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

2023-07-10孙云晓

中华家教 2023年3期
关键词:育英总书记育人

孙云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系统而完整的深刻论述。2023 年5 月31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并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他强调:“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1]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讲话,既道出了党和国家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也进一步为新时代的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五种品质的培养缺一不可

成长与教育都是有规律的。青少年儿童需要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说的“全面贯彻”和“全面发展”,就是“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

毫无疑问,新时代更需要素质教育。在育英学校与同学们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为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努力奋斗,未来要靠你们去接续奋斗。如何才能实现这一伟大愿景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質、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缺一不可。”[2]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强调的要重视理想信念等多种品质综合培养,激励学生传承红色传统,就是要坚持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培育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这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必由之路。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完整人格由两个方面组成,分别是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们表现为个体活动效率和活动风格上的差异。而人格倾向性则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性、价值观和世界观,它们对人格心理特征产生制约作用。[3]

众所周知,为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党和国家以雷霆之力推出“双减”政策,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要彻底改变人们的观念,依然是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双减”政策落地有一个过程,要久久为功。要引导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提高认识,推动落实好“双减”工作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久久为功的坚毅之心,同时也赋予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攻坚重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和“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这是对家庭教育事业的精准引领。一切皆为生活与教育,但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有所侧重。在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学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知识教育,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生活教育,社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不仅是三个主体的合作,更是三种教育的相辅相成。面对“双减”这个攻坚任务,既要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又要在行动中增加生活教育和实践教育,走出偏重学业发展的误区。实际上,让家庭教育回归与创造美好生活,是立德树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健康第一,增强体魄

体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而身体是德智美劳的基础。早在百年前,毛泽东就在《新青年》杂志上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无体则无德智也。他呼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历来把身体健康放在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育英学校观看学生体育活动后指出,提高人的健康素质,青少年是黄金期。这个阶段,长身体是第一位的,身体好了,才能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体育锻炼是增强少年儿童体质最有效的手段。[5]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强调在青少年儿童时期“长身体是第一位的”,这是一生发展的基础。

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儿童身体健康的三个要素是睡眠、饮食和运动。教育部等部委坚持多年的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10 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9 小时。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0 年的调查表明,小学生近九成在学习日(周一到周五)每天睡眠不足10 小时,初中生有八成多睡眠不足9小时,较2015 年增加了27 个百分点。[6] 与此同时也不难发现,中小学生运动不足而肥胖率上升,这些都危及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赋予家校社协同育人一个攻坚任务:“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两个硬指标,即落实“双减”与增强体魄,事关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其实,落实“双减”与增强体魄这两个任务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一体两面,都需要转变观念,都需要完善知识教育、生活教育和实践教育相辅相成的育人机制,也都需要家校社的密切协同与久久为功才能够完成。

三、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

实践出真知,这是一个教育常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核心观点是“教学做合一”,主张“做”是核心,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7]

习近平总书记有农村劳动的经验,他在育英学校指出,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8] 他对同学们说,认识大自然,首先要从认识身边的植物开始。同学们栽培的各种植物,虽然书本上都有介绍,但大家亲手种、亲自培育、跟踪观察,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希望同学们从“学农”中感受到农作的艰辛和农民的不易,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生动活泼的劳动体验课程,让孩子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自我感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早植入孩子的心灵。[9]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生活教育、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无论缺失哪一种教育,人都可能畸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透彻地分析了生活实践是知识之源,鼓励学生们勇于投身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代新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关于当代少年儿童发展的大量调查数据告诉我们,缺乏生活实践,缺乏劳动体验,已经成为一代孩子成长的重大缺陷,亟须用心用力补上这一课。毫无疑问,引领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有助于落实“双减”与增强体魄目标的实现,自然也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

四、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吹响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成为教育系统的神圣使命,也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课题。2023 年5 月29 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10]

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育英学校考察时指出,科学实验课是培养孩子们科学思维、探索未知兴趣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科学家,未来争当大科学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11]显然,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以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志向,鼓励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由小变大变强,这是符合青少年儿童内在需求与成长规律的有效方法。

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团队坚持24 年,跟踪研究208个孩子从2 岁到26 岁的成长经历,最终发现主动性与自制力两颗种子是优质发展的核心要素。[12]所谓主动性,就是有兴趣爱好,有追求和梦想,喜欢积极主动探索。有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怀疑自己的孩子没有潜能优势。实际上,孩子不是没有潜能优势,而可能是缺乏丰富多彩的体验。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当获得足够的体验,他便可能发现自己的潜能优势,甚至激发出梦想。行为习惯研究证明,人的内在动机越强烈,越有可能养成习惯。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青少年儿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特别需要多一些富有魅力的科学技术体验,激发他们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养成好奇好思、勇于探索的习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所在。

五、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育英学校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论述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特别谈到了好教师的标准以及如何尊师重教。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是好的,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是有优势的,要坚定文化自信,把自己好的东西坚持好,把国外好的东西借鉴好,与时俱进、开放发展,让孩子们有更广阔的眼界、更开阔的思路、更开放的观念,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勇于创造世界奇迹的国之栋梁。他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努力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13]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既要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又要求我们更加开放,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创造世界奇迹的国之栋梁。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论述了新时代好教师的标准:一是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二是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三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个标准具有深刻的意义,例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教师以师德培育生德,并且是从立身、立学和施教三个方面为学生做榜样。如果回顾一代代优秀教师的成长,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规律。如孔子的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教师标准,值得广大教师作为座右铭来学习和实践,也值得父母和家庭教育工作者以此激励自己。

六、让所有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

能否让儿童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这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儿童获得越来越好的学习与生活条件,儿童友好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是有目共睹的巨大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育英学校指出,党中央始终关心关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努力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我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各族儿童一定会越来越幸福,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14] 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力推“双减”政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党和国家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持之以恒地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社會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核心理念是尊重儿童的权利,做到儿童优先,而拥有美好童年是幸福人生的基础。这是极具历史责任感和发展紧迫感的现代教育意识,只有一代代新人茁壮成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会充满希望。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宏伟历程,需要一代代中国人接力奋斗,需要广大少年儿童“时刻准备着”。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最新的号召: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这一伟大号召既为少年儿童的成长确立了新的坐标,也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指明了方向,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勇于实践。

猜你喜欢

育英总书记育人
顾小晶坚守基层育英才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逆境之中育英才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巍巍学府 作育英才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