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

2023-07-10邹佳莉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22期
关键词:使团盛世材料

邹佳莉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的第二课。从纵向看,本课上承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是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下启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横向看,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时期,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对清朝统治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本课既贯穿中国古、近代,又沟通中、外联系,因此,本课在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2020版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通过了解清代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基于课标要求,我设置了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一乘兴而来:讲述享誉全球的康乾盛世。二败兴而归:分析盛世背后的危机,三历史反思,盛衰交织的时代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导入新课: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国政府派出使团访华,使团以乔治·马戛尔尼为正使,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提到:

少数有幸被接纳为英国使团成员的人,因为要出使这个宫廷,一定应该沾沾自喜和感恩戴德了……总体而言,英国使团是怀着将要访问民族的好感起程的。

为何英国使团乘兴而来,这时的中国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一、乘興而来,享誉全球的鼎盛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一百多年鼎盛局面,史称康乾盛世。为何出现这样的盛世?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一)权力巅峰

探究一:清朝前中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材料一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乾隆十三年

材料二:“盖天下之患莫大于耳目锢蔽,民情物理不能上闻…是以各省督抚大臣,于本章之外,有具折之例。又以督抚一人之耳目有限,各省之事岂无督抚所不及知,或督抚所不肯言者,于是又有准提、镇、藩、臬具折奏事之旨,即道员武弃等亦间有之。”

——《起居注册》,雍正八年七月七日

材料三:军机处图片

教学活动:

问题1: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分析皇帝对权力的掌握程度。

问题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奏折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问题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特点,并分析军机处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依据史料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理解这一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给清朝统治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和探究能力。

教师总结:清朝皇帝独断朝廷大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奏折制度下官员与皇帝单线联系,迅速机密,使皇帝能够更直接更广泛的获取信息,掌握信息控制权,上奏官员范围扩大,奏事范围扩大,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军机处距离养心殿只有50米,军机大臣由指派的朝臣兼任,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处于皇帝的严密监督下,军机处的设立表明皇权发展到顶峰。

(二)经济繁荣

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补充材料: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全国人口突破1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

(三)疆域稳固

探究二: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

教学活动

问题1:阅读教材83-84页内容,归纳清朝面临的边疆问题有哪些?(小组合作)

问题2:清政府针对这些边疆问题采取什么措施?其措施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

问题3:回顾中国古代史主线,对比地图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前中期加强边疆治理的意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主权意识、对中华领土的认同以及归属感。

教师总结:清朝治理边疆因地制宜,多元管理,保障了疆域的稳固。通过引导,认识《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疆域开始从传统王朝国家“有疆无界”向近现代主权国家的“有疆有界”转变。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的主线,分析得出清朝疆域治理促进了民族交融与发展,使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稳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

二、败兴而归:盛世背后的危机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任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假如来了一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完了……虽然船不会立刻沉没,他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 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为何英国使团败兴而归?他们在中国看到了什么?

探究三:清朝前中期的危机

材料一  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齐周华

材料二

材料三  天理教攻打皇宫被镇压后,嘉庆帝下《罪已诏》通告全国,其中说:猝于九月十五日,变生肘腋,祸起萧墙......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予唯返躬修省,改过正心……诸臣若愿为大清国之忠良,则当赤心为国,竭力尽心,匡朕之咎,移民之俗;若自甘卑鄙,则当挂冠致仕,了此一身,切勿尸禄保位,益增联罪。

——引自《清仁宗实录》卷274嘉庆十八年九月庚辰

材料四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

教学活动

问题1:阅读材料1-3和教材内容,分析清朝前中期出现的内部危机有哪些?

问题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中期面临的外部危机有哪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角度梳理危机表现,辩证看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认识经济危机如何形成,中外联系认识外部挑战,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

教师总结:专断体制下国家的发展维系在皇帝个人身上,大臣盲目顺从。同时国家大兴文字狱压制思想,这些表明专制统治日益僵化腐朽。人地矛盾尖锐加政治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发。清朝在对外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种消极防卫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侵略,但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错失向西方学习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机会,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历史反思:盛危交织的时代

乾隆不知道,他错过了世界留给中国的最后一个机会。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教学活动

问题1:学生梳理17-18世纪的大事年表,分析这一时期历史的发展趋势。

问题2:盛危交织给我们带来了怎么样的启示?请同学们谈谈看法(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对比同一时间中西发展的不同,引导学生分析盛世衰落的原因,培养学生中外贯通的历史思维和全球视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教师总结:17-18世纪世界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可以看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从中国历史纵向看,康乾盛世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从世界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政治、经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清朝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

猜你喜欢

使团盛世材料
无锡“樱花使团”的浪漫外交路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盛世盛开盛唐花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
盛世国庆
《阿美士德使团出使中国日志》
“治世”与“盛世”辨微
1922-1953年间甘肃、青海和新疆的“圣言会”传教使团:书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