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纸千年韭花香

2023-07-06松三

中学生天地(B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字距韭花尺幅

松三

家中院落里有一株枇杷树,枇杷树下种着一排嫩韭。几十年来,枇杷树已亭亭如盖,那一排嫩韭,却年年四季循环往复。我喜欢这一排嫩韭。到了秋季,白色韭菜花伶仃开在小小的韭薹顶,秋日凉风一吹,便让我想起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

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余。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在1000多年前,一位叫杨凝式的书法家,昼寝乍起,腹中甚饥之时,得到珍馐韭花,配以羊肉,饱腹之后,感谢友人馈赠美味韭花,信笔书成。“献羔祭韭”的吃法自古有之,韭花相当于今天的调料。但韭花如昙花,应季一瞬,只开七天左右,它的短暂而珍贵,更凸显了这饱腹之后的愉悦满足。1000多年后的今天,那股洋溢着愉悦高昂却又潇洒闲适的情绪,仍如韭香一般扑面而来。

作为信札,《韭花帖》尺幅不过手绢大小——高26厘米,宽28厘米,一共63字,分为7行。在空间布局上,它以宽疏的布白最先夺人眼球,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都留有大片空白,形成萧疏散落的气质。小小的尺幅上,字与字之间也呈现出丰富的对比牵连,左边的字比右边的字要重一些,上边的字比下边的字要重一些。字距之间,纵向上忽大忽小,横向上从右至左不断变大变疏散,整体疏阔宽朗,呈现出顾盼从容却又自然天成的审美特质。

明代大家董其昌便深受其影响:“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敬侧取态者有殊。然敬侧有态,故是少师佳处。”

除了《韭花帖》,杨凝式流传至今的名帖还有《神仙起居法》《夏热帖》,前者连绵跌宕、極尽舒张,后者侧锋落笔,线条形态劲健刚硬,笔势恣肆狂放。而到了《韭花帖》,所有的激昂都消除干净,只显风神简静、自然生动。

杨凝式出生于唐末,父亲时任宰相。后进入五代,时政更替,杨凝式历仕六朝,浮沉不定,累官至太子少师、太子太保等职,世称“杨少师”。杨凝式更出名的外号为“杨风(疯)子”,因他怪诞事迹颇多,但更可信的说法为“佯狂避祸”。

历史上的杨凝式是矛盾而模糊的,然而书法一定是他“佯狂”的精神出口。那些起起落落、纵横捭阖,都在他的笔端驰骋、倾诉。但《韭花帖》稍显不同,它更像是一次温柔的停驻,一份对生活日常美好的记录——借由一盘小小的韭花,让心神在历史洪流中获得了当下的安放。

猜你喜欢

字距韭花尺幅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秋风起 韭花香
遍地青春不开门
秋来韭花香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文字排版研究
《韭花帖》
行书章法浅析(九)字距须紧 行距宜疏
字距与行距:学术期刊版式编排中的细节
字距与行距:学术期刊版式编排中的细节
“晒菜”也能成经典——杨凝式与《韭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