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性根管和多次性根管治疗对牙体牙髓病患者炎症反应及疼痛缓解的效果对比

2023-07-11周贺卜祥会

系统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牙根管疼痛感牙髓

周贺,卜祥会

长春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一科,吉林长春 130000

牙体牙髓病属于口腔常见病变之一,发病后可发现牙齿外观发生明显转变,发黑的同时逐渐形成龋齿,并伴有明显的疼痛感,在牙髓内可发现炎症病灶。其虽属于慢性疾病,但存在急性发作期,疼痛呈现阵发性、放射性的特点,尤以晚间程度最为明显,对睡眠深度、时间等均会构成负面影响[1]。如发病后未及时进行治疗,牙髓内炎症会直接对牙齿其余结构形成侵犯,最终引发牙根尖炎、牙周炎等问题,所产生的疼痛感也会更加剧烈,导致牙齿无法咬合,使其难以进餐,直接降低营养摄入量,且对心理的影响也相对较大[2]。目前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时均采取根管治疗方式,这也是当下国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根管治疗能够对病灶区域实施机械力清创、化学药物干预等操作,以彻底根除内部感染源,同时对根管给予填充,降低外界病原体再次侵入的概率,为组织愈合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但实际治疗中,对于治疗次数的选择存在一定的争议,一次、多次手术会给预后效果带来不同的影响[3]。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6 月—2022年6 月在长春市口腔医院接受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94 例,对比一次性根管与多次性根管治疗的效果与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94 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个人意愿选择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7 例,男25 例,女22 例;年龄18~48 岁,平均(35.11±1.47)岁;病程2~11 个月,平均(6.94±1.05)个月。观察组47 例,男24 例,女23 例;年龄19~50岁,平均(35.25±1.44)岁;病程1~12 个月,平均(7.01±1.0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取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牙体牙髓病,符合《牙体牙髓病诊疗中牙科显微镜操作规范的专家共识》[4]标准;②符合根管治疗指征;③同意参与配合治疗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等重大疾病者;②近期接受过口腔正畸治疗者;③沟通障碍者;④中途退出或抵触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使用X 线机对口腔进行扫描,通过影像计算患齿内部根管的直径、深度,并确认根管具体走向。针对合并急性或慢性牙髓炎症的群体,可给予先期抗菌治疗,待炎症状态稳定后再行根管治疗,避免将炎性组织、病原体等带入根管内部。根管治疗前,需针对患齿所在牙龈的上、下两侧给予清洁,如合并牙列畸形需进行灵活调整;如已经合并龋齿,则需对龋齿内部的坏死组织进行清理,以便根管治疗后同步填充。

1.3.1 对照组 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多次性根管治疗方案,对患齿所在牙龈处注射麻醉药物,实施局部麻醉处理。待麻醉生效后,使用规格为10 号的牙根管电锉初步修整根管通道,再以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对根管内部进行冲洗,直至冲洗液颜色不发生变化且透明为止。取一次性无菌棉球,将患齿牙根管处多余水分吸干,向内部注入现场调制的氢氧化钙糊剂,以便暂时密封牙根管。叮嘱患者在随后的7 d 内完成2 次返院复诊,每次至少需间隔3 d,以X 线机观察患齿的牙根管情况。如确定牙根管满足填充指征,则向内部注入热牙胶,直至根管的底部,并采取垂直加压法挤压热牙胶,确保其可以完全填充根管内部;如牙根管内炎症仍存在,则需取出氢氧化钙糊剂,重新对牙根管给予处理,再行观察后填充。

1.3.2 观察组 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案,麻醉方法、根管修整方法等均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待使用棉球将患牙根管内多余水分吸干后,无需后续观察,直接向根管内填充热牙胶,配合垂直加压法处理,保证根管被完全填充封盖。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结合X 线检查结果、患者咀嚼功能恢复情况等判断治疗效果,划分显效(通过X 线检查患者病灶完全消失,牙间隙正常,能够正常完成咀嚼行为)、有效(通过X 线检查患者病灶明显减轻,牙间隙基本正常,可顺利咀嚼一些较柔软的食物)、无效(通过X 线检查患者病灶仍存在,咀嚼功能异常)3 种情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疼痛评估。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变化进行评估,设定0~10 分,其中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烈疼痛,评分越高,患者痛感越强烈。③生长因子检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长因子指标进行检测,指标包括骨保护素(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 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④炎症指标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变化趋势。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 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 IL-1β)、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⑤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 周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咬合不适,牙龈肿痛、感染,统计总发生概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8.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牙体牙髓病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评分比较[(±s), 分]

组别观察组(n=47)对照组(n=47)t 值P 值治疗前5.33±1.01 5.28±1.04 0.236 0.814治疗后2.09±0.33 4.01±0.32 28.635<0.001

2.3 两组患者生长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长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OPG 高于对照组,RANKL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长因子比较[(±s),ng/L]

表3 两组患者生长因子比较[(±s),ng/L]

组别观察组(n=47)对照组(n=47)t 值P 值OPG治疗前0.26±0.13 0.29±0.15 1.036 0.303治疗后0.46±0.02 0.34±0.01 36.791<0.001 RANKL治疗前0.55±0.08 0.52±0.10 1.606 0.112治疗后0.29±0.02 0.43±0.03 26.620<0.001

2.4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s),ng/L]

表4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s),ng/L]

组别观察组(n=47)对照组(n=47)t 值P 值TNF-α治疗前82.18±5.96 81.95±5.98 0.187 0.852治疗后42.17±3.29 53.01±3.33 15.875<0.001 IL-6治疗前95.89±6.11 95.81±6.06 0.064 0.949治疗后45.94±3.19 60.58±3.12 22.493<0.001 IL-1β治疗前327.49±9.18 327.36±9.22 0.068 0.946治疗后172.19±6.44 221.48±6.51 36.902<0.001 CRP治疗前0.45±0.11 0.41±0.12 1.685 0.096治疗后0.28±0.02 0.37±0.04 13.797<0.001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牙齿的结构可被分为3 个部分,分别是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而当牙釉质因龋坏而产生损伤时,早期阶段可能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此时若及时进行干预,则病情不会进一步发展[6-7]。但若处理不及时,龋坏便会进一步发展,病灶会对牙髓产生浸润,直至进入到牙根尖当中,经由根尖对周围牙龈、牙床骨骼等造成影响,最终引发牙体牙髓病[8-9]。

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时均推荐根管处理和填充治疗,其先对牙根管内的病灶组织给予处理,通过开髓的方式彻底清理部分或完全坏死的内部组织,再根据实际需求对根管给予扩充。通过反复清洗的方式去除残留的牙体碎片、感染源等,为有效杀灭感染源,需使用双氧水与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组织消毒[10-11]。此后再将适量药物置入根尖内部,以治疗根尖组织的炎症病灶,并加快损伤组织的自愈速度[12-13]。最后再以人工牙胶对扩充的牙根管给予填压,以完全封闭牙根管,杜绝外界病原菌再次侵入到牙根管内部。传统治疗理念中广泛应用多次性牙根管治疗方案,将根管处理和填压封盖分开进行,以此降低对牙根神经的刺激,减少术中、术后应激反应发生概率[14-15]。但其主要受以往口腔外科技术的限制,而随着现代牙齿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可以实现一次性牙根管治疗[16-1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72%;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仅为2.13%,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炎症指标(TNF-α、IL-6、IL-1β、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长因子检测中观察组的OPG 明显高于对照组,而RANKL 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孙诗雨[18]的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不良反应为1.88%,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炎症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的结果一致。说明利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炎症、生长因子等指标数值,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感也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一次性治疗避免了反复操作,直接封盖也可杜绝外界细菌的侵入途径,为根管恢复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条件[19-20]。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首选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案,相比多次性根管治疗效果更佳,能够减轻患者痛感,同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值得运用推广。

猜你喜欢

牙根管疼痛感牙髓
材料作文“疼痛感”升格指导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昆明地区人群下颌磨牙根管系统的CBCT研究
探讨儿童橡皮障在乳牙根管治疗术中的临床效果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