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本科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

2023-07-04张立影柴仓义

高教学刊 2023年37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现状分析湖北省

张立影 柴仓义

摘  要:基于湖北省教育厅2018—2022年发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数据分析发现,湖北省民办本科高校在专业设置学科门类上较为齐全,专业布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工学(35.61%)、管理学(21.49%)和艺术学(15.64%)。通过2018—2022年的变动趋势来看,具有专业调整新增大于撤销、学科偏向性严重、调整覆盖面广、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相连的特点,但是存在经、管、文和艺术类专业布点过多,“四新”专业设置盲目性等问题。要通过政府奖惩制度、社会第三方评估、专业评估及专业准入和撤销机制、优势和特色专业的建立几个方面入手,保障专业调整的科学性、合理性,建立适合民办本科高校向内涵式发展的专业结构。

关键词:湖北省;民办本科高校;专业设置;专业调整;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1-0036-05

Abstract: Based onthe release of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directory data, published in 2018-2022 by the Hubei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t has a complete range of disciplines of the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Hubei province, the top three are engineering (35.61%) , management sciences (21.49%) and arts (15.64%). According to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last five year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adjustment increasing more than canceling, discipline bias is serious, adjustment covers a wide range,specialty establishment is closely linked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needs.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over arrangement of the major of economics sciences, management sciences, literature and arts, and the blindness of the setting of the"Four new" major. We should guarantee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djustment of specialty through the system of government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social third-party evaluation,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professional admission and withdrawal mechanis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ty with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to establish a professional structure suitable for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develop intensively.

Keywords: Hubei Province;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pecialty establishment; specialty adjustment; status analysis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民办本科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2018GB102)

第一作者简介:张立影(1979-),女,汉族,河北藁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

民办高校办学定位应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应用型的专业教育必须通过专业设置来实现[1]。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应从地方主要支柱产业及产业结构调整出发,研究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变化,从而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优化其专业结构,促进高校长期稳定发展。2013—2022年,湖北省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量上已经从快速增长逐渐减缓,但是在专业设置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上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通过对2018—2022年湖北省民办高校专业设置调整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民办高校在专业结构调整上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构建与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更加契合的专业结构提供依据与借鉴。

一  湖北省民办本科高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

2022年,湖北省32所民办本科高校开设普通本科专业共计213个,分布点总数共计1 247个,与2021年相比新增46个备案专业,撤销了14个专业。

从整个专业分布来看,专业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分属于11个学科门类,涵盖了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包括的12个学科门类的91.67%。从专业分布点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工学(35.61%)、管理学(21.49%)、艺术学(15.64%),三个学科门类的专业分布点分别占总数的72.74%。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根据湖北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1.1%;第二产业增长13.6%;第三产业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9.6∶37.1∶53.3调整为9.3∶37.9∶52.8。农业、现代服务业、商业占比减少,加工制造业占比增加。

与第一产业相契合的农学学科专业数量和分布点均不高,排在倒数第二位,目前所开设的农学类专业包括园艺、园林、动物医学和茶学。其中开设茶学专业的湖北恩施学院地处湖北西部恩施市,恩施是我国茶树原产地之一,“恩施硒茶”被誉为“世界富硒养生茶”,是“万里茶路”的源头之一,自古就是贡茶之乡。当地有良好的茶叶产业基地,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整个茶产业链不仅涉及茶叶生产,还包括茶日用品生产,并且已形成了茶旅融合的产业融合效果。同时该校还成立硒茶学院,培养跨学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建立起整合硒茶产业链各环节需求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曾有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湖广熟、天下足”,湖北淡水产品产量及鸡蛋、蜂蜜、淡水小龙虾出口产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加工农业产业链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湖北省民办高校并未开设相关专业。

与第二产业契合的工学占比最高,排在所有学科门类的第一,专业数量有80个,布点数达444个,与湖北省工业强省的发展态势较为一致。汽车是湖北第一大产业,资产存量、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汽车整车生产与零部件配套生产遍布武汉、十堰、襄阳及随州,相关的机械、电子、汽车服务工程、网络工程和新能源汽车工程有88个专业布点。开设相关专业的民办本科高校分布在武汉、宜昌、荆州、黄石、十堰、襄阳和孝感。

第三产业在湖北省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占52.8%,与之相匹配的经、管、文学、艺术及医学等学科,在整个民办本科高校布点较多,占所有专业布点的64.39%。

二  湖北民办本科高校2018—2022年专业调整特点

(一)  专业新增数量大于撤销数量

如图1所示,2018—2022年湖北省民办本科高校共增设本科专业布点214个,年均增加近43个;共撤销50个,年均撤销10个。其中2021年调整力度最大,新增47个,撤销了30个专业,占2018—2022年撤销专业数的60%。其中一所高校撤销了13个专业。由此可见,湖北民办高校2018—2022年的专业增设量远大于撤销量,年均净增加量为32.8个专业布点。这与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升高,由此引发的高校办学规模增大有关,另外与民办高校尽可能地吸引生源而设立热门专业有关。当然随着高等教育逐渐从数量扩张的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民办高校也积极探索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途径,在专业撤销上进行了取舍,且在2021年达到最大,说明民办高校对各自专业结构的优化意识逐渐加强,从以往单纯地增加到也寻求通过撤销的方式,使高校内部的专业结构与本校的发展更加的合理。但是从整体的增长速度上看,增设与撤销均呈现上升趋势,这就使得民办高校专业分布点的整体增速会略有放缓。

(二)  专业调整涉及学科门类广,学科偏向严重

如图2所示,2018—2022年湖北民办本科高校增设本科专业共涉及10个学科门类,其中新增专业布点最多是工学学科门类,共新增了75个专业布点,占35.05%;其次是管理学门类,共新增35个专业布点,占16.36%;接下来依次是艺术学(31个)、教育学(24个)、医学(17个)、文学(16个)、经济学(10个)、理学(4个)、农学(1个)及法学(1个),历史学没有新增专业布点,各学科门类每年的增长基本保持稳定。在撤销本科专业布点上共涉及7个学科门类,其中撤销最多的也是工学学科门类,共撤销24个,占48.00%,其次是管理学门类,共计撤销9个专业布点,占18.00%;接下来依次是理学(7个)、艺术学(3个)、农学(3个)、文学(3个)及法学(1个);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和医学4个学科门类没有撤銷。从学科门类整体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工学和管理学新增和撤销均位于前列,与这两类学科门类所设置的专业布点的基础量有关,另外与国家发展战略调整有关,尤其是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的“四新”战略计划,让工科专业调整与工业革命技术发展相协调。值得注意的是理学学科类的专业布点的撤销数大于新增数。

(三)  专业调整涉及高校面广

2018—2022年,湖北省有30所民办高校进行了专业调整,仅2所高校没有做调整,专业调整整体以新增为主,有专业撤销的学校15所,占有专业调整的湖北省民办高校的50.00%。从整体的调整量(新增+撤销)上来看,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调整力度最大,涉及20个专业布点的调整,其中撤销专业13个,占65%,在各调整高校中,调整量较小的是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均新增1个专业。另外在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2018—2022年新增1个专业,撤销了2个专业,专业整体量也是呈现下降状态。

从专业调整数量上只能对某高校专业调整力度情况进行量上客观评价,但是不能等同于高校专业调整力度,也不能从数量上去判断高校专业调整行为的好坏优劣,但是从各高校专业调整的变化量上也能够说明该高校能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由内而外地为自身的专业结构优化而做出努力[3]。

(四)  新增专业与国家战略、湖北省经济发展紧密联结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以重点领域突破带动整体水平提升,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材料、生物技术、绿色低碳、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省经济发展规划的引领性,湖北省民办本科高校在2018—2022年新增专业总量排名前10位的情况见表2,从数量看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2个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管理应用专业布点增加分别排在第1位和第4位,增加量远远超过了其他专业,另外与高端装备相关的“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和软件工程增加量也较高,合计达到28个。与数字创意相关的网络与新媒体和数字媒体艺术共计增加了11个。由此可见湖北省经济发展规划对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  专业调整紧跟市场需求

据麦克思研究院《2018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4]显示,2018年我国中部地区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与教育业、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相关的行业比例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其中,本科生就业量最大的行业是教育业,其中近六成集中在中小学教育机构。由表2可以看到,2018—2022年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教育领域的专业增加分别排在第3位和第7位。

每年麦克思研究院会根据失业量、就业率、月收入及就业满意度等指标公布专业预警的红黄绿本科专业,2018—2022年绘画、历史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化学和法学等专业连续上榜,而湖北民办高校2018—2022年调整的专业学科门类里工学的调整量较大,包括部分应用心理学这一红牌专业,还有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等黄牌专业。

2018—2022年较为稳定的绿牌专业有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通信工程。可以看出绿牌专业基本都是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这就表明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另外随着数字经济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产业在人才需求上处于供小于求的时期,因此民办高校增设这些新专业是对市场人才需求进行合理分析而设立的。在绿牌专业中以工学类专业为主,也是造成工学类专业增加数量远超其他门类的原因之一。另外从历年的绿牌专业排行上也可以看出,行业发展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产生波动,这一现象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相一致[5],同时也客观地影响了民办本科院校的专业动态调整。

三  湖北民办本科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经、管、文和艺术学专业布点过多

对于同层次的高校来说,过高的专业设置重复率,必然会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增大,而且民办本科院校与“双一流”大学和其他地方本科高校相比,如果没有差异性的培养体系,很难竞争过这些院校的毕业生。

2018—2022年“艺考热”,艺术类专业设置增多,但是根据就业情况看,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转换率非常高。经、管、文和艺术类毕业生主要服务第三产业,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导致第三产业中的很多行业用人需求出现明显下滑,就业岗位大幅下降,这些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尤为突显。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使曾经火爆全国的学科类教培行业进入寒冬,而教育业是吸纳本科毕业生数量最大的行业,尤其是文科类毕业生,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语言类专业进入学科教培行业的毕业生占毕生总量的半数还多。

(二)  新工科类专业增设扎堆,资源配置不容乐观

2019年教育部等13个中央部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简称“四新”)建设,以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四新”建设希望通过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推动创新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文科专业的交叉融合,而不是简单地设立本科专业目录内的相关学科专业就是“四新”建设,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关键。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经济领域,与制造业、农业、医学交叉融合,实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建立农业图像识别与分析、作物三维重建与虚拟实现技术、农业智能感知系统,构建智慧医疗体系、将AI技术用于医学辅助诊断等才是“四新”专业建设的落脚点,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学科专业支持、师资队伍建设、相應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跨学科学习模式的建立等软实力的支持,但目前就民办本科高校来说,实现道路非常艰难且漫长。

四  民办本科高校专业调整对策建议

随着政府部门“简政放权”,在专业设置上,高校的自主权越来越大,如果不能有良好的政府与社会的监管,可能会导致民办本科高校专业设置的随意性增大,新增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无法保障,因此要有必要的应对策略,从政府和高校两个层面建立合理的监管和调整机制,以保证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保证专业建设的高质量性。

(一)  政府层面

教育部门将专业设置进行下放,给了高校自主权,但是其在宏观调控上应继续发挥监管、调控、服务的职能。首先,政府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对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或专业建设不理想的进行奖惩,引起高校重视专业建设,进一步规范专业设置行为。其次,培育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政府应在有相应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培育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6],从专家、学生、家长和社会几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为高校专业设置提供更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咨询和指导服务。最后,发挥专业评估作用。目前本科高校有政府部门设立专业合格评估、本科教学评估等评估项目,评估结果的应用并不明显,运用评估结果对民办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起到宏观调控和监管作用[7]。

(二)  高校层面

高校是专业设置调整的主体,在具体的行使主权上是由该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来执行,执行的标准是什么?评分标准的设置是否合理?对此高校首先应建立专业准入与撤销机制,从源头把控专业的质量。需要高校自发地建立起一套客观、科学、全面的专业结构评价体系,该体系应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可包括专业设置重合率、招生质量、专业关注程度、就业质量、培养质量和办学成本等几个方面。其次民办高校应建立起各自的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优势或特色并不是简单的称号,要在民办本科高校的整个专业结构中起到核心地位作用,可以以优势或特色专业为基础,实现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建立起真正的“四新”专业,如何评判自己的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可以运用经济学领域的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8]法对各高校的专业进行区分,如“明星”专业、“问题”专业、“现金牛”专业和“瘦狗”专业,发现自己的“明星”专业,将有限的资源合理有效地分配到专业建设上,保证民办本科高校能够在同层次高校中有自己的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参考文献:

[1] 尤伟,颜晓红,陈鹤鸣.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变迁[J].江苏高教,2015(5):68-71.

[2]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2-03-18).http://tjj.hubei.gov.cn/tjsj/tjgb/ndtjgb/qstjgb/202203/t20220307_4025264.shtml.

[3] 杨俊.广西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

[4] 麦克思研究院.2018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5] 王建伟,娄自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调整研究——基于2013—2018年教育部公开数据[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8):47-53.

[6] 鲁小兰.管办评分离视角下湖北省民办高校外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J].大学教育,2022(5):10-13.

[7] 黄江美,曾冬梅.关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18):20-22.

[8] 程晓静,骆四铭.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研究——基于BCG矩阵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5(1):76-79,88.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现状分析湖北省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