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0后”建筑设计师裘云丹:校园是记忆的载体,它保存着青春时代的气息

2023-07-06

中学生天地(B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慈溪校区建筑师

在杭州,安吉路与繁华的武林路相交,道路却略为狭窄,有点闹中取静的意味,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就坐落在这里。早上9点,敲开裘云丹办公室的门,他正在和同事讨论工作事宜,提问详细,语速平缓。从窗口能看到街旁的绿植及紧邻的安吉路实验学校;室内,与裘云丹的办公桌相对的是一排棕黄色的书柜,摆满了建筑学类目的书籍、杂志以及他在建筑领域获得的奖杯。

裘云丹担任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建筑五院院长、嘉善分院院长等职务,许多学校、商业体、体育场馆建筑的设计都有他参与的身影。在杭州亚运会的场馆设计工作中,裘云丹和他的团队也担起重任,负责多个设计项目。

回溯一个建筑师的成长史,裘云丹坦承自己略有绘画天赋。从小上美术课,他就是班里画得最好的那个。小学时,他爱在纸上画感兴趣的坦克、装甲车;初中时,班级里的黑板报全权交给他一人负责;高中时,学校并未开设美术课程,但他时不时以一些人物素描、风景写生来缓解学业压力。那时的裘云丹,仍不知建筑可以搬上画纸。

直至考大学选专业时,裘云丹才第一次了解建筑学这个专业。他听人说,建筑学是理科大类里与艺术交集最多的一个专业;还听说,建筑学在高考时要附加美术考试,而这正是他擅长的领域。

大学学习建筑的时光令人怀念,在一所理科院校里写生、绘图,做与别人不一样的事。裘云丹和同学们在走班制的校园内拥有专属的教室、画室、工作室,内心不免充满了自豪感。几个室友商量在寝室门口挂起了“建筑师之家”的牌子,這是大家对未来的向往,也是对职业的肯定。毕业多年后,裘云丹仍能清晰记得老师在课堂上的寄语:“从选择这个专业起,你们就是一个建筑师了。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要以一个建筑师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建筑的空间尺度。”

工作后,裘云丹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一个校园建筑项目。这所学校是宁波前湾慈吉外国语学校,这是成为建筑师后的第一份作品,裘云丹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和精力。有时,半夜他也会起身到工地上转转,察看项目的进展。当看到笔下的设计方案正一砖一瓦地出现在工地上,在紧锣密鼓的撞击声里逐渐成型,裘云丹内心的自豪感与成就感远远超出上学时对建筑师工作懵懂憧憬的认知。

在裘云丹的光鲜履历里,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或许是那些大型的体育场馆、商业建筑,而对于他个人来说,校园建筑意义非凡。除了慈吉外国语学校这枚职业生涯里最初的果实,裘云丹还是母校慈溪中学新校区的总设计师。

慈溪中学是省内名校,裘云丹在这里度过了初高中六年的求学时光,对学校怀有特殊情感。在裘云丹看来,校园是记忆的载体,它甚至保存着青春时代的气息。诸多毕业多年的校友重返校园,其实是执着于记忆的找寻。因此,裘云丹希望慈溪中学的新校区与老校区之间能产生某种意义上的对话,同时也能长久留存、免于搬迁。校园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和老去,反而会更显成熟和稳重。

时尚,还是经典,裘云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时尚元素虽然时下正流行,但可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若从中国古典建筑中选取经典元素,可能永远不会过时。裘云丹谈起杭州河坊街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浙大玉泉校区已有六七十年历史的红砖老房,隔着时光长河回看,依然别有韵味。在这些老建筑的启发下,慈溪中学新校区的工地上垒起了块块红砖,左右对称的砖红色教学楼在绿树的掩映下更显典雅、文气。同时,使用红砖的好处不仅体现在经典、沉稳的外观,还具有不易老化的特性。

然而,校园建筑并非一味地讲求端庄,它也必须有闲适放松的区域。裘云丹的设计灵感采撷于中国传统元素“前庭后院”,“庭”在传统文化里代表会客、礼节,而“院”则更私密、生活化。在慈溪中学新校区矗立的主楼前,有一块大草坪,用以举行各类仪式;教学楼的后边,是一片规模不小的荷花池,一到花季,便成为热门打卡地。学生的生活区域也围绕荷花池展开,池中碧波荡漾,不知有多少校园故事沉淀于此。

在设计校园建筑的过程中,裘云丹始终保持着一个理念:校园建筑的设计必须以师生为核心,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实用需求。他注意到,有些学校的外廊特别窄,只有供路人来往的交通功能。裘云丹和其团队把慈溪中学的校园走廊设计成四五米宽,除了基本的交通作用,还兼顾社交、户外活动等功能。现在,这条宽阔的走廊已成为校园的“文化廊”,悬挂着历届慈溪中学学子的毕业照。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裘云丹想让校园建筑成为“凝固的教学”。校园建筑虽然也是建筑物,但它却独具“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气氛。

对于建筑师来说,建筑设计的大体逻辑和原则是相通的。然而,学校建筑和其他建筑的区别在于,它自然组成一个高人口密度的小社会,学生要在此空间内度过多年学习时光。因此,裘云丹说:“在设计时,我们既要考虑校园对情感、文化的塑造,更要周全地考虑学校对师生、社会的关怀。”他在用一双建筑师之眼感受空间尺度的同时,也能自如转换视角,用学生、教师甚至家长的眼光,重新打量周遭的一切。

裘云丹不断做着假设:假如你是个学生,你将如何度过这一天?上课是否方便?雨天如何才不会被雨淋?假如你是位老师,那么,回办公室的路线,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场所,都是要思考的问题。裘云丹专门拿出幼童够不到小便斗、洗手台等例子来说明建筑师转换视角的重要性。要想设计出美观、实用兼备的建筑,有时需要站在不同的人的角度了解不同的需求,去体验他人的人生,这是裘云丹从事建筑行业多年来逐渐学会的另一种“看”。正是通过这种沉默的注视,他从建筑这个小世界中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世界自然也不只学校,而是分布在更广泛的场所里。裘云丹致力于保持建筑的温度,让建筑不仅具有外观之美,还具有人性之善。他提到了无障碍卫生间、一体化卫生间(无性别卫生间)及母婴室的推广。当建筑按照一般的标准来建造,一些弱势群体的需求就会成为建筑的盲点。建筑师的职责是要及时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看一看他们眼中的世界,让他们也能自如地参与到社会空间里来,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对心怀建筑师之梦的中学生,裘云丹建议:“希望你们能热爱建筑,热爱生活,热爱美。在广阔的生活画卷中,大家尽可能多地去观察、去思考,重要的是要真正看见这个世界。”不只看建筑,更要看到在建筑中流动着的人。

采写:陈嘉琦 钱梦佳 整理:冯勇勇

猜你喜欢

慈溪校区建筑师
走在下雪的路上
慈溪,为它的美食疯狂打call!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慈溪杨梅包装设计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当建筑师
200余吨危险废物随意堆放 慈溪破获重大“污泥”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