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

2023-07-10余晓梅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导向法治道德

余晓梅

问题导向教学,是指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利用問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突出问题导向,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强化规则、纪律、秩序、诚信、团结合作、冲突解决等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逐步扩展和深化自己的认识,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新课标高度重视问题导向,要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笔者现就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作了一定研究。

一、精心创设真实问题情境

杜威曾说:“问题是思维教学的主线,思维教学要通过问题的解决才能实施。”问题是课堂活动的核心与灵魂,是学生学习的引导线索。真实问题是培育核心素养的摇篮。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强调问题情境的真实性。首先,教学内容与真实问题的关联性越强,越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就越能激发学生,越能调动学生,越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其次,问题越真实,越具有挑战性,如辨析性问题、追问性问题、冲突性问题等,就越能促进学生对这些真实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越能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如,教学《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填写《我的人际交往现状》的问卷调查。在调查中有一题:对于友谊,有哪些令人困惑的事情?通过统计分析学生的问卷,发现了学生的真实困惑,将这些真实困惑整合成三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小学的朋友还要不要继续交往下去?新的班级里如何才能交到好朋友?第一次考试,因没有给好朋友传答案,他不答理我……课堂上教师采用步步追问的方式,如:既然如此,考试中给朋友传答案这样的朋友和友谊值得拥有吗?为什么在生活中,“我”表现得如此苍白无力,让人觉得不是朋友的错,好像是“我”的错一样呢?这些真问题直面学生的真困惑,具有思辨性和冲突性。学生或辩论,或静思,或谈论,通过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会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使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认识更为清晰,从而实现思想认识的洗礼和道德情感的升华,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实现学生的真正成长。学生是社会中一个个真实的个体,教学中只有以学生为本,用心发现学生的真困惑,才能找到教学的起点和意义;只有精心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才能引发学生共鸣;只有提出触动内心的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真思考、深度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分析讨论问题

分析问题是问题导向教学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有许多种形式,通常包括三种形式:师生互动分析、小组合作分析和学生独立分析。针对初中阶段的教学,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作为其中的重要科目,旨在培养中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使得他们更好地完善自身的品格。但是在以往的教育当中,由于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应有的更新,使得课堂只是按照一贯的形式,老师运用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述,课堂教学比较刻板,不能很好地带动起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就只会导致学生道德与法治的能力不能得到应有的提升。因此在当今改革的进程之下,需要老师能够关注到新的教学理念,明确问题教学法的意义,为学生构建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通过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方式来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小组合作是需要组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沟通进行学习的,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能力,在不断讨论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道德理念与法律素养。在具体的课堂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他们进行小组划分,构建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在老师提出问题之后组织每个小组进行讨论,这就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调动起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得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呈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社会生活有秩序”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就可以问题导向教学的方式,在课堂引入时,老师就可以提出“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存在哪些秩序?”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对于秩序的认知,实现自身能力的有效提升,在问题教学法的代入之下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拓展。

三、在体验和探究中解决问题

体验与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是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在要求。问题导向强调将学生生活引入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与探究,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亲情之爱》学习中,教师利用问题导向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既是爱的情感分享,又是呵护爱的方法分享。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中“发现”亲情,体验亲情碰撞,求得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构建为学生设置探究支架,以此强化课堂中教师教学活动的引导作用,真正使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的探究方法,为其未来课程中的自主探究提供方法支撑。例如,在《国家利益至上》一课“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提出基础问题,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自主阅读,从而通过关键信息的整理提取出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等基础性的问题,为学生课堂知识的理解活动打下认知基础。而后,教师应结合基础内容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等具有难度的概念进行独立思考,在基础认知上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教师问题情境下问题系统的构建,学生能够真正以问题为支撑展开层层递进式的探究活动,最终使其以更高的质量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在在体验和探究中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导向法治道德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偏向”不是好导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