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形象比较教学

2023-07-12司美

雨露风 2023年5期
关键词:大堰河祥林嫂教学法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课堂的教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语文的比较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题材、体裁进行比较。旧社会的女性地位很低,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鲁迅的小说《祥林嫂》和相对较晚的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二者刻画了祥林嫂和大堰河两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小说《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已经被解读得很透彻,但是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因其诗歌题材的限制,解读大堰河形象的文本并不是很多,但二者又有许多相似处和不同之处。将二者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比较教学理念和运用现状

(一)比较教学的理念

“比较教学法是教师在明确比较内容的前提下,遵循比较原则,使用恰当的比较策略来实现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1]简而言之,比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两个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授课内容经过比较和编排,组成相互比较式的教学内容,以此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类比等比较思维,来分析和运用知识点。比较教学法虽然一直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领域,但实际上缺少理论的阐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2]而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比较的方式,可以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深入思考。所以比较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比較教学运用现状

教材中学习任务群的出现和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的出现,使得比较教学在实际课堂中被广泛运用。或是在一单元之内不同篇目之间作比较,或是在不同单元之间做大单元设计作比较,或是在不同篇目之中作比较。涉及的有小说、诗词和散文等文体。比如在诗词教学中,通过题材、主题、体裁、风格、意象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来进行教学,比如学生在学习《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出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场景的时候,可以将之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出场时所说的话“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相互比较分析,分析不同的出场环境以及人物的社会地位、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学生深入体会二者的同与不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比较教学运用的策略

比较教学法虽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但是这个理论在教学中已经被大量运用。然而最初一种理论的诞生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从实践中吸取经验,教师在最初运用比较教学法的时候也许也会像文体首次创作一般较难掌握其中的妙招,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时,可以在大方向上遵守以下两个原则:

(一)求同比较

即使是同一景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会有不同的效果。好比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运用比照联想的方式,着力于引导学生领悟表达手法,进行言语实践,实现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思维、文化和审美”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将同一个主题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融会贯通。例如统编语文教材的编辑、排版都根据单元设计和主题贯穿,如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这单元以“生命的诗意”为人文主题,属于高中语文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力图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时代诗人的遭遇及处理方式,体会不同流派的诗歌风格,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本单元的诗词篇目有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找出这些篇目的共同点,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二)求异比较

多维比较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研究,优化比较点,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语言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奥妙,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学生通过一次次地比较阅读,提高了品读和鉴赏的能力,实现了思维的发展,初步形成写作意识:内容、形式、表达既要根据文章中心来确定,又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进行选择。例如统编版必修上册的第三单元,每一课的篇目都不同。曹操和陶渊明的诗作,二者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面对挫折,曹操选择“忧”而陶渊明选择“归”,这样的不同选择,恰好折射了诗人的不同性格特征。通过进行比照赏析,寻找他们的不同点,体会诗人们不同的写法和人格特征,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本质,提升诗歌的鉴赏水平。这种求异比较可以是诗歌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不同文体之间的比较,“只要比的恰当,越比理解的越清楚,印象越深刻,掌握的越牢固”。[3]通过比较这个过程,学生可以锻炼其思维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新课标的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生课堂”,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

三、形象比较教学案例分析

以小说《祥林嫂》和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刻画的两个形象为例,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设置主题:旧社会底层女性如何摆脱困境?带领学生讨论分析,启发学生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祥林嫂》和《大堰河,我的保姆》两者都刻画了来自底层社会的妇女形象,二人的结局也是一样的。由此详细分析二者的同与不同,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是善良、勤劳、朴实的农村女人,她一生的幸福与不幸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也有她积极反抗的一面。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同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大堰河的形象。诗人用几组画面感极强的生活片段,刻画了大堰河鲜明的人物形象:一是大堰河家境极贫,她哺育“我”是为了她的家;二是在她流尽乳汁以后,又沦为地主家的女佣;第三,无论在哪里,大堰河都深爱着她的乳儿;第四,大堰河死后那关闭了的故居、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凄凉无比的画面让人心酸。

(一)二者形象之同

祥林嫂从丈夫死去、被迫改嫁和儿子被狼吃后,一直处于痛苦之中。她唯有说出个人的伤痛得以解脱,然而相同的语言说多了会使人厌烦,所以大家由开始的同情到最后的厌烦。再看大堰河,同样是在旧社会遭到迫害的人,她的身上有着光辉的品质。大堰河的形象是美丽的,她勤劳善良,宽厚淳朴,无私而又乐观,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女性,所以作者用“雪”来象征她纯洁的品格,用“紫色”来象征她高贵的灵魂。

然而,她们的结局依然逃不过毁灭与死亡。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害死了大堰河和祥林嫂?引导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联系大堰河和祥林嫂所生活的時代,通过她们所经历的苦难,分别用课文中的原句来分析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二者形象之异

其一,反抗意识的有无。当祥林嫂被卖,被迫改嫁的时候,她也斗争过,试图自尽以保名节,但后来她还是逐渐地安于现状,因为旧社会的女性并没有很多出路。如果她再继续反抗,无论是“逃走”还是“死亡”,都是有违旧社会的“三从四德”的“妇道”,那么她也就成了违背伦理纲常的“罪人”,这正是祥林嫂所惧怕的。祥林嫂终究还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还是被社会毒害。再看大堰河,她面对社会的黑暗,面对丈夫的残暴和无耻,似乎已经认命,任劳任怨,做着旧社会女子所应该做的事,然而命运并不会怜惜大堰河,她最终还是和祥林嫂一样的结局。祥林嫂还试图摆脱自己的命运,寻求解脱,而大堰河却好似认命一般,不反抗,持续接受社会给她带来的磨难,承受着那个社会时代背景下底层女子所背负的不公平命运。

其二,是否还具有生育价值。在旧社会男子强权制的背景之下,女性的社会地位很低,其地位和价值似乎只有用生育能力来体现。因为祥林嫂具有生育价值所以她不得不被迫改嫁,她只生过阿毛一个孩子,然而阿毛被狼吃了。但是当祥林嫂的生育价值被剥夺了之后,她在旧社会便再无用武之地,那时候的人们认为她是“不祥”的人,即便是同样作为女性的“鲁四嫂”,也丝毫没有意识到作为女性应该给予祥林嫂安慰,而是站女性的对立面贬低女性,令人感叹那时候的女子的命运真是悲惨!祥林嫂自然而然被抛弃,她死时也并没有人为之流泪,因为她再也没有那时候人们认为的价值,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她死了才可以成就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这也是她结局悲惨的原因之一。大堰河作为一个乳娘,是生育能力的象征,所以她的价值依然存在,相较之下,大堰河的死引来多人的惋惜,连大堰河的丈夫都在为她哭泣,正是因为大堰河实现了那个时代女子身上背负的生育价值,所以她的死才令人惋惜。

四、比较教学的意义

完成祥林嫂和大堰河的形象分析后,感受整个课堂的变化、学生的思维跳动,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处,其优势如下:

(一)扩展学生思维

在没有进行课程改革之前,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媒介”,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当新的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的角色由“教的专家”变为“学习者”,即课堂上学习的设计者、课堂统筹协调者和教学反思者,而学生的角色不再像从前一样仅仅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而是主动积极的探求知识。除此之外,运用比较教学方法,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面,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对比思考,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对于文本的把握和对于学生学情的把握,也就是教师充当“学习者”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教给学生‘点金术,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4]

(二)优化教师教法

以前的学生学习,学生就是“知识的接受者”,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也就是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通过某些活动获取知识。学习方式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在改变。教师熟悉掌握比较教学法,运用比较教学法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作者简介:司美(2002—),女,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语文。

注释:

〔1〕谢雅屏.比较教学法在统编版初中小说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薛绍红.比较教学与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0(5):62-63.

猜你喜欢

大堰河祥林嫂教学法
深挖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大堰河——我的保姆》细节赏析
入手细微达于至情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句的多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