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泰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3-07-09张亨明陆晓宇

关键词:中泰泰国贸易

张亨明, 陆晓宇

(1.三亚学院 管理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2.泰国西那瓦大学 国际商学院,泰国 曼谷 10700)

东南亚国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我国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泰国等国家与我国的双边贸易快速增长。作为泰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农业在中泰两国贸易间占据突出地位。通过对中泰农产品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展开研究,从总体情况、农产品进出口及贸易结构等方面进行总结,针对双方贸易结构、农产品贸易政策、产品品质、品牌建设和物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问题提出政策、协调、品牌、物流、市场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为中泰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泰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及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加大,各国之间农业战略对接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快速发展[1]。我国农业作为重点产业,农产品贸易在全球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占比较高。

(一)总体概况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泰贸易不断增强。2011—2021 年,中国与泰国农产品贸易额增加了2.55 倍;2016—2021 年,中泰贸易逆差的波动比较大,中国与泰国农产品贸易差额从2016 年的7.61 亿美元迅速增加至2021年的72.65亿美元[2](如图1所示)。

图1 中泰农产品贸易总体情况(2011—2021)

近年来,中泰农产品贸易不断增强[3]。亚洲东南部地区的十余个国家与我国贸易往来频繁,泰国作为东盟重要成员,与我国在农业领域的贸易合作不断深化[4]。根据相关数据,从图1 可以看出,泰国和我国近年来农产品贸易持续增长,2011 年以来,由46.58 亿美元一直增长到165.39 亿美元。近年来中泰两国在相关合作协议的引领下,农产品贸易额屡创新高,2021年中国向泰国出口额高达46.37亿美元,进口额119.02亿美元。就双边贸易差额来看,十多年间中泰贸易逆差由于各类不确定因素,例如疫情等影响,出现很多波动。2011—2020年一直保持持续逆势增长,但增长差额较小。受疫情影响,2021年中泰农产品贸易仍逆势增长,由2020 年贸易差额35.79 亿美元增至72.65 亿美元,增加了1 倍多。同时,伴随着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的变化,交易产品品种的丰富和贸易逆差的不断增长,泰国不断要求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例如借助提高产品品质标准、农产品安全法律体系和农产品检验检疫指标等,对进口中国农产品进行限制,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更多的考验。

我国近年来对于泰国的农产品贸易不断加强,加上泰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合作日益稳固。由于在其他工业领域泰国产品并不突出,所以对中国的出口集中在农产品领域,2021年之后受疫情等影响,中国对泰国出口额增长缓慢。贸易逆差呈扩大态势,且由于数值逐年增加,对中泰农产品贸易有一定的影响。

(二)进口泰国农产品状况

2000—2019年,中国从泰国进口农产品在农产品进口中的占比总体变化为“升—降—升”,且波动幅度较大。2000 年占比最高,为9.92%,2009 年占比最低,为4.03%;2000—2002 年间,占比缓慢增长,波动范围为8.86%~9.03%;2003 年出现骤降,降至5.05%,2004 年回升至7.08%,后逐年下降至2009 年的阶段低点;2010 年,又缓慢上升,期间伴随小幅下降,2018 年升至7.13%,至此,中国从泰国进口农产品的占比进入稳步增长阶段。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在泰国农产品出口中的占比总体变化为“升—降—升”,波动较大[5]。其中,2019年最高,为30.53%;2001年最低,为6.83%。2000—2013年,占比波动性增加,尤其是2009年后,年增长幅度较大,2013 年达到19.81%;2014 年骤降至15.78%,而后再次大幅增长,进入持续增长阶段。泰中农产品贸易总额占泰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5.34%~20.23%,变化趋势与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总体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除2013—2014年出现较为明显的放缓,其他年度贸易额总体较为稳定,发展态势较好,2019年占比升至22.65%。2021 年上半年泰国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0%,下半年由于病毒变异株及各国防控形势影响,进一步影响中国进出口及国际物流的快速变化,因此下半年泰国出口中国的农产品有所下降。但中泰农产品贸易总额持续上升,与2020 年相比贸易总额增长了35.9%,中国从泰国进口额增长了51.2%。综上,中国与泰国互为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也是泰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6]。

(三)出口泰国农产品状况

中国对泰国出口农产品呈整体增长趋势并伴有小幅波动,但数额明显低于进口额。由图1 可知,2017年开始,中国对泰国农产品出口额从31.08 亿美元逐渐上涨至46.37 亿美元 ,增幅较为稳定,但对泰国农产品的出口额增长速度低于进口额的增长速度,发展潜力有待提高。当前东南亚多个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工作均有加强,针对农产品贸易,不同国家会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质量评价体系对农产品进口进行限制,从而平衡发展内需。

从数据上来看,2007—2021年,中国与泰国的农产品贸易为逆差,中国进口额较出口额高,其变化总体可分为四个阶段[7]。2007—2009 年中国对泰国的贸易逆差相对较小,在4.57 亿~9.08 亿美元间波动;2010—2014 年,贸易逆差增至21.73 亿美元,在22 亿美元以下波动;2015—2017 年,在经历“V”形变化后,开始进入快速上升期;2018—2021 年,贸易逆差呈大幅度上升,2021 年增至72.65 亿美元,为15 年来最高值。2020 年以来,虽受疫情等影响,中泰农产品贸易仍逆势快速增长,由于中国在贸易过程中不断改良相关流程和策略,中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日益提高,通过跨境电商等大大提升了双边贸易效果[8]。

(四)双边贸易结构分析

2000—2021年间,中国从泰国进口水果平均占比达49.72%,接近进口总额的一半。但近年占比有所下降,2011—2015年连续五年下跌,幅度较大,2019年跌至24.01%,贸易额为16.7亿美元,在当年五大类农产品贸易额排序中列第二位,说明泰国其他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仍有很强的竞争力,后续变化值得关注[9]。除水果外,植物产品是中国从泰国进口的第二大类农产品,20 年来有12 年该类产品占比高于20%,年均占比21.62%。2000、2014 及2015 年则超过30%,2015 年贸易额17.7 亿美元,占比达35.39%,为20 年来最高值;贸易额的波动较大,2006—2011年间所占份额一直低于20%,2007年仅为7.46%,为20年来最低值;2008年后逐渐升高,2018年又开始下跌,2019年跌破20%,竞争力出现下滑,但后续变化仍需关注[10]。

活动物及动物产品是中国从泰国进口的第三大类农产品,2000 年占比5.69%,2019 年占比升至38.41%,贸易额为26.7 亿美元,达到近20 年来最高点,近20 年年均占比15.04%,其整体增幅为所有类农产品中最大的。2000 年起占比逐年增加,2004—2012 年,所占份额一直保持在10%上下,波动不大,趋于稳定;2013 年陡升至20.92%,2013—2017 年五年间,又趋于稳定,保持在20%左右;2018、2019 年再次大幅度增长,预计未来发展可观。

当前中国对泰国出口的农产品货物主要涵盖食品调味品、食品及饮品、酒精类产品和烟草制品等,上述几类年均占比9.52%。2019年达最高点,占比19.25%;2000年为最低点,占比3.04%,20年间共经历两次上升一次下降。2000—2010年为第一次上升,变化为逐年增加并伴有小幅波动,2010年占比达12.44%,出现第一个峰值;2011—2013年经历了短时间的下降,占比降至7.26%;2014年占比逐年增加,2019年达到近20年来高点。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占比有望继续攀高[11]。

(五)科技合作不断推进,技术沟通效果明显

通过农业技术交流,合作成效日益显著。严格的农药残留物标准,有利于防止农业害虫、病原微生物和杂草等因素对农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农产品从业人员一般采取化学防治等方法保证产品品质、提高经济利润。其中农药残留标准体系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内容,泰国借助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对农产品进口贸易进行检验,一方面是保护属地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技术壁垒的应用[12]。在一定程度上对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西方多个国家,如日本的Positive List System 制度、美国的《FDA 食品安全现代化法》均为农贸技术壁垒的体现。根据我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对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数据统计,2020年泰国进出口检疫部门依据农药残留标准、病虫害检疫标准、细菌检测体系等农产品安全体系,对我国超过280批次的农产品进行了扣留。由此可知,贸易技术壁垒对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冲击[13]。

举例而言,泰国从三个方面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评价,最为严苛的是对新鲜果蔬和鲜活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行退关。这种检测标准时间长、程序繁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鲜果蔬和鲜活产品的质量。同时,中国需要向泰国相关部门申请进口许可,同时提交农产品生产流程情况、来源和检测报告等[14]。据我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统计,2020年泰国相关部门依据新鲜果蔬和鲜活产品的微生物安全指标、检测报告不合格等,扣留了100余批次产品,这对我国部分鲜活农产品贸易产生了不良影响[15]。

二、中国对泰国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近年来迎来快速发展,但其中依然存在诸多短板,例如贸易发展不均衡、政策制度不完善、产品质量亟须提升、品牌建设落后、物流发展不健全等,上述短板的存在对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16]。

(一)中泰贸易发展不均衡,贸易逆差增加

中国于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出口贸易的各类交易和经济交流迎来较快发展,尤其是农产品、轻工产品等贸易增长迅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交易往来日益密切,其中与泰国双边贸易的交易额最为显著。中国对泰国的出口总额从23.37 亿美元(2001 年)提高到505.3 亿美元(2020年),2020年的出口总额环比2001年增加了20倍以上。其中,中国对泰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从3亿美元(2001 年),提高到了42.93 亿美元(2020 年),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增加了13 倍以上[17]。农产品作为经济利润较低的出口产品,出口贸易额增速虽比中国对泰国出口总额增速慢,但仍处于健康稳定的发展水平。同时,因为农产品生产受到气候条件、自然条件的限制,出口贸易额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处于稳健态势,尤其2010—2020 年,中国对泰国出口农产品贸易额占中国对泰国出口总额的6%~10%之间,占比没有出现大幅震荡[18]。总体而言,中国对泰国的农产品出口与两国经济发展相关,在经济稳定发展的态势下,农产品贸易具有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农产品企业的财务状况,虽然出口金额稳步上升,但2018年该项数值增长缓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表明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市场竞争逐步增加,导致市场份额发生了改变。更应引起警惕的是,2020 年在疫情等多种客观因素影响下,中泰两国进出口贸易额大幅上升,但中国仍居逆差地位,且逆差呈扩大态势。这也揭示了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迎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是国际经济发展大形势与两国国内供需结构和经济因素多种影响的结果[19]。

(二)农产品贸易政策缺乏,便利化程度有待提升

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企业的自身经济实力和金融资本相对薄弱,在农业科技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农业生产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使得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与竞争力都远远低于大型跨国贸易公司。此外,中国许多对泰国出口贸易企业由于目前的产品来源主要为采购和代理,并未形成自己的农业种植基地,农民参与性低,而生产成本的相对劣势也使得企业无法以低廉的产品价格进行市场竞争,企业在双边农产品贸易中的竞争地位处于劣势,所以并不具有较高的风险防范水平,如果整个宏观经济长期呈现低迷态势,进出口贸易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危机。同时,由于竞争者增加,使得农产品企业内部竞争出现白热化态势,加上许多国际同行在产品规格与质量等方面和我国的农产品相比同质化较强,因此我国现行农产品产业布局一方面降低了农产品的出口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产品集约化、一体化发展格局,缺乏规模化,农产品出口行业的实力无法增强。和传统贸易相较而言,农产品便利化贸易体现在交易方式的变化上,如电子商务交易形式具有市场互动性好、影响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成本投入少等优势,对提高相关企业在泰国农产品消费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比等具有正面作用。当前,国内尚未建立有序的农产品出口市场环境,行业规模不大、发展秩序存在短板,频频出现价格战等低级竞争方式,严重降低了整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损害了中国农产品出口产业的行业形象[20]。同时,随着泰国消费市场和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越加严格,市场需求也从单一化转向了多元化,泰国对农产品检验检疫体系和标准也更加严格,导致我国出口企业净利润出现下降,盈利幅度也逐步收窄。

(三)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产品竞争力不足

农产品品质一直是国际贸易中各方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化,防止劣质农产品进入市场从而引发事故,发展绿色农业,不同国家建立了符合自身市场需要的质量检测机制。从人员结构方面来看,质量检测单位相关人员的学历和专业构成状况较为全面,涵盖了外语、管理、农林、化工材料、食品质量检验和法律等各相关专业,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化肥含量及农药残留量等方面的把控。由于缺少经济、国际贸易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我国对全球贸易分析、国际金融形势演变等国际贸易相关问题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很可能对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变化形势缺少分析[21],对中泰两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也没有深刻的分析与调研,出现因决策失误而导致产品积压和金融流动性不足等短板;除此以外,由于国际贸易壁垒问题及发达国家地区对本国出口贸易顺差重视导致的保护主义情况多次发生,农产品交易的法律争端对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亦有影响,因此法律专业人才和国际金融领域人才十分重要。

对出口农产品的类别进行分析可知,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一般为粮食和新鲜果蔬,相关企业主要以农产品初加工为主,出口产品结构简单,且位于行业生产的下游,其生产工艺所造成的生产附加值相对较低,缺少高新技术产品价值[22]。由于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农产品企业同质化的出口组织较多,其出口业务极易被后来者削弱和侵夺。

(四)农产品品牌建设较为落后,外部竞争愈加激烈

泰国一些国家标准受到利益集团影响,为维护国内农产品公司的权益,补充了多项农产品评价标准以限制他国农产品交易,作为外部竞争和市场调节因素下的产物,成为限制他国农产品进入的贸易壁垒。同时,环境保护和降低碳排放要求的推行,绿色生态农产品逐步进入消费市场的视野,部分国家通过借助生态理念实施针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反倾销打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跨国贸易。东南亚国家效仿欧美国家,如泰国等也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评价体系来限制中国商品进入,而中国相关公司倘若突破这种门槛带来的贸易壁垒,则必须优化出口农产品品质、提升科技水平、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品牌[23]。同时,也要求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从两方面加强制度优化,一方面是出口成本进一步细化,通过成本合理投入、农产品质量稳步上升的策略打造强势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是科学控制企业运营风险,积极面对中泰双边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贸易壁垒,科学优化经营风险。

当前国际农产品市场化竞争越演越烈,特别是农产品的交易市场,由于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少新兴农产品强国利用自己在农产品领域的品牌优势,试图遏制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此外,我国农业集约化发展迅速,江浙等地区农产品质量稳中向好发展,不可避免地激化了国际市场农产品贸易的竞争[24]。

(五)物流发展不够健全,跨境电商发展落后

由于多数农产品面临着新鲜度高和储存时间短的尴尬困境,中泰两国之间有一定距离、地理上不相邻,而且两个国家之间水陆交通的运输条件并不完善,从而影响大宗农产品交易,造成两国贸易成本上涨。同时,因为运输时间长等因素,农产品新鲜度大打折扣,对农产品交易和竞争有负面作用[25]。

因为两国陆运交通条件不足、基础建设一般,并未接壤且缺乏海运条件,中泰两国地理位置上被缅甸、老挝等国家隔断,因此需要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工具进行运输,其费用高、周期长。同时,两国进行交易的农产品多为新鲜果蔬、水产品等,需要较好的保存条件、较高的运输条件和较短的运输周期,并且要搭配冷链等特种运输设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双方交易成本、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泰国的优势。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后,由于我国农业从业人员普遍教育程度较为落后,使得农产品生产者不易接触跨境电商服务,经营理念处于传统农产品营销阶段,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营销农产品的意识还不浓厚,且缺少科学的运营策略和体系,很大概率上限制了农产品进出口跨境电商的发展。对于一些地处边境农村的偏远地区,农产品输出的物流机制不健全,物流配送服务不完善,跨境物流时间长、成本高,而公路物流成本比航运成本高出两成以上,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贸易跨境电商的成长。

三、促进中泰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解决当前中泰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短板,应当加快推进我国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行政干预,多角度多层次为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提供政策保障。从发展角度而言,我国应该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的中泰两国政治沟通和经济往来,继续秉持团结精神,加强密切协作,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支持政策,通过减税降费、现金补助和贷款贴息,将农产品双边贸易提升到中泰两国的政治和经济规划之中,逐步削弱现有的双边贸易壁垒;从产品角度而言,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投入,加强农产品自身品牌和质量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物流体系进行优化,将跨境电商应用到农产品贸易上,以推动跨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为方向,完善跨国物流和农产品贸易运输体系,切实服务两国贸易合作。

(一)加强农产品贸易双边沟通,消除贸易壁垒

为了完善农产品出口贸易体系,中国农产品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利用受欢迎的产品来创造效益,不过产品类型单一很容易因为政策的波动而影响到交易。在此基础上,加强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交流和合作,相关公司需要拓展丰富的产品业务和产品体系以减少经营风险,实现效益的稳定提升。对每一笔出口贸易都进行充分、细致的盈利性调查,严格按照生产精细化原则,保证经营中每一环节可以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为了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选用质量合格的外国商品,开展与输出国商品的反向贸易,以降低由于外币汇率变化而造成的效益冲击。

我国对泰出口企业要补齐自身发展短板,对外界市场环境实施多项风险规避策略,一般而言,相关企业可以从生产环节和运营环节对风险进行规避,其目的是防止因行业风险引发竞争优势的下降。首先,生产环节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化生产成本、取得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其次,在运营环节挖掘产品的个性化营销策略,拓展不同消费群体,实现出口贸易份额提升;再者,在经营环节明确业务流程规范,努力实现现代化、标准化的运营机制,应对泰国等出口目标国的贸易壁垒打压。

(二)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提升农产品贸易互补性

在新的发展阶段,两国政府应当对双边贸易进行更高层次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加强经济往来,将“一带一路”重大方针与两国自身发展相融合,农产品贸易与双边合作相融合,发挥彼此优势、实现互补发展,相关企业应对国家现有政策进行充分利用。

首先,农产品贸易相关企业应当根据两国政策制定经营战略,最大可能地借助国家对农产品贸易的制度支撑和政策引导,增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质量优化,扩大自身生产优势,根据两国经济动态和市场需求对企业发展进行合理定位,借助多元化发展机制优化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倡导相关企业形成战略合作,搭设成体系的产业链[26]。同时,打造一批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品牌,从而形成价值效应;主动拓展企业商品的出口途径、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形成丰富的农产品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农产品交易的互补性。农产品企业可以借此完善自身的竞争能力,面对贸易风险和国际争端时,能够更好地保持自身盈利和健康发展。

其次,优化农产品出口经营策略,注意形成多元化发展战略,逐步减少因为农产品种类单一而形成的经营风险。另外,企业应当对经营过程进行全面考虑,对业务利润和风险进行预期分析,依照精细化原则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最大可能地降低农产品贸易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收入,稳定企业经营指标,减少企业在农产品跨国贸易中的经营风险。

(三)精准定位目标市场,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

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全球市场除了市场需要之外,还需要考虑进口国消费市场的制度规定、检验检疫、品质要求等强制性标准与宗教、文化和当地风俗等非规范性条件。尽管强制性标准如制度规定、检验检疫等比非规范性条件有更严格的影响,但非规范性条件与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息息相关,不同国家的情况区别较大,需要综合考量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需要在符合进口国制度、检验检疫等强制性标准之下,结合目标市场的宗教信仰、民风民俗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明确目标市场的实际需要,从而通过优化营销策略对农产品进行推广,通过精准定位、科学营销形成企业的农产品竞争优势。

泰国农产品市场比较关注产品品质,相较于东南亚其他国家,其农产品评价标准较高,农产品病虫害检疫指标较多,对绿色农产品较为认可,对我国进口的基本定位是高质量农产品,并高度关注农产品的价格因素[27]。根据泰国经济实际情况,较多的人口造成泰国人均消费水平不高,高质量农产品带来的高价格并不一定能被泰国消费者接受。因此相对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泰国农产品消费市场更青睐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同时,泰国政治格局较为复杂,农产品贸易存在一定的风险;另外,泰国的宗教信仰主要为佛教等,这意味着农产品营销策略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性。但总体而言,泰国农产品消费市场贸易壁垒相对较少,市场需求量大、消费潜力强劲,农产品贸易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产品标准和附加值

加强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拓展出口泰国的贸易渠道,维系更多的供应商不仅有利于加强自身议价话语权,有利于确保经营利润最大化,对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有积极意义,也有利于积极应对现有的贸易壁垒。我国相关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产品贸易优势,继续拓展泰国农产品贸易市场,挖掘新的商业机遇;同时利用企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强与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单位的合作交流,构建适合企业经营的农产品产业链和产业联合体,优化深加工产品体系,从而打造具有外贸竞争实力的产品品牌和附加值,力争形成自身的品牌优势,减少出口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企业应当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当前农产品生产的不足之处,按照泰国的产品质量安全准则来开展农业科技领域的研究,提升农业企业的生产水平,从而达到检验检疫标准的要求,并针对性地解决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对中国农业来说,由于缺乏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和深加工企业等,因此出口泰国农产品考虑的首要条件应当是农产品品质能否满足泰国的质量要求和市场需要。当前国际贸易的市场竞争,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中国缺少规模化农产品贸易产业,打造农产品优质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应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相关企业应加快建设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基地和深加工产业链,将农产品品牌战略计划纳入企业发展中[28]。

(五)提高物流技术成本投入,尝试电子商务应用

科技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也是物流等贸易环境的动力。首先,我国应当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将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应用到农产品跨国贸易中,促进农产品服务数字化建设,挖掘更高的商业价值,用科技提升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其次,物流运输体系是跨国交易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带一路”多边贸易的基本保障,我国应将科技创新纳入到跨国物流体系建设中,优化运输网络体系、完善交通运输方式,对不同类型的交易产品选择科学、合理的物流方式,最大可能地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时间。考虑到中国和泰国农产品贸易的品种类型,应当强化冷链物流运输的科研投入,对现有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科技创新,形成全球化的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同时构建海外物流运输信息反馈机制,实现农产品运输动态数字化检测。再次,双方应当健全海外贸易制度,完善海外贸易诚信体系,共同构建健康的贸易支付环境。

国内多种互联网新媒体企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和社交时代占据了较高市场份额。我国企业可以借鉴,采用多种新媒体宣传手段在泰国进行农产品宣传。例如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泰国网络明星或者打造网络知名品牌,对企业农产品进行宣传等,促进跨国贸易和电子商务融合。国内多家电商企业,例如三只松鼠等,都是前期拓展电子商务渠道、采用社交传媒等方式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这些案例同样可以应用到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之中[29]。

四、结 语

当前跨国贸易发展快速,我国需要采取多种策略保证自身的农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比例,策略的实施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产品结构优化保障。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在当前发展态势下,若想获得更大的利润,则需要强化各自竞争力,一方面需要中泰两国贸易往来的友好协调,另一方面需要在各自现有农产品的基础上,对不足之处进行互补,进而带动各自与周边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近年来,我国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出口类农产品品质逐步提高,获得了全球市场的肯定,这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竞争的重要动力;而“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的国际市场逐步拓展,给我国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前景。为加强中国与泰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农产品贸易壁垒使我国农业企业在未来农产品出口中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同时,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短板,例如贸易发展不均衡、政策和制度不完善、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亟须优化、物流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不足等问题。

通过对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进行归纳、对比,结合数据进行分析,阐述了当前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倡导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中应充分利用现有制度优势、完善农产品竞争的不足之处,加强贸易沟通、协调解决贸易壁垒,同时倡导打造农产品优势品牌、提高物流科技投入、探索电子商务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商业价值,提出目标市场的精细定位,为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提供现实指导。

猜你喜欢

中泰泰国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泰国的中秋节
贸易统计
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以中泰铁路的波折为例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贸易统计
建交与护侨:中泰就1945年“耀华力路事件”的交涉
去泰国啦
我的泰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