,另外还有一类形象则用更加主动、更加概括与意象的手法,以一种似乎并不存在但却集合了许多人类共性于一身的面貌,去吐露更多人内心深处无可宣泄的情感,比如蒙克《呐喊》中被精神压迫至扭曲的充满惊恐与绝望的人物形象。他不仅画出了画家自己多年不幸遭遇带给自己的精神创伤,同时更以一幅寥寥数笔的人物形象将所有人们内心的压抑呐喊了出来。不得不说这两种形象的呈现都是极为巧妙且非常考验画家修养的,但我们假若从纯粹艺术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似乎后者更具有让人们产生深刻共鸣的艺术感染力。

也许正是秉承着这样一种绘画理念以及想急切表达的渴望,所以我还在美院就读本科的时候便不假思索地选择了中国画中的人物画创作方向。而后的这么多年,似乎在每一个创作阶段,我皆因当时的阅历和心性不同,所需要的形象要求也不尽相同。我认为相对比较成熟的,是在大学四年级那一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有幸遇到一位正在晒太阳、很安静但却很孤独的奶奶。那是在一个春夏交替的早晨,暖暖的阳光洒落在城市的每个地方,这位奶奶的衣服简单朴素却干净利索。她坐在路边阳光直射的台阶上,头很自然地搭在拄着拐杖的双手上,身后高耸的楼房、喧闹的街道和她的安静与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我走过的那一刹那,这种鲜明对比下映射出的孤独的她瞬间打动了我,不禁让我想起当时刚刚去世不久的奶奶。因为常年在外读书而不能时常回家陪伴在奶奶身边的那种遗憾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回到宿舍后我迅速将这种感受与留守老人的孤寂以一幅幅小草图呈现出来,在这样一种感受的引领下,几个月后诞生了我当时那幅重要的工笔画作品——《暮年》。在这幅画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合是我的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写实的绘画态度,将一位孤独的留守老人置于冰冷的混凝土浇筑的城市楼房之间,冰冷、坚固、没有温度的城市与柔弱老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形象的产生,是我对多年来艺术学习的一个交代,但我更希望的是,通过这幅描绘孤独老人的作品唤起整个社会对留守老人的爱与关注。

后来在就读研究生后,经过许久的探索,我又开始了我的红色系列创作,包括《这么远那么近》《他和她》等关于爱情题材的作品。爱情一直是很多中外画家喜欢表现的题材,它普通却高大,普遍却抽象。当面对这一抽象的题材时,我选择继续运用我所熟悉的具象的表现手法,但打破了以往工笔画勾线填色的传统技巧,以一种层层渲染、模糊线条的新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人物形象力求达到真实却又朦胧,看起来更像在梦中一般,是一种梦幻式的存在。所以形象的选择不能再像以前创作中那样有真实可循。虽然是不真实的形象,但却应具有更多共性的存在,可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表达。这个系列作品中的男女更加注重情绪的抒发,隐约线条的处理是为了符合更多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共性。所以在这几幅创作里,形象的表达在保持具象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在情绪的输送上。于是从那时起,我便开始意识到了形象的表现与创造,实则是为了内在精神世界与主体情感的最佳表达。

王振 遥远的歌 167cm×195cm 纸本重彩 2023年

在创作了一系列绢画作品之后,由于绢画材料特殊性的局限,我在很多时候无法实现对于艺术创作的全部期许,于是在经历很多次试验后,我最终尝试运用矿物色在纸本上作壁画式的呈现,但同时尽量不丢弃我所掌握的绢本的优势。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尝试让我的艺术创作从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与偶然性。近两年的作品《遥远的歌》《花信风》和《南山南系列》等作品,就是这种创作手法的一种全新探索。在《南山南系列》中,因形象更多来自采风写生,故采取了一种写生式的手法,在尊重模特儿特有的品质特征的同时,赋予了更加主动的夸张与概括,让一副副独立的面孔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多了几分神秘和疏离感。《遥远的歌》与《花信风》等同样还是以女性为创作客体的工笔画作品,她们都是动中带静地弹奏着她们各自民族的特有乐器,人物整齐地排列却不失微妙的艺术对比。虽是少数民族题材,但在形象表达上还是延续了以前的理想主义的形象处理。这些创作的主题均是抽象的,因为在我的艺术理念中,愈是抽象的才愈会是神秘和深刻的,这也正是我从来不喜欢去表现某一具体题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艺术形象的处理上我认为也同样如此,在保存个性的同时争取更多共性,才能创造出更多真正永恒的艺术形象。她虽然不是真实的存在,但却因为这种理想主义的共性的存在而得以成就更多存在的真实。

艺术创作往往就是这样,愈是伟大的作品,更多时候可能愈是一种抽象的呈现,这种抽象不仅仅是艺术手法的抽象,还包括题材的抽象和形象处理的抽象。从“形像”到“形象”,看似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所蕴含的却有可能是咫尺千里的距离。好的艺术形象的产生不能只是选择,更重要的是再创造,而且这种创造一定是要发自内心的,是要将内心最深处的艺术感受以及人生体悟,通过艺术形象的处理成就其艺术化的外在呈现。我深知我的创作以及在艺术形象的表现上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与差距,但只要前行的道路宽敞明亮,我的态度足够坚定,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会越来越接近艺术这座金字塔的制高点。

1.王振 南山南之一 90cm×60cm 纸本重彩 2021年

2.王振 南山南之二 90cm×60cm 纸本重彩 2021年

3.王振 南山南之三 90cm×60cm 纸本重彩 2021年

4.王振 南山南之四 90cm×60cm 纸本重彩 2021年

王王振振 暮暮年年 119955ccmm××110055ccmm 绢绢本本设设色色 22001100年年

王王振振 花花信信风风 119966ccmm××110055ccmm 纸纸本本重重彩彩 22002211年年

猜你喜欢

王振山南艺术形象
CrAlGe: An itinerant ferromagnet with strong tunability by heat treatment
Unusual thermodynamics of low-energy phonons in the Dirac semimetal Cd3As2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THE GLOBAL L1 SOLUTION OF THE EULER EQUATIONS FOR CHAPLYGIN GAS∗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THE EXISTENCE OF A BOUNDED INVARIANT REGION FOR COMPRESSIBLE EULER EQUATIONS IN DIFFERENT GAS STATES*
我是这世上最幸运的人
我是这世上最幸运的人
略谈西藏山南市图书馆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