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联合CT和单一CT相比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对比研究

2023-07-05杨成森钱伟军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脑部组间病灶

杨成森 钱伟军 刘 静

1.开封市中心医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2.开封市中医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如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一些专家认为,脑梗死的发生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随着社会发展,“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及设备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先进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检测中。与其他常规影像检查方法相比较,MRI可以显示脑内更多血管结构、血流灌注情况等重要信息,并且能提供丰富而直观的立体图像,从而有助于医生作出准确判断,并可进一步了解病情进展状况以及预后转归[3]。此外,通过对病灶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还有利于明确梗死部位及其范围,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然而MRI本身也有一些不足,如对钙化不敏感、对部分病变难以诊断等,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且无法获取大脑局部解剖形态改变方面的资料;另外,由于受空间分辨率限制,不能同时获得颅内各功能区之间相互关系等相关数据,因此很难实现从整体上把握脑部功能活动规律[4]。基于上述原因,如何将传统核磁共振技术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相结合来提高它的准确性已成为当今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对脑血管病认识的不断加深,MR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可以提供脑部局部解剖结构信息,还能反映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从而为进一步治疗决策奠定基础[5]。在临床上,CT与磁共振成像技术结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显示出脑内结构及血流变化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因此成为目前医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6]。本研究旨在探讨MRI联合CT和单一CT相比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特选取本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之间接收的脑梗死患者200例进行研究,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48~72岁,年龄均值(61.49±5.28)岁;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49~73岁,年龄均值(62.38±5.13)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未体现明显区别(P>0.05)。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成员一致举手表决批准实施,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西门子16排螺旋CT,参数设置为150mA电流,130kV电压、层距5mm,层厚5mm。病人采取仰卧位并选择轴位断层向病人头部进行逐层扫描的方法。诊断标准:脑皮质下低密度影无规则且基底节区低密度影显示对称性伞状,月晕状、边缘不清。观察组:CT检查方法和对照组相同,采取国产1.5联影核磁及3.0佳能(东芝)核磁共振扫描仪,八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成像,参数设置为层厚8mm,间隔0.8mm,用T1W1、T2W2扫描横截面,以T1W1扫描冠状面。再静脉注射0.1~0.2mL/g钆喷替酸葡甲胺行增强扫描。诊断标准:T1信号减低,T2信号升高。扫描完成后,及时把图像传输到工作站处理,选取两名以上的经验丰富的神经内科医师、影像科医师分别对影像结果进行分析诊断。

1.3 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脑部各位置病灶检出数量。(2)观察两组检查时间、检查费用和检出病灶平均值。3.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将研究获得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使用SPSS 24.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其中患者检查时间、检查费用和检出病灶平均值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患者脑部各位置病灶检出数量及诊断满意度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n(%)]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脑部各位置病灶检出数量比较观察组共检出梗死灶178个,对照组共检出梗死灶140个,且观察组额叶、顶叶、基底节、丘脑、内囊、脑干梗死灶检出数量均多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脑部各位置病灶检出数量对比(个)

2.2 两组检查时间、检查费用和检出病灶平均值比较观察组检查时间长于对照组,检出病灶平均值小于对照组,检查费用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诊断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诊断满意度(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诊断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低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干预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7]。脑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脑缺血后自由基损伤引起脑组织代谢紊乱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氧化应激作为机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之一,参与了许多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抗氧化剂应用到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之中,如他汀类、维生素E和烟酸等,但这些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非降脂调脂药物,对于减少或避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脑梗死患者的主要表现包括神经功能缺损、偏瘫、失语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8]。然而,由于长期大量使用降脂药物可导致血脂异常升高,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同时又会使炎症反应加剧,加重血管内皮破坏,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此外,也可能会造成血糖水平降低,甚至出现糖尿病并发症,进而威胁生命。

急性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疾病负担加重,我国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脑血管疾病。其中脑梗死占所有脑血管疾病发病数的70%,约80%的病人会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9]。由于临床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因此需要对梗死后出现的脑功能障碍进行及时干预以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经济压力。目前对于脑梗死早期评估尚无统一标准,一般采用常规脑血管造影检查来明确有无梗塞灶及其范围[10]。而传统影像学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不能清晰显示血管走行、闭塞部位等细节信息;且操作复杂耗时长,难以满足急性期快速康复的要求;近年来,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tomography,C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法逐渐应用到医学领域。该检查具有无创、安全、无辐射、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已成为国际医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课题[11]。然而,CT图像分辨率低,漏诊和误诊率较高,同时,单纯使用CT影像技术无法全面了解病变情况,可能造成漏诊,误诊,给病情观察与预后判断增加了难度,使之在实际工作中受到极大限制。但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MRI对脑梗死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全面,因此许多学者认为MRI对于脑梗死早期病变具有很高的敏感性[12]。为了克服以上不足,MRI凭借其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弥补了CT检查的缺陷。但是,MRI不仅要提供丰富的解剖结构信息,还要获得足够多的组织参数,这就使得它必须通过适当地处理才能得到满意结果。联合采取两种或多种成像方式可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则能发挥更大作用[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共检出梗死灶178个,对照组共检出梗死灶140个,且MRI扫描额叶、顶叶、基底节、丘脑、内囊、脑干梗死灶检出数量均多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时间长于对照组,检出病灶平均值小于对照组,检查费用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满意度(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这符合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14]。分析原因认为是脑梗死往往急性发作,因此需要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诊断以便于实施溶栓疗法以挽救患者生命。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CT、脑血管造影(CTA),核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弥散张量波谱分析(DTPA)以及核素脑血流量测定等。但是以上检查技术都存在各自优缺点,临床上通常采用两种或几种方式结合起来对疾病作出判断。例如,CT可以为梗死灶提供准确位置信息;MRI能够明确病变部位及其范围;CTA则有助于评价病灶周围血流动力学情况,从而指导溶栓方案的选择。因此,本文通过比较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对脑梗死发病机制和预后评估的作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脑梗死诊疗能力,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脑梗死诊断方式是CT诊断和MRI诊断,虽然二者各有优势,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替代关系[15]。CT诊断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实惠等特点,但不能完全取代MRI。如果能合理运用影像学手段进行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两者仍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另外,从整体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来制定个体化溶栓治疗计划,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但由于笔者的研究时间比较仓促,且本人的学术研究能力有限,因此在文中难免存在一些纰漏有待商榷,还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积极指正;也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相关研究做出一定的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诊断中采用MRI联合CT检查或单一CT检查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采取MRI联合CT检查能够提高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促进患者诊断满意度的提升,改善治疗和预后效果,但检查时间较长,检查费用较高,因此临床应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单一诊断或联合诊断,在时间和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建议采取MRI联合CT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脑部组间病灶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女性偏头痛恐提高发生脑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